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另眼看世界 ——創造性思維(1 / 3)

第一章 另眼看世界 ——創造性思維

盡管我們在浩渺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們的思想卻能囊括整個宇宙。培養創造性思維就是擺脫慣有的思維模式,讓我們的思維獨辟蹊徑,讓我們的智慧遍地開花。

創新思維:神奇的第四隻眼

隨著我們個頭的不斷長高,我們的思維也在不斷地發展。現在的我們不再像爸爸媽媽那個時代的少年——我們知道的事情更多,思想更開放、更活躍。

步入青春期的我們,不再僅憑著表象去判斷事物,而是已經有了一些“小心眼兒”——不僅會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還能形成自己的思維方法。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還能不斷提出新的假設、新的想法和創見來。

與童年時期相比,處於青少年時期的我們更喜歡與人辯論,有時還會鑽牛角尖,甚至會打破砂鍋問到底,開始敢於挑戰老師和家長了,真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就是叛逆的青春啊!其實,這也是我們的思維所展現出來的魅力。

我們都知道,這個時代是一個處處追求創新的時代,而在我們的體內就蟄伏著一頭伺機出擊的創新“猛獸”。青春期正是培養我們創新思維的黃金時期,怎麼能錯過呢?遺憾的是,因為某些因素,我們一直封存著自己的創新思維。事實上一旦有契機,我們每個人的創新思維都能得到發揮。

那麼,我們要如何激發出自身創新思維的威力呢?關鍵在於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

記得印度有一位學者曾寫過一本講述創造學的書,名為《第四隻眼》。在書中,他有這樣一個觀點:“人有兩隻眼,神有三隻眼,如果通過創造力開發,那麼人就會比神還聰明,人就會有第四隻眼。”顯然,這裏他所說的人的“第四隻眼”,就是創造力。

而創造力得益於我們的創造性思維。那麼,到底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呢?我們的創造性思維就是不受常規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的、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它與其他思維方式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是一種提供新穎、獨特產物的思維活動,它難以在現有的知識倉庫裏找到現成的答案,相反,它要求人們擺脫習慣的思維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進行重新組合,以探索出一種新的途徑來。

很多青少年朋友對創新有一個很大的誤解,總認為創造是科學家、發明家的專利。其實不然,創造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與貧富、年齡等沒有關係,關鍵在於大家是否善於開發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上海有一位中學生,他有一件風衣,這件風衣上有一根帶繩,繩的兩頭從風衣內穿出來,可以把衣服紮緊。有時,他不小心會將繩從一頭拉出來,但要將繩的一頭沿細窄的穿繩洞穿回去可太難了。每次他都要找媽媽,媽媽用一根別針連在繩頭上,由於別針是硬的,可以用它來“牽引”帶繩。

有一天,帶繩又“逃”出來了,可家裏一時卻找不到別針。他隻好把風衣收進衣櫃,很長時間都不能穿。有一天,他從冰箱中拿雪糕吃時,突然想到可以先把這根繩弄濕了放進冰箱裏,把它凍成馬蹄形,然後就能輕而易舉地把已凍硬的“冰繩”穿過風衣上的穿繩洞了。

這裏,這位同學就運用了“第四隻眼”解決了問題。雖然這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事,但他的設想卻有獨創性。大家是否也會想到“把繩子也像雪糕一樣凍硬”呢?

這種獨創性思維恰恰是構成創新的基礎。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同齡人都運用“第四隻眼”做出了很多的發明和創造呢!

有一位名叫劉旭的同學,他的小姨是一位經理,經常為丟掉記事本而苦惱。劉旭便用音樂門鈴的元件、小磁塊、塑料皮筆記本、女式手袋,發明了一種防丟筆記本。

它的原理是以小磁塊為開關,把它裝配在女式手袋中,塑料皮筆記本內安裝上音樂門鈴的線路,當人們從手袋中拿出塑料皮筆記本時,塑料皮筆記本就開始發出音樂聲,直至當使用者將塑料皮筆記本放入手袋中時,音樂聲才停止。

劉旭把它送給小姨,小姨很高興,誇劉旭肯動腦筋。可不久,小姨把它又還給了劉旭。小姨說丟是不會丟,可寫字的時候音樂吵人;另外,筆記本體積也較大,不便於攜帶。劉旭沒有泄氣,又繼續進行探索,邊觀察邊思考。

一天,劉旭看見小姨梳頭時,扯下了一個漂亮的大發卡。梳好頭後,她又趕緊把它別在頭發上。這時劉旭想,小姨特別愛戴漂亮的發卡,設計一種能記事的發卡不就解決問題了嗎?劉旭高興極了。從此,他便悄悄地幹起來。通過一個假期的努力,一個新穎別致的記事發卡便在劉旭的手中誕生了。

本來,發卡與筆、筆記本是毫不相幹的事物,為了某種需要,劉旭硬是把它們聯係起來,並獲得了成功。他的創造能力真是太強了。這樣的發明創造實在太多了,令眾多專家學者都歎為觀止!

