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勇敢大膽不逃避(3 / 3)

另外,部分青少年由於出身貧寒,生活困難,與別人相比,總覺得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太差而感到自卑。

小秦從小生活在農村,家境一般。由於成績特別突出,他被省裏一所重點高中錄取,他想自己的努力總算沒白費,終於有了出頭的日子。

他在班上雖然成績很好,但很羨慕城裏邊的同學。隻要星期天休息,這些城裏的同學就去逛商場或者出去玩兒,而且回來後經常向小秦講述他們的所見所聞。而小秦由於見聞少,所以沒有什麼可以拿到同學麵前來說的,因此他慢慢地變得很自卑,跟剛來學校時那個陽光、帥氣的小秦相比簡直是判若兩人。

針對小秦這種自卑心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改變。

第一,改變自己的形象。在我們身邊,那些心理自卑的人,通常都有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縮的不良習慣。因此,要改變自己的自卑,讓自己變得堅強,我們可以從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等入手,來改變自己的心態,洪亮的聲音、昂首闊步的舉止以及整潔大方的打扮能提高我們的信心。

第二,預演勝利法。當遇到困難,不敢接受挑戰時,我們可以在自己的頭腦中想象完成任務時的勝利情景。這種預演勝利法,對於戰勝自卑中的恐懼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三,發揮長處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就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如果我們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因此,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還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並為自己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我們克服自卑心理的關鍵。

第四,儲蓄成功法。自信是成功的保證,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經驗之上的,科學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們的大腦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當人們重新憶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時,又可重新獲得這種痕跡,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消除自卑心理時,為了能讓人們生活在成功的體驗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成功檔案,將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經常重溫成功的心情,這樣能使人們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難。

第五,洗刷陰影法。失敗的陰影是產生自卑的溫床。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遇到挫折與失敗比一般青少年要多得多,及時洗刷失敗的陰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敗陰影的方法有很多,較為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將失敗當作學習的機遇,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學習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二是徹底遺忘,家長要幫助孩子有意將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徹底地忘記,或是用成功的經曆去抵消失敗的陰影。

第六,逆向比較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要認識自己就得拿別人來做比較。我們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較,即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但對於“羨人之長,羞己之短”的孩子來說,采用逆向,選擇別人的短處作為比較的對象,對於消除其自卑心理、達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七,降低追求法。一位哲人說過:“追求越高,才能的發揮就越充分。”對於學習後進的青少年來說,與其空談立誌,還不如讓他們適當降低追求,讓大的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小目標,做到一學期、一個月,甚至一個星期都有目標可尋。目標變得小而具體,就易於實現,這樣一來,他們會經常擁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進步。

作為青少年,隻有當自己不再自卑時,才會擁有一個勇敢地性格。

直麵自我:勇敢改變懦弱的自己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失敗的人不一定懦弱,而懦弱的人卻常常失敗。”一個懦弱的人總是害怕壓力的存在,所以也害怕競爭。這樣的人在對手或困難麵前,往往不能堅持下去,而是選擇回避或屈服,這樣的人,當然就是性格懦弱者。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怯弱、羞怯的我,這是正常的心理活動。但是當這種心理發展為一種阻礙,影響我們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改變自己。隻要直麵自我,隻要給自己足夠的勇氣去戰勝懦弱,我們就是最棒的。要知道,在人生道路上,如果我們沒有勇氣,隻有怯弱與害羞的話,我們的命運將會一塌糊塗。因此,青少年朋友,要直麵自我,勇敢改變懦弱的自己。

古人說:“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在現實生活中,又何嚐不是呢?人生就像是一盤棋,怎樣去下,每一個下一步要怎樣走,全由自己掌握。也許會走錯棋,也許會走進死胡同,沒關係,隻要這盤棋還沒有結束,一切還能改變。

對於青少年來說,在前進的道路上,勇於突破自我,即使是失敗也是一種鍛煉。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要永遠活在失敗的陰影下,勇敢地去找尋失敗的原因,提升自己,戰勝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人生這局棋走得很精彩!

