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沙漠的地中海
600萬年以前,地中海曾是一個比大西洋海平麵還低3000米的沙漠盆地。後來,大西洋在直布羅陀海峽衝開了一個缺口,水像瀑布般湧進地中海盆地,這可能曾是地球上最壯觀的大瀑布。
水像打開的巨大水龍頭一樣注入這個長3200千米、深3000米的大盆地。40000立方千米的水像湍急的山洪,以比尼亞加拉瀑布大1000倍的流量穿過海峽,傾入地中海。盡管如此,把地中海灌到像今天這樣的水平,也得花100年才行。水把大盆地變成汪洋,水麵上隻留下山峰,便形成了像馬耳他和撒丁這樣的島嶼。
美國格羅瑪·挑戰者號考察船對地中海海底的地理鑽探,為這種看法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當時它一直在搜集有關陸地分離理論的各種資料。1970年,該船駛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對地中海水下1860米的海底鬆軟沉積層進行深入研究。
在鑽到180米深的沉積層時,船上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不尋常的海底碎石層。
更多的孔被鑽出來,隨之新的發現更讓人震驚。因為人們找到了沉積層底下的岩石類型係,即地理學家們所稱的幹燥岩,它們原本隻有在大海幹枯的地方才能找到。
起初,科學家們並不相信地中海曾是個沙漠。然而,有足夠的證據讓他們相信這是有可能的。這一地區氣候幹燥,至今為止,地中海表麵由於強烈的太陽光照射所蒸發的水分要比雨水和河水所能給予補充的還多。地中海每年平均蒸發掉4000立方千米水分,隻有從大西洋流入的水才使地中海的水位不會下降。
如果有一天海峽重又合攏起來,使地中海與大西洋分開,隻要1000年,孤立無援的地中海便又會完全幹枯,變成像加利福尼亞死穀一樣的深溝。
70年前在德國南部發現的一處縱深的河口是可以解決爭論的最後一個有力證據,它把花崗岩切斷,靜靜地躺在近百萬年的沉積層底下。它看起來像是一條古代河流的隘口,但它的位置比地中海水麵還低幾百米。
顯然,當時格羅瑪·挑戰者號船上的科學家們不懂得這一事實,然而在地中海的另一端,尼羅河底下也有一條相同的河溝。它是在建築阿斯旺大壩時發現的。當時,俄國的科學家們曾為此感到不可理解。
因此,解釋隻能是一個:河口是流入地中海盆地的河流衝刷而成的。當時海的水平麵要比現在低許多,是河流流經現在的海底才形成這些河口的。
因此,現在的地中海曾經是大海,之後變成灼熱的深穀,遍布各自獨立的鹽湖。150萬年之後,它又變成大海——由於海灣是堤壩崩潰,海水又從大西洋湧進來。
沒有鹹味的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是世界上海水含鹽度最低的海,這個海是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冰川大量融化後形成的。波羅的海的海水較淺,它與外海海水很少交換,又有大小250條河流注入,再加上氣候寒冷,蒸發特別慢,因而成了含鹽度最低的海。其海水含鹽隻有7‰~8‰,大大低於世界海水的平均含鹽度(35‰),波羅的海各個海灣的含鹽度更低,隻有2‰左右。
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內海,它的四周差不多都被陸地所環繞,隻有西部通過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斯卡洛拉克海峽等與北海相通。
