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大滅亡之謎(1 / 3)

格陵蘭大滅亡之謎

1909年4月6日早晨,美國海軍軍官勞勃·皮亞裏帶著一位黑人隨從和四位愛斯基摩人,經過6天艱苦卓絕的跋涉,終於成為第一位站在地球極點上的人。

第二天,他們6人改變雪橇的方向,朝停泊在厄爾茲密冰島和哥倫比亞岬之間的船隻前進。他們將這回陸地。極地的氣候極其惡劣,如果他們行動緩慢極風會破壞冰地,將冰原化為浮冰與流冰的世界,冰原被破壞後,冰塊會慢慢地流往北大西洋,而向東漂行的流冰,也會立刻加速流動,當它們流到水溫比較溫暖的北大西洋海域時,堅硬的冰塊就會徹底開始溶解。

16天後,皮亞裏和同伴離開北極點平安地到達了哥倫比亞岬。人類對大自然的挑戰,終於又獲得了再一次的成功。

北極點的探險成功,解開了許多有關北極的謎,諸如北極點周圍都是酷寒的冰原,沒有陸地,北極點是立在北極海中間堅固的冰上。美國探險者皮亞裏同時還發現了很多北極海附近的島嶼,以及歐洲、北美大陸、亞洲等北部地區新的地貌狀況。

皮亞裏是在最寒冷的季節開始其冰原上的探險。這時,雖然天色較暗,但是因為冰都已凝固,前進時不致受到阻礙。此外,如果要在北極海上滿是浮冰的季節往北前進,還得計算冰塊前進的流向及流速,沿途並要留存回來時所需的食物,這也是件十分困難的事。因為返回陸地時,原先儲藏在冰上的食物的是否還在原地,非常難以確定,除了自然的因素外,狐狸和北極熊也很可能會把食物吃掉。

最早到北極地區探險的歐洲人,是希臘的數學家兼探險家畢迪亞斯。公元前325年,畢迪亞斯經過英國向北極海出發,去尋找一個叫做特烏列的地方,再進入北極地區。據說,特烏列這個地方,是住在英國南部的塞爾特人告訴他的。

畢迪亞斯的探險,揭開了北極地區的一些秘密,如北極地區從5月至7月一直都是白天,沒有夜晚等。然而,有關畢迪亞斯的探險故事,卻一直無人相信,因為當時的歐洲人,尤其是羅馬人都認為北極地區為冰所覆蓋,根本無法用航船。

幾百年後大約300年間,歐洲人再度以北極海為目標前往探險。而這時的探險家則是愛爾蘭的基督教修士們。

公元770年,修士們乘著沒有甲板,底部圓形的船隻跟隨候鳥,終於到達了冰島。以後再經過100年,古挪威人,也就是北歐的海盜們,成了最早定居冰島的人,他們是斯堪的那維亞地區的海盜,也是現在瑞典、挪威及丹麥人的祖先。

公元900年,一位叫同貝倫的古挪威人,前往冰島的航行中被強風吹離了航線,在危險的北極海漂流幾天後,終於發現了陸地,那是格陵蘭的新海岸,是一塊完全被冰所覆蓋的岩質陸地。暴風過去以後,阿貝倫把發現新陸的報告,帶回到冰島。

這個挪威人的經曆很快地引起了北歐海盜們的好奇,他們獲得冰島後,更熱切地尋找其他的殖民地,然而,前往格陵蘭的航程實在太危險了,同貝倫描述的流水和濃霧使他們望而卻步。就這樣經過了80年,才又有幾個挪威人想嚐試沿著同貝倫所走過的路線前往格陵蘭。

這一次的航行是由著名的北歐海盜船長“紅毛艾利克斯”指揮,他沿著同貝倫所發現島嶼的東海岸,在冰山環繞,危險海域航行,繞過島嶼南端,在艾利克斯灣的入口,就是今日被稱為艾利克斯港的附近海岸登陸。

他們在這裏卻步到處都是岩質小島,上麵還有海鳥築巢。所有的海岸都是很深的峽灣(在冰河地區可以看到,海岸因此能夠深入陸地),並有許多海豹和鯨魚在那裏活動,情景和冰島一模一樣。

