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上一共漂著幾個橙子啊?”國王問貴族。貴族走到池塘邊,開始點數。
“一共是6個,陛下。”
國王沒有表態,繼續問武士同樣的問題:“池塘上一共漂著幾個橙子啊?”
“我也看到了6個,陛下!”武士甚至沒有走近池塘就直接回答了國王的問題。
國王沒有說話。
“池塘裏有多少個橙子啊?”他最後問教師。
教師什麼也沒有說,徑直走近池塘,脫掉鞋子,進到水裏,把橙子拿出。
“陛下,一共是3個橙子!因為它們都被從中間切開了。”
“你知道如何執法,”國王說,“在得出最後的結論之前,應該證明,並不是所有我們看到的就是事情的真相。”
兩雙鞋
看著腳上的鞋被歲月的風沙漸漸剝落了光澤,總覺得走在路上有點別扭,仿佛過往的行人都在說:“這個人真不講究。”鞋子沒有破,還舍不得扔,但無論如何得去買雙新的了,還得是名牌的那種。
新鞋穿在腳上很神氣,也沒了先前的顧慮,可走起路來得小心翼翼,生怕弄壞了,而且它有點與腳作對的跡象,特別累贅,不如那雙舊的舒服。於是出門有事時就穿新的,沒事還是穿著那雙舊的。
慢慢地,舊鞋破了隻能扔掉。新鞋也變舊了,整天穿著很沒麵子,又去添了雙新鞋。鞋子就這樣重複這種命運。
人總是穿著這麼兩雙鞋,走著生活裏兩個不同的人性麵。(文/張健)
兩隻狼的交戰
一位年邁的北美切羅基人教導孫子們人生真諦。
他說:“在我內心深處,一直進行著一場鏖戰。交戰是在兩隻狼之間展開的,一隻狼是惡的,它代表恐懼、生氣、悲傷、悔恨、貪婪、傲慢、自憐、怨恨、自卑、謊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隻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悅、和平、愛、希望、承擔責任、寧靜、謙遜、仁慈、寬容、友誼、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貞。同樣,交戰也發生在你們的內心深處,在所有人的內心深處。”
聽完他的話,孩子們靜默不語,若有所思。
過了片刻,其中一個孩子問:“那麼,哪一隻狼能獲勝呢?”
飽經世事的老人回答道:“你喂給它食物的那隻。”(文/方柳青)
一個砂鍋
冬天的一個早晨,我去早點鋪吃早點。正吃著,聽見一位老大爺吃完早點不停地向店主打聽:“這一個砂鍋值多少錢?”店主有點不耐煩,沒有答理老大爺。我也感到很奇怪,這是早點鋪,又不是餐具店,幹嗎老打聽砂鍋值多少錢?這時老大爺對店主解釋道:“我特別想吃砂鍋餛飩,可是我得了乙肝,唉,就留下五塊錢吧,算是砂鍋錢。”說完老大爺將砂鍋扔到了垃圾裏。
這一幕讓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連店主都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在大家敬慕的目光裏,老大爺越走越遠。他將砂鍋一扔的一刹那,永遠定格在了我的腦海中。走在寒冷的大街上,忽然覺得渾身格外暖和……(文/於淑穎)
最難的學問
一名年輕人興衝衝地向他的老師講述自己的出遊經曆:
“最近,我在喜馬拉雅遇見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到不可預測的未來,還把自己的這套絕學傳授給了弟子。先生,您也懂這個嗎?我真想學。”
“每個人都懂呀,”老人平靜地說,“真正困難的學問不是這個。”
“那是什麼?”年輕人不解。“先生,還有比未卜先知更高深的學問?”