看了上麵的故事,大家是不是對自己很有信心呢?現在的社會講求創新,青少年需要將自己培養成創新型人才,如果大家能夠積極地開發和利用自己的“第四隻眼”來學習和生活,那麼創新能力必將迅速提升。

風光無限:有創意才會有機會

所謂“創新”,就是要有與常人大不一樣的想法,有的甚至要叫人大吃一驚。在餐館的一旁開一個窗口做外賣,有人想到過嗎?有人敢這麼嚐試嗎?然而恰恰是這個想法促成了麥當勞首家免下車餐館的誕生。

在美國,有一個人在某空軍基地附近經營一家麥當勞餐館。按理說,這些軍人是他最大的客源,然而令他困惑不解的是,這些軍人似乎在抵製他的餐館。

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他發現,軍人在值勤或身著製服時,是不能下車的,自然就沒辦法買吃的了。怎麼辦呢?送飯菜上門嗎?不,他想了一個更妙的主意:在餐館的一旁設立一個窗口,這樣當人們開車過來後,不必下車就可以買到吃的了。毫無疑問,他的餐館營業額劇增,由此,麥當勞的首家免下車餐館正式誕生了。

如今,全球各地的快餐店中越來越多地提供免下車服務了。可見這主意真是妙不可言了。事實證明,創意是解決難題的前提。所以,我們要敢想敢做,敢於有不同於常人的想法,使創意結合自身特點,出奇製勝解決問題。

在英國有一個16歲的男孩,暑假的時候,他對父親說他想找一份工作。然而當時很多成年人都找不到工作,一個16歲的孩子能行嗎?他的父親對他的想法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但男孩卻笑著說:“有些人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親帶著懷疑問。

“那些會動腦筋的人。”男孩回答。

男孩在廣告欄上仔細尋找,找到了一個很適合他專長的工作。他按照廣告上的要求,準備第二天去麵試。廣告上說麵試8點開始,男孩想早點去,好排在靠前點的位置。結果,到麵試地點後,發現已有20個人排在那裏,他隻是隊伍中的第二十一名。

怎樣才能引起注意而競爭成功呢?男孩就開始動腦筋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拿出一張紙,在上麵寫了一些東西,然後折得整整齊齊,走向秘書小姐,恭敬地對她說:“小姐,請您馬上把這張紙條轉交給你的老板,這非常重要。”

秘書本想拒絕,但她被男孩的自信和誠懇打動了,於是她收下紙條,起身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把紙條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疑惑地打開紙條看後卻大笑起來,因為紙條上寫著:“先生,我排在隊伍中第二十一位,在你沒有看到我之前,請不要作決定。”

這個男孩是否得到了工作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他學會了動腦筋。一個會動腦筋思考的人總能抓住問題的關鍵,然後順利解決它。我們要養成遇事多動腦的習慣,開動腦筋進行創新,尋找創意,有了創意便有了優勢,有了優勢,機會自然就屬於自己了。

然而,創意的出現不是輕而易舉的。一般人的創意,大都潛伏在腦海深處,不太容易被發覺,所以,必須有意識地激發自己的創意,並為創意的出現做好準備。

追夢之旅:夢想讓創意開花

人人都有夢想,不管這個夢想是大是小,隻要有了夢想,人們就等於擁有了希望之源,生命之柱。夢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創新天才喬布斯很早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就是改變世界,“我生來就是改變世界的”這句話已成為盡人皆知的名言。在這個夢想的牽引下,喬布斯說服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合夥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並領導蘋果公司開發出了一係列引領潮流的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可以說,如果沒有夢想的指引,喬布斯就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創新了。

可見,當一個人有了夢想,並為之努力的時候,大腦的潛能就會被激發出來,讓這個人產生無數的創意去實現夢想。

用80美元完成周遊世界的夢想,有人能做得到嗎?有一位叫羅伯特·克裏斯托弗的美國男孩就做到了。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吧!

為了實現自己周遊世界的夢想,羅伯特在一張紙上寫下他為用80美元旅行應做的準備:

第一,設法領到一份可以上船當海員的文件。

第二,去申領無犯罪證明。

第三,考取一個國際駕駛執照,找來一套世界地圖。

第四,與一家大公司簽訂合同,為之提供所經國家和地區的土壤樣品。

第五,同一家航空公司達成協議,可免費搭機,但要拍攝照片為該公司做宣傳。

完成了上述的準備後,羅伯特在口袋裏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自己的旅行。而且,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是如何實現的呢?來看看他的一些經曆:

在加拿大的一個小鎮用早餐,他不付分文,條件是為廚師拍照。

在愛爾蘭,他花4.8美元買了四箱香煙,從巴黎到維也納,費用是送司機一箱香煙。

從維也納到瑞士,列車穿山越嶺,他隻付了四包香煙算作車費。

給伊拉克的某運輸公司經理和職員攝影,免費搭車到了伊朗的德黑蘭。

在泰國,他給酒店老板提供了某一地區的資料,受到了酒店貴賓式待遇。

……

羅伯特的故事中,每一步都顯現出了創意的巨大作用。可以說,羅伯特的夢想成真幾乎全都是其善於利用創新思維的成果。羅伯特的成功實踐告訴大家:夢想還能讓創意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