劉晨從小性格就內向,自尊心也特別強,所以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好。可是,最近他總認為別人時刻都在用鄙視的眼神看他、評價他,所以他覺得自己肯定是出了什麼差錯。於是,在學校裏,他總是獨來獨往,見人就躲開,不願理會別人。有人找他聊天、玩耍,他就麵紅耳赤、心慌意亂,而且說話也是語無倫次,最後導致一見人就擔心害怕。

以上這個事例表明,劉晨是由於社交恐懼心理導致他不能與同學正常交往,最終陷入困境、不能自拔。這種社交恐懼是因心理緊張而造成的,隻要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做到全麵了解自己,樹立自信心,改善自己的性格,學會與別人交流,掌握一些社交技巧……將這些落實到位,相信戰勝懦弱的心理障礙指日可待。

中國有句俗語說得好:“不會戰勝自己的人,是膽小的懦夫。”突破自我,需要勇氣,需要頑強的生命力。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無論是健全的身軀還是殘缺的臂膀,無論是優越的條件還是困窘的環境,大膽地拿出我們的勇氣和我們的膽識吧,去克服困難、克服恐懼、克服失敗帶給我們的消極情緒。不管是正在前行中,還是失意時,此刻不要再彷徨,不要再猶豫,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從失敗中找出通向成功的途徑才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朋友,隻要勇於突破自己的防線,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大門,開辟了成功的道路,鋪墊了自己在人間的旅途,鑄成了自己麵對任何煩惱和憂愁的良好心態。

我們青少年,要明白成功絕非偶然,它是靠艱辛的付出和耐心的積累得來的,當我們在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的選擇後,就會發現成功的坦途已經鋪到我們的麵前了。要記住,在生命中勇於突破自我、戰勝自己,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努力向前,才能讓自己最終克服懦弱,讓自己擁有一個勇敢的性格。

瀟灑麵對:跌倒之後要勇敢起來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還記得孩提時代摔跤的情景嗎?是否記得那時候的自己是怎麼爬起來的?想想看自己曾一直視父母為手中的拐杖,學走路的過程中,摔倒了,總會有一種僥幸的心理:父母一定會來扶起自己,而被扶起來的我們就產生一種依賴性,不再鍛煉自己的能力,更學不會堅強。這種依賴性是非常可怕的。

法國著名小說家小仲馬,是文壇大師大仲馬之子,他年輕時,艱辛創作,寫了數不勝數的文章,但他並不透露自己的特殊身份,努力換來的隻是一封封退稿信,但他從不自暴自棄,直至《茶花女》問世,轟動整個歐洲文壇,一鳴驚人。

還有,《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年輕時周遊各地,踏遍全國,為他的文學思想、曆史觀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後雖遭宮刑,但仍矢誌不渝,曆經數載,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鴻篇巨製;文藝複興時的“巨人”達·芬奇,每日畫蛋,終成“正果”;而馬克思寫《資本論》,在大英博物館查閱了數千種資料。

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我們青少年要學會勇敢地麵對一切,複雜的人際關係、煩瑣的事情等一係列的問題,都要自己來處理。這時候,不能再像小時候摔跤時等著父母來攙扶自己;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跌倒了,想辦法站起來。俗話說得好: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

要知道,世上從來不曾有什麼“救世主”,命運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在挫折中奮起才是生活的“真諦”!誰不是受傷後學會了堅強?誰不是跌倒了才知道站起來的“英姿”?挫折會讓我們由成長走向成熟。

青少年朋友,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快樂也有悲傷,但摔倒了再爬起來,仍不失為大將風度。不要躺在地上呻吟或後悔而不再起來,那樣做是不明智的,因為,在生活的道路上誰也救不了我們,隻有勇敢地站起來坦然麵對,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強者。

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人總會長大,總要離開父母的扶持去開創自己的人生。邁出“依賴”懷抱的第一步,對於我們來說,也許要經曆無數次的摔跤,經曆傷心失意、困難挫折。但我們要學會勇敢地去麵對現實,從“荊棘”的人生中走出來,要記著:即使摔倒了一百次,也要有勇氣一百零一次站起來。

俗話說:“自古名人多磨難。”古往今來,有多少名人經曆過“九九八十一難”而取得真經。他們麵對逆境,不怨天尤人,不哀歎哭泣而是咬緊牙關,奮力抗爭,以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戰勝逆境,成為勝利者。

作為青少年,我們暫且不用為“名人”而拚搏,但應從做一個“勝利者”、一個“強者”開始。在跌倒的過程中,要學會吸取經驗,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正是如此。

隻有經曆過磨煉的人,才會不怕艱辛,勇於擺脫逆境,才能走上完美的生命之路,一時陷入逆境並不意味著失敗,摔倒了,站起來,勇敢地走下去!不要再為昨天、今天的摔跤而悔恨,因為明天還要繼續!摔跤的青少年朋友,請試著勇敢地站起來吧!隻有我們選擇了勇敢地站起來,才能讓自己的性格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