從淺灣來到內陸,艾利克發現草原上散布著鬆樹和柳樹,夏天很暖和,適合植物生長,有很多牧草地艾利克和同伴還在海岸邊找到了適當的捕魚地點,在這個魚場裏,有著無數的海豹和海驢,住在這裏不必為衣物發愁。

隻是自此以後,格陵蘭的氣候逐漸變冷到如今,最大的島嶼,大部分已被冰雪覆蓋,不過,探險家和科學家們卻發現,到了夏天,格陵蘭以外的北極各小島,大約有90%以上的冰和雪會融化消失,而且在北美洲海岸、北西伯利亞、挪威、瑞典和芬蘭北部等地,會有很多植物開花。

冬天的北極,大部分地區都看不到太陽,但是到了夏天,即使是在夜裏,太陽也始終不落。這種現象從每年6月22日左右便開始,愈向北,白晝的時間愈長。譬如在北挪威,從5月到7月一直沒有夜晚。此外,艾利克於公元982年在格陵蘭所發現的許多動物,今天在北方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以馴鹿為最多,到了夏天它們成群的跑到牧草地上吃草。

此外,北極的熊、狐狸、兔子、鬆鼠等毛皮較厚的動物,往往是北極的居民當做衣服的材料來源。海豹、海驢和鯨魚常年住在北極海裏,特別是北極鱒魚的產卵期來臨時,遍地鱒魚往往多得將河流為之堵塞。

北美洲和西伯利亞沿海盛產鮭魚和鰭魚,因此,隻要熟悉打獵和釣魚的人,都可以在北極地區獲得充分的生活必需品。

公元985年的夏天,大約500名冰島人來到被艾利克發現並命名的格陵蘭島上,他們大部分都分散在氣候溫和的南海岸淺灣周圍。

冰島人落戶格陵蘭的消息傳來後,許多移居到冰島和挪威的人,也乘著沒有甲板的船,冒著生命的危險、航行到格陵蘭。這些開拓者到達極地後,便著手用石頭和泥炭建造房屋,夏天裏以農耕為生活,冬天則捕魚和狩獵,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據史科記載,格陵蘭的移民很快地開始和愛斯基摩人進行交易,他們以玉米和從挪威進口的鐵,交換愛斯基摩人的海驢牙齒,以及熊和海豹的皮毛。

1100年,天主教的神父們來到格陵蘭,將天主教傳到新的陸地上。同時,挪威的海盜們也開始繳稅,提供給開放荷蘭門戶的十字軍。

1261年,格陵蘭人通過投票同意將自己歸屬為挪威的直轄殖民地。此時,格陵蘭已從繁榮開始衰退,原因是過去溫和的氣候已產生變化,無法繼續經營農業。氣溫下降了以後,被冰雪遮蓋的麵積愈來愈廣。此時,挪威本國也因為不景氣,而無法再派船到格陵蘭。

那時,格陵蘭人所使用的鐵製工具和鹽,以及其他所有的必需品,都是依靠挪威供應,但是到了14世紀中期以後,就再也無法見到挪威船的足跡。

根據考古學家的資料,挪威在格陵蘭殖民地,在15世紀便滅亡了,所發現的屍體上留有受傷的痕跡,這說明了島上居民或許是因經濟狀態變化,食物大量缺乏,格陵蘭人和愛斯基摩人發生了爭戰,但因當時沒有留下任何記錄,以致於後人對於這些開拓者的命運完全沒有線索可尋。至今,格陵蘭人滅亡的經過,還沒有大白於天下。

交戰“亡命鳥”

美軍打算在座荒島上建立海軍基地,於是上司便命令蘭斯率領一個偵察組前去荒島調查情況。

在沉沉夜色的掩護下,蘭斯率領的橡皮艇緩緩地朝著荒島靠近。夜色籠罩著大海,天際幾顆寂寥的星星倒映在晦暗的海麵上,泛著幽幽的光,“嘩嘩”的浪濤不時地拍擊著堅硬的礁石。清淡的月光下,荒島像一頭沉睡的巨獅,無聲地臥伏在前方。蘭斯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腰間的左輪手槍,同時用低沉的嗓音命令部下作好登陸準備。橡皮艇慢慢地進入了礁石區。這裏浪濤湍急,把小艇打得搖搖晃晃如同醉鬼。突兀的礁石好像一個個青麵狼牙的惡魔,隨時想把橡皮艇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