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畫畫的孩子
畫家不要以能誦古人姓名多為學識,不要以善道今人短處為己長處。總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筆要我有我法。——齊白石
出身於貧寒農家
2009年11月,在北京的一場秋季拍賣會中,一本十三開冊頁的畫冊《可惜無聲》以9520萬元的天價成交,這項拍賣打破了全球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成交紀錄,創造了現代畫家畫冊價值的最高紀錄。
這本畫冊的主人,就是我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齊白石。
事實上,齊白石在57歲時還默默無聞,但他通過不懈努力,在晚年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齊白石是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人,出生於1864年元旦,他的家鄉是個有山有水、風景優美的地方。
那是在一群群山中極其平常的一個小山村,這個小山村的名字叫星鬥塘,村落四周的山峰層層疊疊,宛若一道道滴翠的綠色屏障,又好似微波輕漾的綠色海洋。北山上繁茂蓊鬱的樹林,南坡上搖曳多姿的竹叢,還有遍地青青的野草,處處洋溢著活鮮鮮的生命力。
據說,齊家的祖宗是從江蘇省碭山縣搬到湖南湘潭來的,他們的祖輩世代以務農為生。
齊家有一塊地,可以出產大米,可是,這塊地每年的收成隻夠一家人吃,很少拿出去賣。要是遇到收成不好,齊家的兩個男丁還要外出打零工掙錢來養家。
齊白石的父親齊貰政,是一個怕惹事、肯吃虧的老實人。他的嶽父周雨若就是看上他的誠實、善良,才將女兒周氏嫁給他的。
1861年,17歲的周氏與齊貰政結婚。嫁過來的那天,按照湘潭的鄉間風俗,婆家是要看兒媳婦嫁妝的,周氏的娘家不富裕,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因此她覺得很寒磣。
齊白石的祖母也是窮苦人出身,她對媳婦說:“好女不著嫁時衣,家道興旺靠自己。”
周氏聽了很感動,婚後第三天就下廚房做飯,幹起了家務活。
齊白石的外祖父是個教書先生,他對周氏的家教非常嚴格,所以周氏知書達理。家裏有了好東西,她總是先敬長輩,再給丈夫,最後才輪到自己。
當時的湘潭地區,做飯是燒稻草的,周氏看到稻草上麵常有沒打幹淨、剩下來的穀粒,覺得燒掉可惜,就用搗衣的椎,一椎一椎地椎了下來。
一天可以得到稻穀一合,一月就可以得到三升,一年下來就是三鬥了。當積了差不多的數目後,周氏就拿它們去換棉花。
齊白石的母親又在房屋旁的空地上種了些麻。有了棉花和麻,周氏就春天紡棉,夏天織麻。
這樣,自從齊家娶進了周氏,老老小小穿用的衣服,都是用她自己織的布做成的,直到齊白石出生時,齊家的衣服和布,足足裝滿了一箱。
周氏還養了不少的雞鴨和豬,雞鴨下蛋賣錢,豬養肥了也能賣錢,因此,自從周氏嫁進齊家,齊家的家境雖然不算富裕,但日子過得還是很和美的。
齊白石的祖父祖母看見兒媳如此地會持家,高興得不得了,他們逢人便說:“我兒媳婦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齊白石出生的那年,他的父親25歲,母親19歲,家裏還有祖父和祖母。齊白石不僅是祖父母的長孫,也是他父母的長子,而他的父親也是他祖父唯一的兒子,因此,當他出生後,齊家就有5口人了。
對於齊白石的出世,齊家全家都非常高興,齊白石的祖父笑嗬嗬地撚著胡須說:“依照齊家宗族的排行,到孫子這一輩,應該是個‘純’字。所以,我要為這個長孫取名叫純芝。芝,也作‘芷’,是一種香草。孔子說,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我也希望這個孫兒的品質像芝蘭一樣高潔。”
後來,齊家人都習慣地稱齊白石為阿芝。
齊白石的“白石”二字,是他成名後常用的號,這是根據他家的居住地起的。
在離齊家不到1裏地的地方,有個驛站,名叫白石鋪,阿芝長大學畫畫的時候,他的老師重新為他取名叫齊璜,號瀕生,並給他取了一個別號叫“白石山人”。
但是,別人都習慣把“白石山人”中的“山人”兩字去掉,光叫阿芝為白石。於是,後來就很少有人知道齊白石又叫阿芝了。
齊白石3歲前,身體非常弱,經常生病,鄉間的大夫說要忌葷腥油膩,並開列了一大堆不能隨便食用的東西。齊白石當時隻是個吃奶的孩子,還不能夠自己去吃東西,吃的全是母親的奶。
大夫這麼一說,周氏就忌口了,凡是葷腥油膩的東西,都不敢吃,生怕影響了奶汁,對小白石不利。就是逢年過節,齊家買些魚肉回來打牙祭,周氏也總是看著別人吃,自己卻一口也不沾。
因為齊白石身體不好,家人都舍不得將他一個人放在家裏,祖母和母親下地幹活時,就把他背在背上,形影不離地在地裏來回打轉。
齊家的婆媳常對別人說:“自己身體委屈點,勞累點,都不要緊,隻要娃兒不遭罪,我們就心安了!”
