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老子是癩蛤蟆(上)(2 / 2)

鈴——下課鈴急匆匆的響起來,望著英語老師李萍意猶未盡、腰肢款款的走出教室,李清愁心中的苦悶早已無影無蹤了。男生女生多數從想入非非的幻境中回到現實世界,於是教室裏立刻喧鬧起來,高談闊論和打情罵俏的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在教室裏,滿是歡樂、幸福、美好溫暖的氣氛,繽紛多彩,色彩斑斕。中午時間了,李清愁望著同學們三三兩兩的走出教室,心裏滿是暢快。

金城無數的學校,玉玲中學絕不是什麼群魔亂舞、邪氣凜然的地方,而是一所響當當的重點學校。據李清愁個人估計,大概玉玲中學高瞻遠矚、胸懷大誌的學生有八成,而其餘兩成則是鼠目寸光、胸無大誌,而他恰恰則是屬於那這兩類人之間的,雖然如果好好好好努力的話自己沒準兒就來個全省甚至全國文科狀元啥的,但李清愁李清愁興致幾乎險些就完全不在於此,雖然不是對此毫無感想,但也不是像範進那樣玩命的家夥,古人都說了——一百八十行,行行出狀元嘛,非中舉就是正道,奈何範進就是不明白。但李清愁明白,李清愁十七歲了,學習成績並非平平,甚至算得上是一鳴驚人,但就像是不求名利的聖人一般,大有成為閑雲野鶴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高深、高尚境界發展的趨勢。

於是很有些世外高人和聖人風範的“大家”都說李清愁真的是沒白讀那麼多書,小小年紀,竟已經把世情看破了。對此父親楊牧雲和母親張曉燕非常擔心、滿是焦慮——前途無亮!但李清愁知道——那些所謂的世外高人頂多也就是“室外高人”而已,再往凶了說,也就隻會生人而已。

看破了世情的李清愁其實也有煩惱:考個大學……不難,想考個好大學……難啊!

已經到了高三末尾,近三年來他也算是沒有完全的奔著長肉的目標而來,他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好歹還是把個《中國近現代史》背的滾瓜爛熟的,古代史也是毫不含糊,但就算文科的高考數理化裏隻占了數學一門,也足夠讓他很無語。

何況,他對高等教育也不怎麼感冒,學習成績隻是勉強維持在班級中遊偏上的水準……

他想到的是韓寒——人家N多年前的數學成績不也是一塌糊塗嗎?人家不是還是混的很是風生水起、逍遙自在的麼?嗯,我很崇拜他……崇拜歸崇拜,就是歸蔥白也無妨,我的才華必定就比他高,老子有飛揚文字的天賦——N多年前我是一個流浪詩人。

有時候李清愁也納悶:數學試卷裏有八十分的選擇題,四選一,就算閉著眼答卷,起碼也該能有二十分,怎麼自己的分數哪一次都過不了二十?

——這不符合客觀規律!

在李清愁的記憶裏,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他的數學就再沒有及過格,以後每況愈下——年幼的時候他不是沒有想過辦法,但一方麵他隨便一張嘴就能說出昭君出塞是公元前33年來,一方麵卻總是連數學的33分都考不到。

讓他徹底喪失希望的是初中升高中時的“中考”,麵對滿紙完全看不懂的題目,他一狠心把所有選擇題都填了“A”,結果卻是令人心酸的0分——那年中考,數學試卷的選擇題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是A。

在這個意義上說,小學和高中數學試卷的個位數,甚至稱得上是個偉大的進步了。

當然,這隻是牢騷。

當然也有例外的時侯——高一的時侯有一次他就於脆選擇了B,結果就得了五十幾分近六十分呢,出人意料,李清愁並沒有興高采烈反而很是鬱悶的進行思索,就想這個B可真是個好東西,從種種意義上來說都具有很深的含義。甚至都能引申到至理名言的高度上,最能引起人們聯想的還是女人的生殖器了——當然此B非彼B。鑒於此種原因,李清愁高中考試每次都選擇了B,可謂是收獲喜人。

還有,更多時候他的數學成績是零,很好,從零開始,始終都是零,很好。

李清愁對此根本就沒有當回事兒——他一直認為,不論自己將來幹什麼,隻要自己樂意就行了,更何況自己還有滿腹才華,才華響當當,大不了也來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這並不意味著非得通過學曆來證明我的價值!很長時間以來,李清愁的這一觀點被其父母堅決抵製,並且拿出了有利的反駁理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想的美!

咱是一隻有理想有野心有文化有故事的癩蛤蟆,所以母蛤蟆是看不上的,隻吃天鵝肉——李清愁如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