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上有個聰明的老頭兒,名叫智叟。他看了這情景,勸告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已這麼大年紀了,連山上的草木都很難除掉,怎麼能搬掉這兩座大山呢?”

愚公歎了口氣,回答說:“你怎麼還是那樣不肯動一下腦筋呢,我看你還不如那寡婦的小孩!隻要我們有決心,怎麼搬不掉這兩座大山呢?我雖然年紀大了,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再添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一代傳一代;而這兩座大山,隻會一天一天地少下去,再不會增高了。區區兩座大山有何畏懼的呢?”

智叟被說得啞口無言。

山神聽了愚公的這番話,怕他挖山不止,就向天帝報告。天帝被愚公的毅力和精神感動了,命令天將幫愚公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搬走。

紀昌學射

飛衛是遠近聞名的神箭手。紀昌拜飛衛為師,跟他學射箭。

飛衛說:“你先要學會看東西不眨眼,然後才可以學射箭。”

紀昌回到家裏,仰麵躺在妻子的織布機下邊,兩眼直盯著來去不停的梭子。這樣堅持學了兩年,即使錐子直刺他的眼睛,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眨。紀昌告訴飛衛,他的眼睛已經達到了要求。

飛衛說:“功夫還沒有學到家呢。還要把眼力鍛煉好才行。要做到把微小的東西看得很大,把模糊的東西看得清晰。練好了眼力,我可以考慮教你學射箭。”

紀昌便用一根牛毛,係上一隻虱子,懸掛在窗口,目不轉睛地看著它。十天之後,那虱子漸漸變大了。三年之後,大得好像車輪。再看其他的東西,簡直都像巨大的山丘了,他抓起良弓利箭朝那隻虱子射去。一箭射去,不偏不倚,正好穿過虱子的中心,而懸掛的牛毛卻沒有射斷。他把這件事告訴了飛衛。

飛衛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向紀昌慶賀:“你的射箭水平已經超過我了。”

疑鄰偷斧

有一個人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他的鄰居偷去了。他仔細地觀察起那個鄰居,覺得他走路的樣子、說話的神情以及關門的動作,像極了一個偷斧頭的,並且越看越像。丟失斧頭的那個人恨得咬牙切齒。

沒過多久,那個丟失斧頭的人在自己的家裏找到了斧頭。再看那個鄰人,正派得很,絲毫不像一個偷斧頭的人了。

長生不老

燕王得知有人懂長生不老的絕妙方法,很高興,立刻派出手下去跟他學習,還沒等學會,那個懂得長生不老方法的人便死了。

燕王怨恨起那個被派去學習的人,怪他沒有抓緊學習,錯過了把長生不老的方法學到手的機會。燕王想殺掉這個人。

身邊的大臣得知這個情況急忙麵見燕王說:“那個所謂懂得長生不老方法的人已經死了,可連懂得長生不老的人都死了,你又何必懲罰不明就理的人呢?”

燕王覺得大臣說得有理,便放過了那個無辜的人。

齊人搶金

齊國有一個人,他處心積慮地想得到金子,不僅白天想著金子,連晚上作夢也夢見金子。

一天早晨,他走過金鋪子門口,衝進去抓起金子就走。

人們當場就把他捉住,扭送到官府。

官吏問他:“你膽子倒不小,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搶別人店鋪的金子!”

那人回答:“官老爺,冤枉啊,在搶金子的時候,我眼裏隻有金子而目中無人啊!”

