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代(1 / 3)

童年時代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貝多芬

出身音樂世家

1770年12月,正是北半球的寒冬季節,音樂史上有名的聖地、享有音樂家搖籃美譽的德國波恩也是冰天雪地,一派寒冬景象。

古城波恩,位於萊茵河中遊兩岸,北距科隆市21英裏,扼萊茵河上遊山地和下遊平原的咽喉,地理位置重要,曆史上為戰略要地。

1世紀初,羅馬軍團曾在波恩設立兵營,把這裏作為古羅馬要塞。因此,“波恩”意為“兵營”。13世紀至18世紀,這裏作為科隆選帝侯國,即有權選舉帝王的侯國首府長達500年之久。

18世紀的波恩雖然是一個人口不多的小地方,但它卻是科隆大主教馬克西米利安·費裏德裏希的首府所在地。與其他的歐洲城市相比,波恩的建築獨具特色,街道鱗次櫛比,別有一番風味。

黑夜悄悄地降臨這座小城,黑藍色的天空,明淨如洗,北風凜冽,皎潔的月光映照在川流不息的萊茵河裏。星星眨著眼睛,俯視人間的悲歡離合。

午夜的鍾聲已經敲響了,然而生活在萊茵街波恩巷的貝多芬家卻燈火通明。一位麵色蒼白的少婦正躺在小閣樓裏的一張床上精疲力竭地喘息著,淌滿汗水的麵頰上浮現出極為痛苦的神情。

4個小時過去了,她孕育的那個小生命還是遲遲不肯來到人世,還是戀戀不舍地留在母親溫暖的腹中。

床前,一位白發蒼蒼的接生婆正急得不知所措,團團亂轉,她不停地嘮叨著:“呀!瑪戈琳納,你的羊水已經破了這麼久了,你要加油啊!”

“唉,我可憐的孩子,怎麼屋裏就你自己呀?你丈夫到哪裏去了?怎麼還不回來?”

瑪戈琳納使勁地搖著頭,一雙眼睛裏噙滿了淚水,她咬著嘴唇,斷斷續續地回答說:“唉!他可能喝酒去了!”

“什麼?這個不負責任的家夥,自己的妻子在為他生孩子,他居然跑去喝酒,簡直太過分啦!”接生婆生氣地說。

“唔!他上班養家也很辛苦,他就這麼一點愛好,我也不好管……”瑪戈琳納小聲地解釋著,此時的她非常虛弱。

“哼!我看你是對他太仁慈、太寬容了,換作是我,定要他好看。”接生婆和瑪戈琳納扯著閑話,等生產的陣痛再次來臨時,她又緊握著瑪戈琳納的手鼓勵著說:“用力,用力!”

瑪戈琳納的丈夫約翰·凡·貝多芬,是一位遠近馳名的高音歌手,後來當上了俸祿非常優厚的宮廷樂師。與此同時,他還擔任家庭教師,為波恩城裏的一些富家子弟教授唱歌和鋼琴。後來,他和一位正在寡居的年輕婦女瑪戈琳納·瑪格達蕾娜·克維利希結了婚。

自從結婚以後,約翰經常徹夜不歸,泡在酒館裏酗酒。瑪戈琳納總是在自己盈盈淚水中,在寂寞的等待中熬過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像許多婦女那樣,她信命,誰讓自己嫁給了這樣一個嗜酒如命的男人呢?

此時,在一家通宵營業的簡陋小酒館裏,宮廷樂師約翰·凡·貝多芬雙眼迷離,舌頭打著結,向老板伸出手,比畫著:“再……再來一瓶,先記在我的賬上。”

約翰一邊說著,一邊搶過了老板拿過來的一瓶酒,咬開瓶塞,仰頭喝了一口後,就又跌跌撞撞地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作為一個丈夫,作為就要當父親的人,約翰還喝得爛醉如泥,這實在是有些過分了。

經過一陣又一陣的劇烈疼痛,瑪戈琳納又熬過了艱難的一個小時。最後也是最強的一次陣痛來了,不久,一個嬰兒強有力的哭聲劃破了寂靜的黑夜,一個新生命誕生了!

孩子很健壯,放開嗓門哭叫,似乎在向人間宣告他的到來。

“男孩,瑪戈琳納,你有兒子了!”老接生婆高興地說。

“兒子,我生了一個兒子!上帝保佑!”瑪戈琳納一邊呢喃著,一邊露出一絲微笑,然後轉過頭去對老接生婆說:“多謝您幫忙,威廉太太!”