“飛翔的鳥兒,蔥鬱的林木,人人都能張眼即見,但你看得見自己的睫毛嗎?它可是就在你的眼前啊。所以,我要教給弟子的,不是讓他們預見朦朧的未來,而是看清鮮活的現在。”
想像力更重要
美國有一則新聞報道:在高速公路上有兩台車輛因為些微的擦撞,兩駕駛員一言不和,就在道路邊打起來,這兩位駕駛員,一位是普通人,另一位則是知名的空手道冠軍。交手不到數分鍾,結果出來了。這樣的結果隔天登上了美國報紙頭版新聞。
結果是空手道冠軍輸了。記者道出了空手道冠軍輸的原因:“空手道冠軍有一個習慣,就是不打頭部,腰以下也不打。”
可是普通的人沒有學過,因此,直直的一拳就擊在空手道冠軍的鼻梁上,冠軍倒地不起。
我們的年紀越增加,所掌握的專業知識越多,我們的限製也越強烈。所以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文/湯凱婷)
別讓陰影堵死你的路
有一種魚,叫仙胎魚。仙胎魚身體透明,在水中遊動異常靈敏,外行人想捕到仙胎魚,簡直像摘星一般難。然而,反應靈敏的仙胎魚,卻被內行的漁人大量捕捉,以致瀕臨滅絕。
漁人捕捉仙胎魚的方法很簡單,隻要兩個人各劃一隻木筏,在河中央相對拉開距離,再用一根粗麻繩貼著水麵係在兩隻木筏中間。然後,兩人同時劃動木筏,緩緩往岸上靠。在岸上等著的漁人一見木筏快靠岸了,便紛紛拿起魚網,到岸邊就能輕易地撈起仙胎魚。
原來,仙胎魚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隻要一有影子投射水中,它們是寧死也不敢靠近的。水中一根繩子的陰影,竟把仙胎魚趕進了死胡同。
有時,人也會遭遇生活的陰影,如果像仙胎魚那樣,一見到陰影就膽怯、退縮,那麼,一抹小小的陰影,也會堵死人生的出路。(文/黃小平)
飛不出天堂的鳥
一隻生活在籠子裏的鳥,過著安逸的日子。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每天主人都會安排好它的吃喝拉撒,隻需天天唱歌給人聽。
可有一日,鳥突發奇想,它想上天堂看看。它就去請求上帝。
上帝問鳥:“你現在的日子不愁吃不愁喝,不好嗎?”
鳥回答:“可那籠子太小了,我不自由。”
於是上帝就把鳥安置在天堂住下了。
一年後,上帝突然想起了那隻鳥,便去看它。
他問鳥:“啊!我的孩子,你過得還好嗎?”
鳥答道:“感謝上帝,我活得很好!”
“那麼,你能談談在天堂裏生活的感受嗎?”上帝真誠地說。
鳥長歎一聲,說:“咳,這裏什麼都好,隻是這籠子太大了,怎麼飛也飛不到邊。”
尿布和啤酒
在一個超級市場的貨架上,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尿布和啤酒赫然地擺在一起出售。但是這個奇怪的舉措卻使尿布和啤酒的銷量雙雙增加了。這不是一個笑話,而是發生在美國沃爾瑪連鎖超市的真實事件,並且一直為商家所津津樂道。
原來,美國的太太經常囑咐她們的丈夫下班以後要為孩子買尿布,而丈夫們在買完尿布以後又順手帶回了自己愛喝的啤酒,因此啤酒和尿布在一起購買的機會是最多的。
是什麼讓沃爾瑪發現了尿布與啤酒之間的關係呢?正是使用了數據挖掘技術,經過對沃爾瑪超市一年多的原始交易數據進行詳細分析,才發現了這對神奇的組合。
隻朝一個方向
一位走鋼絲跨越峽穀的雜技演員,談到他走鋼絲時的體會說:“當一個人走鋼絲時,他並不是非常刻板地僵硬不動。雖然他基本上保持可能直立的姿勢,但為了保持運動中的整體平衡,他的身體總是輕輕地擺動和彎曲。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他的腳隻朝著一個方向移動,向著眼睛緊盯著的目標——鋼絲的另一頭,前進。”
一位女演員在成名後,回憶起父親當年教育她的話。父親說:“我希望你能成為一匹良種馬,當良種馬在奔跑時,它們是戴著眼罩的,這樣一來,它們的目光就會保持向前直視,而不會受到其他馬匹的影響,隻會按照自己的跑道向前跑。”
走鋼絲需要的是保持平衡和克服恐懼,賽馬需要的是排除幹擾和發揮速度,但這二者是有相同之處的,那就是,必須知道自己的目標,堅持自己的目標。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幹擾,始終把目光盯在目標上,我們才不會與成功錯過。
向左走不通,請向右走
一位木匠師傅帶了徒弟幾個月後,徒弟出山了。
第一個月,一個中年人抱怨椅子做得大了,徒弟無言以對,師傅忙解釋道:“椅子大了,您不僅坐著舒服,放在客廳,也顯得大方。”中年人聽了高興而去。
第二個月,來了個青年人,瞧了瞧,“這椅子是不是小了點兒?”徒弟無語,師傅微微一笑:“這樣一是替您節約成本,再者小而精致,可以點綴任何東西。”青年很樂意。
第三個月,徒弟小心謹慎,誰知農民來了埋怨做工太長,徒弟一臉無奈,師傅走過來說:“為您,我們拿出了自己最好的技術,不過欲速則不達,但為了您滿意,我們盡心盡力。”農民聽罷,怒氣全消,滿意而歸。
第四個月,徒弟小心謹慎的同時加快了速度。第四個客人是個商人,他感歎做工太快。師傅又一次興奮地說:“我們不願意浪費您的時間,對您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所以我們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