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確立獨立的人格
獨立是立世之本,隻有獨立自主,才能挺直腰板做人。沒有人能依靠父母一輩子,總有一天,我們會一個人麵對這個世界。所以,我們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見識的增加,學著自己處理一些難題,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獨立性,以便能夠適應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為自己以後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施展才能打下基礎。
克服依賴:學會獨立才能更優秀
由於父母的疼愛和精心嗬護,一些人不自覺地養成了生活上的依賴性,遇事不是先想到自己去做,而是想到由別人做或靠別人幫助去做,長此下去,將嚴重影響自身的成長。
一般來說,這些人的依賴現象主要表現為缺乏信心,缺少對生活的熱情,缺少對學習的興趣,放棄了對自己大腦的支配權。這些人通常做事沒有主見,常常采納別人的意見,表現出缺乏自信心,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甘願置身於從屬地位;總認為自己很難做成一件事,時常需要他人幫助,處事優柔寡斷,遇事希望父母或師長為自己作決定;喜歡和獨立性強的同學交朋友,希望在他們那裏找到依靠、找到寄托……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這些人便會不知所措。
如果以上情況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那就要注意了——這說明自己已經有了依賴心理。那麼,應該怎麼辦呢?來看看下麵這位同學是如何做的吧!
記得去年暑假,我隨學校到美國訪問,這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心裏又興奮又忐忑。臨行前媽媽總是有些擔心,不斷叮囑我:“要學會照顧好自己。”爸爸說這是一次鍛煉自己的好機會。
我也信心滿滿地說:“放心吧,我能行。”就這樣,我踏上了旅程,
一切都很順利,我和同學們很快來到了美國,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同行的人都很興奮,也玩得很開心。晚上回到寢室,我十分疲倦,往床上一倒就睡著了。
睡著睡著,隻覺得大火燒身似的,口幹舌燥,我使足了全身的力氣,把手伸向床頭櫃上的杯子,但一不小心,我把杯子打碎了,也正是這聲巨響把我驚醒了,瞬間才想起自己是身在美國,不巧的是自己在這個時候病了,回想以前在家時候媽媽關切的身影,覺得自己特委屈,淚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可是,我又想到臨行前自己在爸爸媽媽麵前自信的表白,我就告訴自己,這點困難我若都克服不了,我以後如何在社會生存呢?我一定要學會照顧好自己,學會獨立,這樣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想到這裏,我就趕忙下床拿出自己的杯子,接了滿滿一杯溫開水,喝完後又去行李箱裏拿出體溫計量了量體溫——39度。我趕緊拿出退燒藥給自己喝,喝完後又想起了媽媽往日的嘮叨:“發燒就要多喝溫水,多休息。”
我就一邊喝著水,一邊從塑料袋裏取出一小團棉花,蘸了些酒精,輕輕地把酒精塗到自己手心裏,過了許久,終於感覺燒有些退了,心裏頓時覺得有了一種成就感,感覺自己這期間成長了很多。
第二天,我竟然奇跡般的好多了,然後接到了媽媽的電話,我告訴媽媽我在美國玩得挺好的,一切挺順利的,盡管我沒對媽媽說實話,但我是為了不讓媽媽擔心,也為這次能夠獨立的照顧自己感到高興和自豪。
從美國回來後,我突然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懂得了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遇到任何困難,都要自己想辦法去克服、去解決。這次的經曆不僅使我磨煉了意誌、選擇了堅強,更讓我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學會了自立。
相信大家也願意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做一個能夠自立的人吧!那麼,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充分認識到依賴心理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糾正平時養成的壞習慣,提高自己的動腦、動手能力,多向獨立性強的同學學習,避免產生依賴心理。
在發生一件事的時候,第一時間應該想想要怎麼做,不要什麼事情都去指望別人去幫自己處理。遇到問題要作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獨立的人格要求獨立的思維能力。
