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挺起自信的胸膛
自信是一種感覺,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都離不開它。擁有自信,才擁有勇氣;擁有自信,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隻有學會欣賞自己、鼓勵自己,挺起自信的胸膛,才能走向成功!
成長策略:擁有自信才能更成功
青少年朋友們,請認真地回答下麵的問題:如果你隻剩下一隻眼睛、一條腿,你會悲傷痛哭嗎?如果你同時失去一隻眼睛、一條腿、一雙手,你還會繼續活下去嗎?如果你選擇繼續活下去,那麼,你會快快樂樂的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選擇太難了,在生活中,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那麼我們必定會痛苦地度過一生。但事實上,在我們身邊,隻剩下一隻眼睛、一條腿的人是確實存在的,並且,這位特殊的人最後還成為一位知名畫家。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位奇人特殊的人生故事吧。
他的家很窮。小學畢業後,他進了工廠。16歲時,因一場工傷事故,他失去了雙臂、左腿,後來又失去了一隻右眼。麵對巨大的不幸,他從精神到肉體都沒垮掉。
出院時,母親像照料新生兒一樣照看他,一日三餐,先喂飽他,再去吃一點剩飯。為了減少母親的擔憂,也為了自己今後的生活,他苦苦思考,終於發明一套能夠靠自己進食的用具。後來,他又學會了自己洗澡,並解決吃喝拉撒問題。
這時,他開始想到自己的未來,他想當一名作家。於是,隻有小學文化水平的他開始重新學寫字。可是,沒有手,怎麼寫字呢?他告訴自己:“我可以用嘴寫。”於是,他咬著筆費勁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盡管三個字幾乎重疊在一起,而且東倒西歪的,但他卻為自己又跨出一步而高興。
當他用嘴寫字取得一些成績以後,他又開始學習繪畫,想要從繪畫中尋找到自己的未來。他先在一個殘疾人繪畫班學習,後來得到啟蒙老師的指點,用自己的誠意打動了一位知名畫家,並成為這位畫家的學生。
從此,他每次拖著幾千克重的假肢花兩個多小時趕到學校,風雨不誤。最困難的是難以啟齒的小便問題無法解決。為了減少小便次數,他就一整天不喝水。
為了提高繪畫水平,他還在24歲時去補文化課。報名那天,有位老師看看他空蕩蕩的衣袖,挖苦地說:“在這裏念書,是要‘寫’功課的!”
他一聽,毫不在意,大聲地說:“報告老師,這張報名表就是我自己寫的!”入學後的第一次測試,他的成績是倒數第三名。第二個月的月考,他的成績已是正數第三名。
在老師和各界朋友的幫助下,他終於成功舉辦了自己的個人畫展。他還加入了世界口足畫會,領到了獎學金。從此,他走上了真正獨立的生活。
如今,他應付日常生活輕鬆自如,他的繪畫作品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好評。在忙碌的演講、作畫之餘,他還用嘴一口一口地“咬”出了一部10餘萬字的自傳——《我是謝坤山》。
是的,這就是台灣知名畫家謝坤山的故事。試想,是什麼力量讓謝坤山在麵對重重困難,能夠一步步走得很好呢?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與命運鬥爭的勇氣和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類心理生活中基本的內在品質之一,自信心的強弱,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與製約著心理壓力對自身的影響。作為一種人格品質,自信心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激發人的意誌力、充分發揮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影響。
一個有自信的人會勇於麵對挑戰,努力向自己定下的目標進發,追求自我實現——這樣做不僅可以帶來個人的成功感,個人在其他方麵也能得到全麵的發展,使自己更受人歡迎。相反,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會逃避挑戰,不敢麵對失敗的風險,懷疑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
在困難麵前,要肯定自己,肯定就是力量,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自信可以促使人自強不息,迎難而上,可以發掘深藏於內心的自我潛能。畫家謝坤山就是一個強有力的實證——因為有自信心,他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因為有自信心,他能“走”遍世界上任何一個想要去的角落。
自信是成功之母,自信會增強才能,使精力加倍,支撐心智。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完全依靠命運,而是在於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自信,就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隻有足夠的自信,人們才會在任何的困難中不屈服,在任何的環境中不灰心,在任何的條件下都敢於創新。
那麼,青少年應該怎麼讓自己擁有自信呢?大家可以嚐試下列方法。
1.挑最前麵的座位坐
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教室的後排的座位總是先被坐滿?大部分占據後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其實,坐在前麵最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把這當作一個規則試試。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麵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2.練習正視別人
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的信息。試想:某人不正視我們的時候,我們會直覺地問自己:“他想要隱藏什麼呢?他怕什麼呢?他會對我不利嗎?”
事實上,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別人的眼神通常意味著: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到什麼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為此,正視別人等於告訴自己:我很誠實,而且光明正大;我非常自信,毫不心虛……
3.練習當眾發言
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隻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
在會議中或者聚會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別人知道我是這麼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沉默寡言的人越不發言,就越會喪失自信。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選擇在會議或者聚會中盡量多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可見,多發言是信心的“維生素”。
心靈解析: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
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自己缺乏自信心時,就會缺乏上進的勇氣,本來可能有十足的幹勁,就會隻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這樣長時間下去,就會很難振作起來,甚至可能變得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歸根結底,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外因來說,主要是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例如受到一些貶義評價、缺少成功的機會;從內因上說,可能是自尊心受損,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調控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而自尊、被人尊重,是產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動力。
有這樣一個小男孩,從小父母雙亡,跟著一個智力發育不健全的哥哥一起生活。他哥哥經常打他、罵他,不給他飯吃,有時候甚至還不讓他上床睡覺。由於家庭環境的原因,他的學習成績不好,班上很多同學都看不起他,他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後進生。
可是,自從換了一位班主任後,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班主任了解了他的情況後,就經常到他家裏幫他收拾屋子、做飯,讓他穿上整潔的衣服。
他哥哥看到班主任的做法,也慢慢轉變了對他的態度。這個男孩學習有一點進步,班主任就表揚、鼓勵他,他的成績越來越好,最後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
這個男孩在一篇日記裏寫道:“我感覺在我的老師麵前我是一個人,我的頭上也有一個太陽。”
這個故事是多麼的引人深思啊!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缺乏信心的人,其實都是受到周圍人和事的影響,特別是當有缺點、有錯誤、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他們身邊的人對他們的影響尤其重要。可見隻有學會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讓自己自信起來!
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價值,勇敢地做自己,自信起來,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用全麵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這樣才可以在內心樹立強烈的自尊感,才更有自信。
那麼,應該怎樣重新認識自己,讓自己充滿自信呢?
首先,必須相信自己的實力。在生活中,當我們覺得做了一件簡單事情的時候,可能我們已經對這件事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是,這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會是一件很難處理的事情。同樣,對於一些我們認為很難處理的事情,我們可能因為某些因素對自己產生不信任,對這件事無法給予解決。這時候,對我們而言,這件事就是件難事。
在遇到一些困難或挫折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把它做好,不要否定自己。相信自己,這是重新認識自己的第一步。
其次,要表現良好的態度。當我們在努力去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時刻保持著微笑,這是一種美好的心態,會幫助我們找到通向成功大門的鑰匙。
消極被動的人總是在等待命運安排。對一件事情,他們總認為是事情找上他們,而自己無法主導或推動事情的進展;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對自己總是有一份責任感,認為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自己可以主導事情的發生和發展。可見,不同的心態決定著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