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完善自我》的書提到了幾個對付壞習慣的方法。也許對我們比較有用。書中介紹了四條建議如下:
第一,要停止“飼養”壞習慣。我們體內有兩匹“狼”,它們爭鬥不休。一匹狼代表了好習慣而另外一匹狼代表壞習慣。哪匹狼會在爭鬥中勝出呢?答案由你決定。所以停止壞習慣其實很簡單:隻要停止“飼養”壞習慣這匹“狼”,你就可以讓壞習慣從你的生活裏出局。
第二,用好習慣替代壞習慣。不再養成壞習慣雖然很重要,但這樣還不夠。你必須用好習慣來替代壞習慣。否則你的生活中會多出一個空檔,壞習慣隨時又會回到你那裏。
因此要養成一個好習慣來替代壞習慣。比如,如果你有思考事情消極麵的習慣,你必須通過思考事情積極麵的習慣來替代。每當消極的思想出現時,就以此為契機開始思考積極的事情。又比如,你有吃垃圾食品的習慣,那麼你就要開始養成吃健康食品的習慣。千萬不要留出任何空檔。
第三,要堅持度過最初的痛苦和不適。你要糾正一個壞習慣,最初的過程是最難的。就像宇宙飛船離開地球時需要巨大的推動力,改正壞習慣也需要強大的意誌力。就像宇宙飛船一旦脫離了地球的引力,移動起來隻需要花一點點的能量,繼續養成好習慣也隻需要不多的毅力。
最初的階段是最難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變得越來越容易。所以一旦你覺得繼續改變太難的話,隻要想想這樣的階段不會太久的。而你隻有繼續前進才行。
第四,立下“沒有例外”的規矩。一旦你決心要改變壞習慣,就要堅持你的決定。不論有什麼理由都不能例外。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步驟很關鍵,如果你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能讓這個過程變得容易的話。有例外就如同把太空飛船拉回地麵,你需要又一次花同樣大的精力讓它再度升空。因此在對付壞習慣時千萬小心,不要有例外。
這四條建議執行起來不容易但卻十分有效。通過“飼養”壞習慣這個類比,糾正壞習慣的這些建議可歸結為:停止“飼養”壞習慣,盡快培養一個好習慣。你認為怎麼樣呢?
關愛自己:養成生活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對自己的真正愛護,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身體更健康,心靈更美麗,人生更美好,感覺更幸福。
美國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對習慣的經典注釋:“種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習慣是由一再重複的思想行為形成的,習慣具有很強的慣性,像轉動的車輪一樣。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啟用自己的習慣,不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如此。可見習慣的力量在不經意間就會影響人的一生。
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來看一個巴雷尼養成好習慣的故事吧。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而走路困難,母親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
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的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隻要一有空,就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助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
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通過巴雷尼的故事,我們看到了什麼?對,那就是好習慣的偉大力量。巴雷尼雖然身體殘疾,但是卻在媽媽的教導下,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最終不但沒有被殘疾擊倒,而且成就美好幸福的人生。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養成良好習慣,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性。
那麼,我們需要養成哪些必要的好習慣呢?這裏有一個《好習慣》三字經,我們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已經有哪些好習慣了呢?
