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播種善良的種子(3 / 3)

第一,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時,都要表達出自己對長輩的孝心。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瑣碎、繁雜的,但正是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養我們的孝順習慣。因此,我們不應該錯過生活中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比如,每天要向長輩問好,禮讓長輩,吃飯的時候幫長輩盛飯等。隻有長期這樣做,日積月累,我們孝順的習慣才會養成。

第二,我們要改掉自己的壞習慣。處於青春期的我們,由於身心還處在發育期,所以有時做事容易受情緒支配,比如易衝動、自製力差等,這些都是不良情緒的表現,一旦發現自己有這些行為時,應該盡力克製,不能對父母長輩大發脾氣。

第三,我們要主動和父母多交流。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後,和父母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第四,善於體諒父母。如果自己有做得不對的地方,當父母批評自己時,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動道歉,才會得到父母的理解。如果錯不在自己,自己很委屈時,可以先不去爭辯,等到父母心情平和下來時,再換個時間和地點,與父母重新進行溝通,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與父母發生矛盾時,我們不要隨意發脾氣、頂嘴,應該盡力避免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想要動怒時,可以深呼吸或離開一會兒。

第五,勇敢承擔責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幹些農活等,趁這樣的機會還可以跟父母聊聊天,交流一下思想溝通一下感情。

第六,學會遇事多與父母討論,並就如何行動達成協議。例如父母會擔心子女沉迷電腦而荒廢學業,如果能就玩電腦的時間和學業的平衡與父母達成協議,問題和分歧便能解決了。

總之,做任何事,我們都應該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從而縮短和他們的心理距離,感情有了,尊敬、孝順之情就會油然而生。

心存感激:做個知恩圖報的人

我們每個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從小到大,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父母的養育、嗬護、關愛,老師的啟蒙、教育,社會各方麵為我們提供的衣、食、住、行等,可以說,在我們的一生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別人給予我們的恩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許多人的幫助、關懷、愛護下長大成人的。

那麼,既然我們得到了這麼多人的關懷和幫助,我們應該怎麼來回報他們呢?

我們青少年,如果隨時做到心存感激,對人同情,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理解他人的情緒,那麼,我們的心靈就會存有一份真與善,我們的內心也就能變得富足和善良,我們也就更容易形成善良的性格。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馬同學是怎麼做的吧!

小馬上小學時,有一次玩耍,不小心從雙杠上摔了下來,把胳膊摔傷了。老師、同學都很關心他,他很感動。父母教育他,要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幫助同學,表達感激之情。從此,他懂得了感恩的含義。

後來,小馬變得非常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希望工程”開啟那年,小馬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50元零花錢拿出來,寄給了“希望工程”慈善機構。不久,小馬收到了“希望工程”的精美明信片,他高興地說:“我的錢可以讓貧困的小朋友買書包和文具了!”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它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那麼,他就會將感恩化為一種充滿愛的行動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從小過著比較優越的生活,可以說是在“蜜罐”裏長大的。在父母的眼中,是“心肝寶貝”;在家族成員中,是享有特殊待遇的“小皇帝”。這在青少年的幼小心靈上,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自己就應該受到寵愛,整個世界都應該圍著自己轉。

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長大的,更不懂得感激、感恩和回報。其實,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背誦的這些詩句,講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我們國家綿延多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感恩。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要是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學會感恩,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感激社會的關愛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對父母要常懷感恩之心。是他們讓我們來到了這個充滿色彩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從早上起來的一碗熱騰騰的牛奶,到一年四季被子床單的換洗,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應該感謝上天給了自己這麼好的父母,感謝父母給了自己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完整的家。

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我們對老師要常懷感恩之心。是老師幫我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是老師讓我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對別人的幫助說一聲“謝謝”,是老師讓我們明白了受到別人的恩惠當湧泉相報,是老師從青絲到白頭在三尺講台上教書育人,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學生個個有出息。學生能常懷感恩之心就有用不盡的學習動力。

