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學習與溝通 ——學會自愛,保護自己(1 / 3)

第五章 學習與溝通 ——學會自愛,保護自己

學會自愛的人,不至於沉淪為一棵隨風飄搖的小草,而會成長為一棵挺拔蔥蘢的大樹;敬重自愛的人,必能為自己劃出一道海岸線,給自己送上一抹燦爛的笑顏。

自愛就是直麵自己,與自己進行溝通。自我溝通非一蹴即成,必須持續不斷一次又一次地為之,不可心急或求速效,而必須慢慢地,一步一步來,方能真正達到自我溝通的確實效果。

愛惜自己:關愛自己身心健康

自愛首先要愛惜自己,要善待自己的健康。西方哲人叔本華說:“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勝過任何其他幸福,我們可以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得多。”

從本質上說,關愛自己就是對自己負起責任。別人無法為你的健康和快樂負責,也無法為你真正融入環境幫忙,更無法為你不走歪路打保票。一個人隻有真正擔當起自己生命“責任人”的角色,才會用道德、意誌規範自我,確保始終走在正道上。否則看似聰明,實是偽聰明。

為他人犧牲,表麵上與愛惜自己相悖,其實不然,我們選擇犧牲,或是因為這些人對我們太重要,我們深愛著他們,沒有了他們,我們的人生將滑入黑暗的深淵,永無明媚的陽光與動人的色彩。或是因為我們選擇了流星的美麗,煙花的燦爛,在犧牲的瞬間,讓世人看到了我們生命之花的綻放,於是短暫化為了永恒。

一個連自己都不愛惜的人,我們無法想象他能愛惜他人,那是因為在他的人生哲學裏,沒有什麼值得珍惜,也沒有什麼值得追求。他們掌控不了自己人生航船航行的方向,混混沌沌地隨波逐流,像蒲公英一樣任由風將它吹向某個未知的地方。他們毫無主見,一直生活在別人的影子裏,唯獨不曾活出自己的精彩。

相反,我們愛惜自己,恰恰是為了愛惜他人,我們幸福快樂,於是愛我們的人也有了幸福快樂的理由,這與我們所愛的人幸福快樂,我們也有了幸福快樂的源泉一樣,因此,無論是為了愛我們的人,還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我們都應該愛惜自己。

愛惜自己永遠不能等同於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從來就不是愛惜自己的代名詞。相反,自私自利正是在封閉自己,扼殺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一個圈子,人,隻有作為群體中的人才能成為人,才能稱之為人,而自私自利正是在將自己與他人割裂開來,愛是一種相互的情感,有愛的付出才有愛的收獲。

當一個人沒有了所愛的人,也必將失去了愛他的人,這樣的人如果還立於世間,那麼他與行屍走肉又有何異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私自利正是在將我們的各種真情,比如友情,親情,作為殯葬品與我們自身一起埋葬。

因為愛惜自己,我們拒絕墮落。我們是如此愛惜自己,就不要沉淪,就像我們不忍心將一塊清純的玉投入汙水泥潭中一樣。我們愛惜自己,於是麵對周圍消極頹廢的空氣,我們便有了免疫力,“對自己負責”使我們不被傳染。不要人雲亦雲,不要隨波逐流,我們走自己的路,我們隻想做我們自己。

是的,或許在別人眼中,我們很普通,微不足道。但對於我們自身,對於那些深愛我們的人來講,我們很重要,不可替代。而一個人最偉大與不平凡之處就在於他的特殊與不可替代性。天地雖大,但找不出第二個自我。我們是如此的特殊,有什麼理由不愛惜自己呢?

因為愛惜自己,我們學會了寬恕自己,給自己解除思想上的束縛。一個永遠生活在愧疚與慚愧中的人,一個永遠生活在回憶與過去的人,是可悲可憐可歎的。因為他不懂得寬恕自己,不懂得給自己解除思想上的束縛。

無論過去走過的路有多麼艱辛,導致過去的失敗與過錯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從根本上講,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不要怨天尤人,命運從來就沒有棄嬰,在向我們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又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

不要老對自己說:“如果……我就不會……”似的假設句式。過去的永遠成為過去,我們所能珍惜與把握的隻有現在。昨天的荒廢隻是警戒我們不要讓明天成為今天的昨天,也不要讓今天在愧疚自責之中成為昨天,以至於明天的我們又將為今天的碌碌無為而愧疚自責。

