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向優秀生看齊——學習好習慣
學習最重要的不是考了多少分,而是知道應該怎麼學,也就是培養、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優秀生學習好的秘訣。青少年朋友們,好好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吧!這才是節省學習時間和提高學習效率的真正法寶!
學習規劃:用計劃提升效率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習慣”一詞是老師、家長以及我們自己經常掛在嘴邊的詞語。事實也是如此,好習慣是我們所擁有的一筆隱形的財富,是我們健康成長的有力武器。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都希望有一個幸福的人生。而要想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努力,不需要別人監控。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我們行動的一種力量。
我們青少年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時期,培養良好的習慣會讓我們受益一生。然而,不管培養什麼習慣,無論是身心健康、道德修養,還是綜合素質,都有賴於知識的滋養和潤澤。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就要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
製訂學習計劃則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一步。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有一個確切的學習計劃,不但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還能在實施學習計劃的過程中,磨煉我們的意誌,提升我們的計劃能力,而這種能力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益處。
所謂學習計劃其實就是對時間進行科學的分配和使用,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和活動。如果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想到哪學到哪,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像沒頭蒼蠅一樣,那麼學習的效果自然也跟狗熊掰玉米一樣,撿了這個,丟了那個。
我們要如何製訂一個有效的學習計劃呢?下麵我們一起看一看。
1.自我分析
雖然我們青少年每天都在學習,但是有很多同學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如何學習的。因此,製訂學習計劃前先要進行自我分析。這主要有兩個方麵:
一方麵是仔細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的學習特點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特點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學記憶力較強,有的同學理解分析能力比較好,有的同學動手能力強……這樣分析後,就可以針對自己的學習特點來合理安排學習內容。
另一方麵是分析自己的學習進度,明確自己的成績在班級中的位置,看看是上等、中上等、中等還是中下等。與以前的成績相比,檢驗自己的學習進度是快了還是慢了,成績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等。
2.突出重點
我們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而學習內容是無限的,所以必須要有重點,同時還要兼顧一般。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識體係中的重點內容。
製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攻下重點。也就是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來製訂出對自己學習提升有益的方法和措施,對自己在學習上的“欠債”應心中有數。如數學成績較差,在時間上要多安排些在這科目上,這樣才能保證達到目標。
一般來說,把需要背誦的東西放在頭腦清醒、精力充沛的時間進行,把學習難度比較大的課程,放在情緒飽滿、精力旺盛的時候進行。
3.合理安排
在安排計劃時,既要考慮到學習,也要考慮到休息時間和活動時間,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
學習和體育、休閑活動要交替安排,掌握好玩與學習的度。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
另外,還要找出每天學習的最佳時間段,如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可以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外語;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以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和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這樣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
4.檢查和調整
有了計劃後,就要行動。若不按計劃學習,那這個計劃則是沒用的。為了讓精心製訂的學習計劃不落空,可對計劃的實行情況定期檢查。我們可以製訂一個學習檢查表,在什麼時間完成了什麼任務,處於什麼程度等,列成表格以便對照。一般需要對以下這些內容進行檢查:
計劃提出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
是不是基本按計劃去做?
學習效果如何?
沒有完成計劃的原因?
什麼地方安排得太緊?
什麼地方安排得太鬆?
