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所說的“情”指的是人的情商,這是人的非智力因素,情商高給智商不太高的人展現了成功的希望,開啟了成功的又一扇希望之門。因為在智商外多了個情商,所以成功可以另辟蹊徑。
20世紀20年代,美國有的心理學家就曾對1528名智商在151分以上的智力超常的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其中隻有一小部分成就很大,大部分智商高者都普普通通,沒有什麼大作為。
我國也有一些學校辦了一些“神童”班,20多年過去了,有不少“神童”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長大後很有出息。“神童”們的發展,也出現了兩極分化,他們中也有卓越者和平庸者之分。
美國科學家分析了“神童”中的卓越者與平庸者的區別,發現他們的智商都非常高,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在完成任務的堅毅精神、自信而有進取心、謹慎及好勝心等四個方麵,成就很大的“神童”明顯超出成就平平的“神童”。
不少“神童”雖然智力超群,但他們在自理能力、人際關係、承受壓力、個人性格等方麵,可能存在一些弱點,這些弱點就成為他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美國曾經對95名哈佛畢業生進行追蹤,結果發現,那些大學生裏考試成績最高者,在以後的收入、成就、行業地位等方麵並不一定都比成績低的人更好;同時,在生活滿意度、友情、家庭以及愛情上也不見得都更理想。
一部分高智商的學生有他的另一麵:有的學生雖然也很聰明,但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麵對挫折;急躁、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冷漠、易怒、神經質,難與周圍人溝通;以我為中心,什麼都隻是“我”、“我”、“我”,不考慮他人,不顧及他人,不關心他人,隻要人家圍著自己轉。
一個大學本科生所學的知識,真正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隻有5%~10%。在一家企業,一個單位,領導、同事和個人自己,已經很少提及當年讀書的學校、專業和成績,看重的更多的是你的現實表現,而當年讀書的學校、專業和成績是基礎,也是為現實表現服務的。
例如,美國有位記者,後來改行專門研究企業管理。一次同學會時,他發現當時在班上成績平平的同學後來反而很多獲得了成功,而當時成績好、智商高的同學,後來不少人成就平平。他又讓人了解其他班級的情況,也是如此。
他認為,智力水平高低不是成才的決定性因素。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隻占到20%,而80%是心態和心情,是情緒和情感。情商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說,智商再高,情商不高,不一定能成功,不一定能持續地成功;智商不太高,但情商較高,很有可能成功。
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情緒智力》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讓人不得不承認而又令人十分擔憂的全球化的普遍趨勢:現代兒童比較孤單、憂鬱、易怒、任性,容易緊張、焦慮、衝動以及好鬥。
這種現象和趨勢當然使人們震驚,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人們越來越認為情商對成功和取勝的作用超過了智商。《情緒智力》還指出: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
英國的比爾·裏卡多認為:“在許多情況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比智力因素的作用更重要,人的成功80%是情商的作用,智商隻有20%的作用。”這就有了所謂“智商誠可貴,情商價更高”之說。
挖掘人脈:高情商的秘密武器
情商高的人,會很受大家喜愛,人們願意與之成為朋友。因此,情商高的人在挖掘人脈方麵,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美國前國務卿丹尼爾·韋布斯特就是一位人際關係處理得比較好的人。他長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並常以最溫和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至於每次雙方協調後,總能維持他原來的主張。不論這場爭辯如何激烈,他從不怒氣衝天地辯論,他總是麵帶笑容,以極其友善的口吻說出自己的見解。由此,他獲得了罕見的成功。
一個人的成功主要靠兩條:一是個人努力做出成績,二是得到周圍人和社會的認可。但是,要想得到周圍人和社會的認可並非易事,那要求你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隻有如此,你才會得到眾人的支持和擁戴。而良好的人際關係隻有高情商者才能得到。情商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智慧,有利於個人獲得他人支持。
高情商可以使人在人際關係中,識別他人情緒,與人為善,熱情幽默,方圓處世,培育親密關係,能有效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從而贏得社會競爭的優勢。反之,情商低,情緒失控,任性妄為,意氣行事,衝動魯莽,對人冷漠,計較恩恩怨怨等,必將會導致你在社會生活中處處碰壁,舉步維艱。那麼,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人際關係和諧有兩個方麵:對己和諧與對人和諧。人際關係摩擦,往往是一個人內心中混亂、挫折、懷疑的結果。因此,隻有對己和諧,才能對人和諧。寬容他人、善待他人,不是責任,而是增進自己的健康與快樂的有效法則。
信任
信任是人生的無形資源,信任有三個層麵:第一是認識信任,第二是感情信任,第三是行動信任。人與人之間的基礎在信任,家庭成員關係,主要靠信任,沒有信任就沒有幸福和快樂可言;在職場上,上下級關係靠信任,喪失信任就喪失了職場發展舞台;在商場上,合作主要靠信任,沒有信任就沒有合作。
尊重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你隻有首先尊重別人,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此,我們在遇到朋友、同事時,要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主動向別人打招呼是對別人的承認和尊重,向對方發出的信號是“我心裏有你”。
一位成功學家說:“如果你把每個人都看成天使,那你自己也是天使;如果你把每個人都看成魔鬼,那你自己也是魔鬼。”
溝通
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溝通,隻有溝通才能理解他人,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溝通是心與心的交流,可以說,溝通的品質決定人際關係的品質。
觀點溝通:觀點不一致,就難以建立和諧的關係,觀點溝通,就是就對某個人、某件事的看法相互進行交流。在諸多溝通內容中,觀點溝通至關重要,觀點的分歧,是最大的分歧;隻有觀點一致,才能行動一致。
工作溝湧:工作溝通是雙方觀點溝通的載體。工作溝通,主要是指工作情況交流、重大問題的討論等方麵。緊急情況要及時溝通,意見不一致時要反複溝通。
信息溝通:信息溝通可開闊視野。信息溝通是多方麵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甚至家庭的等,溝通達到信息對稱,隻有信息對稱,才能統一認識。
感情溝通:感情溝通很重要,人與之間不能貌合神離,一定要推心置腹。朋友之間隻有情感深,才不會生疑。隻有建立感情,才算真心贏得朋友,才會得到朋友的支持和幫助。感情上的融洽,必然促進工作上的合作,從而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
人與人之間要有效溝通,必須做到認識同步、情緒同步、生理狀況同步、語調同步、語言文字同步等。同時,要注意傾聽,溝通不僅是說,更重要的是學會傾聽,聽出語言背後的含意,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讚美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耐基說過:“渴求他人的注意,並希望他人感到自己重要,這也許是人性的一大特征。”
因此,要滿足他人的願望,你隻要學會一點:真誠地讚美他人。我們目睹一個善於讚美子女的母親是怎樣創造出一個完美快樂的家庭,一個善於讚美下屬的領導是怎樣創造出團結和諧的團隊,我們就會由衷地感受到讚美的威力了。學會真誠地讚美他人,這是處理人際關係很重要的技巧。
張先生和李先生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但李先生好妒忌,表現高傲,有時還在背後講張先生一些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