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拱山一聽,說:“你不要哭,我聽說縣官大老爺馬上要經過這兒,我教你個法子,保管能把鴨子要回來。”

試問,他想的什麼辦法呢?

[答案:沈拱山對老頭說:“你們趕快用稻草紮十幾隻假鴨子,我幫你們放。”老頭一聽,很快手紮了起來。這時,沈拱山也登上了小船。

一刻兒工夫,十幾隻稻草鴨全丟在河裏。很快地這些稻草鴨子隨風飄到小霸王的大鴨塘裏,沈拱山把稻草鴨子一隻一隻撈起來,藏進船艙,把艙門關好。

再說,幫小霸王放鴨的狗腿子,看見有人捉鴨子,連忙報告小霸王。小霸王站在遠處一望,沈拱山還左一隻、右一隻把鴨子船上抓。他火冒三丈,破口大罵道:“哪裏來的強盜,白天竟敢偷我的鴨子?”

沈拱山聽了也不理他,叫老人趕快把船撐走,越快越好。

老人和沈拱山的船撐到瀛橋下,小霸王已經趕上來了。

沈拱山一腳跨上岸,叫老人把船停到河中央。小霸王不得上船,就一把抓住沈拱山,要他把鴨子交出來。

沈拱山說:“你見鬼了,哪個捉你鴨子的?”

小霸王說:“我親眼看見的,鴨子在你的船艙裏,體想抵賴得了。”

兩個人正在爭執不休的時候,鹽城知縣坐轎經過這裏了。小霸王一見,連忙奔向縣老爺轎前跪下,告沈拱山夥同老頭兒偷他的鴨子。

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縣老爺連忙派人查實,是有人看到沈拱山捉鴨子的,就對沈拱山說:“你明明偷了鴨子,怎好抵賴,若查出來,該當何罪?”

沈拱山說:“我若沒偷,他該當何罪?”

小霸王一聽,撒野地叫道:“你若沒偷,我把一塘鴨子送給你,再罰四十板子。”

沈拱山說:“我若偷你鴨子,把小船給你,罰八十板子。”

知縣一聽,心想今天事實俱在,倒是辦沈拱山的機會,於是命二人當即立下文書。

小霸王帶上衙役上船搜查了。哪知把艙門開一看,驚呆了,全是稻草把子,連根鴨毛也沒找到。小霸王隻好認罰。]

戒指的來曆

洛蒂·吉姆斯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女演員,但是卻因和很多有錢男人訂過婚,關係破裂後得到他們價值連城的婚戒而揚名,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戒指女人”。現在給你線索:1.洛蒂從企業家雷伊那得到的鑽戒就在價值10000英鎊的戒指旁邊;2.從電影導演馬特·佩恩那得到的戒指要比那個碩大的紅寶石戒指便宜;3.那個翡翠戒指價值不是15000英鎊,它不是休·基恩給她的;4.戒指3花了她前未婚夫20000英鎊。

請問:你能說出每個戒指裏所用的寶石的類型、戒指的價值以及這些戒指分別是哪個男人給洛蒂的嗎?

[答案:分析:戒指1是馬特·佩恩給的(線索2),戒指3價值20000英鎊,那麼緊靠雷伊給的戒指右邊的那個價值10000英鎊的戒指一定是戒指4。從線索1中知道從雷伊那得到的鑽戒一定是戒指3,價值20000英鎊。戒指1價值不是25000英鎊(線索1),那麼它肯定值15000英鎊。通過排除法知道,戒指2肯定價值25000英鎊。而戒指1上的不是翡翠(線索3),也不是紅寶石(線索2),那麼一定是藍寶石。紅寶石戒指價值不是10000英鎊(線索2),那麼一定是價值25000英鎊的戒指2。剩下價值10000英鎊的戒指4是翡翠戒指,它不是休·基恩給的(線索3),那麼一定是艾倫·杜克給的,剩下休·基恩給了洛蒂價值25000英鎊的紅寶石戒指。

結論:

戒指1:藍寶石,15000英鎊,馬特·佩恩。

戒指2:紅寶石,25000英鎊,休·基恩。

戒指3:鑽石,20000英鎊,雷伊·廷代爾。

戒指4:翡翠,10000英鎊,艾倫·杜克。]

諸葛亮的妙計

諸葛亮少年就失去了父母,跟隨叔父生活,拜名師水鏡先生為老師。

有一天,水鏡先生叫諸葛亮清燉一條鯉魚。魚燉好了,諸葛亮出外挑了一擔水。一進門,見水鏡先生對一群弟子正在發脾氣。原來,不知是誰把燉好的魚吃了一半。十幾個弟子誰都說自己沒吃。諸葛亮眼睛一眨,想了一個辦法,很快就找到了吃魚者。

試問,諸葛亮想的什麼辦法呢?

[答案:諸葛亮假裝驚慌地跑到水鏡先生麵前,大聲說道:“壞了,壞了,要出人命了。那鯉魚是用荊芥燉的,就是八步斷腸散,我是用它藥野豬的呀?”

諸葛亮這麼一說,有個弟子臉色突然變了,一下跪在地上,大聲喊道:“先生救命,先生救命,魚是我偷吃了。”

水鏡先生一聽,以為真要出人命了,正準備去拿解毒藥,卻發現諸葛亮在一旁吃吃地笑。水鏡先生恍然大悟,原來這是諸葛亮的妙計?]