愛惜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吧,我們不必將理想與目標定得像天上的星辰一樣遙不可即,也不應將理想與目標定得近在眉睫。

要愛惜自己,就千萬不要像下麵這位英年早逝的青年那樣。

我有一位同學英年早逝,突然地離我們而去。他曾是那樣的優秀,出類拔萃,卓爾不群。大學裏,他不僅學業優秀,且人緣特好,樂於助人,一直被我們推舉為班長,而且還是母校籃球隊的絕對主力,盡管他的身高不足1.7米。

他不僅是女生的偶像,也是男生的榜樣。跨出校門我們雖各奔東西,也不常聯係,在我們大多數同學還在基層打拚時,他已主政一方,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

他,是如此的優秀出色,卻得到死神的眷顧。他,帶著自己的遺憾,我們的扼腕,決然地走了,一聲招呼都不打。

葬禮時,我們都去了。送完他最後一程,他的妻子向我們哭訴,他純粹是累死的。一個“累”字,好生可悲。我們常勸自己勸別人,活著不要太累了,但又不甘人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們又常常言不由衷,物質生活的豐富多彩,太多的欲望,又如何能避開“累”?為名累,為財累,為權累……

所有這些,人人都明白,人生其實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生,可就是擋不住誘惑。

人啊,就是這種矛盾的生靈,常在看透與看不透的困惑中,常在世俗泥沼裏,走不遠,回不去。人,真的是連自己都難以琢磨的生靈。

同學的突然辭世,於我,雖說不上大徹大悟,但可以說震動很大,最起碼明白了我們一定要關愛自己。

關愛自己是一種自我釋放、自我調節、自我塑造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可是現實中,卻有太多的人不知道關愛自己,不會自己給自己減壓,因此才出現了文中累死的青年,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並不少見。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天都有因為壓力大而猝死的現象。可見,關愛自己是多麼的重要啊!

關愛自己的人,必定在行為上約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飛自己。放縱行為,破壞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懲罰。君不見西安寶馬彩票案的楊永明置法規於不顧,肆意妄為,騙取體彩大獎,結果把自己送上了審判台。其教訓發人深省。

隻有按照法律和道德準則來約束個人行為,才能與人共享平安和諧、坦然自在地生活。在思想上放飛自己,以滿腔的熱情開闊眼界,挖掘潛能,啟迪智慧,品味美好,升華平凡,豈不快哉?

關愛自己的人,必定懂得如何充實自我,笑對生活。庸人用物質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撐生活。在花花綠綠的大千世界裏,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見自己生活的清貧,全然不見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一頭紮進工作和學習中,充實著自己的每一天。他們的人生,在追求中充實,在樂觀中升華。這,才是關愛自己、實現生命價值的最好方式。

青少年朋友,生命可貴,青春難再,成長不易,請善待你自己,善待每一天,讓生命之樹綴滿香甜的果實,讓成長的路上開滿豔麗的鮮花!

關愛自己,活得糊塗一點,大事明白、小事糊塗,不要斤斤計較、太過精明。這就是一種不讓自己活得鬱悶的聰明活法。

關愛自己,做一個樂觀的人,不看重輸贏得失,不抱怨不平現實,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心滿意足。

關愛自己,我們要學會安慰自己,寬容自己,成全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展和完善自己,讓自己生活得充實,幸福。

關愛自己,不要讓自己活在痛苦的回憶裏,不要讓自己凡事患得患失、後悔不已,不留遺憾,要對得起自己。做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關愛自己,請一定牢記:一輩子好短,真的要好好疼愛自己。一輩子好累,真的不要苛求自己。有了健康,一輩子才好美,才會使自己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關愛自己,愛惜自己的健康吧!

簡單生活:別為小事自尋煩惱

“知足無煩惱,布衣樂終身”。這是一句戲文,卻也道出了一個有益人生的哲理。不是嗎?知足的心態、和諧的心境、燦爛的笑容、愉快的心情,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類似的情景呢?

