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做人就要響當當 ——品質好習慣(2 / 3)

“行百裏者半九十”,堅持到最後一刻,勝利才會屬於你,笑到最後的也將是你。從現在開始,讓頑強、堅持成為我們的人生法則吧!

堂堂正正:正直是做人的本色

在網上曾流傳著這樣一段話:“做人的唯一指南就是自己的良心,回首往事,唯一使人感到慰藉的是自己行為的正直與誠實,生活中要是沒有這種慰藉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人常為自己的破滅與籌算的錯誤而自嘲,然而無論命運對你如何,這種慰藉總能讓你以堅定的步伐前進,而且充滿榮譽感。”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顧客走進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他對店主說:“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利益。”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請求。

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許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

顧客氣急敗壞地說:“你為什麼不這麼幹?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顧客立刻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

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仰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始終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裏去談這筆生意呢?”

麵對引誘,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庸如行雲,純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可貴的人生境界。這就是正直。正直是我們人類的一種優秀品德。正直的人最容易得到人們的尊敬。

那麼,什麼是正直呢?所謂正就是正確、公正、剛正,直就是率直、剛直、坦直。正直就是要不畏強勢,敢作敢為,要能夠堅持正義,要勇於承認錯誤。正直意味著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並能公開反對你堅信是錯誤的東西。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怎樣才能成為正直的人呢?我們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要有誠實善良的心和率真的性格。擁有誠實善良的心就是要寬厚地對待他人和萬物,也就是要有良心。為人率真,光明磊落,不陽奉陰違,處理事情堅持公平正義,不偏聽偏信,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不謀私、不貪利,不挑起是非。

第二,要是非分明。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榮,什麼是辱,堅持什麼,反對什麼,我們自己的心裏要有本賬。如果把壞的說成好的、假的說成真的,就談不上正直了。

第三,勇於實踐正直的品德。有位詩人曾說過:“正義的路是崎嶇的路,它隻歡迎勇敢的人。”有位哲人曾說:“一個正直的人要經過長久的時間才能看得出來。”因此,如果我們選擇了做正直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選擇了勇敢和犧牲,選擇了無私和忘我。

第四,要剛直不阿。對的要敢堅持,錯的要敢反對,敢講真話,敢講實話,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為堅持原則、維護正義,勇於犧牲個人利益,不怕得罪人。

例如,有一個學生,他發現班裏一個強壯的同學總是欺負一個弱小的同學,於是主動上前幫助弱小的同學,主持公道,這就是正直的體現。對於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不管別的同學怎麼看,要敢於堅持。同時要注意,對於同學的缺點和錯誤,在提出批評和意見時,要講究一些方式方法。

第五,做一個正直的人,還要能聽進別人對自己的不同看法。《弟子規》有雲,“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去”,就是說聽到別人的批評很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讚就很高興,損友來了,正直的朋友就走了。

最後,將李嘉誠先生的一句話送給我們所有的青少年:“我相信世上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堅守正直去維護人類的尊嚴。”

善良無價:善良是溫暖的陽光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就是善良。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善良是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善良是溫暖的陽光,多一些善良,在生活當中你就會感受到更多的美好與幸福。

一場暴風雨過後,成千上萬條魚被卷到一個海灘。一個小男孩每撿到一條魚便送到大海裏。他不厭其煩地撿著。

一位恰好路過的老人對他說:“你一天也撿不了幾條。這樣勞累,又有誰在乎呢?”小男孩一邊撿一邊說道:“這條小魚在乎。”一時間,老人為之語塞。

善良之心,人皆有之;善良之舉,人人可為。是否善良,並不在於錢財的多與少,也不在於年齡的大與小、體格的強與弱,隻在於是否有一顆善心。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善良是我們成長路上最好的朋友,是我們的無價之寶。

1.有愛心

善良就意味著有愛心,懂得關愛他人。生活中隻要我們對親人、朋友、同學多一些問候,對弱者多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多做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就能培養愛心。

例如,當看到別人身陷危難之時,要伸出援手,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在公車上,給行動不便的人讓個座;路過球場時,幫球場上的人撿回滾到我們腳邊的球;幫助學習差的同學,為他們解答疑問;參加誌願活動,給那些老人、孤兒送去一些溫暖;把節省下來的零花錢捐給希望工程……這些都是善良之舉。