通過檢查和反省,及時對學習計劃進行調整和修改,當計劃越訂越周密,效果越來越好時,學習成績自然就會越來越優異。當這一切形成良性循環後,看著所有事情都按計劃運行,朝著自己預定的方向發展,就會有運籌帷幄的感覺。
學習計劃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可以按每學期、每個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堂課進行計劃。隻要自己習慣,保證學習效率就行。如果你的自控能力高,也可以隻在頭腦中簡單勾畫。總之,計劃不在於形式,不是為了寫著好看的,關鍵在於要合理、高效。
快樂預習:彈好課堂前奏曲
一首好歌要有一個美妙的前奏曲,優秀的學生也會彈好課堂“前奏曲”,那就是課前預習。不要以為預習功課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預習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習慣。正如一位優秀的學生所說:“預習是合理的‘搶跑’。一開始就‘搶跑’領先,爭取了主動,當然容易取勝。”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每天都有預習啊。”但是你的預習方法正確嗎?有效果嗎?實際上預習並不是將要講的課程內容大略地看一遍就了事,而是需要按照嚴格的步驟和要求進行,這樣才能有所收獲。
1.預習要求
我們很多同學不是不預習,而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預習。在預習中,我們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選擇好預習時間。通常來說,預習應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之後進行,根據剩餘時間的多少來合理安排預習時間的長短。當然,預習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課外時間裏進行。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鍾把馬上要講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也比一點不預習要好得多。
二是預習要適度。預習過粗會流於形式,達不到預習應有的目的,預習過細,以至於上課沒什麼要聽的,會喪失對課上內容的好奇和興趣,反而對知識一知半解。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預習應該是:重溫相關知識,掃清聽課障礙;大致了解新課的內容和思路;找出疑難問題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三是預習要有重點。也就是對自己的弱勢科目,或者是課內聽課任務重、非要靠課前預習來輔助完成聽課任務的科目,一定要安排預習。不要采用全麵鋪開的方式,畢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全麵預習是不現實的。我們應根據學習計劃可提供的實際時間來進行預習,對於自己擅長的學科可以不預習或者少預習。
四是要找出重點和疑點。預習時,一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要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後,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五是不同學科要不同對待。預習的方法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應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抓住預習的重點,選擇不同的預習方法。比如,語文課首先要解決生字、生詞障礙,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寫作風格、手法;而對於數學課,則應該把重點放在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掌握上麵。
另外,預習還要講究主次。不要把預習作為學習的主要過程,以致上課時不注意聽講,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2.預習方法
一般來說,預習,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瀏覽一遍教科書,大致了解一下教材的主要內容,在不太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上課時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理解為止。
第二階段:研究課後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
第三階段:編寫新課的內容提要,確定新課的重點和難點。要注意的是,在第二和第三階段中,對於自己經過努力仍無法解決的問題,不必因此而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解決,可以先把問題寫下來,留著等到在課堂上聽課時去解決。
第四階段:利用參考資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進行一番預習。爭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將難點攻克,把問題解決,把沒讀懂的地方讀懂。如果你能做到這一步,那麼,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水平也會漸漸提升。
爭分奪秒:珍惜課堂每一秒
課堂對於青少年來說可是最寶貴的了。有人說:“學生不把上課作為學習的中心環節來抓,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話可謂再恰當不過了。
課堂學習所用的時間是早飯以後的整個上午和下午三點前後。此段時間是我們青少年腦功能最活躍的時間,我們注意力最集中,學習效果也最好。因此,我們必須有效地利用這段黃金時間,誰如果輕視課堂學習,誰就是在浪費青春、浪費生命。下麵就介紹幾種課堂學習的好方法。
1.集中注意力
上課時千萬不要心猿意馬,要在上課前、聽課中,始終注意排除腦子裏其他問題的幹擾,保證聽課不走神,一旦走神應馬上調整過來。要盡量培養自己對課程的興趣,適應老師的講課特點。
聽課時,我們常常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這時怎麼辦?可以先冷靜地思考一下,如果一時還想不明白,可以做個記號,暫時放下,等課後複習時解決或者以後再問,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兒”。
其實,這種全盤接受未懂得的知識的方式,也是課堂上的一種策略。采用這種策略,雖然這一部分內容沒有“當堂懂”,但是,它保證了緊接其後各部分內容的“當堂懂”。
2.緊跟老師思考
聽課隻是為了學到知識嗎?是不是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呢?應該說,聽懂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優秀的學生不應當隻滿足於這一點,而是要一邊學習知識,一邊學習思維方法。這很重要,不但可以促進深入理解,防止死記硬背,而且以後遇到類似問題就可以自己解決了,從而鍛煉了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要學習老師的思維方法,就要求聽課的時候緊跟老師。課堂上,老師講課是一環扣一環的。有一環不注意,沒聽懂,就影響下一環,那麼課後就是花雙倍的時間也難以補上。
所以,在課堂上精神要高度集中,讓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的話轉。如果上課時不好好聽課,而把幾倍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課後複習、做作業上,就會使學習處於窮於應付的被動局麵,那是直路不走走彎路,自找苦吃!
青少年朋友們一定要記住,課堂上,千萬不可脫離老師講課的軌道,一旦脫軌,就可能造成學習上的“翻車”。
3.抓重點、難點
我們說課堂上要專心聽講,但專心聽講也要有技巧有選擇。一般來說,老師講的都要聽,但有時老師為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會采取不同的方式講不同層次的內容,這時我們就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聽,即抓住對自己來說有重要意義的關鍵內容。
一般而言,聽講的關鍵內容主要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係式等基本內容,老師補充的重要內容,老師點出的最容易混淆和出錯的地方,預習時未能完全弄明白的內容。
如果在課堂上抓住這幾個方麵,聽課就抓住了要領。有時重點不一定是難點,遇有難點要力爭當堂消化,特別是關鍵環節要特別留心,必須弄明白。
4.學思結合
在課堂上,不但要專心聽,還要勤思考,做到學思結合。具體要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