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息論的角度看,經理工作過程實質是信息處理過程。經理的日常工作主要表現為聽、看(讀)、想、說、寫等幾種形式。聽和看,是向經理頭腦輸入信息。想,是信息加工,即形成概念,進行推理、判斷的思維過程;想出的主意、決策、方案、計劃等可說是信息產品。說和寫,是把這些信息產品再傳達給其他人。
經理要使自己的主意出得好,除了具有獨具慧眼的洞察力外,還應善於對占有的信息進行推導、判斷,從中獲得更多、更高的信息價值。常用的推導方法有以下幾種:
1.放大推導。以信息所表征的事物的某種性能為基點,對其有用度作範圍放大的推導,這是對信息開拓性的運用。戰國時的哲學家莊子曾講過一個故事:有個吳國人掌握了一種不皸手之藥的配製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為職業。有個商人得到這個信息,靈機一動,想到這種藥另有大用,便用百金把藥方買了下來,獻給吳王,製成戰略物資。適逢冬天吳越發生水戰,吳軍利用這種防凍藥膏形成絕對優勢而擊敗越軍,商人也因此立功而封侯受賞。莊子對此評論說,不皸手之藥的功能是一樣的,而用法則大不相同。由用於一人之手而推廣到用於千百萬人之手,由用於一家之漂洗糊口而引伸到用於一國之國防戰爭。一能多用,小能大用,這就是對信息有用度的廓張開拓。
2.延伸推導。它是通過對現時已知信息,進行合乎邏輯地推導、延伸,求得未來的信息。我們看看日本人是怎樣通過中國公開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和照片,進行延伸推導而探得大慶油田秘密的。
60年代初,大慶油田情況在國內外尚未公開。日本人有所耳聞,但不知底細。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報》中寫有“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字句。他們從中判斷:中國大慶確有其事,仍不知在何地。
1966年7月,在《中國畫報》上他們看到一張大慶工人艱苦創業的照片,根據人物的服裝、衣著(皮襖)和鵝毛大雪等情景,斷定大慶在冬季零下30°的中國東北,估計在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1966年10月,又從《人民中國》上看到王進喜的事跡,分析鑽井設備運輸情況看,離火車站不太遠。報道說:“王進喜一到馬家窯,說了一聲好大的油田啊,我們要把中國貧油的帽子拋到太平洋裏去。”日本人說,找到了,於是找來地圖。馬家窯是在海倫具東南的一個村子,在北安鐵路線上一個車站東邊十多公裏處。這就把大慶油田的位置徹底弄清了。
1966年,王進喜參加全國人大,當選為人大代表。他們又從王進喜的報道中分析,王是玉門油礦工人,1959年自願到大慶的,斷定大慶出油了,不然王進喜當不了“國會議員”。後來,日本又從一張大慶油廠反應塔的照片,測量反應塔上的扶手粗細與反應塔的直徑之間的比例,算出反應塔內徑長為5米,再根據直徑與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來套算,得出大慶油田的原油年產量。
據此,日本石油化工設備公司設計了適合大慶出油的煉油設備。當我們向國外征求設計時,許多國家都談不成功,可日本人卻一談即成,因他們早做好了準備。日本人采用延伸推導方法得到了成功。
3.連鎖推導。這是以信息表征的事實為出發點,推導出它必然引起的一係列反應和結果,這猶如高明的棋手由眼前的一步,能推測出若幹步之後雙方發展的態勢一樣。《創造與信息》一書的作者王柏森舉了下麵一個真實的例子:長城飯店開業之前,該店總經理已獲悉當時的美國總統裏根訪華的大致安排,便頻頻向美使館各級官員發出邀請,讓他們赴宴,請他們提意見。當美大使及官員對“長城”滿意時,總經理提出要求:裏根總統訪華宴會在“長城”舉行,經過反複磋商,終於達成協議。1984年4月28日,來自世界各地的500名記者在發出的美國總統裏根訪華的告別宴會的消息中,無一例外地寫到了宴會舉辦地點——北京長城飯店,使“長城”在全世界一舉揚名。這位總經理說,世界上的大通訊社不算,最低以500家報紙計算,在每家登一條廣告,該花多少錢。外行人初看起來,裏根訪華與長城飯店二者似乎毫不相幹,然而這位總經理經過一環套一環地推導,卻用較少的錢,極大地提高了“長城”的知名度。據《經濟日報》報道,1994年1月8日,北京嘉誠資產評估公司宣布,經過嚴密、科學的評估,長城飯店的“商譽”價值為26427萬元。
4.逆向推導。即對信息表征的事實,從相反的方向進行推導。由於事物內部包含著對立的因素,事物的發展也存在著兩種相反的可能性。不同的人就可能沿著相反的方向進行思考。一家西歐鞋廠和一家美洲鞋廠,各派一名推銷員到一個偏遠的島嶼去開辟市場。上島後,他們各自給自己的工廠拍回一封電報。一封是:“這座島上的土人不穿鞋子,明天我就搭頭班飛機回去。”另一封是:“棒極了,這個島上的人都還沒穿上鞋子,潛力很大,我擬常駐此島。”可見,對於同一事實,兩個人預見了相反的發展未來。一個人認為島上的人沒穿鞋,鞋子在這裏不會有銷路,這似乎是不容懷疑的“定論”。另一個人則敢於進行反向推導,敢於用新的實踐推翻“定論”:今天沒有穿鞋,明天為什麼不可以穿上鞋子呢?!這個人後來與本廠聯係,按照該島人的腳形設計了各種型號的鞋子,逐步打開銷路,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