朋友給了我們友誼,我們對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朋友能與我們患難與共,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朋友能千方百計幫我們,給我們“打氣”,給我們信心,助我們跨過學習上各種各樣的障礙物,讓我們刻骨銘心地覺得,朋友的情誼終生難忘。

隻有知道了感恩,內心才會更充實,頭腦才會更理智,眼界才會更開闊,人生才會贏得更多的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是勤奮而有良知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聰明而有作為的人。

當然,感恩之情不僅要記在心裏,很多時候還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比如捐獻學習用品、零花錢給貧困的孩子,送一些食品給路邊可憐的乞討者,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都能夠不斷深化我們的感恩之心,使我們善良的性格得到更好的展現。

學會感恩,首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隻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後,才能獲得感恩;學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學會感恩,就是要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學會感恩,就要培養謙虛的品德,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學會感恩,要有奉獻精神,無論做什麼事,應以“公”為先,做一個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人。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回報父母生育、養育之恩,才會懂得珍視學校老師啟蒙、教育之恩,才會懂得珍惜社會和大自然供養之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更體會到自己的責任;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多一些寬容與理解,少一些指責和推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多一些和諧與溫暖,少一些爭吵與冷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多一些真誠與團結,少一些虛偽與欺騙。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懷著感恩之心生活吧!感謝親愛的父母、感謝敬愛的老師、感謝偉大的祖國、感謝這個時代;常懷感激之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報答老師、報效祖國,回饋社會。當我們真正地學會了感恩,才能讓自己擁有善良、美好的性格。

心理測試:你的善良指數是多少

青少年朋友,你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呢?一起來做一做以下這個測試,看看自己的善良指數是多少吧!

有一天,你出去買東西,結果在商場裏遇見了幾年不見的小學同學,這個同學以前在班裏成績不太好,卻是個很喜歡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活潑女孩,後來她搬家了,你們好多年沒見麵了。你卻還是一眼認出了她,並主動和她打招呼,她愣了一下,你報出名字後她也記起了你,你為多年後的意外相聚感到很開心。於是你們一起出去喝茶、吃飯敘舊,她的話卻一直很少。到了晚上,準備各自回家。她突然說其實自己很需要一筆錢,並向你借,你會做出什麼反應?

A.這麼多年沒見,就算是老同學也不了解底細,婉言拒絕。

B.回去考慮一下再說,至少想想。

C.先應付過去,回去向其他同學打聽她的底細。

D.馬上應允並拿出錢來。

E.突然很傷心。

F.覺得自己可能受騙了,這個人根本就不是當年的同學。

解析:

A型:你的善良很珍貴,很少人看見,你需要對方是非常親密無間的人之後,才會體現出你最善良、最本質的一麵,而在外人麵前,你往往都是以精明或是果斷的形象示人的,因此,你是一個有選擇性的好人。

B型:你是個善良的人,但有時候會怯懦或是囉唆,因為你本身是個很本分很安生的人,所以你不喜歡惹事,更難得去應付事,因此你更願意當個鴕鳥,而本性的善良會讓你在關鍵時刻勇敢地站出來助人。

C型:你是個聰明的善良人,善良是你的本性,但別人休想用此來利用你或是欺騙你,你是個有原則的好人,即使是自己的親人犯錯也不會包庇。而且你明察秋毫,別有用心的人在你麵前可謂無所遁形。

D型:你是個沒腦子的好人,經常有人說你愛吃虧,弄得你很鬱悶。其實你不需要那麼鬱悶,你隻要記住做什麼事之前動動腦子,多個心眼就好。不要懷疑自己的善良,你隻需要升級一下自己的善良就可以了。

E型:你是個悲觀主義者,談不上什麼善良不善良,你偶爾善良的原因是因為你悲觀地覺得世界上隻有你如此善良。你冷血的原因是因為你覺得這個世界上都是不善良的人,因此你總是過得很壓抑。

F型:你是個非常有腦子的人,基本上自己什麼事都會先打打算盤,可以說,你絕少使用自己的善良和好心,但在關鍵的時刻,你會是這個世界上最慷慨、最善良的活菩薩,因為你是個講終生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