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參與國際競爭產品銷於世(2 / 3)

3.商品供需彈性情況——供需彈性指當價格變動一定百分率時,供給量和需求量就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

(1)需求價格彈性。指價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減少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Ed=(ΔQ/Q×100%)÷(-ΔP/P×100%)式中,Ed表示需求價格彈性係數;ΔQ/Q×100%表示需求的變動比率;-ΔP/P×100%表示價格的變動比率;且價格的變動方向與需求的變動方向相反。

一般來說,需求價格彈性小的商品有:生活必需品、經常使用或無適當代替的商品;需求價格彈性大的商品有:奢侈品、可有可無的商品、偶然使用或可替代的商品。對需求價格彈性大的商品,為了開辟市場,打開銷路,可適當降價;對彈性小的商品,可適當調高價格。

(2)商品供給的價格彈性。其計算公式為:

Es=(ΔQ′/Q′×100%)÷(ΔP/P×100%)

式中,Es為供給的價格彈性係數;ΔQ′/Q′×100%為供給的變動比率;ΔP/P×100%為價格的變動比率。

一般來說,日用工業品、工藝品等供給價格彈性大;生產周期長的機器設備以及受自然條件限製的農產品等供給價格彈性較小。

(三)主要進出口國情況調研

在國際市場上,對某一種商品,任何一個國家的進口或出口,都會影響該種商品的供求關係。在調研時,應重點放在那些對世界市場影響大的主要進出口國家上,了解這些國家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有多大。主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1)主要進口國的需求總量和主要出口國的供給總量。(2)主要出口國出口商品在國內生產中所占比重,以及主要進口國進口商品在國內消費中所占比重。(3)計算該國的進(出)口貿易依存度,可以看出該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進口(出口)貿易依存度反映進口值(或出口值)與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關係。(4)進出口國需求和供給變動的主要因素。(5)進出口國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的動向。

(四)商品的國際價格水平調研

一般來說,凡是按單獨的、互不聯係的進出口業務進行大宗交易,用自由外彙支付時的成交價格,可視為世界市場價格。具體說,世界市場價格應符合如下三點要求:一是在國際貿易中心市場上形成的大宗進出口交易價格;二是這種合同價格是用自由外彙支付的;三是進出口業務互不聯係。

對企業進出口業務活動有參考價值的世界市場價格,主要有:(1)成交價格。這是能迅速而確切反映世界市場價格動態和水平的一種價格;(2)交易所價格。它主要是由供求的自發波動決定並通過公開的競爭而形成,但也受壟斷、投機因素的嚴重影響。(3)拍賣價格。它是現貨交易價,不附帶任何特別條件,能反映某些商品市場行情的變化和水平。(4)開標價格。其特點是由於參加投標者眾多,競爭性強,所成交的價格往往低於一般成交價格。(5)參考價格。即經常在各種期刊和批發價格表上公布的價格。這種價格常常是賣主的要價,因此僅能起參考作用。

世界商品價格指數是反映國際市場價格水平的一種指際,以下四種是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價格指數:

(1)道·瓊斯商品價格指數。它分現貨價格指數和期貨價格指數,由12種商品構成。其特點是所含商品均為農畜產品,主要是農產品。

(2)《金融時報》編製的價格指數,稱為世界敏感性商品價格指數。由12種商品構成,所含商品既有農產品,又有對世界經濟反應敏感的有色金屬,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3)路透社價格指數。由17種商品構成。其特點是編製曆史悠久,在了解商品價格長期動向上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4)《經濟學家》商品價格指數。由27種商品構成,其特點是商品項目多、範圍廣,能較全麵地反映國際商品價格動向;有分類指數便於觀察各類商品的價格變化;該指數分別以英鎊和美元計算,便於結合貨幣彙率變化來考察國際商品價格的變化。

市場行情變化,有以下四種形態:(1)周期性波動。以數年為一周期的與周期性經濟波動過程大致相符的一種循環變動。(2)季節性波動。由於季節性關係而使某部分經濟乃至整個經濟某種現象總是在每年的特定期內有規則地出現。(3)長期趨勢。在較長的時期內,經濟波動存在著一定的傾向,或基本增長或基本下降。(4)偶然波動。由於外在的因素及其他隨機因素導致發生不定期、不規則的意外變動。

(五)市場潛量調研

國際市場潛在容量是指某產品在某段時間內在某個特定的國際市場上可能達到的最大銷售量。研究市場潛量的目的在於弄清市場規模的大小。判斷目標市場潛在容量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消費品市場潛量的計算。其公式是:

某國際市場消費品潛在容量=該國人口總數×該國人均收入×該國消費率

某產品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市場潛量=產品平均價格×每個顧客平均購買數量×顧客數量

2.工業用品的市場潛量計算法——市場累加法。其計算公式為:

某工業品在某單位時間內的市場潛量=所有可能購買該項產品的用戶數目×每一用戶在單位時間內可能購買的累積數量×產品單位價格

3.購買力指數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細分市場的市場潛量=某個細分市場的購買力占整個目標市場購買力的百分比×已知的或估計的整個目標市場的市場潛量

上式中,該細分市場的購買力占全國購買力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式計算:

Bi=0.5Yi+0.3Ri+0.2Pi

此式中,Bi表示i地區(某地區)購買力占全國(整個市場)購買力的百分比;Yi表示i地區的可支配的個人所得占全國的百分比;Ri表示i地區的零售額占全國的百分比;Pi表示i地區人口占全國的百分比。

式中的係數0.5,0.3,0.2分別表示可支配的個人所得、零售額及人口的權數。

(六)客戶調研

通過對客戶的調查了解,以便選擇交易對象,使企業外銷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

對國外客戶調研的基本內容有:(1)其自身情況,客戶的政治背景及對我國的態度;客戶的資信情況,如資本額、信用情況、經營能力與經營範圍等。(2)客戶與我方進行貿易往來的情況,如曆來業務聯係情況、逐步成交額、執行合同情況等。

對客戶調研的方法有:(1)分析業務往來函電資料;(2)通過與客戶談判了解;(3)委托駐外機構和派赴國外的貿易代表團進行調研;(4)利用國外行情網、老客戶、友好貿易團體提供的資料;(5)從國外報刊出版物中收集貿易對象的材料。

根據調研資料,對客戶鑒定並進行分類:

(1)基本往來戶。資金雄厚、經營能力強、成交次數多、數量大和經營作風較好的廠商;或資金雖不太多,但有相當業務活動能力、經營作風好的廠商;與我方訂有經銷、包銷、代銷合同的廠商。

(2)一般往來戶。資金較少、成交次數少、成交數量不多、經營作風尚好的廠商;資金太少、經營能力弱、但經營作風好的廠商。

(3)普通聯係戶。僅有函電聯係或其他交往,無業務成交,資信情況不十分清楚的廠商。

(4)不與往來戶。資金小、經營能力弱、信用差的廠商;經營能力雖強,但經營作風惡劣的廠商。

在調研與鑒定的基礎上,應建立客戶檔案,以便在打算與其發生業務往來、製定策略時,隨時查閱。國際銷售渠道與銷售方式

增加出口,可以換回外彙進而增加進口;可以減少甚至消除逆差,增加順差;可以促進工農業及各項事業的發展,引導並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因此,應積極擴大出口。

(一)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前應考慮的幾個問題

1.選擇什麼市場及選擇多少市場,對這些市場有關產品銷售的情況了解得如何。

2.對已選定的市場,準備采取什麼銷售方式,是間接出口還是直接出口,或是通過聯營、直接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