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戰,其前奏就是信息戰。戰後的日本經濟發展迅速,據報道,他們按人口平均的國民生產總值,1945年為20美元,1971年就為1800美元,1987年則為2萬美元。日本企業界不遺餘力地捕捉經濟情報,他們認為,信息是企業的生命,在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信息是決定企業乃至整個國家上下沉浮的關鍵所在。因此,現代企業的經理,必須樹立強烈的信息觀念。
一、信息是無形的財富
古人雲:“一言而萬民齊”、“一言可以興邦”。這裏的“言”就是通過人的喉、舌、口,從大腦裏傳出的信息。近十幾年來,“信息”這個詞已十分流行。確實,一條有用而重要的信息,可以給人們帶來巨大財富,可以使一個企業迅速興旺起來。反之,一條謬誤的信息,就可能造成極大的損失,就可能使企業衰敗下去。讓我們看看幾個例子。
據報道,某年南美洲的一家銅礦因經營不善而倒閉,隻好把1500台奔馳牌重型汽車和牽引車作為銀行債務抵押拍賣。此信息當被我國設在香港的G公司捕捉到後,他們火速派人飛赴南美洽談這筆生意,經過討價還價地談判,G公司僅以原價的38%把這批大致八成新的車輛買下。這時,北美一個財團聞風派人趕來,可是中國人早已捷足先登。近在“咫尺”的北美商人,後於遠隔重洋的中國人一步,關鍵在於信息流動的速度輸入一著。
據報道,日本某汽車公司駐北京一位代表,他唯一的工作是天天打聽中國汽車市場行情,每星期都要給東京寫報告。知道他的一位中國人認為這工作無多大價值,因當時中國汽車價格長期穩定。但是不久就知道了他們這一謀略很厲害。這位代表很快就打聽到中國企事業等團體單位買小轎車很難批準,受社會集團購買力限製,並有明文規定。但他了解到團體單位購買麵包車好批準,這種車算是生產用車,可拉貨也可接送客人。於是他把這條信息傳回東京公司本部後,日本的麵包車一時就大量進入了中國市場,賺了中國的大錢。
信息是知識的來源,知識是由大量的信息提煉、轉化而成的,也就是經過人類的大腦按一定程序重新組合而係統化了的信息。因此,知識更為重要。《現代人報》題為“知識的價格”的文章敘述了下麵一個有趣的故事:1923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一台大型電機出了故障,許多工程技術人員解決不了這個難題,後來請來當時僑居美國的德國機電專家施坦敏茨來解疑。施氏兩天兩夜呆在電機旁。這兒聽,那兒看,還不時地進行計算。然後,他爬上電機頂部用粉筆畫了一條線,讓修理工把電機打開,將畫線的地方的線圈減少16圈。果然電機故障排除。施坦敏茨為此向福特公司索取1萬美元酬金。有人說:畫一條線要1萬美元,是否太高了。施氏沒有回答,隻是在付款單上寫道:“用粉筆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裏畫線,9999美元。”施坦敏茨能夠解決許多人無力解決的難題,靠的不僅僅是兩天兩夜的辛勤勞動,更重要的是靠他平時掌握的淵博知識和豐富經驗。
《中國青年報》1993年8月4日一篇題為“一句唐詩減稅千金”的文章,敘述了下列一個有趣的故事:法國是盛產葡萄酒的國家,有較高的釀酒技術和鑒別能力。因此,外國的葡萄酒想打入法國市場是很困難的。四川農學院留法研究生李華博士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使中國的葡萄酒奇跡般地打入法國市場。可是,中國葡萄酒從香港轉口時,港方說,按照土酒征80%關稅,洋酒征300%關稅的規定,中國的葡萄酒要按洋酒征稅。麵對這種艱難的局麵,李華博士吟出一句唐詩:“葡萄美酒夜光杯”,並解釋說,這說明中國唐朝就能生產葡萄酒了。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英國和法國生產葡萄酒的曆史,恐怕要比中國晚了幾個世紀吧?李華用一句唐詩駁得香港方麵無言以對,隻好承認中國的葡萄酒足土酒(即自己國家生產的),按80%的稅率交納關稅。
二、人類生活離不開信息
人類生活縱然離不開物質(材料)、能源(能量),但也離不開信息。以做米飯為例,除了米、鍋等物質和煤炭(或煤氣、柴禾、煤油、電力)等能源外,還必須有信息。如幾個人吃飯,下多少米,放多少水,何時開火,何時火大,何時火小,何時閉火,何時從爐灶端下鍋來,等等,沒有這些信息是做不成飯的。
信息和物質、能源被認為發展科技和經濟,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三大支柱。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能量向人類提供動力;信息向人類奉獻知識和智慧。這三者同時存在,密切結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信息的應用已滲透到人類生產的各個領域,信息產業的興起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人類社會發展方麵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