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學高一(2)班的小申同學有點內向,他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是別人的麻煩,覺得自己很笨,書讀得不好,對不起父母。他喜歡別人卻不敢對其表達,經常因為一句話、一點小事就會不開心,沒有信心,自卑感嚴重,覺得別人不關心他,甚至有了自殺的想法,並且已經下決心如果在一個已定時間內沒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去死。
據調查研究顯示:青少年患心理疾病率直線上升。其中有1/5的青少年朋友都有情緒障礙,大多以抑鬱為主。有關資料明確顯示:青少年時期的抑鬱患病率是0.4%~8.3%,男女生之間的比例為1:2。其發病率的原因與遺傳因素、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認知能力及社會文化因素有關。
青春期是抑鬱的高發年齡階段,抑鬱心理嚴重地影響了我們健康成長。那麼,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應該如何克服這一現象重新快樂起來呢?
第一,學會正確地發泄。有抑鬱心理的我們可以把心中不愉快的事向父母或知心朋友訴說,不要把它存放在心裏,這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極為不利的。如果我們的內心非常難受而身邊又沒有人訴說時,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大哭一場或記日記,這些都有助於消除抑鬱心理。
第二,多結交朋友。經常和朋友保持聯係的人,其精神狀態遠比性格孤僻的人好得多,因為一個人如果生活在集體中,就會感到集體的力量,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自信心,還能減輕情緒上的抑鬱。
第三,保持友善的心態,學會自我安慰。擁有一個快樂的心態能使人的神經係統的興奮水平到達最佳狀態。所以,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朋友們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要多往好的方麵想想,用一個樂觀的心態去麵對一切,保持豁達、樂觀的情懷,不要好高騖遠,要勇敢地麵對現實。
第四,積極參加運動。體育活動能夠使生活豐富多彩,可以解除心理緊張,陶冶情操,開闊心胸。所以,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每天應適當地做些力所能及的運動,比如慢跑、散步、踢毽子、體操等,這些都有助於排解陰霾的心情。所以,適當的體育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而且還會使情緒樂觀、穩定。
第五,吃一些對抗抑鬱的食物。專家建議,抑鬱心理的人可以吃一些對抗抑鬱的食物,這些食物包括深水魚、葡萄柚、櫻桃、全麥麵包等。
第六,享受美妙的音樂。當我們心情煩悶時,可以聽些自己喜歡的音樂和歌曲,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不僅能幫我們減輕疲勞,還能給我們帶來不可思議的美妙感受。
第七,克製自己。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朋友們要學會容忍和包容,並磨煉自己的意誌。可以通過自己的意誌力來消除心中不愉快的情緒,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改變認知,完善自身的人格,增強麵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與自信。隻有這樣,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
第八,放鬆解壓。很多時候,我們青少年抑鬱的主要原因來自學習的壓力。因此,當我們學習感到疲倦的時候,要學會給自己減壓,讓自己放鬆、放鬆、再放鬆,當我們心理和身體都像水一樣柔軟的時候,壓力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可以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讓自己盡可能舒適地躺著,閉上眼睛,先從腳尖開始,吸氣,在心裏默念“一、二、三、四”,同時努力使腳尖繃緊。數完四個數字之後,放鬆腳尖,同時呼氣,在心裏默默地數“一、二、三、四”……按照這種方法,從腳尖到小腿,到大腿,到腹部,一直到頭部,可以對每一部位反複進行訓練,認真體會緊張放鬆的感受,這樣一輪做完之後,整個人就會輕鬆很多。這種方式尤其適合在睡前進行,它可以讓我們做一個香甜的好夢。
我們要知道,長期的抑鬱會使人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使人無法有效地學習、工作和生活。要避免抑鬱或從抑鬱中解脫出來,就需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看清自己的長處,建立自尊,增強自信,調整認知方式,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麵,擴大人際交往,多與人溝通,多交朋友,這樣下去,我們才能重新找回快樂!
