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尊師大看台1(1 / 3)

第六章 尊師大看台

我們青少年大多有害怕和老師交往的心理。這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學習、對學校的興趣。其實,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潤滑劑就是真誠,和老師相處,最重要的就是運用我們的真誠,做到尊敬老師,融洽相處,虛心求教,從而使我們受益終生。

關鍵問題:和老師交往的基本禮節

親愛的少年朋友,請你仔細回想一下:當我們在學業上遇到困難時,是誰對我們耐心輔導和講解?是老師!當我們與同學發生矛盾時,是誰對我們耐心教育和引導?又是老師!當我們遇到困惑,感到迷茫,又是誰幫助我們指點迷津?還是老師!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老師是我們思想和學習的引路人,老師在我們人生的扉頁上留下一片片光明;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架起了一座座彩虹般的橋梁。

可以說,老師是我們人生路上的第一盞指路明燈,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導和不倦教誨。尊敬老師是我們青少年的美德,更是一種社會美德。

古往今來,多少名人為我們樹立了尊敬師長的典範:程門立雪中的楊時為了不打擾老師睡覺,便站在門外頂著風雪等候;偉大領袖毛主席做了主席後回家鄉,吃飯時親自把徐特立老師讓在首席,並向他敬酒,表達自己的敬意。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之後說:“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師的栽培。”魯迅先生一直對他的啟蒙老師念念不忘,留學日本的8年間,經常寫信向壽鏡吾老師彙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

我們有理由做到:尊敬老師從你我做起!但尊敬老師不能僅僅停留在認識上,還要落實在行動中。

尊重老師的勞動

我們應該知道,老師的勞動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其勞動對象是人,勞動工具是人,勞動“產品”也是人。拋開其勞動的目的、勞動的對象、勞動的手段不說,僅其勞動過程就異常艱巨。

從老師勞動過程的強度看,沒有時間與場所的限製。在老師的作息時間表上,沒有“8小時以外”或“上班”、“下班”的概念,8小時以內是教育培養學生,8小時以外還得從事教育培養學生的工作。

在黎明的操場上,在深夜的燈光下,老師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事著培養學生的工作。即使是最單純的過程: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也需付出艱辛勞動。

培養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勞動周期。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勞動需要經曆一個較長的周期。才能看到“勞動產品”的大致情況,把一個人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高中畢業需12年,大學畢業至少得16年。這需要花費老師多少勞動啊!

綜上種種因素給我們以啟示:老師為我們付出那麼多,作為學生,就必須尊重老師的勞動。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應該在課堂上表現出我們對老師的尊重。紀律是課堂的保證,在課堂上,我們一定要保持好課堂紀律;還要認真聽老師講的內容,當聽懂了的時候,要點頭向老師示意;如果不懂要下課再問明白。當然,課堂不能是一派死氣沉沉的景象,我們要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緊跟老師的步伐。讓老師有一種喜悅之情。

在下課時,老師雖然看不到我們,管束不了我們,但我們還要自覺,要杜絕抄作業的行為。抄襲作業不僅不能鞏固我們所學的知識,更是對老師極為不尊重的行為。此外,我們還要牢記老師的教誨,要以實際行動證明,我們並沒有不在意老師的話,而是將老師的話牢記心中。

尊重老師的人格

我們不僅要尊重老師的勞動,還要尊重老師的人格。我們對老師不能直呼其名,更不可以給老師起綽號。如果需要表達自己對老師在教學中的不同觀點,應該是課下單獨找老師,指出不同觀點之處,或者以討論的口氣與老師探討應如何解答問題、如何理解。尤其注意不要中途打斷老師的思路。如果我們不好意思直接開口,可以用書麵形式向老師反映,建議老師多鼓勵學生提問題、提建議。

作為學生,我們對老師應有一種較為客觀的認識,教師也是人,自然也就有缺點和毛病。為此,我們學生在心中設計理想老師的形象並無不對,但不能以之作為評判老師現實形象的唯一尺度,更不能簡單化地進行情感上的褒貶。

當然,在我們的現代校園中也確實存在部分教學能力低、師德水準不盡如人意的老師,但絕大部分老師在專業上都是懂得多、鑽研得深,都有可學習的地方。因此,我們一旦發現老師的不足,無須大驚小怪,也不用失望埋怨,更不應隨便給老師取個不雅的綽號,而應以諒解的態度與人為善,在機會、場合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向老師委婉指出。但尊重每位老師應是不變的前提,否則,容易造成對老師人格的傷害。

所以,我們青少年千萬不要在課堂內外,以不恭的言行損害老師的人格。尊重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從年少時培養,尤其是對老師的尊重。

關心老師的健康

在學校裏,除了同學以外,師生關係可以說是最密切的了。對於師生關係有兩個誤區,我們需要特別注意。一是把教和被教、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看成是對立的關係,對老師有戒心,和老師保持距離;二是隻看到老師關心學生的一方麵,而忽視老師也需要關心。

其實,老師也是需要關心的,特別在老師的健康方麵,更需要多加關心。因為學校的老教師多,女教師多,他們體質較弱,而為了搞好教學,他們往往沒有更多的精力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就需要我們學生的細心關照。比如在秋冬開窗流通空氣時,細心的我們應該注意提前把講台一側的窗戶先關上,免得冷風使老師著涼;有的老師病剛好便來上課,這時,我們就應該特別為他準備坐椅並且倒一杯開水……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帶來的關切之情卻能使老師感到心裏暖融融的。

為老師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是我們學生關心老師的具體表現。學生對老師健康的關心,哪怕是最微小的表現,也能給老師極大的鼓勵。不論生活上有多少困難,無論工作上有多大壓力,隻要老師能從學生那裏得到關心,得到溫暖,老師就能堅持下來,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做好教學工作。

我們學生要懂得尊師重教的道理。在現代社會裏,我們每個青少年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離不開老師。為此,正在學校學習的我們要關心他人,首先應該關心的是自己的老師。

體諒老師的困難

這裏,也許你會有疑問:“老師還有困難?這可能嗎?”當然可能。

在我們學校,經常可以看到年紀很大的一些老師,盡管他們行動不便,但他們還是堅持每天工作,堅持教書育人。老教師年紀大,一般體質較弱,精力不濟,但他們學識淵博,經驗豐富,責任心強,越到晚年越希望把教學工作做好。

為此,作為我們學生當然應該關心這些老師,體諒他們的困難,創造一切條件讓老師能夠發揮他們的特長。這樣的話,老師就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用在課業指導上,讓我們在學業、品德上都能得到提高。

協助老師的工作

老實說,從你當上學生的那一天起,你幫老師做過事嗎?下麵我們來看看一個老師的回憶吧!

一位老師在回顧他的教學生涯時說:“我第一次做班主任時,帶的是一個初三班,接手不久就趕上過年,我正發愁不知道該怎麼準備新年節目呢,班幹部跑過來說:‘您剛來,情況還不熟,新年節目的事您就不用管了。’他們這個決定使我很困惑,既感謝新班同學對我這個班主任的關心,又擔心他們組織不好。但同學們態度很堅決,看得出正在認真地作準備,我隻好在準備禮物、布置環境方麵多花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