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要站在高崗上 ——競爭好習慣
競爭會讓我們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但是競爭並不是單純的爭強好勝,而在於不斷地提升和挑戰自己。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唯有養成良好的競爭習慣,勇敢積極地參與競爭,方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成長魔方:有競爭才有成長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競爭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不管愛還是不愛,接受還是不接受,我們每天都要麵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激烈競爭:成績競爭、名額競爭、名次競爭、升學競爭、就業競爭……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我們青少年要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了解競爭的殘酷性,並積極勇敢地參與競爭,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占一席之地。
那麼什麼是競爭意識呢?競爭意識就是一種積極的進取心,是一種銳氣,是一種“不爭第一,誓不罷休”的倔強。對於青少年來說,養成競爭的習慣,對我們的成長極其重要。
1.積極競爭的重要性
既然我們無法擺脫每天麵臨的各種各樣的挑戰,那就隻有不斷銳意進取,積極地參與競爭了。這種意識對於我們的成長太重要了。
首先,積極參與競爭,可以激發一個人強烈的榮譽感,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我們在勤奮好學或積極從事其他創造性活動的內驅力。
我們青少年最普遍的心理特征就是迫切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而在競爭氛圍中,這種心理需求會更強烈。我們會在你追我趕的競爭中形成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為獲得優異學習成績或其他創造性表現、為贏得老師和同學的讚譽而奮發努力。
我們一旦在競爭中取勝,或由於點滴進步而贏得老師的真誠讚美和同學的熱情鼓勵時,自信心和榮譽感就會隨之增強,進而會轉化為不斷前進的動力,甚至因此而徹底改變自己。
其次,積極參與競爭,能使我們真正獲得對自己學習能力或其他能力的基本評價,能讓我們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優勢和尚未發掘的潛能。
再次,競爭能增強我們的自信心。當我們積極地在不同內容和形式的競爭中不斷獲勝時,自信心和自尊心就會不斷得到強化,並產生一種螺旋效應,促使我們內心越來越向往競爭,並在競爭中具有主動性且富有表現力,最終成為勝利者。而這種勝利無疑會再次有效地強化我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最後,我們還能從競爭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積極情緒,增強求知欲望。在競爭中獲取成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是自我實現要求的滿足。而自我實現或創造潛能的發揮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是一種“高峰體驗”,是一種“極度快樂的狀態”。
2.培養競爭意識
很多優秀的企業家,無一不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比爾·蓋茨具有賽車手般的競爭心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創辦者泰德·透納是“一個百折不撓的競爭者”。但天才人物不是天生的強者,他們的競爭意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的奮鬥中逐漸形成的。同樣,通過學習,你也能有膽有識,敢於競爭。
不過,有兩點需要提醒你注意:
第一,弱者不敗。在生活中,有不少偏遠山區的青年考入大學後仍有很強的自卑心理,不要因為弱小而不敢與人競爭,要相信弱者不敗,才能培養出競爭意識。
第二,永不滿足。有些人在學習上小有成就後,就不思進取,認為自己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強者了。或許我們今天所到達的境地足以令人羨慕,但倘若我們滿足了,就等於主動放棄了提升自己的機會,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超越自己。因此,我們要有進取心,不能允許自己停下來。
這裏需要我們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參與競爭,需要具有競爭的實力。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既然生活在充滿競爭的世界,那就要早做“結網”的準備。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知識技能,隻有硬件過關,才能在競爭中大展拳腳。
直麵競爭:勇爭第一才能贏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要有敢於拚搏、敢於爭第一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畫卷上留下一抹亮麗的色彩。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要不甘落後,敢於脫穎而出;在人生旅途中,要敢於冒尖,爭當第一。