2.不過分依靠親友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應該能獨立地、很好地生活。朋友是隨著生活的變動而不斷變動,也許現在的朋友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分開後大家的生活圈子中會出現其他的朋友,其他人就可能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那時大家也許淡忘了現在的朋友。因此,不要過分地依賴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因為他們可能隨時離去,
大家應該明白,父母終有一天會老去,自己不可能永遠在他們的保護下生活,自己總有一天要到社會上去工作、去生活,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麵對和承受,隻有大膽地接觸社會,大膽地接受失敗,不斷積累人生經驗,獨立的翅膀才會飛得更高更遠。如果總是帶著怕被人傷害的思想,不敢踏出成長的步伐,那麼自己將永遠不能長大,甚至可能成為父母的負擔。
總之,學會獨立麵對生活中的一切,才能更好地度過未來生活的每一天。
指點迷津:獨立自主才能自力更生
眾多周知,在大自然中遵循的法則是“適者生存”。隻有具備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才有可能快速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進而得到發展。
小鷹的成長過程能給大家帶來這方麵的啟發。
小鷹成長是一個十分殘酷的過程。鷹媽媽給了小鷹第一次生命,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生命卻要靠小鷹自己爭取回來。因為在鷹家族中,每一隻小鷹要成長為翱翔於天際的雄鷹,都必須經曆多次“鬼門關”,過了這些坎,小鷹才能長成雄鷹。
如果小鷹不能自立生活,就將被自然界淘汰——這種結局連鷹媽媽也無能為力。小鷹在第一次脫毛時,就麵臨著第一道坎,這道坎完全是憑借著小鷹自己的意誌力去與生命抗衡的。
在這場激烈的鍛煉過程中,那些不能自立、沒有毅力的小鷹就將被淘汰出局;而那些具有頑強毅力、能離開媽媽的嗬護而自立的小鷹才能生存下來。每一隻小鷹都必須學會展翅高飛,這也是它們得以生存的必然要求。
同樣,小鷹在練習飛翔的時候也必須要具備自立自強的堅韌意誌,否則在曆練時尤其是鷹媽媽要把小鷹推下山崖之時就性命難保。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由於人生地不熟、思鄉心切加上飲食生活等諸多的不習慣,入學不久便病倒了,更為嚴重的是,由於生活費用不夠,他的生活甚為窘迫,瀕臨退學。
在那裏,給餐館打工一小時可以掙幾美元,可他嫌累不幹。幾個月下來,他所帶的費用所剩無幾,學校放假時他準備退學回家。
回到故鄉後,在機場接他的是他年近花甲的父親。當他走下飛機扶梯的時候,立刻看到自己的父親,便興高采烈地向他跑去。
父親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他張開雙臂準備擁抱兒子。可就在兒子摟到父親脖子的一刹那,這位父親卻突然向後退了一步,孩子撲了個空,一個趔趄摔倒在地。
他對父親的舉動甚為不解。父親拉起倒在地上已經開始抽泣的孩子,深情地對他說:“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做你的靠山,當你的支點。你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自立、自信、自強,一切全靠你自己!”說完父親塞給孩子一張返程機票。
這位學生沒跨進家門便直接登上了返校的航班。返校後,他下定決心,自強、自立,沒有錢,他就去餐館給人洗碗賺錢,在空閑的時間裏,他抓緊時間,努力把從前的功課補上,並且利用休息的時間,寫了很多論文,發表在有國際影響力的刊物上。
不僅如此,半年後,結業考試時,他獲得了學院裏的最高額獎學金。
上麵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每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有多少財產,有什麼樣的父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將希望寄托於他人,隻要永不言棄,自信、自強、自立,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我們青少年應該逐步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學會獨立生活。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獨立自主呢?請大家參考以下的方法。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青少年的自製力較弱,為了督促自己,大家可以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列出來,然後逐步去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學做簡單的飯菜、洗洗衣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