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職場博弈(2 / 3)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板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板。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隻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認為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隻能做最好的公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跳槽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

B建議道:“我舉雙手讚成你報複!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為什麼?”

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麵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

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

再見麵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

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隻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駱駝的悲哀

在動物園裏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地長?”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醜死了!”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裏耐受十幾天的無水無食條件。”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於陷在軟軟的沙子裏,便於長途跋涉啊。”小駱駝高興壞了:“嘩,原來我們這麼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裏,不去沙漠遠足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現在沒人用。一個好的心態+一本成功的教材+一個無限的舞台=成功。每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舞台。

電話測試

一個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一位陳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陳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請了割草工。”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陳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陳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室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陳太太那割草打工嗎?為什麼還要打這電話?”男孩說:“我隻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隻有不斷地探詢客戶的評價,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不要蕭規曹隨,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問幾個為什麼?

曼穀的酒店

在泰國曼穀,清晨酒店一開門,一名漂亮的泰國小姐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早,餘先生。”“你怎麼知道我姓餘?”“餘先生,我們每一層的當班小姐要記住每一個房間客人的名字。”我心中很高興,乘電梯到了一樓,門一開,又一名泰國小姐站在那兒,“早,餘先生。”“啊,你也知道我姓餘,你也背了上麵的名字,怎麼可能呢?”“餘先生,上麵打電話說你下來了。”原來她們腰上掛著對講機。

於是她帶我去吃早餐,餐廳的服務人員替我上菜,都盡量稱呼我餘先生,這時來了一盤點心,點心的樣子很奇怪,我就問她“中間這個紅紅的是什麼?”這時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個小姐看了一下,就後退一步說那個紅紅的是什麼,“那麼旁邊這一圈黑黑的呢?”她上前又看了一眼,又後退一步說那黑黑的是什麼。這個後退一步就是為了防止她的口水會濺到菜裏。

我退房離開的時候,刷卡後他把信用卡還給我,然後再把我的收據折好放在信封裏,還給我的時候說,“謝謝你,餘先生,真希望第七次再看到你。”第七次再看到,原來那次我是第六次去。

3年過去了我再沒去過泰國。有一天我收到一張卡片,發現是他們酒店寄來的,“親愛的餘先生,3年前的4月16號你離開以後,我們就沒有再看到你,公司全體上下都想念得很,下次經過泰國一定要來看看我們。下麵寫的是祝你生日快樂。原來寫信的那天是我的生日。

這種優質的服務無疑贏得了一個顧客的心。

人多力量小

曾有人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把實驗參與者分一人組,二人組,三人組和八人組,要求他們用盡全力拉繩,同時用靈敏的測力器來測量拉繩時的力量。如果參與者一起拉繩,或者單獨拉繩時所發出的力量是相同的,那麼一起拉繩的合力應是他們單獨拉繩力量的總和。

但結果卻是:二人組的拉力隻是個人單獨拉繩時合力的95%;三人組的拉力隻是單獨拉繩時合力的85%;而八人組卻隻剩下了49%。

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一次德甲聯賽,漢堡對柏林赫塔,在下半場,柏林赫塔隊隊員巴斯圖爾克在距門20米外右腳勁射,球打在立柱上彈進了網窩。在他射門的時候,麵前是四名漢堡隊的防守隊員,可沒有一個人去防守這個球。解說員無奈地表示:“多名隊員防守時,經常出現這樣互相依賴的情況……”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一種解釋——壓力分擔。當一個人獨自麵對工作時,產生的所有壓力由這一個個體獨自承擔,這就要求他盡全力來應對;而當有兩個以上的人共同麵對時,任務的壓力便由更多的個體來承擔,每個個體分配的壓力必然減少了。壓力的減少導致了個體投入的降低。

處於合作中的人常常會不盡全力。解決這種情況的方法至少有兩個:其一是分工明確,避免責任分擔;其二是采取強化方法,對團隊采取共同獎勵或者共同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