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裏的鷹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
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固執的神父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隻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隻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緩緩的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誌堅定的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共在的!!”
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很生氣的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的侍奉您,為什麼你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隻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
其實,生命中太多的障礙,皆是由於過度的固執與愚昧的無知所造成。在別人伸出援手之際,別忘了,惟有我們自己也願意伸出手來,人家才能幫得上忙的!
愛與智慧的奇跡
一天夜裏,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他們想要一個房間。前台侍者回答說:“對不起,我們旅館已經客滿了,一間空房也沒有剩下。”看著這對老人疲憊的神情,侍者又說:“但是,讓我來想想辦法……”
敘述到這裏,你希望下麵有一個數學的繼續,還是願意得到一個文學的結局?但不管怎樣,數學和文學都將在這裏分手了。
數學的故事是這樣發展的:這個好心的侍者開始動手為這對老人解決房間問題:他叫醒旅館裏已經睡下的房客,請他們換一換地方:1號房的客人換到2號房間,2號房的客人換到3號房間……以此類推,直至每一位房客都從自己的房間搬到下一個房間。這時奇跡出現了:1號房間竟然空了出來。侍者高興地將這對老年夫婦安排了進去。沒有增加房間,沒有減少客人,兩位老人來到時所有的房間都住滿了客人——但是僅僅通過讓每一位客人挪到下一個房間,結果第一個房間就空了出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兩位老人進的是數學上著名的希爾伯特旅館——它被認為是一個有著無數房間的旅館。這個故事是偉大的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所講述,他借此引出了數學上的“無窮大”的概念。這一概念對於這門學科來說之重要,可以說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很難想像數學將如何存在。隻要會數數的人都知道,每一整數都有一個後繼者直至無窮(所以在希爾伯特旅館裏,每間房子後麵都會有一間直至無窮)……數學就是一門關於無窮大的科學。
好了,我們回到侍者說“讓我來想想辦法”的地方。文學的故事是這樣繼續的。這個文學的侍者理應更富人性和愛心,他當然不忍心深夜讓這對老人出門另找住宿。而且在這樣一個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滿打烊了,這對疲憊不堪的老人豈不會在深夜流落街頭?於是好心的侍者將這對老人引領到一個房間,說:“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現在我隻能做到這樣了。”老人見眼前其實是一間整潔又幹淨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來。
第二天,當他們來到前台結賬時,侍者卻對他們說:“不用了,因為我隻不過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給你們住了一晚——祝你們旅途愉快!”原來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沒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個通宵的夜班。兩位老人十分感動。老頭兒說:“孩子,你是我見到過的最好的旅店經營人。你會得到報答的。”侍者笑了笑,說這算不了什麼。他送老人出了門,轉身接著忙自己的事,把這件事情忘了個一幹二淨。沒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開看,裏麵有一張去紐約的單程機票並有簡短附言,聘請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飛機來到紐約,按信中所標明的路線來到一個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酒店聳立在他的眼前。原來,幾個月前的那個深夜,他接待的是一個有著億萬資產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為這個侍者買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會經營管理好這個大酒店。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爾頓飯店首任經理的傳奇故事。
事情都是從一個富有同情心、滿懷仁愛的侍者的智慧頭腦開始:“讓我來想想辦法……”進入數學的領域,需要的一定是嚴密的邏輯,合理的推論及精確的求證;來到文學的天地,憑借的卻是美好的人性,動人的情節和意外而圓滿的結局。但你發現沒有:不管是文學還是數學,結局都很神奇——愛加上智慧原來是能夠產生奇跡的。
求人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折磨人的教授
一位音樂係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他翻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穀底,消靡殆盡。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教導教授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自己的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教室外麵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其有名的音樂大師。授課的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成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習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兩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繞,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教授走進練習室。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了學生。
“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出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分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人,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檢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歇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因為,人,確實有無限的潛力!
國王的問題
西班牙曾有位叫彼得羅一世的國王,這天國王宣布他將公開選拔法官。
三個人毛遂自薦,一個是宮廷的貴族,一個是曾經陪伴國王南征北戰的勇敢的武士,還有一個是普通的教師。在宮廷人員和三個候選人的陪伴下,國王離開王宮,率領眾人來到池塘邊。池塘上漂浮著幾個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