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緊的拳頭
告訴你一宗意外。這是一個早上,媽媽正在廚房清洗早餐的碗碟。她有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自得其樂地在沙發上玩耍。
不久之後,媽媽聽到孩子的哭啼聲。究竟發生什麼事呢?媽媽還沒有將手抹幹,就衝出去客廳看看孩子去了哪裏。
原來,孩子仍坐在沙發上;但是,他的手卻插進了放在茶幾上的花樽裏。花樽是上窄下闊的一款,所以,他的手伸了入去,但伸不出來。母親用了不同的辦法,把卡著了的手拿出來,但都不得要領。
媽媽開始焦急,她稍為用力一點,小孩子就痛得叫苦連天。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媽媽想了一個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稍有猶豫,因為這個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不過,為了兒子的手能夠拔出,這是唯一的辦法。結果,她忍痛將花樽打破了。
雖然損失不菲,但兒子平平安安,媽媽也就不太計較了。她叫兒子將手伸給她看看有沒有損傷。雖然孩子完全沒有任何皮外傷,但他的拳頭仍是緊握住似的無法張開。是不是抽筋呢?媽媽又再驚惶失措。
原來,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頭張不開,是因為他緊捉著一個十元硬幣。他是為了拾這一個硬幣,所以令手卡在花樽的口內。小孩子的手伸不出來,其實,不是因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為他不肯放手。
放手,帶來更大的釋放。為了區區十元,打碎了一個古董花樽,小孩子當時不會了解,也不會後悔,因為那時信息全。他不了解他執著那個硬幣的機會成本是那麼大。他長大了之後,才會了解花樽的價值,才會明白自己昔日的愚昧。
真正的淘金人
兩個墨西哥人沿密西西比河淘金,到了一個河叉分了手,因為一個人認為阿肯色河可以掏到更多的金子,一個人認為去俄亥俄河發財的機會更大。
十年後,入俄亥俄河的人果然發了財,在那兒他不僅找到了大量的金沙,而且建了碼頭,修了公路,還使他落腳的地方成了一個大集鎮。現在俄亥俄河岸邊的匹茲堡市商業繁榮,工業發達,無不起因與他的拓荒和早期開發。
進入阿肯色河的人似乎沒有那麼幸運,自分手後就沒了音訊。有的說已經葬身魚腹,有的說已經回了墨西哥。直到50年後,一個重2.7公斤的自然金塊在匹茲堡引起轟動,人們才知道他的一些情況。當時,匹茲堡《新聞周刊》的一位記者曾對這塊金子進行跟蹤,他寫道:“這顆全美最大的金塊來源與阿肯色,是一位年輕人在他屋後的魚塘裏見撿到的,從他祖父留下的日記看,這塊金子是他的祖父仍進去的。
隨後,《新聞周刊》刊登了那位祖父的日記。其中一篇是這樣的:昨天,我在溪水裏又發現了一塊金子,比去年淘到的那塊更大,進城賣掉它嗎?那就會有成百上千的人擁向這兒,我和妻子親手用一根根圓木搭建的棚屋,揮灑汗水開墾的菜園和屋後的池塘,還有傍晚的火堆,忠誠的獵狗,美味的燉肉山雀,樹木,天空,草原,大自然贈給我們的珍貴的靜逸和自由都將不複存在。我寧願看到它被扔進魚塘時蕩起的水花,也不願眼睜睜地望著這一切從我眼前消失。
18世紀60年代正是美國開始創造百萬富翁的年代,每個人都在瘋狂地追求金錢。可是,
這位淘金者卻把淘到的金子扔掉了,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直到現在還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可是我始終認為它是真的。因為在我的心目中,這位淘金者是一位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不死的樹
北京的街道,國槐、白楊之類的落葉樹很多,冬天到來時,樹葉就紛紛飄零,隻剩下光禿禿的樹身,任憑寒風侵襲,冰雪堆積,始終傲然屹立街頭。
落葉樹之所以能夠抗擊冰雪嚴寒,是因為它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的根部。為了保護根部,它把自身的一部分——樹葉,毫不吝惜的撒落地麵,樹葉慢慢化作肥料,被根部吸收,成為再生的源泉。
落葉樹深深懂得:藏在土裏的樹根比露在地麵的枝和幹更重要。春來時,光禿禿的樹枝上吐出的新芽美極了。枝幹漸漸長大,向天空揮舞手臂,努力表明自己的存在。
這種力量來源於根。到了夏天,繁茂的枝葉感受烈日暴曬的痛苦,可它依然不動聲色。這種忍耐是由於樹蔭擋住熾熱的陽光使其根部的水分能得以保存的緣故。盡管驕陽似火,袒露的枝葉總要保護正在地下努力工作的樹根——這使它們得以生存並蓬勃著生命。
總之,就是這樣:時而落葉紛紛,時而鬱鬱蔥蔥;經受酷暑之苦也毫不介意,隻要能保住根——生命的源泉。
落葉樹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激勵著我。我想,如果舍不得犧牲,故意逃避苦難,而疏於保護根,那便沒有落葉樹,也不會有大千世界的滔滔風雲。
無魚之樂
烈日下,一老翁坐在岸邊,兩眼一動也不動地盯著河麵的浮標,從日出到日落,依然兩手空空,老翁卻怡然自得,樂在其中。我很是納悶。
老翁笑著說:“我即魚,魚即我,我在釣魚,魚也在釣我,就像下棋,我和魚的耐力旗鼓相當,這才過癮。”一頑童向水中扔一塊石頭,一陣波紋飄蕩過來,老翁曰:”起風了。”
人生就是一盤棋,美在投入。
規則
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堡舉辦了奧運會,比賽進行得很順利,但在進行撐竿跳高比賽時,卻發生了意外。
一位日本選手在試跳時從容不迫地慢慢走近沙坑,他把手中的撐竿用力插到沙土裏,一端搭在高處的橫梁上。固定好後,他順著竿子往上爬,一直爬到最高處,越過橫梁,然後從另外一邊順著竹竿滑了下來。
所有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怎麼會有這樣的撐竿比賽方法?裁判們十分為難,因為日本選手並沒有違反比賽規則,隻不過他投機取巧罷了。經過討論,還是取消了他的成績。
日本選手據理力爭,認為自己並沒有違反規則,他可以這樣做。但裁判補充了撐竿跳高比賽的規則,要求運動員必須先有一段助跑過程。
日本選手聽罷在第二次試跳時,有了助跑動作。但跑到沙坑附近,他又抓住撐竿順著竿子往上爬。
這一次他又取得了好成績。裁判組再次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撐竿比賽要有助跑,並且不能有交替使用雙手的動作。這項規則確定下來之後,一直延用到現在。
電話鈴聲
下午沒有課,我到學校的小圖書館查資料。值班的郭老師不在,資料間隻有一名男同學正在聚精會神地看雜誌。我認識他,張凱,我所教課的十個班中的某個學生,也是讓很多老師皺眉頭的調皮學生。看見我進來,他倒是很禮貌地打聲招呼,然後又專注於自己的事了。
過了一會兒,隔壁小辦公間的電話忽然響起來,值班老師還沒有回來。我想總歸不是找我,接了也沒用的,於是繼續翻雜誌。張凱扭頭看看我,我說:“不用接,肯定找郭老師的。”不料這個電話頑固得很,“丁丁丁”叫個沒完沒了。
郭老師回來了,急匆匆的腳步衝向電話。緊接著就聽見郭老師喊:“小黃,電話!”我趕忙站起來,感覺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