燕人返國

有個燕國人,出生在燕國,長在楚國,到了老年才回到燕國。

路過晉國時,一起趕路的同伴欺騙他。同伴指著晉國的城市說:“這就是燕國的城鎮。”那人聽了,放聲大哭。同伴又指著土神祠說:“這便是你家鄉的土神祠。”那人便唉聲歎息起來。同伴指著一棟房屋說:“這便是你先輩的房子。”那人痛哭起來。同伴指著一處土堆說:“這便是你祖先的墳墓。”那人已泣不成聲了。同伴哈哈大笑起來,對他說:“我先前是哄你的,這裏還是晉國呢。”那人為自己的輕信而羞愧起來。

回到了燕國,真正看到了燕國的城市與祠廟,真正看到了祖先的房屋與墳墓,他反而不那麼悲痛了。

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個喜歡養猴子的老人,家裏養了一大群猴子。他非常明白猴子的性情,猴子也能聽懂他的話。為了這些猴子,他省吃儉用。

沒過多久,老人積攢下的糧食不夠吃了,不得不限製猴子的糧食。

老人對猴子說:“給你們栗子吃,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夠嗎?”

猴子們聽了,都嫌少,都反對老人這麼虐待它們。

老人改口說:“那麼,以後給你們栗子,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總夠了吧!”

猴子們覺得很合適,都手舞足蹈起來。

杞人憂天

杞國有一個人,總是擔憂天會塌下來,自己無處可躲。所以,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日夜不安,身體一天天地瘦弱下去。

他的朋友知道了,趕忙到他家勸告他:“天是氣體積聚而成的,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體,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生活在這大氣之中,天怎麼會塌下來呢?”

聽了他朋友這一席話,杞人終於釋懷,高興得大吃大喝,睡覺也踏實了。

關尹子教射

列子拜關尹子為師,學習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就跑去問關尹子:“我學得差不多了吧?”關尹子卻反問道:“你知道你為什麼射中靶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關尹子說:“不知道,你又怎麼知道你學會了射箭?”列子虛心學習了三年,再去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又問他:“你知道你為什麼射中了嗎?”列子回答說:“知道了。”關尹子笑著對列子說:“你現在學會射箭了。知道了為什麼射中,這才算學好了。你要記著之所以射中的道理,不要違背它。”

楊布打狗

楊朱的弟弟楊布,有一天穿了一套白衣服出門去。回來時,因為下雨,那套白衣服給雨淋濕了,就跟朋友借穿了一套衣服,而這套衣服卻是黑色的。於是,穿著一身白衣服出門的楊布回來時卻穿著黑衣服。。

他家那隻看門的狗不認得楊布了。看到他跨進門來,就汪汪地追著他叫,把他當作一個陌生人看待。

這時,楊布發怒了:“畜生,不認得我了嗎?”說著,他就拿了一條棒,要去打狗。

楊朱看見了,就趕忙攔住說:

“你先不要急著打狗,且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假使你的狗出去的時候,是一隻白的,回來時,變成了一條黑狗,你難道一眼能辨認出來嗎?”

岔路尋羊

有一天,楊子的一家鄰居丟失了一隻羊。

鄰居已經請出了所有的親屬去追尋;又去請楊子家的僮仆一起幫忙找羊。

楊子知道了這件事,歎口氣說:

“唉,隻跑掉一隻羊,為什麼弄了這麼多的人去追尋!”

鄰居回答說:

“岔路太多了,所以追的人也就該多一些!”

沒過多久,找羊的人都回來了。

楊子問他的鄰居:

“你家的羊,找到了嗎?”

鄰居喪氣地搖搖頭,說:

“還是沒有找到。”

楊子又問:

“怎麼會讓它跑掉了呢?”

鄰居回答說:

“岔路太多,每條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道它到底跑往哪一條路上去了。找羊的人沒辦法,隻得回來了!”

楊子聽得瞠目結舌,沉默了好久,整天不露笑容。他的學生便問他:

“走失了一隻羊,又不是大事,而且也不是你的,為什麼這麼悶悶不樂呢?”

楊子說:

“我當然不是為了這件事而不快樂,而是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如果我們求學的人,也是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肯專心學習,也會像在岔路上尋羊一樣,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兩小兒辯日

孔子徒步往東而去。在路上看見兩個小孩在爭吵。孔子覺得奇怪,便問他們爭論些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我們近,到中午的時候就比較遠了。”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遠,到中午的時候比較近了。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得像車上的傘;到了中午,不過像盤子、碗口那麼大小,這難道不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還涼颼颼的,到了中午,熱得像開了鍋,這難道不是近的時候覺得熱,遠的時候覺得涼嗎?”

