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播種善良的種子
善良是世界通用的語言,播種善良,才能收獲希望。我們青少年,可以沒有讓人驚喜、羨慕的身姿,也可以過“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我們的人生就會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
做人之本: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人有一顆心容易,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卻是非常不容易的。
善良的心如同花一樣,需園丁精心栽培,不然就會因營養不良幹枯而死。善良的心或許是一朵花園裏開得嬌豔欲滴的碩大的花,讓人欣賞,也可能是一朵沒有鮮豔的色彩、沒有茉莉般的清香的路邊小花。無論怎樣的姿態,善良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我們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希望。
那麼,親愛的朋友,你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嗎?下麵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吳宇上初一的時候,有一次不小心把腿摔傷了,雖然傷得不重,但是走路有一點跛。在學校裏,她走路的時候特別小心,總是拖著走,而且總是走在最後,就是希望不被人發現她的問題。
有一天,她的同桌和另外兩個人發現了吳宇走路不對勁,就嘲笑她說:“你走路真難看!”邊說還邊學她走路,吳宇被氣哭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他們還不斷地嘲諷吳宇,吳宇隻好忍著。終於有一次,在被同桌羞辱後,吳宇無法忍受,打了同桌一巴掌,就此發生了衝突……
如果我們也和故事中吳宇的同桌一樣,喜歡嘲笑別人,那麼我們就是缺少愛心的人。
可是,是什麼讓我們缺少愛心呢?是因為我們從小接受了過多的愛,卻不懂得付出愛,不懂得關愛他人。這樣下去,不僅會影響我們未來的人際交往,而且還會直接影響我們能否在社會上生活得更好。
不信的話,我們可以再來看看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全身,卻隻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女孩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女孩給他一口水喝。
這位女孩看到小男孩很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你多少錢呢?”
女孩微笑著說:“不用。媽媽教導我,做人要有愛心。”
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他感到自己渾身都是勁兒。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但他喝了牛奶,有了力氣,便順利地賣出了一些商品,這樣,他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數年之後,那位女孩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製訂。當看到病曆上所寫的病人的來曆時,他立即知道了該怎麼報答自己的恩人。
凱利用盡全力治好了自己的恩人。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病人的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小字這樣寫著:“醫藥費——一滿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字眼,但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到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善待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之根本。如果我們能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因此善待我們,我們還會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人們不是常說“幫助他人,惠及自我;關愛他人,心生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嗎?任何一個人的存在,都是以別人的存在為前提、為條件的。
我們隻有善待他人,自己才能存在,才能做真正的人,才具有人的尊嚴和神聖。所以,善待他人實際上是在善待自己,是在為自己創造和爭得人的尊嚴、資格、神聖和權利。同時,我們在善待他人時,自己的內心也會獲得幸福和快樂。
所以,親愛的朋友,從現在起,善待身邊的人吧!
善待他人首先要學會理解他人。假如我們真誠地理解別人,就得到別人更多的理解。隻希望別人理解自己,而不去理解別人的人,永遠不會如願以償。因為理解是愛,而愛是真誠和相互的。
孩子們理解父母真心的愛,能給家庭帶來無限的溫馨和快樂;師生之間若相互理解,就會情智共生,共同發展;人與人之間能相互理解,整個社會便能和諧美好。理解是一座連接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橋梁,是填平人與人之間鴻溝的沙石。因而,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應該學會相互理解。
其次,我們要學會寬容。在我們生活中,待人處世,如果沒有寬容,就沒有理解,就沒有友情,就會失去善良。因為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也是衡量一個人品格高低的標準。
善待他人還要學會幫助。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裏獲得最好的。如果我們幫助的人越多,自己反過來得到的幫助也就會越多。
事實證明,隻有那些樂於幫助他人的人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的愛。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越充實,幸福感就越強。所以,助人不僅是付出,也是收獲,別人得到了溫暖,我們自己也得到了快樂,所以人們常說“助人為樂”。
青少年朋友,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善待父母、長輩、老師、兄弟姐妹、同學和那些不相識的人吧!這樣,我們的人生定會因自己的善心而更加美麗。
樂於奉獻:做個有愛心的天使
朋友,捫心自問,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嗎?當你出門看見路邊的小乞丐,你會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嗎?當你看見由於寒冷其他同學凍得直哆嗦,你有多餘的衣服時,你願意把自己的衣服借給同學嗎?如果你的回答是“我願意”,那麼,非常好,這說明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但如果你的回答是“不一定”,那麼,遺憾地告訴你,你正在喪失愛心。
愛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備的。我國著名作家冰心曾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一個從小就懂得關心父母、愛護他人的人,也一定會是一個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這樣的人長大後才能熱愛祖國,關心愛護周圍的一切。隻有一個有愛心的人,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才會有更多與人合作的機會,才更有機會成功。
孔子曾說過“泛愛眾而親仁”,就是讓我們不僅要“愛人”,還要做到“博愛”。一個人隻有擁有了愛心,他才會擁有善良、美麗、真誠,甚至會擁有全世界。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萱的故事吧!