從根本上來說,做到善良一點也不難,因為善良沒有大小之分,沒有貴賤之分,有的隻是真情。愛心的付出不分場合和時間,隻要我們有心,隨時隨地都可以播撒我們的愛心。

2.不求回報

有的同學會說:“我付出了善良卻得不到回報。”但是你知道嗎?善良本身就是上天給你的最高獎賞。

因為一個善良的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內心總是充滿快樂。有時候幫助他人也是在幫助自己,這就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況且,你曾經幫助過的人,有一天也可能幫助你。這很容易理解,比如你幫助了自己的同學,有一天,當你遇到困難時,他肯定會第一個衝出來幫助你。“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生就是這樣,誰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當你幫助別人搬開絆腳石時,可能正好為自己鋪平了道路。對他人多一分理解、寬容、支持和幫助,其實也是善待自己和幫助自己。

3.懂得感恩

善良就意味著有一顆感恩的心。常懷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並銘記在心。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顆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而是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

因此,請感謝我們的老師,感謝我們的父母,感謝我們的朋友,感謝陌生人,感謝對手,感謝挫折,感謝苦難……

懂得感恩的人,是勤奮而有良知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聰明而有作為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讓自己永存愛心,因為一個心存善良的人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承擔責任:有擔當才有青春魅力

責任心是我們做人的基礎。有責任心的人,一定是有魅力的人,受人尊敬的人。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男孩,在12歲時就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他,12年如一日,一邊讀書一邊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照看時常發病的父親,撫養撿到的妹妹。

這期間,他也曾經動搖過,也曾經想到逃避,但一種責任感最終讓他“隻是默默地走,不願放棄”。他就是洪戰輝,一名“帶著妹妹上大學”的普通大學生,用自己的行動感動了全國人民。

當人們得知他的故事,想要捐助他的時候,他卻拒絕了。他在一封公開信中這樣寫道:“我不接受捐款,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苦難和痛苦的經曆並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自己劣勢的現狀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普通人就應該做普通的事,盡自己應該盡的責任,這有什麼奇怪的?奇怪的應該是現在一些普通人不去做或者不願去做或是不敢去做普通的事情,要麼是不去盡、不願盡、不敢去盡作為一個人應該盡的一點責任和義務。做人應該有責任心,能擔多大的責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業,我認為就是這個道理。”

你發現了嗎?在這兩段文字中,有兩個字在閃閃發亮,那就是責任。“做人就應該有責任心”,這是洪戰輝的錚錚豪言。這就是我們新時代青少年應該學習的榜樣。

事實上,責任是我們每一個生活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與生俱來的。一個人隻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要承擔著許許多多的責任。不要以為青少年的責任就是學習。

對事情負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對別人負責,可以贏得機遇和信任;對自己負責,可以得到發展。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一旦你拋棄了責任,你也就拋棄了自己。因為責任感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正如高爾基所說:“人需要責任感,就像瞎子需要明亮的眼睛一樣。”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養成負責的好習慣呢?首先我們要認識責任並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應負的各種責任,並時刻想著如何履行責任。

1.為自己負責

從點滴小事做起,是養成負責任習慣的捷徑。不要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才是負責的表現。此外還要從父母那多爭取鍛煉的機會,在鍛煉中成長,這樣就可以在自我服務中增強責任心。

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認真、做得出色、做到最好。平時不要輕易許諾,如果許諾了就要做到。否則,你就可能養成說話不算話的壞習慣,責任也就無從談起了。

為自己負責還意味著對自己的錯誤負責。很多青少年在麵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時,往往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失,還會尋找各式各樣的借口,試圖逃避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試圖消除自己內心的愧疚。如果你如願地做到了,那麼你很可能會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並能夠再次找到“更好的借口”。

所以,我們應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將尋求借口的路堵死,勇敢地麵對錯誤,承擔責任。這樣才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失敗中學習和成長。

2.為家庭負責

不要總覺得自己還是孩子,對家裏的事不聞不問,不妨多參與家庭生活,對家庭生活提一些建議,跟父母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給父母出出主意,做一些家務事,都是對家庭負責任的體現。多關注父母的內心感受,把父母的憂愁當作自己的憂愁,這就體現了對父母的責任心。

3.對他人和社會負責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必須依賴於很多人。比如我們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有無數的人在為我們服務,無數的道路建設者、養路工人、清潔工人、司機、交警等,更不用說吃的糧食、穿的衣服、工作和娛樂設施了。

有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意識,是社會對一個現代人最基本的要求,它應該成為一種習慣。

也許我們會說自己還是孩子,能做什麼呢?其實,服務於他人、服務於社會並不需要多麼驚天動地,隻要我們肯做就行了。勤奮學習,增長才幹,是我們將來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基礎。而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維護社會秩序,關心幫助孤寡老人,定期對社區進行掃除,宣傳文化知識,愛護環境等是我們青少年履行社會責任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