波羅的海是北歐重要的航道,它通過北海——波羅的海運河與白海相通,通過列寧伏爾加河——波羅的海水路與伏爾加河相連,沿岸較大的港口有聖彼得堡,斯德哥樂摩、羅斯托克等。但其北部和東部海域每年通常有一段不利於航運的冰封期。
五顏六色的湖
在我國四川西北部的千裏岷山之中有一個五顏六色的海。
這個五顏六色的湖真是名副真實。當陽光透過樹梢照向湖泊時,水麵上有的地方呈藍色,有的地方呈翠綠色,有的地方呈橙黃色;當你以石擊水,水裏會突然反射出粉紅、雪青的雙色漣漪,慢悠悠地向四處擴散開去,猶如一道美麗的彩虹降落於湖中。
這個湖之所以會有如此豔麗的色彩,與湖底的岩石組成和湖中生活的有色藻類有關。湖底是由石灰岩組成,它高低層次不同,色彩深淺各異,再加上多年沉積的古樹葉、有色礦物質和藻類的染色作用,就使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案。
奇奇怪怪的泉
笑泉安徽省無為縣軒車山下有一泉,泉水清澈甘美,水位恒定不變,雨多不升,久旱不降。人們走過池邊,默默不語,泉水澄靜如常,若大聲喧嘩或鼓掌,泉水就像煮開一樣翻滾,湧沸如笑。該泉因此得名笑泉,也稱嘯泉。
間歇泉湖南省西部發現一處自然界奇景——間歇泉。它坐落在大庸縣茅崗區溫塘鄉溪村的一條小溪邊上,水麵有12平方米,每間歇20分鍾溢水一次。溢水時兩股泉水從石縫中突噴而出,這時清清的溪水漲得很高,漲到一定的程度往外流,約3分鍾突噴高潮過去,之後再經過5、6分鍾便到了“歇”的狀態。
藥泉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有一泉,氣味熏鼻。泉水看上去明淨清澈,但流過之處,就被染成黃色。有胃病的人常喝此泉水,就會治好胃病。
定時噴泉在廣西東蘭縣隘洞鄉板開村下開泉也有一股山泉,泉水每日有規律地噴3次,當地的群眾都稱它為“神秘的山泉”。
泉水夏涼冬暖,清澈透明。每天分別在上午8點,中午12點30分,下午5點30分各噴一次水。每當噴水時,能使離泉20米的小溪漲大水,人畜無法通過。每次噴水50分鍾到1小時,停後約15分鍾,泉口就變成原來的深15米、寬3米的幹沙坑。每到冬季,先從坑內冒出一團淡白色的濃霧,接著就噴出清澈的泉水。如果3天內將下大雨,就會噴出一次渾濁的約3米多高的大水柱,十分準確,從未出現過差錯,所以當地人又稱它為“觀雨泉”。
雙味泉江西於都縣紫陽觀有一眼雙味泉,每逢單日水味酸澀難償,雙日水味甘甜可口。一年四季都如此。
香水泉河南省睢縣城南有一條地下流泉,泉水清冽甘美,帶有槐花香味,馥鬱醇厚,人稱槐花水。早在北宋年間就被用來釀酒,被酒家讚為天然瓊液。
酒泉江西省永豐富溪鄉白水村農民,在村西九峰嶺山腳下的崖縫裏發現一股噴泉水。噴水麵積大約一平方米,泉眼直徑03米。其噴出來的水透明、清澈、冰涼,而且有酒味。剛喝時,具有鮮啤酒那種酸、辣、苦、清、甜的味道,當地群眾稱“五味水”。“天然酒泉”的發現,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
“牛奶”泉廣西的桂平西山,有一口奇特的乳泉。它平時水質明淨,常年不枯不漲,含有豐富的天然氧,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優質軟水。但每在早晚9點左右,卻見一股股白色的“乳汁”,不斷地從井底和井壁上噴湧而出,無數個乳白色的小水泡,像千萬顆珍珠,迅速從井底衝上水麵。一口明淨如鏡的古井,霎時間變成一鍋煮沸了的“牛奶”,當地人用此泉水泡茶,味道極佳,用此泉水釀造的酒,被譽為“廣西茅台”。