10個公德好習慣
愛祖國,護尊嚴。尊國旗,會國歌。
珍生命,愛生活。惜資源,護生態。
守秩序,遵公德。愛公物,護公社。
熱公益。乘車船,要排隊。不喧嘩。
用網絡,講文明,有節製。
10個做人好習慣
尊師長。有自信。自行為,要負責。
做事恒。勤節約。愛時間。不說謊。
不給人,添麻煩。樂助人,你我他。
守承諾,不違約。
10個運動好習慣
愛運動,不偷懶。大自然,要常去。
常散步,常走動。運動前,作準備。
運動時,不激進。運動量,要足夠。
有循環,要漸進。不斷試,新項目。
體育賽,積極參。觀比賽,文喝彩。
10個勞動好習慣
自己事,自己做。家裏事,主動做。
別人事,幫助做。集體事,大家做。
勞動時,按程序。勞動中,要自護。
講技巧。講效率。勞動後,理現場。
勞動果,要珍愛。
10個閱讀好習慣
圖書館,應常去。愛圖書。讀好書。
邊閱讀,邊思考。做筆記,記在心。
閱讀時,解課文。閱讀姿,要正確。
善交流,說心得。有好書,大家看。
堅持讀,不放棄。
10個安全好習慣
遵交通,守規則。遠離火。遠離電。
不逞能,不衝動。不參加,壞組織。
公場所,不追趕。走路時,要右行。
自我護,有意識。不要做,險動作。
不要玩,險遊戲。外出時,打招呼。
10個衛生好習慣
飯便後,要洗手。早睡起,勤刷牙。
每天晚,洗腳襪。常換衣,常洗澡
剪指甲,常理發。愛眼睛,護眼睛。
不隨地,亂吐痰。不亂扔,髒垃圾。
不隨意,席地坐。整理好,衣和物。
10個學習好習慣
上課前,做預習。認真聽。做筆記。
大膽問。細審題。查資料,要廣泛。
寫作業,不抄襲。反複查,及時改。
勤複習,記得牢。書寫好,要整齊。
10個飲食好習慣
定量時。細嚼咽。餐飲時,不說話。
愛糧食。不偏食。走路時,勿進食。
多吃菜。少零食。多喝水,少飲料。
壞食品,絕不吃。
好習慣是我們平時每天每時每刻播種“好行為”結出的“果實”。一般來說,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習慣必然在有意識的培養中形成,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地形成,這是好習慣與不良習慣的根本區別。
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猶如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會形成你的信念。
青少年朋友,現在讓我們開始養成良好習慣吧,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正視自我:接受自己的一切
接受自己就是學會喜歡自己,就是要自愛。史邁利·布蘭敦博士在《愛,或者寂寞》中說:“適當程度的自愛對每一個正常人來說,是很健康的表現。為了從事工作或達到某種目標,適度關心自己是絕對必要的。”
青少年朋友,你們喜歡自己嗎?不喜歡的話,對自己的哪些方麵不滿意;喜歡的話,喜歡自己的哪些方麵?發現自己的弱點後還會喜歡自己嗎?如果不能,就說明了並非完全地接受自己、喜歡自己。
那麼,真正自我接納的人是什麼樣的呢?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一個叫亨利的年輕人,站在河邊發呆。這天是他18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必要。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裏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厚的法國鄉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既醜又笨的鄉巴佬,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於生死之間的時候,與他一起在福利院長大的好朋友約翰興衝衝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從來就不屬於我。”亨利一臉悲戚。
“不,我剛剛從收音機裏聽到一則消息,拿破侖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征,與你絲毫不差!”
“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侖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鄉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
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滿懷自信地來到一家大公司應聘。幾十年後,已成為這家大公司總裁的亨利,查證了自己並非拿破侖的孫子,但這早已不重要了。
自愛就是能夠真正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將所有的自卑全都拋到九霄雲外。這是我們成功最重要的前提!矮小的亨利正是接受了自己的缺點,從而成就了後來的事業!青少年朋友,這對有自卑心理,不願意接受自己缺點的人是不是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呢?
接受自己,就要能夠接受自身具有的所有特征,包括身體、能力、性格等方麵的特點,都無條件地接受,不會因自身的優點而驕傲,也不會因自身的缺點而自卑,更不會因他人的毀譽而動搖自己的信念。
自我接納是人天生就擁有的權利。一個人並非要有突出的優點、成就或做出別人希望的改變才能被接納。悅納自己是一種心理狀態,有些人雖然有生理缺陷,但很樂觀;有些人雖然五官端正,卻並不喜歡自己;有些人雖然不富裕,但卻知足常樂;有些人雖然有錢有勢,但卻並不覺得快樂。自我接納是人健康成長的前提。
一個不接納自己的人,處處討厭自己,排斥自己,連自己的問題都不敢正視,這怎麼能引導自己向上呢?成功的規律不是說隻要接納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說不接納自己就無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