巧裁縫

明朝嘉靖年間,京城有一巧裁縫,遠近聞名。他縫製的衣服,長、短、寬、窄無不合體,穿在身上既舒服又大方。有一位禦史大夫讓他做一套官服。見麵後,他請禦史說一說哪年科舉及第、擔任禦史已有幾年;同時,又向禦史的管家打聽主人的性格——偏偏沒有量尺寸。禦史深感奇怪,心想,做衣服要知道這些有什麼用?這個裁縫該做的事不做,連尺寸也不知道,能做衣服嗎?

幾天後,裁縫把官服送去,禦史穿上,果然合身得體。禦史更覺奇妙,請他來問個究竟。當裁縫回答後,禦史十分佩服。

試問,裁縫是怎樣回答的呢?

[答案:裁縫回答說:“大人身高多少,體形如何,我憑經驗就可以目測出來,何必量尺寸呢?弄清資曆,卻必不可少。年紀輕輕就中進士的,因為春風得意,必然意氣高昂,愛抬頭挺胸,做衣服就要前襟長些後襟短些;年紀比較大,到了中年才中進士,意氣微平,做衣服就要前後一樣長;老年才中進士的,或者做官多年未獲升遷的,略顯消沉,一定愛低頭沉思,做衣服就要前短後長。還有,性格急躁的,衣服應短些;性格緩和的,則要長些。所以,不知資曆,就做不好衣服。”禦史聽後,深表佩服。]

巧懲賊將

宋朝末年,元軍長驅直入。揚州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局勢很亂,百姓紛紛向四郊逃難。

有一個身強體健的婦女,當揚州將淪陷時,囑丈夫帶兒女先出城逃難,自己將家產藏好,然後懷揣一把利剪,出城尋夫。途中,遇一敵將,見她頗有風姿,騎馬追來,喝令站住。但那婦女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終於使賊將自己害死了自己。

試問,那婦女用的什麼巧計?

[答案:婦女笑著對敵將說:“將軍,你的行動,全靠此馬。若當你下了馬時,此馬逃跑了又咋辦?”賊將一聽有理,想把馬拴好再來,而附近又沒有樹木可拴。正在躊躇,婦女說:“如果將馬韁綁在你的腳上,豈不萬無一失。”賊將讚成,兩人就合手把馬韁綁好。婦女突然乘其不備,抽出剪刀猛刺馬腹,馬受傷狂奔,那賊將終於被奔馬活活拖死。婦女收拾起賊將的包裹,從容而去。]

一匹瘦馬

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曾經當麵答應張融,要提升他為司徒長史,可是過了很久,任命的文書始終沒有下來。

一次,張融陪宋太祖外出,故意騎了一匹非常瘦的馬。宋太祖見了,就問他說:“你的這匹馬怎麼這樣瘦呀,你每天喂它吃多少糧草?”

當張融回答以後,宋太祖立即任命他為司徒長史。

試問,張融是怎樣回答的呢?

[答案:張融說:“給的並不少,每天要給它一擔糧食呢。”

宋太祖說:“一擔糧食?的確不少了,可是它怎麼吃那麼多糧食,還這麼瘦呢?”

張融回答說:“我曾經當麵答應它,每天給它一擔糧食,隻是總沒有兌現。”

宋太祖聽了若有所思。第二天,任命張融作司徒長史的文書就發下來。]

百文百雞

我國南北朝時期有個著名數學家叫張邱建,他出生於一個養雞人家。八九歲時,父親就經常帶他上城裏去賣雞,小邱建的任務是在一旁幫助父親算賬。

瞧,上百隻雞,看公雞、母雞、大雞、小雞,價格不一,買的數量各異,但小邱建的眼睛一轉,就能口算得分厘不差。鄰居們都稱小邱建為“神童”,有什麼疑難問題常找他幫助解算。

小邱建“神童”的美稱傳遍了附近鄉裏,傳到縣官的耳朵裏。縣官不大相信,想親自試一試。

這天,縣官派人把小邱建的父親請來,交給他一百文錢,讓他送一百隻雞來,當時的雞價是:公雞每隻五文錢,母雞每隻三文錢,小雞三隻一文錢。

一路上,小邱建的父親絞盡腦汁也沒算清這百雞賬。沒想到回家給小邱建一說,邱建轉了轉眼,對父親說道:“明天給縣官送去四隻公雞、十八隻母雞、七十八隻小雞。”

第二天,邱建的父親將雞如數送給縣官。縣官一查點,雞的品種、數量與錢數正好相符,不禁暗暗叫絕。他想再考考神童,於是再給邱建的父親一百文錢,讓他仍買一百隻雞來,但三種雞不能與這次相同。

父親很擔心,心想:兒子還能算出新的雞數嗎?不料回家後,小邱建很快就算好了:八隻公雞、十一隻母雞、八十一隻小雞。他父親一算,加起來正好還是一百隻雞合一百文錢。

這次,父親幹脆帶上小邱建一同去送雞。縣官點過雞數,連聲讚好,又拿出一百文錢,仍讓邱建的父親再送品種不同的一百隻雞。

試問,這一次雞應該怎樣算呢?

[答案:站在一旁的小邱建脫口而出:“爹爹,下次我們送十二隻公雞、四隻母雞、八十四隻小雞。”

縣官一聽,忙問邱建的父親:“這就是令郎?”

他父親回答說:“正是小兒張邱建。上兩次雞數都是小兒算的。”

“人稱令郎神童,真是名不虛傳。”縣官這回徹底信服了,獎給張邱建三百文錢,先後所買的三百隻雞也都贈給了他家。縣官並把小邱建留在官府,為他創造條件,學習深造。日後,張邱建果然成了著名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