為了齊白石的病,齊家的大人真是操碎了心,幸好到了小白石3歲的時候,他的病一下子全好了,全家人這才鬆了一口大氣。
火爐旁邊的識字生涯
1866年,齊白石剛過完3歲的生日,他的身體就漸漸地好了起來,隨後,他就被安排和祖父睡在一起。
齊白石的祖父齊萬秉,號宋交,大排行是第十,人稱齊十爺。他是一個性情剛直的人,心裏有了點不平之氣,就要發泄出來,所以人家都說他是直性子,走陽麵的好漢。
當時,齊十爺已經59歲了。這個時候正是冬季,南方的冬天特別潮濕,也很寒冷,齊十爺常常撿拾些鬆枝,在爐子裏燒火取暖。
齊十爺冬天唯一的好衣服,是一件皮板挺硬、毛又掉了一半的黑山羊皮襖。當秋風陣陣,樹葉飄零的時候,他就從箱子裏取出那件用布包著的羊皮襖。
老人穿上皮襖,大襟敞開,把小小的齊白石裹在胸前,小白石常常就這樣在老人身上睡著了。齊十爺常對別人說,抱著孫子在懷裏暖睡,是他生平第一樂事。
齊十爺是一個很有見識的農民,他認為讀書識字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實他自己識得的字也不多,因為他小時候幾乎就沒有上過學,但自己卻偷偷地學習認識了幾百個字,對於孫子,他傾注了全部的愛。
雖然他無法預測孩子的未來,但卻期待著美好的未來,他沒有更多的奢望,隻企望孩子能過上略好於自己這一代人的生活。
在冬天,農村的農活不是很多,齊家人常常坐在灶屋裏烤火。齊十爺抱著孫子,一邊燒火,一邊開始教小白石寫字。
齊白石認得的第一個字是“芝”字,他的祖父拿著通爐子的鐵鉗子,在鬆柴灰堆上,比畫著寫了個芝字,並對小白石說:“這是你阿芝的芝字,你記準了筆畫,別把它忘了!”
小白石把眼睛睜得大大的,認真地注視著。祖父又重複一遍,再重複一遍。
年幼的齊白石照著祖父的教法認認真真地寫下了“阿芝”兩個字。雖然他的字還寫得非常不整齊,但卻寫出了齊白石彩色人生的開始。
祖父高興極了,把阿芝抱到懷裏,在他嬌嫩的小臉蛋上親了又親。
齊白石被爺爺的胡子紮疼了,他昂起頭來好奇地對祖父說:“爺爺,為什麼要識字?”
齊十爺望著孫子詢問的目光,緩慢地說:“不識字,就要吃苦頭呀!”