兩個小孩問孔子他們誰對誰錯。孔子想了很久也沒辦法判斷誰對誰錯。小孩都笑孔子浪得虛名。

漁夫與海鷗

大海邊有一個村子,村子裏有一個喜愛海鷗的漁夫。他每天搖著小船,在海麵上尋找海鷗。看海鷗停在哪裏,他的船也就搖到哪裏,緊緊追隨著海鷗。一回生兩回熟,那些海鷗都和他混得熟了,不但不怕他,還成群結隊地飛到他的船邊來,在小船的四周遊來遊去,他看到這麼多的海鷗圍著他,心裏很高興。

有一天,他又出門到海上去,他的父親吩咐他說:

“聽說你天天和海鷗一起遊玩,那些海鷗都和你混熟了,一點不怕你。你今天出去,把它捉一隻回來給我。”

他回答父親說:

“沒問題,我捉一隻大海鷗給你。”

他又搖著小船到海麵上去了。

但是,那些海鷗從他的目光中看出他的歹意,都不敢靠近他,隻是遠遠地在他的頂空回旋飛舞,再也不肯停落在他的船邊了。

誇父追日

巨人誇父以為自己了不起,想憑自己的腳力賽過太陽。他追趕著,一直追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因為逼近太陽,口渴得很厲害,想喝水,於是走到黃河、渭水邊去喝。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準備跑到北方的大湖中去喝水。還沒到大湖,便在路上渴死了。臨死時,他拋掉了手杖,用自己的血液來滋養它,使它變成了一座繁密的桃林。這座桃林覆蓋著幾千裏的地麵。

扁鵲換心

魯國的公扈和趙國的齊嬰都得了重病,都請求扁鵲治療。病兩下子就治好了,扁鵲對他兩人說:“你們過去的病是從體外侵入內髒的,藥石當然可以治好;現在,我發現你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病,很危險,不治不行,我替你們治好它怎樣?”兩人說:“希望先聽聽這個病的症狀。”扁鵲對著公扈說:“你很聰明,但氣質太弱,所以善於思考而缺少決斷;齊嬰呢,與你相反,智力差點但氣質比較強,所以不善於思考,容易專橫武斷。如果把你們兩人的心交換一下,那麼你們兩個人就將盡善盡美。”扁鵲征得兩人的同意之後,便叫他們喝了麻醉藥酒,麻醉了三天,然後剖開胸膛,拿出心髒,相互交換放置後,用神妙的藥物敷上,兩人醒過來,渾然無事,果然非往昔可比。

趙簡子放生

邯鄲的平民百姓在大年初一那天向朝中大臣趙簡子進獻了很多斑鳩。趙簡子非常高興,重重地賞賜了他們,然後又把斑鳩放了。門客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趙簡子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有恩愛之心嘛。”門客說:“全國的老百姓假如知道您要拿斑鳩放生,都會爭著去捕捉斑鳩,那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很多啊。您如果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令禁止捕捉。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了送給您,您再放生,那麼,您對斑鳩的仁慈還不能抵償您給它們帶來的災難呢!”

趙簡子認為門客講得大有道理,點頭稱是。

高山流水

伯牙是一個著名的琴手,鍾子期深諳琴音蕭聲。伯牙縱情彈琴時,思想在於高山,鍾子期一聽便說:“彈得好啊,琴聲中所描繪的是一座像泰山一樣巍峨的高山!”伯牙彈琴時,心裏想著流水,鍾子期便說:“彈得好啊,琴聲中所描繪的是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啊!”伯牙彈琴時不管想什麼,鍾子期都能體會。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麵遊玩,忽然碰上暴雨,隻好停在懸岩下躲雨。心裏感到寂寞,便拿起琴來彈。開始彈成了《霖雨》曲,接著又彈出了《崩山》調。他每每奏這兩隻曲子,鍾子期都能完全說出他當時的情趣。伯牙於是放下琴,感歎地說:“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你用心想像琴音中的一切,就跟我心裏想的一模一樣。我怎麼能在琴聲中隱匿自己的一切呢?”