公共汽車進站後,上來一位老人,他雙手提了很多東西,步履蹣跚。這時,媽媽輕聲對女兒小萱說:“爺爺需要幫助,你把座位讓給爺爺,好嗎?”
小萱很聽話地站了起來,對爺爺說:“爺爺,您坐我的位子吧!”
老爺爺被眼前的小女孩感動了,激動地說:“嗯,謝謝你,真是個好孩子。”
車上其他乘客紛紛向小萱投來了讚許的目光,小萱心裏美滋滋的。從那以後,小萱有了主動關心他人的意識。在學校裏,同學忘了帶課本,她會主動讓同學和自己共用一本書;天下雨了,同學忘了帶雨傘,她會主動送同學回家後自己再回家。小萱因為有愛心、樂於助人,在班裏非常受大家的歡迎。到了學期結束時,同學們都紛紛選她當“三好學生”。
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奉獻自己的愛心,可以是給人實實在在的幫助,也可以是一句發自肺腑的關切話語,還可以是一個充滿友愛和鼓勵的眼神。我們的愛心行動,可以讓別人看到我們的友好和善良,給人以勇氣和力量,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暖意,看到生活的希望。
那麼,親愛的朋友,你也願意和小萱一樣,做個有愛心的小天使嗎?隻要你明白自己做什麼事對他人有幫助,知道什麼是愛,懂得怎樣去愛,多在身邊的事情上關心別人,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就能真正成為一個擁有愛心的人。
那麼,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一是,讓自己學會愛人。很難想象,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他還怎麼會去愛別人?因此,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愛心,首先要學會愛家人,孝敬父母、關愛長輩。比如,吃飯時,要等長輩先挑菜;長輩生病時,要悉心照顧;平時對長輩說話,要有禮貌。
二是,與人交往時,要先人後己。遇到事情時,我們要先想到別人,再考慮自己。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但必須知道的是,人際的交往是有互酬性的,如果我們想別人尊敬自己,自己就要先尊敬別人,付出多少,才會得到多少。如果在交往中我們是一個“小心眼”,事事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吃虧或者想從交往中撈點好處的話,不管是誰都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不屑與我們交往。
因此,要想做個有愛心的人,我們心裏要先想想別人,看看別人需要自己幫助些什麼,自己能為集體做點什麼,而不要總想著自己能從別人身上、從集體當中首先撈到些什麼。隻有堅持這樣做,我們才能漸漸讓自己保持無私,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三是,多接觸大自然。我們青少年要多與大自然接觸,這樣可以鍛煉自己愛心遷移的能力。要學會愛護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因為愛心無處不在。
四是,學會關心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青少年要學會幫助和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同學生病了,我們可以去看望他並給予他安慰,必要時還可以為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質或精神上的幫助。另外,我們還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愛心公眾活動。學校或社會上有很多獻愛心的公益活動,青少年朋友可以有意識地參加一些,獻上一份屬於自己的愛心,這樣,愛就會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總之,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必須對需要幫助的人多多伸出援助之手,盡最大努力幫助別人,同時還要寬容待人,多為別人著想等。雖然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我們每一次都堅持這麼做了,我們就會很容易成為一個愛父母、愛親人、愛朋友、愛同學、愛動植物的善良天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