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薩特委托瑞典出版商的代表在斯德哥爾摩宣讀自己的公開聲明,聲明中以保有知識分子的獨立性為由,再度拒絕領取該獎。
他說:“我不接受一切官方給予的榮譽,當我創作我的作品時,我已經得到了足夠的獎賞,諾貝爾獎並不能對它增加什麼,相反的,它反而把我往下壓,它對那些找尋被人承認的業餘作家來講也許是好的。”
薩特一向棄絕來自官方的榮譽,無論是戰後法國當局授予他的榮譽勳位勳章,還是來自瑞典的諾貝爾文學獎。在他看來,一個知識分子在政治、社會和文學方麵的地位,僅僅來自他個人的學養成就,而非這些世俗名聲。
在麵對讀者時,這些榮譽會讓一個作家的真正價值受到遮蔽。用他的話來說,簽名落款為“薩特”,是一回事;簽名落款為“諾貝爾獎獲得者薩特”,卻是另一回事。
年譜
1905年6月21日 ,生於巴黎16區米涅阿德街2號一個海軍軍官家庭。
1906~1911年,父親讓·巴蒂斯特·薩特因患腸熱病去世後,跟母親隨外祖父母居住在默東。
1911年,隨外祖父移居巴黎勒哥夫街。
1912年至1913年,開始讀福樓拜著作《包法利夫人》等,並開始練習寫“小說”。
1913年,就讀於蒙台涅中學。
1915年,入巴黎亨利四世中學。
1916年至1920年,母親改嫁海軍工程師芒西後,隨母親及繼父移居拉羅舍爾市。入該市中學。
1920年,重返巴黎亨利四世中學。
1922年,獲中學業士畢業文憑。在路易大帝中學讀大學預科,準備考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1923年,發表小說:《有病的天使》和《貓頭鷹耶穌——一位外省教師》。
1924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攻讀哲學。
1928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畢業,得哲學博士學位。
1929 年,遇西蒙娜·德·波伏娃,從此結下終身之交。考試通過。
1931年2月,服兵役期滿,拒絕當士官生,複員任教於勒阿弗爾中學。6月,出版《關於真理的傳說》。年底,開始寫《惡心》初稿。
1933 年9月,留學德國。
1934年,在柏林完成《惡心》第二稿。寫出《論自我的超驗性》。9月回到勒阿弗爾中學繼續任教。
1936年,出版《論想象》。10月,在巴黎東北部的拉昂中學任教。
1937年,在巴黎巴斯德中學任教。《論自我的超驗性》正式出版。
1940年4月,《牆》獲民眾小說獎。6月21日,與馬其諾防線的其他法國守軍一起被俘。關押在德國特列夫戰俘營。在聖誕節時,編導話劇《巴裏奧納——神之子》。
1943年,年初參加法國全國作家協會,並為法共領導的地下文學刊物《法蘭西文學報》撰稿。4月,出版《蒼蠅》。6月2日,首次演出。夏初,出版《存在與虛無》。
1944年,《密室》首次上演。8月至9月,撰寫巴黎解放的報道文章。9月,建立《現代》雜誌編委會。與海明威相見。年底,以《戰鬥報》記者身份訪美。此後不再任教。
1946年,《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死無葬身之地》、《可敬的妓女》、《關於猶太人問題》和《戲演完了》出版。
1947年,發表《境況種種》第一卷和《戲劇》第一卷。2月,《現代》開始連載《什麼是文學?》。4月,著文為亡友尼讓申冤,駁斥法共誹謗尼讓的言論。5月底,參加論卡夫卡的討論會。
1948年,發表《肮髒的手》、《境況種種》第二卷以及電影劇本《齧合》。年底,開始研究道德問題。
1951年6月7日,《魔鬼與上帝》首次公演,《肮髒的手》拍成電影。
1953 年7月,到羅馬改編大仲馬原著《金恩》。10月,為《亨利·馬丁事件》一書寫序。11月,《金恩》首次上演。年末,擬出寫自傳的計劃。
1954年5月,為攝影集《從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寫序。與雷諾工廠談伏契克的《絞刑架下的報告》。參加柏林世界和平理事會特別會議。第一次訪問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