溫暖的陽光下,草坪上躺著一群玩兒累了的孩子。有的敞開衣服有說有笑,有的則用衣袖擦汗,大口大口地喘著氣。

孩子們無拘無束、單純快樂的笑容感染了每一個人。仔細觀看每個孩子的笑臉,每個孩子的笑臉都燦爛如花。

孩子之所以能夠快樂,原因不就在於生活的單純、思維的簡單?不刻意地追求,不刻意地索取,也不刻意地塑造形象,更不會刻意地記住別人的不好,即便是掙玩具打架了,十分鍾不到又成了好朋友。這群孩子,也許還不懂得快樂是什麼,但他們已經選擇了快樂,便成了快樂的真正擁有者——快樂使者。

聰明的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擔心豆子賣不出去,假如他們的豆子賣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漿,再拿出來賣;如果豆漿賣不成,可以製成豆腐;豆腐賣不成,變硬了,就當豆腐幹來賣;豆腐幹再賣不出去的話,就醃起來,變成豆腐乳。”

猶太人還說:“還有一種選擇:賣豆子的人把賣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讓豆子發芽,幾天後就可改賣豆芽;豆芽如賣不動,就讓它長大些,變成豆苗;如豆苗還是賣不動,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裏,當作盆景來賣;如果盆景賣不出去,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讓它生長,幾個月後,它結出了許多新豆子,一顆豆子現在變成了很多豆子,想想那是多劃算的事!”

一顆豆子在遭受冷落的時候,都有多種精彩選擇,何況一個人呢?人至少應該比一顆豆子堅強些吧?那麼,你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

有科學家對人的憂慮進行了科學的量化、統計和分析,結果發現,幾乎100%的憂慮都是毫無必要的。

統計顯示,40%的憂慮是關於未來的事情,30%的憂慮是關於過去的事情,22%的憂慮來自微不足道的小事,4%的憂慮來自我們改變不了的事實,剩下4%的憂慮來自那些我們正在做著的事情。

所以,每當你憂心忡忡的時候,每當你唉聲歎氣的時候,不妨把你的煩惱寫下來,然後在科學家們的分析中為自己的煩惱歸類:它是屬於40%的未來,30%的過去,22%的小事情,4%的無法改變的事實,還是剩下的那一個4%?

快樂是自找的,煩惱也是自找的。如果你不給自己尋煩惱,別人永遠也不可能給你煩惱。人活一世,看似長久,實則隻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過去了,不再煩惱;今天,正在過,不用煩惱;明天,還沒到,不必煩惱。如此看來,沒有什麼是值得你煩惱和憂慮的,有的,隻是簡簡單單的快樂!

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來看一個故事吧。

穆罕默德和阿裏巴巴是好朋友,在一次玩耍的爭搶中,阿裏巴巴打了穆罕默德一耳光,穆罕默德十分氣憤地跑到沙灘上寫道:某年某月某日,阿裏巴巴打了穆罕默德一巴掌。

還有一次,當穆罕默德快要跌落山崖時,阿裏巴巴及時拉了他一把。穆罕默德十分感激,於是在石頭上刻道:某年某月某日,阿裏巴巴救了穆罕默德一命。

阿裏巴巴十分不解。

穆罕默德告訴他:“我把我倆之間的不快與誤會寫在沙灘上,是讓它在海水漲潮時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把我倆之間的快樂和友誼刻在石頭上,是希望它能和石頭一樣永恒不朽。”

穆罕默德是一個聰明人,他選擇了快樂,於是快樂也就選擇了他。

故事中的道理,是不是很簡單:快樂在於自己的選擇。隻要知足,不奢望生活過多給予,就會與快樂結緣。簡單生活,是一種態度。一杯清水,也能折射出七色的彩虹,忘記煩惱,人生處處都是燦爛陽光。

然而,我們發現,煩惱並不是那麼容易忘記的。因為,人的生命一旦降臨後就麵臨著生存問題。

當你有思維能力時,當你在漫漫人生路上,不斷成長,不斷追求,不斷完善自己一生的過程中,將承受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壓力:社會環境、學習壓力、工作壓力、個人成就、人際關係以及個人生活,壓力無處不在。

所以即便我們向往的是平淡如水的簡單生活,也將麵對諸如此類繁多的壓力,壓力產生煩惱而建立在煩惱之上,忘記自己的煩惱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