掃除焦慮:讓自己輕鬆快樂起來
在我們成長的路上,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未知,它們往往與我們不期而遇。因此,我們無法預知它的發生發展,也無法抵製他們的將來,這樣一來,對未來的焦慮便侵襲了我們的心。其實這種焦慮是不必要的,在成長的路上,為了我們的明天更美好,我們應該放下焦慮,讓自己輕鬆、快樂起來。
一個人,一生有很多達不到的目標,有很多克服不了的障礙,我們千萬不要因此焦慮起來。因為焦慮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自尊心和自信心嚴重受挫,讓失敗感進一步加強,離成功越來越遠。成功不屬於杞人憂天、焦慮重重的人,成功隻屬於時刻準備輕鬆應對的人。
焦慮,人人都曾經曆過,它是對生活持冷漠態度的對抗排擠,是自我滿足而停滯不前的預防針,它可以促進個人的社會化和對文化的認同,推動人格的發展。一定程度的焦慮是有益的、可取的,甚至必要的。但是,如果有太多的焦慮,以至於形成焦慮症,這種情況不僅不利於我們的健康成長,還會妨礙人去應付、處理麵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日常生活。
王芳是某中學高一的學生,前一段時間她變得相當敏感,神經極度緊張,墜入痛苦的深淵,不能自拔。由於心理上的不適,後來導致了身體疾病,每天大腦都昏昏沉沉的,夜裏睡不好覺,精神萎靡,她意識到自己的心中焦慮在一天天地加重,並且已經開始影響了她的生活。
為了早一天走出困惑,她走進學校的心理谘詢室,希望在心理谘詢師的幫助下調整自己的心態,她想好好地生活,不做焦慮的奴隸。在心理谘詢師的悉心指導下,她已經回複了往日的朝氣與自信。在學期期末的考試中,她還取得了好成績。
“沒有了焦慮的困擾,我變得輕鬆了,做事效率也高了,也有了足夠的自信。”她說,“焦慮不是不可消除的,隻要你有信心,焦慮一定會遠離你。”
上述事例中的王芳在麵對焦慮時,不是縮手縮腳,而是勇敢地向心理谘詢師進行谘詢,最終找回了自信,取得了好的成績。所以,我們青少年在麵對焦慮時,也應該及時地到相關谘詢室進行谘詢,以早日找回自信,樂觀地麵對生活。
這個世界上沒有讓自己永遠滿意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放下焦慮,沉著應對,並學會消除焦慮的方法,讓自己輕鬆快樂起來。
第一,要活著為自己,不要“看著別人活,活給別人看”。要經常問一問自己:我的生活目標是什麼,我是誰,我是不是每天有所進取?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以自我評價為主,正確對待他人評說,認清自我,這是放下焦慮的前提。
第二,保持情緒穩定。對突如其來的事物和一些與自己關係重大的事情,青少年朋友在開始麵對它們時,生理上會發生急劇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兩手發抖,手心冒汗,這是由於過分緊張和恐懼引起的。
其實,適度的緊張對人是有一定益處的,它可以進一步調動人體的各種機能,使思維更加活潑,產生一種增力作用。但是過度緊張,會導致出現難以控製的心慌、不安、緊張,使思維處於抑製狀態。
第三,正確估計自己,樹立自信心。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青少年朋友應該多考慮自己要怎麼做,要如何進取,在各種社交場合,應順其自然地表現自己,不要總考慮別人怎麼看待自己,自己要怎麼迎合別人。
第四,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精神要盡量放鬆,對事物有恐懼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著,惶惶不可終日,這種行為對身心健康危害極大。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我們應該在思想上不過分誇大事物與個人前途得失的關係;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不要過分疲勞,大腦過度勞累會造成頭昏耳鳴,興奮與抑製過程失調,神經活動機能減退,從而加劇心理緊張程度。
第五,正確看待自己。青少年應該學會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標,看準機遇,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不斷在快節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種事件中保持心理平衡。
第六,生活要積極自主,瀟灑自在,為自己尋求快樂。我們要明白焦慮對於解決問題無濟於事,我們雖然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卻有對生活的預見性。人們往往根據自身已有的條件來預見未來的明天,當這些預見與想達到的目的不相符時,人們往往表現出焦慮不安。
焦慮使人的心情變得沉重,進而對未來失去信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青少年常常會因為很多事而焦慮,生活的質量不能提高,學習成績不能提高,與父母的關係不融洽等。因此,我們青少年要培養樂觀、勇敢的性格,用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克服焦慮的心理,這樣才能使自己真正快樂起來。
選擇積極:以樂觀瓦解悲觀
在生活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麵對一束美麗的鮮花,樂觀的人看到的是美麗的花瓣,悲觀的人看到的卻是花刺兒;看到一片海洋,樂觀的人看到的是一片蔚藍的汪洋,悲觀的人看到的卻是一片傷心的海洋。同樣一個事物,樂觀的人看了會帶來精神的鼓舞,悲觀的人看了卻會更加消沉。那麼,親愛的朋友,你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呢?
如果你還不能做出正確的回答,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個故事。
有一位父親想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他的孩子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
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的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的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歎了口氣,走進另一個房間,卻發現那個樂觀的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著什麼。
“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揚揚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的差別: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餅,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這兩種人,結局大不一樣。那麼,青少年朋友,你會選擇做哪一種人呢?
生活好似半杯水,也就是說生活原本就不完整。麵對半杯水,悲觀主義者也許會說:“唉,隻剩下半杯水了。”意思是說生活隻剩下半杯水,沒有什麼希望了,因此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敢再去嚐試,生活也不再充滿激情,甚至有的幹脆放任自流,決定庸庸碌碌地過完下半生。而樂觀者則會這樣說:“我真幸運,還有半杯水。”
事實上,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麵對人生中的多次失敗,大多數人最終並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的悲觀。
生活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青少年雖然會麵對許多壓力與挫折,但也有許多機會猶如黑夜裏的星光般不斷閃現。現代文明給了人們物質上的極大便利與享受,卻也讓人類的內心愈加不安與困惑,常常找不到生命的方向。
在這些麵前,我們不應該再祈求會有什麼世外桃源能讓心靈與世無爭地棲息下來,除了勇敢、樂觀地麵對現實之外,我們別無選擇。青少年朋友,從現在起,讓我們用樂觀來“瓦解”悲觀吧!
第一,要擁有樂觀的情緒,目光就要盯在事物積極的那一麵。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在樂觀麵前,一切都會不戰而敗,這就是樂觀的力量。
第二,了解自己的心態,多出去走走,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利用外界的景物趕走心中的不愉快,讓大自然的寧靜給自己帶來輕鬆的好心情。
第三,失敗是成功之母,放棄過去的任性和執著,用積極態度為自己增強自信心,腳踏實地尋求成功的方法,有助於消除悲觀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