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勤奮、果斷行動的人,最關鍵的是要避免自己陷入拖拉的旋渦中。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一點一點地做
有些事情,乍一看,感覺是無法實現的或是需要莫大的努力,於是就導致我們最後什麼都不做。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某些學習或生活壓力而氣餒,我們應該逐漸啟動、循序漸進,就像小孩學走路時最初的那一小步,慢慢來,我們很快就能發現事情開始有雛形了。
有一個周末,某中學學生李冰跟爸爸一起走進車庫,打算清掃這裏。車庫裏,扳手、廢油、用過的汽車零件到處都是,還有一個舊冰箱、一個破損的電視機和一堆其他沒用的廢物。李冰不知道從何下手,他覺得這是一個永遠不能完成的任務。
爸爸告訴李冰說:“這裏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沒有什麼要求,我們隻需要每次做一點,然後再看看我們都做完了什麼。”
於是,他們從地板開始,然後是那些放東西的抽屜,然後是其他越來越麻煩的事情。這樣一點點地,到傍晚時,他們完成了全部的清掃工作。
在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麵對的事情非常困難,那麼,我們可以選擇一點一點地慢慢做,但絕不能停止不做,而讓拖延有機可乘。
2.隨時想要做
如果有什麼事情是我們感覺必須要做的,那麼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消極抵觸的情緒,這就會導致一些嚴重的拖拉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將“必須做”的思想傾向轉變成“想要做”,堅信如果自己不想做什麼事情,自己就不必去做它。就這麼簡單。
當然,這樣也許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後果,但是如果我們能掌握如何躲避不想做的事情的藝術時,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有些令人不高興的事情我們無法避免,對於這種事情我們可以用欺騙自己的技巧來避免拖拉。我們可以在自己將要做的任務中尋找任何值得自己高興的地方,哪怕是一點點,我們就一直想著它,然後再去做那些不高興做的事情。這種方法有時候可以騙過我們的心智,讓自己覺得是我們想要去做它,而不是必須做。
3.給自己定時
很多人拖拉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有太多的時間,所以就肆無忌憚把事情推拖到下一個小時、明天,甚至是下周。我們要克服拖拉的毛病,就應該走到書桌前,拿起鬧鍾,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設定在10分鍾、30分鍾或其他我們覺得合適的時間裏完成。
要確保不能留太多的餘地,例如寫這篇文章在通常的情況下應該會讓我們花費兩三個小時完成,我們就把鬧鍾設置成40分鍾響一次。這將幫助我們激發自己去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從而使我們向做事果斷、幹脆的方向接近。
4.消除所有幹擾
在做事情的時候,關掉自己的聊天工具、電視,不收E-mail,斷掉所有網絡,關掉音樂以及阻止所有細小的幹擾和所有能影響我們注意力的事情。因為任何能夠插入我們和計劃要完成的事情中間的事情都會中斷我們現有的活動,導致拖延的產生。因此,我們最好通過消除任何可能導致自己突然終止工作的幹擾因素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我們應該清楚,拖延並不會隻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同樣會影響我們的學業。因為一旦有機會,這個毛病就會在我們的學習中表現出來,最終導致一連串的不良後果。因此,在生活中,我們還應該從小事做起,改掉拖拉,才能擁有果斷的性格。
第一,從今天、從現在做起。無論今天多累,有多少理由,要是真的想改進自己,馬上列個事情明細單,定個時間,並強迫自己做下去。
第二,製訂一個自己能勝任的學習計劃。在第一天的學習之餘,還要製訂一個近期學習計劃。計劃要能勝任,時間也可以寬鬆些,要適合自己的作息習慣。
第三,練習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逐步學會安排整塊與零散時間,不要避重就輕。事情肯定會有輕重緩急,先集中時間,把比較重要的先完成。利用好零散的時間做事,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煩瑣的雜務。這一步比較重要的是不要怕做難做的事。
第四,自我監督與他人監督。製訂一個計劃表,自己監督自己,或者請同學和朋友監督自己,這樣可以慢慢改變自己的拖拉性格,讓自己變得果斷。
總之,作為青少年,我們必須明白: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完成,因為明天我們又會有新的事情。我們隻有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我們才能避免因為拖拉而導致的懶惰,才能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果斷,成為一個性格果斷的陽光青少年。
強化訓練:克服辦事拖拉的妙招
在學習或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可能這樣告訴自己:我明天再做它,反正還來得及……說這樣的話,正是辦事拖拉、惰性的表現。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惰性。事情不急的時候,都愛往後拖一拖。現代生活中,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很緊張,有時緩一緩再做有助於調節緊張的神經。可是如果凡事都要“以後再做”,計劃往往落空,生活一片混亂,這不僅會影響我們的進步,還容易因此使我們變得越來越壞,就像下麵這位同學一樣。
朱勇是初中三年級的住校生,班上同學都叫他“大懶蟲”。原來,朱勇有一個毛病,就是不管什麼事情,隻要沒到非做不可的時候就不去做。
有時候老師提前兩天布置了作業,他也會等到要交作業的前一兩個小時才去做。每天都有課後作業,但是他寧願在自習課上看漫畫書,也不願意抓緊時間把作業做完。因此,他經常因為沒能按時交作業而被老師批評。然而,他還是改不了這個壞毛病。
在生活上,朱勇很少洗衣服、洗襪子。事實上,他的衣服、襪子已經穿了好幾天,很髒了。每次要洗時,他的腦子裏都會出現這個念頭:洗什麼,湊合著穿吧,反正洗幹淨了還會髒,幹脆不洗了,周末帶回家讓媽媽洗。然後他就把空閑的時間拿來睡大覺或是上網。