他抬起頭,向窗外望望,歎了一口氣,語氣沉重而緩慢地說:“好吧!現在爺爺給你講個故事,這是爺爺年輕時候一個好朋友的真實故事。我那個朋友是一個老老實實的種田人,由於從小家裏窮,沒有上過學,所以他一個字也不認識。
“有一次,他媽媽病了,他找財主借債,將一畝荒地作抵押。誰知那財主根本看不上他家的荒地,倒是看上了他家那兩間破房的地基。到了簽契約的那一天,財主連那兩間破房的房地基也一起寫上了。我的朋友不識字,根本看不懂,便稀裏糊塗地畫了押。半年後,他媽媽病故了,又欠了很多的債。過了一年,期限到了,財主要債,我的朋友還不起,財主就拿出那張契約,要霸占荒地和房地基。
“我的這個朋友說,他隻抵押了一畝荒地,哪有房地基呀?可財主拿出契約念給他聽,還說是我的朋友賴賬,反而將他打了一頓,把他從家裏趕了出來。唉,我的朋友一氣之下就跑到衙門告狀,官老爺把財主找去,一看契約,不分青紅皂白,又把他打了一頓……”
齊白石聽著聽著不禁眼睛都濕潤了,他擔心地問:“那麼,後來呢?後來他怎麼樣了?”
齊十爺再一次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後來,他走投無路,跳到河裏,淹死了。”說著,熱淚沿著他那古銅色的多皺的臉,緩緩地淌下來。
朋友的死給了齊十爺一個很深的教訓,他深感認字的重要性,但是,他的家裏也窮,也上不起學,於是他就利用一切機會,偷偷地自學。從自己的名字到平常一些普通的字,最後居然能夠認識300多個字了。
自從開始教齊白石識字後,齊十爺每隔兩三天,就教小孫子認一個字,並天天教他溫習。他常常對小白石說:“識字要記住,還要懂得這個字的意義,才會用得恰當。隻有會用才能算識得這個字了。假使貪多務博,識了轉身就忘,意義也不明白,這是欺騙自己,跟沒有認一樣。”
齊白石小時候,雖然身體不好,但卻非常聰明。祖父教他寫字,教一個,他認識一個,並很快就記住了。他常常在玩耍的時候獨自拿著樹枝在沙土上練習,有時,齊十爺看見了,就悄悄走到孫子的背後,一邊不動聲色地看他寫字,一邊滿意地捋著自己的胡須。
齊白石認真地寫著,根本就不知道爺爺什麼時候來到了背後,直到齊十爺在身後說話,小白石才知道背後有人呢!
齊十爺見他那麼認真地學,便稱讚他有出息,這話被齊白石的祖母和母親聽到了,全家人都非常高興。
識字,開啟了齊白石童年生活的另一個天地。他感到自己比周圍的小夥伴們似乎多了一點什麼。人家看見樹、狗、貓,寫不出來,他就寫給他們看。
他拉著夥伴,指著前麵一棵綠蔭如蓋的參天大樹,問別人:“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同伴不屑地回答:“是大樹啊!”
齊白石又問:“那麼,你知道樹字怎麼寫嗎?”
同伴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再搖搖頭。
這時,齊白石才神氣地說:“哈哈,我知道!來,我寫給你看看。”
於是,他半蹲下身子,用樹枝在地上寫了起來,孩子們把他團團圍在中間。
齊白石6歲那年,他家附近的黃茅堆子來了一個新上任的巡檢,不知為了什麼事,這個巡檢來到了白石鋪。
黃茅堆子原名黃茅嶺,也是個驛站,比白石鋪的驛站大得多,離齊家不算太遠,離白石鋪就更近了。這巡檢原是知縣屬下的小官兒,論他的品級,剛剛夠得上戴個頂子。
在那個年代,像這類官,流品最雜,不論張三李四,阿貓阿狗,花上幾百兩銀子,買到了手,就走馬上任,做起老爺來了。芝麻綠豆般的官兒,又是花錢捐來的,算得了什麼呢?可是這地方天高皇帝遠,這些人也能端起官架子,為所欲為地作威作孽。這種官兒勢力大,作惡多,外表倒是有模有樣,可卻壞到骨子裏。因此,他們在鄉裏,很能嚇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