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勇敢大膽不逃避(2 / 3)

恐怕很多常人都難以想象,這樣一個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的孩子,麵對命運的曲折不僅沒有怨言、沒有詛咒,反而勇敢地微笑著給人們帶去光明和希望。相比之下,那些生活無憂無慮、一遇到點小困難就輕言放棄的青少年的又情何以堪?

挫折是什麼?挫折就是指人的意誌行為受到的無法克服的幹擾或阻礙。對於每個人來說,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是客觀存在著的,它對人有弊亦有利。

對於抵禦挫折能力強的人來說,挫折實際上是一種動力,它可以激發個體的意誌,使自己更堅定地朝著預定的目標奮力前進,直至到達終點。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麵對現實,不斷調整自己,不斷戰勝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積累成功的經驗,自信心因此會不斷得到增強,人生價值觀也會得到提升。而對抵禦挫折能力弱的人來說,挫折即是毀滅,它會把人壓折了腰。他們通常表現為不能正視現實,對未來總感到失望、感到迷茫,感到無所適從,經常采取逃避行為來應付自己的處境,甚至自虐自殘。所以,我們青少年要想徹底戰勝挫折,就要培養自己麵對挫折的勇氣和抵禦挫折的能力。隻要我們擁有了這兩樣法寶,那麼在任何困難、挫折麵前,我們都可以“刀槍不入”。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自己麵對挫折的勇氣和抵禦挫折的能力呢?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

1.正視挫折

不要害怕挫折,要正視它的客觀存在。我們要認識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實現理想是非常艱巨的。經受挫折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正常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的進程如此,我們的個人成長也是如此。

因此,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組織故事會,學習名人、偉人正確對待挫折的態度,並多參加長跑、義務勞動等,逐漸培養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平時還可以多做一些難題,以磨煉自己的意誌,培養自己敢於競爭與善於競爭的精神,使自己在麵對挫折時不氣餒,然後刻苦攻關,勇攀高峰。

2.培養自信心

自信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靈魂,是一種無敵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則是一個人重要的心理品質。研究認為,自信和勤奮是一個人取得好成績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學生長大成才的必要心理品質。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需要人們具備這兩個重要因素,同樣,我們青少年的成長也需要這種自信。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這種自信尤為重要。

3.培養耐受力

愛迪生曾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強的意誌,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不會有絲毫改變,並能最終克服障礙,達到期望的目的。”

所謂耐受力是指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並使其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如果我們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堅韌不拔的意誌、矢誌不渝的恒心和樂觀自信的精神,那麼我們的抗挫折能力自然就強,對挫折適應能力也強。

總之,挫折對我們青少年來說是暫時的,但也是永遠的。所以,麵對挫折將貫穿我們成長的始終。但困難和挫折,對於成長中的我們來說,絕對是人生中最好的大學。因此,從今天起,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挫折吧,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收獲。

拒絕逃避: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

在學習和生活中,當遇到困難時,我們常常會麵臨兩種選擇:一是勇敢麵對現實,積極承擔責任,化解難題;二是選擇逃避,遠離是非之地,做一個軟弱的人。

親愛的朋友,你會選擇做前者還是後者?勇敢的青少年一定能勇敢地麵對現實,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下麵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暑假裏,小偉給自己暗戀的一個女同學發了一封表白的電子郵件。

一天後,他收到了女同學的回信。這個女孩告訴小偉,自己隻想好好學習,不想理其他的。小偉很失望,覺得自己很沒麵子,而且擔心其他同學知道了這件事,不知道會怎樣笑話他!這樣一來,他更覺得沒臉見人了。

快要開學了,小偉每天都心驚膽戰,思量著自己要不要去上學。他哀求爸爸媽媽給他轉個學校,可當爸爸媽媽問他原因時,他又不肯說出實話。最終,爸爸媽媽也沒有同意他轉學。

開學前幾天,小偉左思右想,決定不上學了,他覺得自己實在沒有臉麵見那個女孩。他想放棄學業,去外地掙錢。他想,反正自己已經16歲了,都拿到身份證了,自己可以先找份工作養活自己。

小偉拿著爸爸給他的學雜費和自己以前攢下來的零用錢,買了一張火車票,去了廈門。

他在一個臨海的賓館住了下來。開始兩天,他過得很開心,每天早上被海風吹醒,然後去海邊逛逛,再去那些商業中心看各種漂亮的商品,感覺真的很好。

可是第三天,他就坐立不安了。雖然他給爸爸媽媽留了字條,可是難道他們不擔心自己嗎?還有老師、同學,他們會怎麼想自己,還有那個女孩,她會不會認為自己特別沒有出息?這些問題糾纏在他的腦海當中,讓他寢食難安。

小偉想來想去,便給家裏打了一個電話。電話是媽媽接的,媽媽一聽到他的聲音就哭了:“小偉,你在哪裏啊?你快回來,媽媽擔心死了。”

小偉聽到媽媽的聲音,鼻子一酸,眼淚就流出來了。在媽媽的勸說下,第二天,他就買了火車票回家了。

回家後,爸爸媽媽帶他去學校報到,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友好。後來,那個女孩也悄悄地對他說:“我現在隻想好好學習,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做好朋友呀!”

