第四章 感受與體驗 ——直麵自己,理解自愛
你是否自愛,取決於你的感覺如何。自愛就是向自己敞開胸懷,使自己能感受周圍和自身的一切。自愛就是給自己以足夠的重視與關注,以使自己能常常和自己接觸。
通過傾聽自己,感受自己,追蹤自己,從而表達自己,表現自己,有助於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多地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邁出自愛第一步
我們青少年要邁出自愛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認識自己。可是,做到真正地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充滿了人生的荊棘與坎坷。人最大的困難不是去認識別人,而是去認識自己。
當你一帆風順時,往往高估自己;不得誌時,又往往低估自己。你可能認為安分守己、與世無爭是明智之舉,而實際上往往被怯懦的麵具窒息了自己鮮活的生命。
認識你自己!雖然這是很困難的,然而,一個人要想有一番作為的話,正確地認識自己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一起看一個認識自己的故事吧。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向一位老和尚推銷保險,等他詳細說明之後,老和尚平靜地說:“聽完你的介紹之後,絲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願。”
老和尚注視年輕人良久,接著又說:“人與人之間,像這樣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沒什麼前途可言了。”
年輕人啞口無言,冷汗直流。
老和尚又說:“年輕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須認識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老和尚又說:“你要替別人考慮保險之前,必須先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先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是的,赤裸裸地注視自己,毫無保留地徹底反省,然後才能認識自己。”
從此,年輕人開始努力認識自己,改善自己,大徹大悟,終於成為一代推銷大師。
這個年輕人就是日本保險業的泰鬥原一平。當時他進入日本明治保險公司推銷保險時,窮得連午餐都吃不起,並露宿公園。可是在老和尚的指導下,他開始認識自己,並一步步得到了提高,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在西方,“認識自己”也是一個盡人皆知的至理名言。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上,有一個馳名世界的戴爾波伊神托所。這是一組石造建築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就在這個神托所的入口處,文獻上說人們可以看到刻在石頭上的兩個詞,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認識自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最愛引用這句格言教育別人。這是家喻戶曉的一句格言,是希臘人民的智慧結晶。
你認識自己嗎?談何容易!一輩子不認識自己而做出了可恥可悲事情的不是大有人在嗎!今天不是還有一部分青年由於不認識自己,不理解生活在今天社會中的幸福,經受一點點挫折、打擊就悲觀、失望、苦惱、抱怨、彷徨,終於在唉聲歎氣、無所作為之中把時光白白浪費掉了嗎!
認識自己!這當然是困難的。然而作為一個想正正經經做一番事業的人,對自己先要有個正確的認識,難道不應當是一個起碼的要求嗎?
比如說,你可能解不出那樣多的數學難題,或者記不住那樣多的外文單詞和語法,但你在處理事務方麵卻有特殊的本領,能知人善任、排難解紛,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你的數理化也許差一些,但寫小說、詩歌是能手;也許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雙極其靈巧的手;也許你連一張桌子也畫不像,但是有一副動人的歌喉;也許你不善於下棋,但是有過人的臂力……
在認識到自己長處的前提下,如果你能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問刻苦地認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某位名人說過,即使是一般資質的人,一項事物鑽研10年,也可以成為行家。更何況又是你自己的長處呢?
認識你自己吧!無論什麼都要切切實實地做,大而無當、好高騖遠的想法一定要排除。比如說,僅僅為了麵子,不顧自己的特點,卻不自量力地非要報考某個名牌大學的某個尖端,有什麼必要呢?
我們今天的社會是豐富多彩的社會,它需要各行各業的專家和能工巧匠來大顯神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固然需要出色的核物理學家,但製作糕點的專家我們同樣需要,二者都是高尚的、有用的人,並無高下之分。
一個人有抱負,也不是非得成為馳名世界的大科學家或大文豪不可,炒菜、做衣服、設計花布、種西紅柿、開車、跳舞、收廢品、捏麵人、演戲、唱歌、說相聲、售貨、修自行車、刻圖章、養魚等,隻要是社會上的一項有益的工作,做好了都能出色,成一門大學問,就看每個人的努力如何了。
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做一個頭腦清醒的現實主義者,既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們可以憧憬人生,但要切合實際,不能好高騖遠。這樣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我們必須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無論你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棵無名小草,無論想要成為一座高山,還是一塊石頭,你都是一種天然,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隻要你認真地欣賞自己,你就會擁有一個真正的自我,你才會擁有信心。一旦擁有了信心就能戰勝任何災難。
古人說過:“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當你認識了你自己之後,應當堅定起來,成為有韌性、有戰鬥力的強者,為了祖國的興旺發達,在你具有專長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不要觀望,人家已經做出成績來了。雖然說隻要開始就不算晚,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畢竟是早比晚要好一些。你在尋找什麼機會?機會不正是在你自己手裏嗎?
總之一句話,青少年朋友們,行動起來,認識你自己吧!