路見桑婦

衛國不肯屈服晉國,晉文公惱羞成怒,想出兵衛國。公子鋤得知這個情況後,對天大笑起來。晉文公問他:“為什麼大笑?”他回答說:“我笑我那個送妻子回娘家去的鄰居。他在路上遇見一個采桑的婦女,愛慕地和她搭話。但是他回頭一看,也有人在招引他的妻子呢。我一想到這件事就會大笑不止。”

晉文公領悟了他說的意思,便打消念頭,不再派兵進攻衛國。沒過兩天,晉國北部就有敵人入侵。

農夫獻曝

宋國有一個農夫,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依然很窮,在寒冷的冬天裏,他隻能披用亂麻編織的衣服禦寒。等到春天來了,他去田間勞動、休息時偶而曬曬太陽,覺得非常溫暖,比富貴人家的狐裘大衣還要暖和。

他回來對妻子說:“這曬太陽的溫暖,世上除了你我知道外恐怕再沒有人知道了。我們如果把它獻給國王,肯定會有重賞。”《荀子》

鼯鼠學技

有一種動物名叫鼯鼠,又叫碩鼠。它有五種本領:會飛、會走、會遊泳、會爬樹、會打洞。但是,它雖然學會了這五種本領,但是沒有一種學好了的。說它會飛,卻飛不高;說它會走,卻走不快;說它會遊泳,卻遊不遠;說它會爬樹,卻爬不到樹頂;說它會打洞,卻打得不深。

鼯鼠身兼五種本領,但事實上它什麼也不精通,平凡得很。

疑心生鬼

有個生性愚笨、膽子又小的人,名叫涓蜀梁。有一次,在一個有皎月的夜晚他走在回家的路上。

白朦朦的月光照在他身上,他身邊的地上就投下了一個黑黝黝的影子。

他走一步,那影子也跟著前進一步。

他低下頭一看,看見身邊有個黑簇簇的人形,他嚇了一跳,不禁毛骨悚然,認為是一個小鬼緊緊地跟著他。涓蜀梁越想越怕,他又情不自禁地抬頭上望,看見自己頭上的頭發飄呀飄地,他以為那是鬼的頭發。

涓蜀梁哪敢再慢步緩行,立刻撒腿就奔跑起來。他氣呼呼地跑到家裏,因為跑得太快,透不過氣來,就憋死了。

警器

一天,孔子領著他的弟子去觀看魯桓公的廟,孔子看到了一隻外形奇特的傾斜的器皿。

孔子問守廟的人:“這是什麼器皿?”

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放置在座右的警器,空了就傾斜,滿了就翻倒,隻有不空不滿適中的時候,它才端正地立著。”

孔子叫他的弟子舀水往警器裏倒。果然,不空不滿就端正立著,滿了就翻倒,空了就傾斜。

孔子歎了一口氣,對他的弟子說:

“你們可隨時要謹慎呀,幹什麼事情都跟那個警器差不多,滿了就要翻倒,空了就要傾斜。”《韓非子》

扁鵲治病

蔡國有個著名的醫生,名叫扁鵲。有一天,他去見蔡桓公。扁鵲告訴他說:

“大王,據我看來,你已經得了毛病。不過,不打緊,你的病在皮膚裏,經過醫治,便會好的。如果不醫治呢,就會慢慢地重起來。”

桓公說:

“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

扁鵲看他很固執,也不再說了。

扁鵲走後,桓公冷笑著說:

“這些做醫生的,大病醫不了,隻會醫些沒有病的人。醫治沒有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手段高明!”

