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且走且停2(3 / 3)

我則因為老人這句淡淡的、但又睿智的話語,而突然生出了由衷的欽敬之心。

眼界

有一位非洲的酋長去英倫三島觀光,回來後,別人問那裏的情形怎樣,酋長想了想,回答:“那裏的人都說英語,連小孩子也在說。”酋長說得並沒有錯,他所注意的隻是這些,其他的或許被忽略了。

這就是眼界。

正像鷹即使高翔萬裏,看到的也隻是地上的兔子;而金龜子眼裏隻有草原上的糞球。法布爾曾優美地記述過聖甲蟲興高采烈地搬運糞球的盛況。

眼界決定了價值取向。站得高,看得遠,是民間對於豪傑人物的讚譽。事實上,豪傑人物即使逼仄於別人的屋簷之下,心胸照樣懷抱天下。劉備種菜的時候,不是被曹丞相窺破了英雄真相嗎?

有一次,池田大作問湯因比:如果您可以選擇出生時間和地點,您怎麼選?兩人都是世界級的大師,一位哲學家,一位曆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願意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歐亞大陸的交彙點。那時古埃及文明、歐洲文明與亞洲文明在這一區域彙聚並擴散到全球。親曆其間,可以準確地觀察到各種文明形態對世界的影響。

湯因比不愧是大師,眼界超越古今,凝注於曆史的蒼茫之處。

一個人與一個時代的結合,很大程度取決於眼界。打開了眼界,自然就打開了心胸。

看一個人,不妨先看一看他的眼界。

關鍵時刻

從前有個年輕人,箭射得非常好,他可以很隨意地把一枝箭射到遠處的樹上,然後再用另一枝箭將它劈成兩半。於是,他驕傲起來,到處吹噓他已經超過了自己的師父。

一天,年輕人的師父,一位德高望重、武藝非凡的老者,要年輕人陪著他到附近的山上旅行。

旅途平淡無奇,後來他們走到一道裂穀邊。裂穀很深,下麵是湍急的河水,隻有一根圓木跨在裂穀兩邊。師父走到圓木中央,挽弓搭箭,一箭正中遠處一棵樹的中心,緊接著又是一箭,將樹上的箭劈成兩半。

“現在該你了。”師父說完便走到了年輕人的身旁。年輕人小心翼翼地走到圓木中央,仿佛心都要從嘴裏跳出來了。他知道,如果失足,等待他的將是死亡。他顫抖著搭起一枝箭,但是卻發現,他根本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標上。“嗖”的一聲,箭射了出去,但連樹的影子都沒沾到,這時,年輕人覺得天旋地轉,不禁哭了起來。

“師父救命!”他大聲呼喊著。關鍵時刻,老者快步走上前去,一把抓住了年輕人的手,一步一步地把他帶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回家的路上,誰都沒有說話,但是年輕人想了很多。他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法,更要有成熟的內心。

辭職的理由

美國《幸福》雜誌曾在征答欄中刊登過這麼一個題目: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你做什麼?結果是很少有人想做現在的自己。

人,有時非常矛盾。本來活得好好的,各方麵的環境都不錯,然而當事者卻常常心存厭倦。我的一位朋友在深圳某家電子有限公司工作了五年多,已享有較高職位與不菲待遇,一年前卻毅然辭職,與幾個朋友開了家小小的電腦配件銷售公司,經營狀況一直不是很好。當我問及為何辭職時,朋友卻笑著對我說:“原公司的確是很多人羨慕的地方,我也不否認那裏的待遇不錯,但在那裏我已經找不到激情了。”他認為那裏沒有多少值得發展和留戀的前景,遠不如自己出來開拓另一片新天地。

人生的征程,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當感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過你的一切也不再激怒你,這時,人就需要尋找另一處能夠滿足激情發揮的用武之地。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辭職,不都是工作的待遇因素,而是因為熟悉的地方已沒有激情。

與陌生人同桌

這是一家老式旅館,窄小的餐廳裏隻有一張長條餐桌,所有就餐的客人都坐在一起。早已習慣擁有私人空間的我,現在要和一群陌生人同桌吃飯,突然覺得不知所措。環視周圍,別人也和我一樣不自在,不是盯著自己的杯盤,就是裝著看過期的報紙,怕稍一斜視,便有窺探他人隱私之嫌。我們吃飯的動作小心謹慎,不敢冒犯別人的“空間”。我的晚餐要在這麼沉悶的氣氛中度過嗎?

我拿起放在麵前的鹽罐——餐桌上惟一的鹽罐,遞給右邊的女士,“我覺得青豆有些淡,您或者您右邊的客人需要鹽嗎?”我微笑著說。她愣了一下,但馬上露出笑容,向我輕聲道謝。

給自己的青豆加完鹽後,她便把鹽罐傳給了下一位客人。不知什麼時候胡椒罐和糖罐也加入了公關行列,餐廳裏的氣氛漸漸活躍起來。飯還沒吃完,全桌人已經像朋友一樣談笑風生了。我們中間的冰層被一隻鹽罐輕而易舉地打破了。

第二天分手的時候,我們熱情地互相道別。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地說:“其實昨天的青豆一點也不淡!”我們會心地哈哈大笑。

有人曾慨歎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太厚,這隔膜其實很脆弱,問題是敢於先打破它的人太少。隻要每人都邁出一小步,你就會發現,一個微笑,一隻鹽罐就能打破它。

兩隻螃蟹跑不掉

抓螃蟹的漁民往往會帶個頭小肚子大的竹簍。捉到第一隻螃蟹後,他們會把蓋子蓋嚴,以防止螃蟹跑掉。捉到第二隻螃蟹後,漁民就不再蓋蓋子了。

這是為什麼?原來當有兩隻以上的螃蟹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擁去。但是,竹簍的口很窄,隻能允許一隻螃蟹通過,於是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那同樣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往上爬。盡管簍口一直敞開著,但卻沒有一隻螃蟹能夠幸運地脫離牢籠。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競爭麵前固然不必講什麼謙讓,但競爭的規則卻不容隨意踐踏。如果破壞了共同遵守的規則,有序變成了無序,競爭變成了亂爭,那麼在無規則的混亂狀態下,每一個個體都會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不擇手段的攻擊,就會出現如螃蟹一樣苦苦掙紮到簍口卻又再度被拖回深淵的狀況。

規則是約束,更是保護。

別摔在熟悉的路上

野兔是一種十分狡猾的動物,缺乏經驗的獵手是很難捕獲它們的。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為野兔從來不敢走沒有自己腳印的路。當它從窩中出來覓食時,它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風吹草動,它就逃之夭夭。但走過長長的一段路後,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時也會按著原路退回。

獵人就是根據野兔的脾氣,隻要找到野兔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然後做一個機關,並恢複表麵的形狀,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收獲獵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點就是它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