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與市場
愛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愛若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直到部門經理。布若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於有一天布若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痛斥總經理用人不公平。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這個小夥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點什麼,缺什麼呢……
他忽然有了個主意。“布若先生,”總經理說:“請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布若很快從集市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賣。“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布若又跑去,回來說有10袋。“價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吧,你可以看看愛若是怎麼做的。”
說完叫來愛若對他說:“愛若先生,請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愛若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讓經理看。這個農民過一會兒還將弄幾筐西紅柿上市,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作樣品,而且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
總經理看了一眼經了臉的布若,說:“請他進來。”愛若由於比布若多想了幾步,於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最好的業務員
目前,公司征求業務人員,其中一位應征者資曆顯赫,對於公司來說,有小廟容不了大佛的顧慮,因此公司都不抱太大的希望,麵談時,也很誠實地告訴他,依據公司規定,無法給與太高地薪水,原以為會就此打住,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沒想到他竟然願意接受不到他原來薪水一半的條件,這讓公司有點意外。正式上班後,他也沒有出身大企業來的驕傲,準時上班,報表填寫清楚,勤跑客戶,過了不久他的業績遠遠超乎大家原本的預期,於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公司破格讓他晉升,而且大幅度加薪,自此,他也更加賣力,為公司創造更好的業績。
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在前一家公司以當上了主管,工作相當順利,薪水也十分滿意,原以為可以衣食無憂,沒想到公司投資失敗,老板不知去向,讓他們哭訴無門。期間,他也曾經因為薪水無法與自己所要求的相符而怨天尤人,總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但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挫折與沉澱之後,他選擇了重新出發,重新體會到價值與價格的差異。
大領悟:價格是被人給予的,隨時可以拿走,價值卻是自己創造的,任誰也無法帶來。
智豬博弈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裏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隻豬各會采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隻好親曆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遊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熱情的服務員
我坐在希爾頓飯店大堂喝咖啡,來了一對老夫婦訂房間,服務生查了一下電腦,保留的房間都訂完了,“先生,太太,我們附近還有幾家檔次不錯的飯店,跟我們都一樣的,要不要我幫你試試看。”服務生禮貌地說。他們先領老夫婦去喝杯咖啡,一會兒服務生過來說:“我們後麵的喜來登大酒店還有一個房間,檔次跟我們是一樣的,還便宜20美金,要不要?”老夫婦高興地說“Whynot?”之後服務生又把老夫婦和他們的行李送上車。
希爾頓員工的這種行動根本不是在主管的監控下才去做的,這完全是一種尊嚴,一種標準,這已經變成一種原動力,不停地推動企業進步。
我們要強調標準,要做SOP,而且還有重要的四個字——細節量化。
希望再次看到您
在泰國曼穀,清晨酒店一開門,一名漂亮的泰國小姐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早,餘先生。”
“你怎麼知道我姓餘?”
“餘先生,我們每一層的當班小姐要記住每一個房間客人的名字。”
我心中很高興,乘電梯到了一樓,門一開,又一名泰國小姐站在那兒:“早,餘先生。”
“啊,你也知道我姓餘,你也背了上麵的名字,怎麼可能呢?”
“餘先生,上麵打電話說你下來了。”原來她們腰上掛著對講機。
於是她帶我去吃早餐,餐廳的服務人員替我上菜,都盡量稱呼我餘先生,這時來了一盤點心,點心的樣子很奇怪,我就問她:“中間這個紅紅的是什麼?”
這時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個小姐看了一下,就後退一步說那個紅紅的是什麼。
“那麼旁邊這一圈黑黑的呢?”她上前又看了一眼,又後退一步說那黑黑的是什麼。這個後退一步就是為了防止她的口水會濺到菜裏。
我退房離開的時候,刷卡後他把信用卡還給我,然後再把我的收據折好放在信封裏,還給我的時候說:“謝謝你,餘先生,真希望第七次再看到你。”
第七次再看到,原來那次我是第六次去。
3年過去了我再沒去過泰國。有一天我收到一張卡片,發現是他們酒店寄來的,“親愛的餘先生,3年前的4月16號你離開以後,我們就沒有再看到你,公司全體上下都想念得很,下次經過泰國一定要來看看我們。下麵寫的是祝你生日快樂。原來寫信的那天是我的生日。
這種優質的服務無疑贏得了一個顧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