隔了十幾天,扁鵲又去看桓公,再對桓公說:“你的病,現在已經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再不醫治,慢慢地會更厲害的。”

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扁鵲也就退了出來。

過了十來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道:

“你的病毒已經從肌肉流到血脈裏去了。”

桓公還是不睬他。

再隔十來天,扁鵲又去看桓公,告訴他說:

“你的病,現在已經從血脈到了腸胃。再不醫治,將更嚴重了。”

桓公聽了十分不高興,悶聲不響。扁鵲又不得不退了出來。

又隔了十幾天,扁鵲碰見了桓公,留神地看了他幾眼,掉頭就跑了。桓公覺得他這種舉動很奇怪,特地派人去問他:

“扁鵲,你這次見了大王,為什麼一聲不響,偷偷地跑掉?”

扁鵲說:

“一個人生了病,病在皮膚、血脈、腸胃的時候,都有辦法可以醫好,到了骨髓,就難下手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入了骨髓,我還有什麼法子醫治呢!”

五天後,桓公遍體疼痛,派人去請扁鵲來給他治病。扁鵲早知道桓公定要來請他的,先幾天就跑到秦國去了。

守株待兔

宋國有一個農夫,在田裏耕作。田邊有一個枯樹樁,一隻兔子箭似地飛速跑來,一不小心撞到堅硬的樹樁上,撞者腦漿迸濺,當場氣絕身亡。他沒有費半點力氣,就撿到一隻又肥又大的兔子,心情很舒暢。從此以後,他再也不願在田裏幹活了,便天天守在枯樹樁旁邊,希望能再撿到碰樹樁而死的兔子。

等啊等啊,一年就快要過去了,他再也沒有等到撞樹樁的兔子,等來的是寒冷的冬天。

濫竽充數

齊宣王喜歡聽吹竽,每次都命令幾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不會吹竽,也混在吹竽行列裏麵,裝模作樣,似乎他也是個吹竽能手,吹完竽之後,他也同樣能拿到很多錢。

齊宣王死後,齊泯王即位。

齊泯王同樣喜歡聽吹竽,但喜歡聽一個人一個人的獨奏。

南郭先生得知這個情況,嚇得屁滾尿流,灰溜溜地走了。

眼睛看不見眼毛

楚莊王準備出兵去攻打越國,莊子問他:

“你為什麼要去打越國呢?”

楚王回答說:

“越王腐敗無能,國力衰弱。”

莊子嚴肅地說:“在我看來,一個人的聰明智慧也和人的眼睛一樣。眼睛能夠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眼毛。大王,你自己好好想想,你的兵力到底比越國強多少?你以前出兵和秦國、晉國打仗,不但打敗了,還丟了幾百裏地方,這不是兵力弱的緣故嗎?莊蹻是個大強盜,他在楚國作惡無數,而你的官吏老是裝聾作啞,不去禁止他,這不是政治腐敗的緣故嗎?楚國政治的腐敗、兵力的薄弱,比越國還厲害些。你現在還要去打越國,你知道這是很危險的,對楚國沒有一點好處。”

楚莊王覺得莊子講得很有道理,認識了自己國家的真實處境,不敢貿然出兵了。

這是說:一個人看別人的錯處是容易的,要看見自己的錯處,卻是難的。

畫鬼最易

有一個畫家為齊王繪畫。

齊王問他:“你是畫家,你知道什麼東西最難畫吧?”

“畫狗、畫馬,都是最難。”畫家答道。

齊王又問:“畫什麼最容易呢?”