“別客氣,大家都是鄰居,我不幫你誰來幫你呢?是不是。”接生婆威廉太太一邊說著,一邊動作熟練地把新生嬰兒洗得幹幹淨淨,然後又用一塊潔白的大毛巾包裹好,抱到了瑪戈琳納的麵前。

威廉太太高興地說:“你安心休息吧,孩子我來照顧。”

瑪戈琳納疲倦地點了點頭,閉上了雙眼。

迎著初升的朝陽,教堂的鍾聲敲響了,新的一天來臨了。約翰·凡·貝多芬昏沉沉、醉醺醺地推開沉重的木門,然後左搖右晃地登上了樓梯,走了幾步,幾乎要摔了下去,幸好及時扶住了牆壁,才勉強站穩了身體。最後他幾乎是爬著進了閣樓。

光線昏暗的閣樓迫使約翰找來了油燈,他借著昏黃的燈光,準備到床上睡覺,卻突然發現一個酣睡的嬰兒正躺在搖籃裏。

“天哪!瑪戈琳納你生啦!”也顧不上妻子正在睡覺,約翰禁不住歡暢地大喊了起來。

被丈夫驚醒了的妻子睜開了迷離的雙眼,望著約翰幸福的樣子,以前的怨憤一下子都跑到九霄雲外了。她充滿柔情地說:“是的,親愛的,快看看你的兒子吧!”

“哈!寶貝,你又給我生了個兒子!”約翰瘋狂地跳了起來,震得地板“咚咚”直響。

原來,在這個兒子出世之前,他們曾經有過一個兒子,但卻不幸夭折了。以前約翰可不是這個樣子,他還非常有自製力,非常顧家,每天一下班就回到家裏照顧自己的孩子。可是自從孩子夭折,他好像一下子變了一個人,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酒鬼。

這個孩子的出生,可以說是彌補了夫妻兩人心裏一直以來的缺憾。這個時候,那個嬰兒卻大哭起來,原來約翰的大喊大叫把他也給吵醒了,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聽到的最大聲音了。

看到兒子在大聲哭泣,約翰不禁伸手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了起來,一邊輕輕地用手拍著,一邊坐在床邊與妻子說著話。

沉浸在為人父母喜悅之中的約翰夫妻不禁端詳起兒子的小模樣來。隻見他們的兒子生得結結實實的,高高的額頭閃著智慧的光澤,烏黑的頭發異常濃密,兩隻灰藍色的大眼睛裏閃著非凡的光彩。他們簡直太高興了,在他們的眼裏,自己的兒子簡直就是天使。

後來約翰越看越感到驚訝,他禁不住對妻子神秘地說:“這孩子相貌不凡,將來長大了,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約翰一邊預言著兒子的未來,一邊雙手抓著妻子的雙肩說:“瑪戈琳納,我向你發誓,從現在開始,我決不再去喝酒了,我要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好父親!”

“又來了,親愛的,這樣的動聽的話語我已經聽了上百次了。”瑪戈琳納苦笑著說道。

“不,瑪戈琳納,這次不同,你看,我已經做了父親了,我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瑪戈琳納,你相信我,好嗎?”

聽著丈夫這近乎懇求的話語,瑪戈琳納感動地點了點頭,可是卻在心中默默祈禱自己的丈夫這回能真的改了酗酒的惡習。

第二天,小城波恩同往日一樣開始了它一天的生活:選帝侯的宮殿裏樂團在舉行演奏會,劇院裏、貴族的沙龍裏回蕩著歌聲,這是一座音樂空氣十分濃重的城市。下層社會的人們,在聖誕節前夕,則各自為著生計奔波勞碌著。

早晨的耀眼的陽光照在這座白雪皚皚的波恩城,也照在了這座剛剛誕生了新的生命的小閣樓,並為它帶來了融融暖意。

一陣敲門聲,打斷了約翰夫妻的談話,約翰連忙打開了門,進來的是他的父親,宮廷樂隊的指揮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這位樂隊指揮身材不算太高,但體格健壯,有著一雙充滿生機的眼睛,在萊茵街乃至波恩城都十分受人尊敬。

聽說自己得了個大胖孫子,一大早,老貝多芬便興衝衝地來到了兒子的家。

“約翰,小家夥在哪兒?讓爺爺好好看看。”老貝多芬一進門就急切地說道。

約翰把父親領到了搖籃旁,老貝多芬終於看見了躺在裏麵的孫子。隻見他紅潤的小指頭在微微地顫動著,小嘴在慢慢地蠕動著。說實話,看到小貝多芬的時候,爺爺是有點失望的。他心裏在想,這個黑黑的小家夥,就是自己的小孫子嗎?他能不能繼承自己的音樂事業呢?

不過,瑪戈琳納一下子就看出自己公公的意思了,她明白這是有點嫌自己的兒子長得難看。於是,她立即在一邊說:“黑是黑了點,可是眼睛卻是大得很呢!”

“是嗎?”望著睡夢中的小孫子,老貝多芬不禁喜形於色,久久地望著這個嬰兒,舍不得離開搖籃邊。

“哈哈,瞧瞧我的孫子高高的額頭,就知道他準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音樂家,準能超過爺爺和爸爸!”老貝多芬輕聲而又肯定地嘮叨著。他這會兒興奮地舞動雙臂,這股勁兒比指揮了一首振奮人心的樂曲更讓他激動。

這時,小貝多芬醒來了,他眨著明亮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老貝多芬一下子就看到了他明亮的眼睛:“這是我們貝多芬家的後代,將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好的樂手。”

孩子的出生給一家人帶來了喜悅,孩子的祖父路德維希慈祥的臉上掛滿了笑容。他高興地對兒子約翰說:“這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叫路德維希吧!”