小偉這才發現,其實勇敢麵對比逃避要好得多。

逃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人們自我保護的本能。逃避有時候是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比如說,碰到凶猛動物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快跑。這種害怕的逃避心理會讓我們自覺地避開危險,從而保護自己。

但多數時候,逃避隻是一種消極的應對問題的方式,因為逃避並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而且,很多問題,我們越是逃避,它們就越嚴重。其實,這時,如果我們能夠勇敢地麵對問題,敢於承擔,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激烈的競爭,當困難來臨時,如果我們不能采取積極的行動勇敢麵對,就會像逆水行舟一樣,不進則退。

因為,對我們青少年來說,選擇逃避,盡管可以暫時避開困難和危險,但是日後可能會麵臨更大的痛苦,它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因此,為了學業更加成功,我們應該將逆境變為自己成長的土壤,勇敢麵對困難,才能讓自己的未來更加美好。那麼,怎樣更好地麵對困難呢?

首先,我們要善於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休息。當我們感到勞累的時候,我們都想停下來休息,因為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容易遭遇疲勞期,隻有得到足夠的休息,我們才有力氣勇敢地去麵對困難。所以,當我們感到累的時候,我們要及時休息。

其次,是從他人那裏獲得幫助或者善於借助外力化解難題。許多人選擇逃避,是因為他們對眼前的困難一籌莫展,但如果我們可以獲得有效的解決方法,相信沒有人會拒絕嚐試。借助外力,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

挑戰自卑:敢於戰勝心中的自己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青少年會越來越在意別人對自己外貌、行為的評價。如果我們總是感覺自己這不如人,那不如人,我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這將對我們的心理發育造成傷害,並且成為我們性格上的一個缺陷。這種心理往往與膽怯、憂傷、失望的情緒相聯係,而不能和謙虛混為一談。

事實證明,那些有強烈自卑感的青少年是很難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的,個別的甚至會自暴自棄、悲觀失望、破罐子破摔,對生活前途和學業失去信心,走上輕生或者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堅強,努力克服自卑這種性格缺陷,讓自己的性格更加成熟。

1.要保持自信心

我們常常習慣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從而過低評價自己,例如對自我形象的不認同或者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沒有贏得別人尊重的本錢,於是產生了極強的失落感,原有的自信和優越感一下子就變成了自卑感。就像下麵的這個故事中的小玲一樣。

小玲是一名初三學生,她天資聰穎,對知識的理解力很強。比如,其他很多同學做作業很吃力,可小玲做起來就非常輕鬆,而且很少有答錯題的時候,學習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輕鬆的學習使小玲在其他同學麵前很有優越感。

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小玲驕傲自滿,又不專心聽課,學習成績很快滑了下來,考試常常不及格。這時的小玲由“優越感”變成了“自卑感”,她覺得自己“沒臉”見同學,整天愁眉苦臉,思想負擔越來越重。由於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小玲對快要到來的升學考試也畏之如虎。

小玲學習成績的重大變化引起了老師和家長的擔憂,但無論他們如何開導,小玲就是聽不進去,總覺得在同學麵前抬不起頭,“自卑感”使她失去了改變自己的勇氣和自信。

麵對這種境遇,小玲完全可以從“自卑感”中解脫出來,重拾自信。這種轉換過程需要勇氣和時間,也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比如,首先從比較容易完成的事物上著手,增強自信,獲得成就感,慢慢在同學、家長和老師中建立互信並贏得尊重。

2.重新改變自己

一般來說,我們青少年自卑心理的產生有很多方麵的原因。比如,與成長經曆特別是童年經曆有關,受自己的性格特點和意誌品質的影響等。氣質憂鬱、性格內向者大都對事物比較敏感,對事物帶來的消極後果有放大趨向,而且不容易將消極體驗及時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對他們心理的影響往往要比對其他氣質、性格類型者的影響大,產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大。

而意誌品質更自覺、更果斷和更有自製力的學生在其上進心、自尊心受到壓抑時,不會變得自卑,反而會激起更強烈的自尊,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以更大的幹勁衝破壓抑,努力拚出一條成功之路來。意誌較軟弱的學生則正好相反,如果經過一番努力後尚無效果,他們便會泄氣,認為自己不行,於是變得更加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