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是對自身各種弱點和缺陷的無情開火,是對意誌、性格、能力、水平的綜合檢閱。挑戰的過程就是一個戰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取得了一次挑戰的勝利,我們也就實現了一種“適應”。
適應是一種選擇、一種拚搏、一種磨煉、一種洗禮、一種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種千錘萬擊的鍛造。因此,適應必然是痛苦而艱難的。
生活中,一些人便常常麵對種種變化而畏縮膽怯,不願適應,於是他們或在厄運麵前一蹶不振,或在挫折麵前自暴自棄,使人生蒙上了陰影。其實他們應該明白,適應是人生別無選擇的課題,與其被動無奈,不如主動適應。
正是在不斷的適應中,我們堅定了意誌、磨煉了毅力、增強了自信、培養了才幹、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曆,從而不斷成長,不斷成熟。
也正是在不斷的適應中,我們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嚐了人生百味,飽覽了人生風景,體驗了成功喜悅,從而充實了人生的內涵,豐富了生命的色彩。
善待自己:自愛者才能自助
青少年朋友,我們的人生如此短暫,為什麼不善待自己呢?
也許你是一朵山野裏的百合,也許你是一株無人問津的小草,也許你是一束傷痕累累的玫瑰,也許你是一枝散發著淡香的深穀幽蘭……
不論你現在身處何方,或者你曾經走過滄海,過去的就讓它隨風過去,都把心收回,靜下來好好愛自己,善待自己吧!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算善待自己呢?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善待自己就是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兒好的。當然,這些物質層麵的善待自己是應量力而行的。
但是,更重要的善待自己應該是在精神層麵的,讓自己快樂起來,擁有一個積極的、陽光的好心情、好心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善待自己。試想,縱然自己擁有香車豪宅,吃著山珍海味,如果鬱鬱寡歡,這些東西還有什麼意義呢?
一個叫無德的禪宗大師,住在汾陽太子院的時候,有一位虔誠的弟子,每天從花園裏采摘鮮花到寺院供佛,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數九寒冬,天天都是如此。
無德禪師非常高興,就勉勵她說:“你每天都能真心地用香花供佛,真是難得。經典上記載說: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能得到美好容顏的福報呀!”
這位弟子聽了以後,很是歡喜,就請求禪師繼續開示,她說:“師父呀!我每次來寺中用鮮花禮佛,感覺心裏像甘露洗過了一樣,又清涼,又寧靜;可是,一回到家裏,麵對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有時又感到焦灼不安。師父呀!請您開示我:怎麼樣才能在喧鬧的塵世當中,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說:“你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鮮豔嗎?”
弟子回答:“知道啊!隻要每天換水,並且剪掉下麵那一截泡爛的花梗,花就不容易凋謝了!”
無德禪師笑著點頭說:“保持一顆清淨的心,也是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像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要每天淨化身心,多多懺悔反省,去除腐爛的習性,保養清淨的心苗,才是禮佛的真義啊!”
弟子聽了,恍然大悟,很歡喜地作揖說:“謝謝師父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師父,過一段寺院修行的生活,享受暮鼓晨鍾、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笑了,伸指一點說:“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如同菩提,言語動靜舉手投足之間,無處不是寧靜,何必執著於寺院呢?”
是啊,作為凡人,我們生活的環境就像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都去過寺院的生活。那麼,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要想擺脫浮躁,消除鬱悶,就應該像禪師所說的那樣,經常反省自己的心態,關照自己的心靈,檢查自己的精神。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堅持一年必須有七天的閉門思過,在這七天的時間裏,他交代不允許任何人打攪。他這樣做,就是在回顧與反省中,鏟除心中的雜草,調整自己的心態,積蓄人生的力量,規劃未來的事業。
所以,我們在為學習和工作風雨兼程、努力拚搏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嗬護自己的心靈,關照自己的內心,這樣才算真正地善待自己。
人的一生,來去匆匆。我們在親人的歡聲笑語中誕生,又在親人的悲傷哭泣中離去。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生與死,但我們應慶幸自己擁有了這一生。
人就這麼一生,都希望有個幸福的家,每天都快快樂樂。但生活中,不是一切都盡如人意,每天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煩惱。
人就這麼一生,有多少無可奈何,邂逅多少恩恩怨怨。可是想到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有什麼看不開的?人世間的煩惱憂愁,恩恩怨怨幾十年後,不都煙消雲散了,還有什麼不能化解,不能消氣的呢?
