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沉著冷靜不衝動(1 / 3)

第四章 沉著冷靜不衝動

無數事實都說明,衝動是要受到懲罰的。當我們遇事慌慌張張、冒冒失失,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不能沉著冷靜地應對時,就意味著我們必將吞下失敗的苦果。因此,我們隻有具備了沉著冷靜的性格,我們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加強大。

從容麵對:冷靜處理情緒變化

進入青春期,有時候,由於生理和心理的激素刺激,我們的內心世界就像月圓月缺、花開花謝一樣,會產生潮水般的情緒波動,這些情緒波動的變化會使我們的心情有起伏,脾氣有陰有晴。

看看下麵的故事,試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珠珠養的一條金魚死了,她心裏非常難過。這時候,爸爸過來安慰她:“別哭了,不就是一條金魚嗎?爸爸再給你買一條吧。”

珠珠哭得更傷心了:“誰要你給我買一條?我就要原來那一條!”

爸爸覺得很生氣,吼道:“你怎麼這麼不可理喻!”這下子珠珠哭得更厲害了。

爸爸更生氣了,他氣呼呼地把珠珠關在臥室,一邊關門,一邊說:“哼!哭吧,哭吧!看誰理你!”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但感情的表現並不是體現在感情用事上,如果那樣的話,許多事情我們將後悔莫及。所以,我們不管遇到怎樣的事情,一定要冷靜,切記不可感情用事。

要知道,性格上的沉著冷靜,可以使我們在危急關頭靜下心來,對事件進行冷靜分析,然後再采取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好。因此,培養自己冷靜的好性格,是我們青少年的必修功課。

其實,當事情發生以後,如果我們肯冷靜地考慮一下,也許會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比如,當朋友因為某個問題與我們爭吵起來,也許我們很有理由,而朋友不講理,且對我們步步相逼,這時我們很可能壓不住自己,想動手。

但冷靜地想一想,如果這時我們控製住自己的感情,強製自己冷靜一下或是暫時避開一會兒,等對方平靜下來,再與他講道理,那麼我們既不會失去這個朋友,相反還可以表現出我們的大度。可是,假如我們控製不住自己,對朋友大打出手,失去朋友不說,還可能釀成惡果,得不償失。

在生活當中,冷靜地麵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才能使我們和周圍的人愉快相處。那麼,當我們想要生氣發火時,應該怎麼使自己冷靜下來呢?

一是運用自控能力。性格培養是一個與自己鬥爭、較勁的艱苦的、長期的工程,如果不能控製自己,則無從談起。因此,如果我們是一個容易發怒的人,那麼在自己要發火的時候,一定要強行壓製怒火,一旦自己不能控製,即使花費再長的時間也培養不了良好性格。

二是運用科學的方法。性格其實與人的生理、習慣、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方法不科學,往往適得其反,嚴重的還會引發心理或生理疾病。實際生活中要認識到性格培養不是立竿見影的事,一定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方法上要從易到難,步步為營,先從容易的做起,紮實打好基礎,切忌反複。

三是客觀的自我認識。麵對事件時,我們要對自身進行深刻的反思,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這樣我們在確定目標和方法時就會有很強的針對性,簡單地移花接木式地照搬別人的經驗往往會失敗。

俗話說,“世界上最難的往往不是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隻要我們凡事多冷靜地想想,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就能做情緒的主人,擁有遇事冷靜的態度。

自我克製:沉著應對突發狀況

人生是複雜多變的,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的狀況,有的人,在麵對這些突發狀況時,會急得抓耳撓腮、狂躁發怒,有的人則會臨危不懼,理智應對突發狀況。這就是冷靜與不冷靜人的性格界限。我們青少年,隻有具備了沉穩的性格,才能遇事不亂、穩中取勝,而狂躁的性格則常常使事情變糟。

放暑假了,即將上高中的黃平帶妹妹坐火車去北京和爸爸媽媽團聚。在火車上,黃平剛走進列車上的廁所,一個黑衣男子跟著他一起擠進廁所,並反手將門鎖上。

黑衣男子對黃平說:“快點,把你的手機和錢包給我!否則,我對你不客氣!”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場麵,黃平清楚地知道,廁所沒有其他人,抵抗是毫無意義的,稍有遲疑,他就可能遭到殺身之禍。黃平冷靜下來,把包裏僅有的10塊錢遞給黑衣男子。

黑衣男子生氣地說:“怎麼這麼少?你別給我耍花招。”

黃平急中生智地對黑衣男子說:“叔叔,我身上真沒帶錢,不信你可以搜。不過,我的手機和錢包都在我的座位上,要不,我去拿給你吧?”