漸漸地,朱勇拖拉的惡習越來越嚴重,好多事情在他的一拖再拖下變得不了了之。比如,他參加了美術班,老師要求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多練筆,他總是給自己找借口不練。因為在學習和生活上沒有絲毫的主動性,朱勇養成了懶惰的習慣。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拖拉的人。他們喜歡憧憬未來,可是未來還太遙遠,未來會怎樣,我們無法預知,更無法掌控。還有一些人總是喋喋不休地大談特談他以前錯過了多麼好的成功機會,或者說自己有什麼打算。但是他們都沒有果斷行動起來,他們的口號就是“假若……我就會……”,結果卻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懶惰。
所謂懶惰,就是拖拉,有事往後推,最後不能完成自己的事情或完成得不好。所謂勤奮,就是不偷懶,有事就立即做。
我們應該清楚,拖拉是一種惡習,具有這種惡習的人慢慢會成為一個隻知道抱怨和歎息的失敗者,他會將所有美好的理想和願望變成幻想,永遠生活在夢想明天的消極狀態中。
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勤奮、果斷行動的人,最關鍵的是要避免自己陷入拖拉的旋渦中。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一點一點地做
有些事情,乍一看,感覺是無法實現的或是需要莫大的努力,於是就導致我們最後什麼都不做。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某些學習或生活壓力而氣餒,我們應該逐漸啟動、循序漸進,就像小孩學走路時最初的那一小步,慢慢來,我們很快就能發現事情開始有雛形了。
有一個周末,某中學學生李冰跟爸爸一起走進車庫,打算清掃這裏。車庫裏,扳手、廢油、用過的汽車零件到處都是,還有一個舊冰箱、一個破損的電視機和一堆其他沒用的廢物。李冰不知道從何下手,他覺得這是一個永遠不能完成的任務。
爸爸告訴李冰說:“這裏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沒有什麼要求,我們隻需要每次做一點,然後再看看我們都做完了什麼。”
於是,他們從地板開始,然後是那些放東西的抽屜,然後是其他越來越麻煩的事情。這樣一點點地,到傍晚時,他們完成了全部的清掃工作。
在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麵對的事情非常困難,那麼,我們可以選擇一點一點地慢慢做,但絕不能停止不做,而讓拖延有機可乘。
2.隨時想要做
如果有什麼事情是我們感覺必須要做的,那麼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消極抵觸的情緒,這就會導致一些嚴重的拖拉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將“必須做”的思想傾向轉變成“想要做”,堅信如果自己不想做什麼事情,自己就不必去做它。就這麼簡單。
當然,這樣也許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後果,但是如果我們能掌握如何躲避不想做的事情的藝術時,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有些令人不高興的事情我們無法避免,對於這種事情我們可以用欺騙自己的技巧來避免拖拉。我們可以在自己將要做的任務中尋找任何值得自己高興的地方,哪怕是一點點,我們就一直想著它,然後再去做那些不高興做的事情。這種方法有時候可以騙過我們的心智,讓自己覺得是我們想要去做它,而不是必須做。
3.給自己定時
很多人拖拉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有太多的時間,所以就肆無忌憚把事情推拖到下一個小時、明天,甚至是下周。我們要克服拖拉的毛病,就應該走到書桌前,拿起鬧鍾,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設定在10分鍾、30分鍾或其他我們覺得合適的時間裏完成。
要確保不能留太多的餘地,例如寫這篇文章在通常的情況下應該會讓我們花費兩三個小時完成,我們就把鬧鍾設置成40分鍾響一次。這將幫助我們激發自己去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從而使我們向做事果斷、幹脆的方向接近。
4.消除所有幹擾
在做事情的時候,關掉自己的聊天工具、電視,不收E-mail,斷掉所有網絡,關掉音樂以及阻止所有細小的幹擾和所有能影響我們注意力的事情。因為任何能夠插入我們和計劃要完成的事情中間的事情都會中斷我們現有的活動,導致拖延的產生。因此,我們最好通過消除任何可能導致自己突然終止工作的幹擾因素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我們應該清楚,拖延並不會隻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同樣會影響我們的學業。因為一旦有機會,這個毛病就會在我們的學習中表現出來,最終導致一連串的不良後果。因此,在生活中,我們還應該從小事做起,改掉拖拉,才能擁有果斷的性格。
第一,從今天、從現在做起。無論今天多累,有多少理由,要是真的想改進自己,馬上列個事情明細單,定個時間,並強迫自己做下去。
第二,製訂一個自己能勝任的學習計劃。在第一天的學習之餘,還要製訂一個近期學習計劃。計劃要能勝任,時間也可以寬鬆些,要適合自己的作息習慣。
第三,練習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逐步學會安排整塊與零散時間,不要避重就輕。事情肯定會有輕重緩急,先集中時間,把比較重要的先完成。利用好零散的時間做事,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煩瑣的雜務。這一步比較重要的是不要怕做難做的事。
第四,自我監督與他人監督。製訂一個計劃表,自己監督自己,或者請同學和朋友監督自己,這樣可以慢慢改變自己的拖拉性格,讓自己變得果斷。
總之,作為青少年,我們必須明白: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完成,因為明天我們又會有新的事情。我們隻有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我們才能避免因為拖拉而導致的懶惰,才能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果斷,成為一個性格果斷的陽光青少年。
有備無患:關鍵時刻作出正確決斷
從小到大,我們每天麵對各種選擇。有時候,我們還會遇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痛苦決擇,這時,許多人總是猶豫不決,對“已經得到的”感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對“還沒有得到的”又覺得“放棄可惜”,如此憂慮苦悶,最終會錯失良機,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