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孩子(2 / 3)

凡·高的母親安娜從小就喜歡畫畫,而且很有繪畫天賦。可是後來,由於她要幫助家裏照顧妹妹們,所以才放棄了很多畫畫的機會。現在看見自己的兒子竟然和自己一樣,喜歡繪畫,她立刻表示百分之二百的讚成,還親手教凡·高基本功。

沒過多久,安娜發現凡·高不僅喜歡畫畫,而且還非常有天賦,他能夠一眼就抓住事物的本質,看到事物的最亮點。這非凡的眼力對一個畫家來說是成功的第一步。

有一次,凡·高畫了一幅畫:冬天的花園裏,一隻貓在光禿禿的蘋果樹上瘋狂地飛奔著。

這使安娜大吃一驚,這幅畫的表達是如此驚人,她竟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從此以後,她更加用心栽培凡·高。

為了不埋沒兒子的天賦,安娜雖然有忙不完的家務,但是她總是抽出時間陪凡·高一起畫畫,告訴他如何運筆,如何著色,如何修飾等。

安娜沒有時間的時候,凡·高就叫上提奧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去畫那裏的花,那裏的草,那裏一切美好的東西。

每當凡·高畫畫的時候,提奧總是靜靜地陪在他的身邊,思想隨著哥哥的畫筆而變動。

每當一幅畫畫完了,凡·高總會讓提奧對畫提出意見。那時候的提奧年齡還小。對畫的好壞僅僅憑自己的感官,但是即使這樣,他提出的修改意見凡·高也總是欣然接受。

在安娜和提奧兩個人的幫助下,凡·高的繪畫功底日益加深,而且對繪畫也越來越迷戀。

泰奧多魯斯看到這一切,不禁著急了。

一天,他對安娜說:“親愛的,文森特現在是不是非常喜歡繪畫?他長大了是不是想當一名畫家?”

一提到兒子的繪畫,安娜臉上立刻呈現出笑容,她回答說:“我們的兒子文森特簡直就是為繪畫藝術而生的,別看他的年紀不大,可是他的眼力獨特,他筆下的植物入木三分,動物栩栩如生,他是個天才,繪畫的天才!”

泰奧多魯斯非常嚴肅地問道:“那你看他對繪畫是一時的興趣呢,還是打算將它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呢?”

安娜沉思了一下,搖搖頭說道:“這個問題,我沒有和他探討過,我隻知道他現在非常喜歡畫畫。”

聽了這話,泰奧多魯斯長出了一口氣,他非常鄭重地說:“親愛的,咱們的大文森特已經不在了,我不想這個小文森特將來處於孤獨和貧苦中,所以我希望能夠及早轉移他的興趣,我不希望他長大以後從事繪畫工作!”

“為什麼?”安娜有些不滿地問道。

“你想想,哪個畫家生前的生活不是一貧如洗呢?即便是咱們荷蘭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也不例外,他們簡直連飯都吃不飽,我可不希望咱們的兒子長大了受那樣的苦。親愛的,我知道你愛文森特,所以你一定會支持我的,對嗎?”

聽了這些話,安娜已經到嘴邊的反駁的話咽了回去,她喃喃自語道:“畫不畫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讓我的兒子能夠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泰奧多魯斯看見安娜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終於露出了笑容。

他說:“如果你願意,我希望文森特長大以後能夠繼承我的事業,傳播上帝的聲音,如果他實在不願意,可以讓他向文森特哥哥學習,做一名出色的藝術品商人,那樣也不會埋沒他的藝術天賦。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隻希望他能過得幸福。”

安娜讚成地點了點頭,說:“我會想辦法的,可是這孩子脾氣倔,你千萬不要硬來。”

“好,我聽你的。”

這次談話後,安娜對凡·高的繪畫再也沒有以前熱心了,但是這絲毫也不影響凡·高的繪畫熱情,在他眼裏,還有提奧這個忠實的畫迷,這就夠了。

一天晚上,安娜忙完家務把凡·高叫到身邊,對他說:“我親愛的兒子,今天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好不好?”