奧運冠軍林丹就是一個勇爭第一的人。“當我結束運動生涯時,沒有人能夠超過我的紀錄。”這就是林丹的豪言壯語。
林丹從小就很好強,什麼事都要爭第一:家庭運動會,要拿冠軍;早上到場館,要第一個到;環城跑,力求當上頭名。
在羽毛球賽場上,林丹以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戰鬥著。李宗偉、鮑春來、陳金、樸成煥……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好惹的,他們經常霸占著羽毛球男子單打靠前的排名,並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每一個人對陣林丹的時候,都會使出120%的力氣。打敗林丹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目標,隻有打敗林丹,他們才有出頭之日。
有句話叫“敵強我更強”。林丹就是這樣一個不怕對手如何強大的人。他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在奧運會賽場上,在關鍵時刻,林丹憑著自己的實力、敢於爭第一的毅力和決心,最後奪冠。
可見,勇爭第一的精神多麼可貴。這種精神能夠將一個人的潛力徹底激發出來。然而,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卻從來體會不到這種自己創造出來的奇跡,而僅有為數極少的人有這樣的體驗。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前者甘於平庸,凡事點到為止,過得去就行。而後者永遠都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擁有永爭第一的勇氣和精神。
事實也是如此,社會競爭是激烈的,甚至是殘酷的。隻有具有永爭第一的勇氣和精神,我們才能出人頭地。所以,我們青少年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在下述幾個方麵鍛煉自己。
1.從小事做起
就像林丹一樣,每一件事都要爭第一。上學第一個到,體育要得第一,學習要爭第一……當然,我們要明白的是,爭第一,要靠實力,靠勤奮努力來實現。
2.有不畏艱險的勇氣
我們可以看見許多人,做起事來喜歡避繁就簡,對於其中麻煩、困難、乏味的部分,不願接觸。這就好像那些打算占領敵人陣地的士兵,不願麻煩手腳去破壞敵人的炮台,結果被敵人轟得東躲西竄、無處安身。
所以一個希望獲得成功的人,必須下決心克服困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去做才行。
3.不斷充實自己
一個勇於爭第一的人,會隨時提高自己的能力,任何事都要做得比別人好。他總是睜大眼睛關注一切接觸到的事物,非要觀察思考到完全明白才罷休。他總是會抓住機會去學習、磨煉和研究,對有關自己前途的學習機會,看得非常重。即使是一件極小的事情,也要做好。
4.勇敢麵對競爭
競爭是一種積極的意識,是一種習慣,我們隻有勇敢地麵對競爭,才能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穩健。
有位記者在訪問某位登山專家時問:“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說:“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的風雨不是更大嗎?”記者疑惑地說。
“向山頂走,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向山下跑,表麵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因為遇到暴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專家嚴肅地說,“對於風雨,逃避它,你很可能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能獲得生存的機會!”
麵對競爭,逃避和退縮是懦弱的行為,也意味著失敗。而勇敢地迎上去,你才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
青少年朋友,在人生中,如果你有了直麵挑戰的勇氣,當你將競爭變成自己的一種習慣時,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敢於冒險:無限風光在險峰
比爾·蓋茨說:“所謂機會,就是去嚐試新的、沒做過的事。可惜在微軟神話下,許多人要做的,僅僅是去重複微軟的一切。這些不敢創新、不敢冒險的人,要不了多久就會喪失競爭力,又哪來成功的機會呢?”
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中本來都有喜愛安逸的惰性,又比較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我們許多青少年都滿懷壯誌、朝氣蓬勃,而最後卻總是一事無成,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就是在安逸的生活、學習環境中待久了,漸漸地失去了鬥誌,致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漸漸變得遲鈍,為夢想拚搏的勇氣也漸漸被消磨了。
而冒險精神是那些有抱負但不敢行動的人的唯一良藥。冒險有時可以讓人更健康、積極,有活力,並能產生自信。從不冒險的人,不但容易憂鬱頹喪、暴飲暴食,承受壓力的能力也比較低,而且通常很平庸。很多時候不冒險就永遠不會有勝利。每一個人心裏都希望自己成為某個人物,能達到某種境界。問題就出在大家隻是坐等機會來臨,實際上機會是不會照顧守株待兔的人的,隻有進取的人才能抓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