修正自己:拒絕不良的習慣
壞習慣之所以是壞習慣,就是因為它對於我們是有害的。拒絕不良的習慣,是一種自愛的表現。那麼,什麼是不良習慣呢?我們應該拒絕的不良習慣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拒絕不良的習慣呢?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一下。
一個人無論做什麼,都可能形成習慣。有的人怕幹活,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懶惰;有的人遇上稍不順心的事就會煩惱,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煩惱;有的人遇上一點小事就愛憂慮,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憂慮……
通常人們隻是把人的外在表現,比如走路的姿勢、個人衛生、吸煙、喝酒等稱為習慣,其實人擁有很多習慣。好的習慣有誠實、勤奮、熱情、節儉、快樂、自信等;壞的習慣有虛偽、說謊、自卑、懶惰、憂鬱、驕傲、膽怯等。說白了,這些行為也隻不過是人們給習慣起的別名而已。
壞習慣是阻礙生活變得充實完美的最大殺手。為什麼呢?因為習慣是一件我們不斷重複的事情。一些錯誤我們偶爾會犯,然而我們的壞習慣是不間斷的。即使是一個錯誤都可以拖累你的生活,你可以想象一下壞習慣能帶來多大的危害吧!
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真實的故事。
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高薪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對學曆、外語的要求都很高。應聘的大學生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後一關:總經理麵試。
一見麵,總經理說:“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鍾,你們能不能等我?”這僅剩的幾位大學生都說:“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
經理走了,大學生們閑著沒事,就開始翻閱經理的文件。
10分鍾後,總經理回來了,他說:“麵試已經結束,你們全都沒有被錄用。”
大學生們個個瞪大了眼睛,“這是怎麼回事……”
總經理說:“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麵試。很遺憾,本公司從來不錄用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故事聽完了,大家想一想,能夠最後參加總經理麵試的這幾位大學生,是從千軍萬馬中挑選出來的,難道他們還不夠優秀嗎?這家公司為什麼不錄用他們呢?
是的,真正優秀的學生是養成了良好習慣的學生,而這幾位大學生沒有養成尊重他人,未經允許不亂翻他人東西的好習慣,他們沒有拒絕自己的壞習慣,也因此受到壞習慣的傷害。由此可見,拒絕壞習慣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然而,更糟糕的是,我們通常不會意識到我們的壞習慣。我們認為我們隻不過和平常一樣地生活,然而我們的的確確一次又一次地在犯錯。這就好像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船有漏洞一樣。因此改掉壞習慣必須成為我們生活的重中之重。一旦糾正了壞習慣,那麼我們就為改善我們的生活走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一個人一旦有了好習慣,那它帶給你的收益將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這是他親身體驗得出的結論,我們看他是如何拒絕壞習慣的吧。
富蘭克林青年時期,發誓要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他給自己製訂了克服13個壞習慣的計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為了改正自己正在形成的誇誇其談的壞習慣,他給自己選擇了“沉默”,要求自己做到於人於己有利之言才談,避免了自以為是的空談。他為了保證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在計劃的“程序”一條裏,規定自己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閱讀,使生活有條不紊。
後來有朋友說富蘭克林常常表現出驕傲情緒,他又把養成“謙虛”的好習慣列入計劃,並每天記錄自己努力的結果。
有時壞習慣沒有徹底改變,尚未達到自己理想的標準時,就再延長矯正一周,直到好習慣代替了壞習慣為止。一個人隻要改變了身上的壞習慣,就能換來帶領自己走向成功的好習慣。富蘭克林能成為引導美國走上獨立之路的愛國者,能成為著名的科學家,能成為最受美國人尊敬的人,這與他改變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分不開。
大家過去普遍認為,人最難改變的是習慣,有些權威人士也認為改變習慣是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時間內有很大的改變。
這些觀點和認識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對有些人來說,改變習慣的確是很難很難的事,因為他們太過於原諒自己,太過於遷就自己,太過於開脫自己,太過於嬌縱自己。
要說改變不難,也真不難。隻要你改變一下你的想法,改變一下你的態度,你就可以很快改變你的習慣,因為你的想法和態度是可以改變的。
改掉壞習慣的第一步是發現它們。隻有意識到壞習慣,你才能針對它們有所行動。以下兩個小竅門就是教你如何發現你可能有的壞習慣。
一是對比一下你的生活和你的價值觀。你是否按照你的價值觀來生活呢?或者你的生活方式常常與價值觀有所出入?你的價值觀其作用如同導航你生活的羅盤。當你的行動與你生活的羅盤方向不同時,你可以知道你出了點問題。因此尋找一下那些與你價值觀不符卻又常常發生的行為。那些就是你的壞習慣。
二是對比一下你的生活和別人的生活。比起拿你的生活和抽象的價值觀對比,有時候和其他人的生活作比較更容易。因此找一下你理想中生活的典範,並分析他們生活的細節,看看有什麼事是你常做他們卻不做的。比如,也許他們從來不遲到。而你,正相反,會經常遲到。那就是你必須改正的壞習慣。意識到壞習慣後,接著就是改掉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