為孫子起名的老祖父肯定沒有想到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這個名字,居然會征服歐洲,征服世界,進入了世界大音樂家的行列,成為世界文化名人。

不過,對於自己的生日,具體是1770年12月的哪一天,連貝多芬自己也說不清楚了。據說他受洗的日子是17日,按德國天主教的習俗,嬰兒落地後,在24小時內應接受洗禮,那麼,貝多芬該是12月16日出生的了。這點誤差當然算不了什麼,但另一誤差卻曾引起了貝多芬的不安。

曾有一段時期,貝多芬的出生年被說成1772年,這樣他無端地就小了兩歲,弄得貝多芬自己也迷惑起來,傷心地對人說:“不幸的是我活到現在還不知道我究竟有多大年齡。”

後來知道,這點混亂竟是他父親一手造成的。為了使自己的兒子成為像莫紮特那樣的音樂神童,貝多芬的父親給貝多芬偽造了一個年齡,讓他“縮小”了兩歲。

貝多芬的祖父原為比利時人,也有人認為是荷蘭人,他大概在 20歲時就來到了波恩,此後就定居下來。他做過宮廷樂團的歌手,晚年當了樂團的樂長。為人豪爽,有個性,他算是貝多芬家族中出色的人物。後來在這裏出了3個有名的人物,即音樂出版商辛姆洛克,倫敦音樂幹事沙羅門,另一個就是聞名全球的貝多芬了。

約翰的妻子叫瑪戈琳納·瑪格達蕾娜·克維利希,據說是出身名門,在和約翰結婚之前,她是一位宮廷室內樂手的妻子。亡夫喪子之後,便嫁給了約翰,成為貝多芬家族的一員,也成了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母親。

貝多芬的前麵還有一個哥哥路德維希·瑪利爾,可是出生幾天便夭折了。貝多芬一家長期過著清貧的日子,他的母親在1787年,也就是貝多芬17歲的時候,因肺病去世,終年隻有40歲。這給貝多芬的心靈留下深深的創傷,他一生都在為母親的不幸和早逝感到痛心。

歐洲音樂史上,不少大音樂家的誕生,與他們的家世都有著密切關係,典型的如巴赫,其家族曾出現過幾十位優秀的音樂家。貝多芬的家世,雖然不如巴赫那樣顯赫,但從他祖父算起,也稱得上是音樂世家了。他祖父是一位優秀的低音歌手,盡管他在貝多芬3歲時就離開了人世,但他的形象長期以來一直留在貝多芬的記憶中。

貝多芬剛一出世,祖父便懷著激動而慈愛的心情來到他身邊。他把貝多芬的降臨看作是上帝的恩賜,並滿懷憧憬地預言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音樂家的。”

隨後,貝多芬的祖父欣然接受了自己兒媳的建議,成為小貝多芬的教父。依照德國天主教的習俗,嬰兒出生後,一定要在24小時內到教堂去做洗禮。於是,貝多芬一家人穿戴整齊。來到了萊茵河畔的聖·雷吉烏斯教堂。

這一天,在聖·雷吉烏斯教堂的登記簿上,教士登記了這個孩子的名字: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這個名字也是他祖父的名字,老貝多芬之所以給孩子起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對孩子的未來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夠繼承自己的音樂事業,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短暫的幸福時光

時光荏苒,半年過去了。波恩終於熬過了漫長的嚴冬,生機盎然的春天再次降臨到人間。然而,約翰一家並不是由於春天的來到喚醒了對生活的希望,而是由於小貝多芬的出世。

正如約翰對妻子所發誓的那樣,在貝多芬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他再也沒有踏進這座小城裏的任何一家酒館。約翰做了父親之後,確實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種非常神聖的家庭義務。而正是這種天經地義的責任感的存在,使他擺脫了以往的不良嗜好,從酒精的麻醉之中清醒過來。

貝多芬家中的收入低於支出,所以他們的生活是很艱難的。這裏還必須坦白地加一句,即貝多芬父親的收入還不夠他自己一人用的。

弗雷特烈克登位的時候,宮廷的樂師中有兩個貝多芬,49歲的老路德維希和21歲的約翰,他們都是歌手,雖然老路德維希是宮廷中歌唱隊的主管,有著崇高的地位,但他仍擔任了歌手這一個職位。

但是,父親在貝多芬心目中留下的形象卻與祖父不同,沒有慈愛,有的隻是粗暴與殘酷。很難估量這樣一位粗獷而暴戾的音樂家父親給貝多芬的心靈造成過多少傷害,但無論如何,貝多芬與音樂的結緣,卻是這位音樂家父親一手操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