黑衣男子覺得這孩子不會騙他,就把廁所門打開,放黃平出門,他在後麵說:“那你趕緊去給我拿!”

黃平出了廁所,就往前跑,並大聲呼救,列車上的人一起製服了黑衣男子。

在紛亂危險的環境中,我們唯有保持冷靜,盡量采取合適的解決辦法,才能化險為夷。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身處險境,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下麵這幾個小技巧可以幫我們保持頭腦冷靜,沉著從容地去麵對現實。

一是避免情緒化和過激的言辭。不論什麼事情,隻要發生,就會有結束,即使夜夜不能入睡,也不要說“我要垮了”、“我要死了”之類的話。我們不妨靜下來,閉目養神。同樣,在我們必須與別人交談時,也要盡量保持著一種平靜的、樂觀的態度。

二是不要放縱自己的情緒。要記住,當麵對意外狀況時,自負隻會使我們走向傲慢無禮,怨恨和責備別人隻會激怒自己,讓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因此,不要遇事就著急以致做出過激行為,而應該冷靜下來,勇敢地麵對!

三是要保持理智和清醒。每個人對突發狀況的反應方式,既與個體特征有關,也與訓練有關,作為青少年,平時加強自己對突發事件應付能力的訓練是非常有益的。但我們很多人對此方麵的訓練不夠重視,許多人抱有僥幸心理,認為類似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我們應掌握一些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做好類似的承受壓力訓練,在真正麵對危急時才能保持冷靜,進行積極的自救。

四是要正確判斷,果斷決策。突發狀況發生後可先進行幾秒鍾思考,對危險的來源、性質和正確應對方式迅速做出判斷。

五是要堅持忍痛自救。如果在突發狀況中不幸受傷,一定不要放棄活下去的勇氣,要告訴自己,活著是最重要的事。

最後,麵對突發狀況,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有禮有節地說話、做事,不論別人說話、做事對與錯,我們都不能說錯話、做錯事,也不能因為對方不冷靜,自己也不理智,這樣隻會發生更大的衝突。我們要始終記住:麵對突發狀況時,沉著、冷靜地處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敞開心扉:冷靜地麵對各種挫折

誰都願意享受成功的喜悅,但是,當我們考試落榜的時候,當我們競選班幹部失利的時候,當我們某一精神支柱被摧毀的時候,我們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請看看下麵玲玲的故事吧!

玲玲就讀於一所普通中學,成績總在前三名,本有希望考入區重點學校,但父母為了讓她能有把握上重點大學,不遺餘力地找遍所有熟人,花了一萬元讓她進了重點高中。

可這使玲玲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她說:“這件事的結局是我被一萬元貼進了××××中學,成了一萬元的附帶品,如同滿大街的商品被‘買一送一’了,高一的生活是黯淡的、灰色的,我始終不能忘記我是57號,是附帶品,同學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盯著我,我沒有了自信……”

後來,玲玲上了大學,在回憶三年高中生活時說:“由沒有自信,到一點點找回自信,對我而言,有幾個可作為經驗之談的重要因素:一是朋友;二是減少過強的競爭意識;三是不能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朋友可以給我關心和幫助。過強的競爭意識隻會物極必反,使人心情煩躁,而發展興趣愛好,可以在無形之中填補思想空白,心情放鬆了,找到了支撐點,也就有了自信心。”

正是這樣一點點的自信心的積累,玲玲終於擺脫了自己是“附帶品”的陰影,重新找回了自我。

在現實生活中,相信我們很多青少年朋友都經曆過挫折。當我們不得不在各種各樣的抉擇、矛盾、取舍中反複躊躇,一籌莫展時,應該怎樣正視自己的處境,正確對待各種矛盾和挫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