人就這麼一生,我們應快樂地度過這一輩子。隻要我們不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對理想的追求,隻要你去努力、樂觀地對待,學習上、事業上有好的機遇,就快速反應,抓住機遇,果斷決策,應用超人的智慧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因為人生短暫,時光如梭,讓我們人生的每個季節都光輝燦爛。
人就這麼一生,我們不能白來這一遭。所以讓我們從快樂開始!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打好人生的基礎。做錯了,不必後悔,不要埋怨,世上沒有完美的人。跌倒了,爬起來重新來。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相信下次會走得更穩。
我們不妨這樣安慰自己:該是你的,躲也躲不過;不是你的,求也求不來。又何必要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地去占有那些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呢?
金錢、權力、名譽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善待自己,就算擁有了全世界,隨著死去也會煙消雲散。若我們要是這樣想,我們就不會再為自己平添那些無謂的煩惱了。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一起唱一首關於善待自己的歌吧。
不想活在回憶裏,
卻找不到地方可以透氣。
誰能夠把自己的經曆,
從頭到尾地舍棄。
……
無能為力又無法逃避,
改變不了世界就要改變自己。
一直努力且一切隨意,
學會善待命運就是善待自己。
把握人生:做個有愛心的人
愛心是指同情憐憫的心態,愛心還要包括相應的行動。獻出自己的愛心就是要善待別人、關心別人、愛護別人。
青少年朋友,隻有我們每個人都獻出自己的愛心,才會讓世界充滿愛,也才能得到別人的愛心。所以,獻出愛心,其實也是自愛的表現。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來看一個關於愛心的故事吧。
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曾經一無所有。有一天,他來到了距離家鄉很遠的一個偏僻小鎮。在小鎮上,他結識了鎮長傑克遜。
傑克遜已經年過五旬,是這個鎮上唯一的鎮長,從他當鎮長起,鎮上就一切太平。傑克遜性格開朗、為人熱情,而且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地十分善良。無論是當地人,還是來到這個小鎮上的外地人,隻要與傑克遜有過一定的接觸,他們就會深切地感受到傑克遜的熱情和善良,同時也會受到感染。
洛克菲勒和傑克遜很快成為朋友,當洛克菲勒需要幫助時,傑克遜總會想辦法幫助他。
在小鎮上住了一段時間後,洛克菲勒決定離開。可就在他準備向鎮長告別的前幾天,小鎮迎來了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洛克菲勒不得不繼續留在這裏。
小雨時斷時續,每當雨滴停止的時候,洛克菲勒都會走出旅館大門,去看看住在斜對門的傑克遜家門前的花朵。
這一天,當他走出旅館大門的時候,洛克菲勒看到鎮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已經把鎮長家門前的花圃踐踏得不成樣子了。
洛克菲勒為此感到氣憤不已,他真為鎮長和這些花朵感到惋惜,於是他站在那裏指責那些路人的行為。可是第二天,路人依舊踩踏鎮長家門前的那片可憐的花圃。
第三天,鎮長拿著一袋煤渣和一把鐵鍬來到了泥濘的道路上,他用鐵鍬把袋子裏的煤渣一點一點地鋪到了路上。
一開始洛克菲勒對鎮長的行為感到不解,他不知道鎮長為什麼要替這些踐踏自己家花圃的路人鋪平道路。可是很快他就明白了鎮長的苦心,原來有了鋪好煤渣的道路,那些路人再也不用踩著花圃繞過泥濘的道路了。
最後,洛克菲勒帶著鎮長傑克遜告訴自己的一句話離開了那裏,這句話就是“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直到成為聞名世界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依然牢牢地將這句話銘記在心中。
性格自私的人不願意對別人付出任何關愛,所以他們永遠都體會不到來自他人的友情和溫暖。而那些胸襟開闊的人則始終生活在幸福和關愛之中,這些幸福和關愛既來自於別人,也來自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