變色泉變色泉位於四川左蘭縣向頂鄉境內。泉水從石灰崖環繞的深坑中噴出,形成一個約50平方米麵積的天藍色池塘,每當天氣晴轉雨之前,水變黑色;雨轉晴之前,水變淡黃色,一天後恢複為天藍色。當地農民把它看作觀察晴雨的天然氣象站。
熱氣泉熱氣泉位於新疆境內,名為泉但沒有一滴水湧出,隻是呼呼地向外噴熱氣。這個熱氣泉還能治病,每年夏天,熱氣泉附近就要“熱鬧”一番。大批來自天山南北的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心髒病、腸胃病、神經病、高血壓、神經衰弱等患者,來到這裏用熱氣熏蒸治療。
冷溫泉廣東坪台金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參天。在山坡處有一棵百年古柏,在古柏樹底下有兩股清泉,相距不足4米,卻是一溫一冷。溫泉水溫在60℃以上,流量特別大。在溫泉周圍的穀地中,還有多處冒溫泉汽泡和小量溫泉流出。溫泉旁邊的冷泉流水冰涼流量比溫泉小。
水火泉台灣省南部的關仔嶺溫泉,是著名的水火泉。俗語說:“水火不相容”,這裏卻是水火同泉,在水麵上點燃一根火柴,就會著火燃燒。原來,泉水中不斷有天然氣從地層裏冒出來。
含羞泉“含羞泉”位於四川、陝西、甘肅三省交界處,龍門山的東北段,此泉的泉水像含羞草一樣,受到觸動就蜷縮,當地人叫它“縮水液”。隻要揀一塊石頭往河床上一砸,產生聲響震動,頓時,泉水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遇到陌生人那樣,掉頭就躲藏起來,靜靜地待一會兒,泉水又流出來。由細變湧,再振動,又再隱縮不見,反複如此。
蝦泉廣西平果縣以西有一座位於右江北岸的大山叫蝦山,山腳下有個蝦泉,泉水清澈明淨。
春夏間,每當夜幕垂空,一隻隻大蝦,從右江慢慢地向蝦泉爬去。在9~11點之間,就會見到密密層層的蝦群雲集在江水和泉水的彙合處。無數蝦眼像萬粒小珍珠,閃著紅光。到了接近蝦泉的地方,隻見群群蝦公,爭先恐後地逆水向蝦泉湧去。爬上泉水落坡處後,它們便悠然地進入泉水深處,一去不複返。
能醫病的泉
法國盧爾德地區有一個水泉,許多病人在飲用和浸過該泉的泉水後就會神奇般的治愈。一組醫學人員希望能按科學原理揭開這個“聖泉”治病之謎,但經多年研究,他們都無法解釋泉水為什麼能治病的原因。
盧爾德水泉能治醫的奇事,最初發現於1858年,當地一名鄉村女子飲泉水後恢複健康,後來又有64名嚴重垂危的病人在浸過泉水後離奇地康複了,這些康複例子均是無法得到科學解釋的。現在仍有一組醫學人員在研究水泉之謎。65歲的醫師曼賈帕,是研究盧爾德水泉治病的醫學團中一名老成員,他和30~60名醫生(包括有各種宗教信仰的)所組成的醫學團體,對浸過盧爾德水泉治病的病人進行了詳細的化驗和研究。
曼賈帕醫生說:“痊愈的病人大多數都在非常突然、無法估計的情況下就好轉過來,完全沒有經過該病康複時所需要的康複期,而且他們康複得十分徹底,最少在三四年內不會複發。
在這些病人康複前,曼賈帕的醫學團為他們進行了X光及生化檢驗,證實病人的病情沒有可疑的地方。”
有一些病例,更令曼賈帕及其他醫生無法解釋。在1970年,一名法國男子塞奇·佩林腦部受血凝塊嚴重影響,到盧爾德水泉求治。曼賈帕清楚地記得:他當時全身癱瘓,不能行走,甚至差不多完全失明。一名教士為他進行擦身儀式,塞奇就感到一陣暖流通過身體。突然間,塞奇不但再次看到東西,而且還能走動。醫學團對塞奇的例子研究了整整8年時間,依舊無法解釋為何他會突然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