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尊師大看台2(2 / 3)

第二招:享受批評,吸取教訓。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包了溫和與委婉的糖衣固然是美事,但良藥苦口絕不應成為拒絕服用的理由。批評如良藥,雖苦卻有利於治病,切不可計較於批評者的態度是否溫和。

試想,老師當眾批評某位同學,說明這一問題比較嚴重。作為當事人的同學應該引起重視,吸取教訓,如果能承認錯誤並欣然接受批評,改正自己的錯誤,將更有利於自己學習上的進步。要知道,那些不被老師關注的學生是可悲的,那種拒批評於千裏之外的做法是愚蠢的。

我們應該知道:批評是一麵鏡子,可以照出不為自己所知的一麵。所以,青少年朋友,從現在起,讓我們享受批評吧,它有利於我們的健康成長。

第三招:委婉建議,化解矛盾。

老師當眾批評,這種方式也許是不妥的。但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在合適的場合、恰當的時間,采取有效的方式和老師溝通,切不可得理不讓人,更不能惡語相向。

當我們受到老師批評時,我們可以選擇在老師高興時,善意地向老師提出合理化建議,也可以用書信的方式向老師表明自己的看法。記住:不論采用哪種方式,我們向老師提議的語言都必須懇切、得體,這樣才有利於化解自己和老師之間的矛盾。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平時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不認錯,犯錯不改錯。麵對老師批評,隻要我們擺正心態,勇於認錯,態度誠懇,一定能得到老師的諒解,創造和諧的師生關係。

我們應該明白一件事,老師批評自己,是希望我們做得更好,也堅信我們有能力比現在做得更好。如果老師不再批評我們了,無非兩種可能:一是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老師不苛求我們;二是我們做得並不好,不過,經過若幹次的接觸,我們屢教不改且不能正視老師的批評,他認為我們沒有可能做得更好,所以他決定放棄了。這對我們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另外,作為青少年,我們不光要虛心地對待老師的批評,對待其他人善意的批評也應該持感激的態度。因為有一個人批評我們,意味著我們在其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是希望我們做得更好一些。而有些人之所以不批評我們,隻不過是他們覺得我們好也罷歹也罷和他們毫不相幹,所以才選擇沉默或者打哈哈。

尤其是在當今的社會中,圓滑世故被眾人奉為處世寶典,批評就更難能可貴了。表揚、鼓勵隻能滿足我們一時的虛榮,而批評卻能令我們警醒並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增長點、提升空間。這樣看來,表揚很受用,批評很實用。

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善於傾聽來自身邊人的批評,至於如何回應,就需要我們用胸懷、智慧、膽識去作出自己的判斷了。隻有我們能正確地麵對他人的批評,並用虛心的態度改正自己的缺點時,我們才將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好,並離陽光青少年的標準越來越近。

錦囊妙計:和老師融洽相處的妙招

青少年朋友,作為一個在校讀書的學生,麵對老師時,你知道如何巧妙地和自己的老師交流、相處嗎?這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20世紀30年代,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不論見到誰,他總會熱情地打聲招呼:早安!

小鎮上一個叫米勒的年輕人,對傳教士每天早晨的問候,反應很冷淡,甚至連頭都不點一下。然而,麵對米勒的冷漠,傳教士未曾改變他的熱情,每天早晨依然給這個年輕人道早安。

幾年之後,德國納粹黨上台執政。傳教士和鎮上的猶太人,都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

下了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軍官在隊列前揮著指揮棒,喊道:“左,右。”指向左邊的人將被處死,指向右邊的人還有生存的希望。輪到點傳教士的名字了。

當他無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與軍官的眼睛相遇了。傳教士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米勒雖然板著一副冷酷的麵孔,但仍禁不住地說了一聲:早安。聲音低得隻有他們兩個人才能聽到。

然後,米勒果斷地將指揮棒往右邊一指。傳教士獲得了生的希望……

讀完這個故事,你也許會問,為什麼米勒會救下這位傳教士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這位傳教士最初埋下了真誠的“種子”。

是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潤滑劑就是真誠,對待每一個人都一樣,以真誠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生活是一麵鏡子,隻有我們真正付出了,才會有收獲,而作為我們青少年,和老師相處,也需要運用我們的真誠。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與哪個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喜歡上哪門課,哪門成績就好;如果與哪個老師關係不和諧也會殃及那門課,這大概也是愛屋及烏吧!

對我們青少年來說,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裏,就免不了和老師交往,那麼,我們該怎樣與老師正常地交往呢?這裏向你推薦幾個妙招。

第一招: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

要知道,老師把幾乎所有的知識無私地、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如果他們希望得到什麼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才、成熟,在知識的高峰上越攀越高。為此,我們和老師交往時,首先應該做到尊敬老師,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同時,在上課時,我們還應該認真聽講,不破壞紀律,把老師留的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

在我們周圍,有的同學作業寫得馬虎、潦草,單是讓老師辨認字跡都要費很多時間,給老師增添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經常這樣,老師怎麼會高興,怎麼會喜歡自己呢?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如果我們跟他人說話,他人愛理不理的,我們會喜歡這個人嗎?當然不會。所以,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是我們和老師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第二招:勤學好問,虛心求教。

我們有的同學經常會背後說老師的壞話,“××老師並不怎麼樣!”“××老師什麼都不懂!”,可是等我們真正長大後,我們才會明白,有這種看法和想法是多麼幼稚。就像作弊者從來都認為老師發現不了,其實,隻要往講台上一站,誰在下麵幹什麼都一目了然。

從老師的年齡、學問、閱曆各方麵而言,他的水平肯定是高於我們學生的,所以,我們要向老師虛心求教,好問不僅直接使我們受益,還會增多和加深我們和老師的交流,無形中就縮短了我們與老師的距離,每個老師都喜歡肯動腦筋、勤學好問的學生。

我們要知道,向老師請教問題往往是師生間交往的第一步。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除班主任外,其他任課老師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而如果我們能經常向各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就很容易加深師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第三招: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根本不可能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老師也不是完美的,或許他有的觀點不正確,或誤解了某個同學,甚至有的老師“架子”比較大,或是太嚴厲,這些都是可能的。

為此,當我們發現老師的不足時,我們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如果老師冤枉了自己,我們要當麵和老師頂起來嗎?不行,這樣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惡化師生的關係。這時,我們可以暫且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氣和再說。不管怎麼說,老師是長者,做學生的我們應該把他們置於長者的位置,照顧老師的自尊心和麵子。

第四招:犯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

有的同學明知自己錯了,受到批評,即使心裏服氣,嘴上也死不認錯,與老師搞得很僵。有的人則相反,受過老師一次批評心裏就特別怕那個老師,認為他是對自己有成見。這些都是沒必要的,錯了就是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改正就是好學生。老師不會因為誰有一次沒有完成作業,有一次違反了紀律就認為他是差學生,就對他有成見。

我們應該相信老師是會全麵、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要知道,與老師關係融洽既可以促進學習,又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會使我們一生受益無窮。相信我們都能做到這一點。

第五招:多和老師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