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己的主意自己拿
大家應樹立自立意識,學會自主決策,不隨波逐流。自主決策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作出決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下決心把它做好。
3.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管理能力是自立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先要克服一些不良習慣,例如懶惰、有始無終、拖拖拉拉、無計劃、馬虎湊合、輕易原諒自己等;然後要樹立奮鬥的目標,目標的確立不僅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如興趣、愛好、智力、能力、氣質、性格,還要考慮環境條件;最後要積極參與多種活動,在學習活動、體育運動、社會服務等活動中鍛煉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當然,在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學會獨立,並不是拒絕吸納別人的意見。在學會獨立的過程中還需要老師和父母的指導,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不斷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學會獨立自主,是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愛上獨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小時候,幼兒園老師就告訴我們:“自己的事自己做。”但現實社會中,還是有很多人離開了父母,自己幾乎就不能正常生活了。這就是缺乏獨立性的表現,應當盡快地予以克服,否則就可能會遇到下麵故事中小娟遇到的情況。
新學期開學了,第一次上寄宿學校的高一女生小娟,在媽媽的陪同下到學校報到注冊。之後,媽媽又為她掛上蚊帳,鋪好床單,買好飯菜票。媽媽臨走時,小娟拉著媽媽的手怎麼也不肯鬆開。媽媽隻好又對小娟說了好多注意事項。
終於,媽媽離開了學校,但轉眼間,麻煩事也來了。傍晚,小娟到學校的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濕後,她才突然想起自己沒帶洗滌用品和替換的衣服。
因為在平時,這些事都是媽媽為她做好的呀!那麼,現在該怎麼辦呢?小娟既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洗下去,又想不出擦幹身子的辦法,隻好在浴室裏號啕大哭起來……
和小娟相比,跟她同一天入學的小軍就做得很好。
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小軍上學沒有人能送他。到了學校後,在高年級同學的指引下,他順利地來到宿舍,並把自己的用品整理好,然後就在校園裏轉了起來。
校園很大,可是小軍還是把校園裏的每一個角落都走了一遍,並把主要的功能樓和生活區都弄得清清楚楚。在熟悉了新的環境後,小軍覺得踏實了不少。
到了傍晚,小軍準備好了洗滌用品和替換的衣服,去學校的浴室很輕鬆地完成了洗澡,然後又到食堂裏買好飯菜票,並吃了晚餐。第一次離開家的小軍在獨立完成了這些事情之後,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像小娟和小軍這樣的同學有很多。大家是願意像小娟一樣不能獨立生活,還是願意像小軍一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如果希望自己像小軍一樣變得獨立成熟,那麼,從現在開始,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來完成吧!隨著自己的日漸成長,大家必須肩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這份責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下麵再來看看安琳同學是怎麼做的吧。
安琳是一名13歲女學生。豆蔻年華的她,本應得到父母的百般嗬護,但由於母親病重,她小小年紀便挑起生活的重擔。
在安琳6歲那年,她的媽媽突患重病,最終導致下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給媽媽看病,不但家裏的積蓄花光了,還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債務。為了能多掙點錢給媽媽治病,爸爸早出晚歸外出打工,從此照顧媽媽的任務便壓在了剛剛上學的安琳身上。
每天天剛蒙蒙亮安琳就起床,然後穿好衣服,洗臉做飯,再把做好的飯端到媽媽的床頭,給媽媽倒好水、放好藥,等媽媽醒來後吃飯、服藥。為了減少生活開支,她又學會了蒸饅頭、包水餃、炒小菜。生活的重負下,她一直勤於學業,科科成績名列前茅……
她伺候媽媽吃飯、洗頭、洗腳、給媽媽熬藥,收拾家務,管理菜園。有時做點葷菜,她總是仔細地把肉片挑出來,端給媽媽吃。她說:“如果我能替媽媽分擔一點痛苦,我心裏也會變得高興一點……”為了讓媽媽高興,她一有時間就和媽媽聊天,學校的新鮮事、趣事都和媽媽說說。她的孝心受到了鄰裏和學校老師的一致稱讚。
困難並沒有讓小安琳屈服,反而讓她更堅強和樂觀。為使家務料理與學習兩不誤,她學會了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當同齡人在媽媽的陪伴下進入夢鄉的時候,安琳卻剛剛做完家務,開始寫作業,從來沒有因為家務勞動而影響學習。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味著要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要離開父母和老師的庇護,自主處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要靠自己的雙手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創造多彩的生活。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要學會勞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熱愛勞動,在勞動中體會到生活處處離不開勞動,是勞動創造財富,創造了輝煌,是勞動創造人類所需的一切。大家可以先學著自己的事自己做,然後還要學著幫助父母做事,例如拖地、洗菜、做飯等。
2.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思想
依賴思想對人們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它不僅會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還會使人缺乏生活的責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隻想過不勞而獲的生活。要知道,隻會貪圖享樂的人,是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
總之,生活的路得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助於擁有美好的人生,有助於戰勝困難和挫折,使自己更好地生活,讓自己的未來充滿陽光。
挑戰自我:勇敢做自己的主人
在人生的路上,誰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可以毫無疑問地說,能決定自己命運的隻有自己。隻有勇敢地做自己,才能讓人生更加輝煌與陽光。
一起來看看美國女演員索尼亞的一段親身經曆吧!
索尼亞的童年是在渥太華郊外的一個奶牛場裏度過的。當時她在農場附近的一所小學裏讀書。
有一天,她滿臉淚痕地回到家裏,父親問其原因。她斷斷續續地說:“班裏的同學說我長得醜,還說我跑步的姿勢難看。”
父親聽後並不說話,隻是微笑。忽然,父親對她說:“我能摸得著我們家的天花板。”
索尼亞聽後覺得很驚奇,不知父親想說什麼,便停止了哭聲反問道:“你說什麼?”
父親又重複了一遍:“我能摸得著我們家的天花板。”
索尼亞仰頭看看天花板。父親能摸得到將近四米高的天花板?她怎麼也不相信。
父親笑笑,得意地說:“不信吧?那你也別過度在意你同學的話,因為有些人說的並不符合事實!”
索尼亞明白了,任何事,都不能太在意別人說什麼,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索尼亞在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已小有名氣。有一次,她要去參加一個集會,但經紀人告訴她,因為天氣不好,隻有很少的人參加這個集會,會場的氣氛有些冷淡。經紀人的意思是,作為新人的索尼亞,應該把時間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動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氣。索尼亞堅持要參加這個集會,因為她在報刊上,承諾過要去參加。
結果,那次在雨中的集會,因為有了索尼亞的參加,漸漸地,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她的名氣和人氣因此驟升。
麵對同學的嘲笑,索尼亞的父親告訴女兒,不要過度在意別人的話,要自己拿主意,因為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把握,如果太在乎別人的話,就會讓別人牽著自己走,那麼,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命運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麵臨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通常是獨立的人,能稱得上是自己的主人。他們有自己的思考,更有自己的辨別能力,在一些事物麵前,分得清輕重緩急。這種人,往往能以自強奮起的精神,無所顧忌地走自己的路。
做自己的主人,要注重生命,把握住一切安全的根本。隻有生命的存在,才會有人生的價值。要知道,人不僅是為自己活著,在很大的程度上還是為周圍的環境而活著。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社會地位中生活,存在於社會,同時也影響社會,對社會的貢獻大了,就說明其存在的價值高了。隻有活得愉快,才能以積極的態度從事社會的活動、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