一聽講故事。凡·高高興得立刻扔下手中的東西,乖乖地坐到母親身邊。

“17世紀,咱們荷蘭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繪畫大師,他的名字叫作倫勃朗·哈爾曼鬆·凡·萊因,他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曆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安娜慈祥地望著兒子,問道:“這個人你一定很熟悉吧?還是你的偶像呢,對吧!”

一聽到倫勃朗的名字,凡·高的眼睛都發亮了,他羞澀地點點頭說:“媽媽,您怎麼知道他是我的偶像呢!”

“因為我是你的媽媽啊!好了,接著聽我講吧!”

“倫勃朗最有名的一幅作品叫作《夜巡》,這是一幅無價的珍品,但是它卻讓倫勃朗陷入了一個窘迫的境地。”

“怎麼會這樣呢?”凡·高不解地問道。

“那個時候,咱們荷蘭處於一個繪畫風潮泛濫的時代,當時的繪畫主要是為市井各種階層作肖像畫,所以雇主的滿意與否是一個畫家能否成功的關鍵。這個時候的倫勃朗已經非常有名了,他的畫在荷蘭十分受歡迎,故而生活也十分優越。”

聽著母親慢條斯理的講述,凡·高有些著急,催促著:“那後來呢?”

“有一天,一個叫作班寧柯克的連長和他手下的民兵共16個人,每人出了100盾,請倫勃朗畫一幅集體像。

“倫勃朗沒有像當時流行的那樣把16個人都擺放在宴會桌前,畫出一幅呆板的畫像,而是自己設計了一個場景,仿佛16個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地在做著準備。

“這幅畫采用強烈的明暗對比畫法,用光線塑造形體,畫麵層次豐富,富有戲劇性。從任何地方來看,都是一幅絕對的傑作。

“但是,粗俗的民兵們不幹了,大家都是出了100盾,為什麼有人在畫中那麼明顯,而自己卻要隱身在後麵。民兵們要求倫勃朗重新畫一幅肖像……”

本來聽得非常入神的凡·高突然站起身,大聲說道:“堅決不能重新畫!”

安娜聽了凡·高的話嚇了一跳,因為當時倫勃朗的做法和凡·高說的一模一樣。

當時,出於一個畫家的藝術感,出於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和創作方法,倫勃朗堅持不重新畫一幅。

這件事情鬧得整個阿姆斯特丹沸沸揚揚,打這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找倫勃朗來畫集體肖像了。

安娜說道:“兒子,倫勃朗當時就像你現在一樣堅決,他沒有重畫這幅畫,可是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找他畫集體畫了,慢慢地連肖像畫也沒有人向他訂了。

“他變得非常貧窮,被迫搬到了貧民區。他的妻子和兒子生了重病,因為沒錢醫治,先後死在了他的身邊。而他自己也因為貧苦交加,最後悲慘地死去了。”

安娜充滿深情地講完這個故事,她發現凡·高已然淚流滿麵。她愛憐地一把將兒子摟了過來,說:“文森特,不要害怕,你是不會像他那樣的!”

“不,媽媽,我沒有害怕,我隻是被倫勃朗感動了。也許我現在還小,還不知道什麼是貧苦,但是我相信即使我長大了,對貧苦了解了,我也會讚成他的做法的,藝術家就是要為藝術獻身的……”

最後,凡·高舉起自己的小胳膊,像宣誓一樣把他的拳頭放在耳邊,一字一句地說道:“我要向倫勃朗學習!”

安娜聽了這話,睜大了眼睛,“啊”了一聲,再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安娜把這次的談話和泰奧多魯斯說了,泰奧多魯斯也隻好無奈地搖搖頭,對於這個大兒子,他這個做父親的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個孩子太過倔強,拗著他的脾氣,反而會達到相反的結果。

最後經過反複地商討,泰奧多魯斯夫婦決定將凡·高送到寄宿學校去,那樣既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又能使他轉移注意力,結交更多的朋友。

孤獨的學生

凡·高曾經在8歲的時候,被送往格魯特當地的鄉村小學讀書。但是因為一個意外的原因——學校的校長居然酗酒,學校被關閉了。就這樣凡·高才讀了一年,就中斷了學習。回家後,他就一直在父母的指導下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