畫家道:“畫鬼是最容易的。因為狗和馬人人看得見,天天擺在麵前,要畫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至於鬼呢,無影無形,誰也沒有見過,都不清楚它的長法,那就隨我怎樣想就怎樣畫,誰也不能證明它不像鬼,所以畫鬼最容易。”

酒肆凶狗

宋國有一個人會釀酒,他開了一個酒店,所釀造的酒,味道非常醇美,分量很充足,招待顧客也很殷勤;店前還高高地掛著酒旗,迎風飄揚,仿佛在向顧客招手。

照理說,這樣一家酒店,生意應該是很興隆的。但是前來買酒的人寥寥無幾。生意既然清淡,釀造出來的酒,隻好一壇一壇地堆在那裏。日子一長久,酒也變酸了。店主人整日愁眉苦臉,心急如焚。一天,他跑去問村上一個有見識的人:

“先生,我要請教你!我們店裏的酒,味道好,價錢公道,我對顧客一直和和氣氣,為什麼釀出來的酒,老是賣不出去?”

那人想了想問道:“你家養的狗對人很凶嗎?”

店主人說:“我家的那隻狗確實很凶。不過,這跟賣酒有什麼關係呢!”

那人說:“人家叫孩子拿了錢,提了壺,到你家去打酒,而你家的狗,卻張牙舞爪地追趕出來,見人就咬,傷害顧客。所以大家都怕進你家的門檻了。這樣一來,你家的生意當然不會好了。”

弓和箭相依

有個人自誇他的弓說:

“我的弓可厲害了,打獵不用箭射!”

也有個人自誇他的箭說:

“我的箭厲害著呢,打獵不用弓!”

這時恰好有一個會射箭的人從他們身邊走過,聽到他們所講的話,就告訴他們說:

“你們所說的都不正確。沒有弓,發不出箭;沒有箭,怎麼能射中目標?”

那個會射箭的人,叫他們把弓和箭都拿出來,然後教他們射箭。

那兩個人這時才明白射箭離開了弓和箭都不行。

衛國公與彌子瑕

衛國公很寵愛彌子瑕。

衛國有這樣一條法律:假如有人敢乘坐衛國公的車子,那就要削掉他的腳。

有天晚上,彌子瑕的母親生了急病,彌子瑕一得到消息,就冒充得了衛國公的命令,駕著衛國公的車子趕回家去。

這事給衛國公知道了,衛國公不但沒有懲辦他,反而稱讚他說:

“彌子瑕真是個孝子,為了急著去看母親的病,竟然不怕削掉他的腳!”

隔了幾天,彌子瑕陪衛國公在果園裏散步。那時正是桃子成熟的時節,彌子瑕摘了一隻桃子來吃,那桃子很甜,他隻咬了一半,就把它獻給衛國公。衛國公說:

“你對我太好了,吃到好吃的東西,自己也舍不得吃!”

後來,彌子瑕失寵了。衛國公肆無忌憚地咒罵他:

“彌子瑕這狗賊,膽子好大,竟敢偷乘我的車子;還有一次,他竟然把咬了一半的桃子給我吃,竟敢欺君犯上!”

真是伴君如伴虎,喜怒無常是執政者的慣用伎倆。

愚人藏石

宋國有一個人在臨淄撿到了一塊石頭。他以為這是一件寶貝,就急忙拿回家去,用絲絹包起來。裏三層外三層地包了起來,直包了幾十層,才把它放在皮匣子裏。但他還不放心,在匣子外麵又套上匣子,一連套了幾十隻。

有個懂得寶貝的人,聽見這消息,到他家,請求看一看寶貝。

那宋國人為了慎重起見,事先就熏香沐浴,清心靜氣地修養了七天,然後穿上大禮服,恭恭敬敬地拿出匣子,取出那塊石頭來。

那個懂得寶貝的人看了想笑又不敢笑,忍了很久才告訴他說:

“這是一塊石頭,和瓦片一樣不值錢!”

宋人心裏很不高興,認為那個懂得寶貝的人在騙他。他說:

“做生意的總把別人的貨色說得一錢不值;當醫生的總把病人的病情說得危險萬分。還不是想賺錢。我可不上這個當!”

他趕走那個懂得寶貝的人,重新裏三層外三層把石頭包了起來,小心翼翼地藏到了床底下。

自相矛盾

楚國有一個出賣兵器的人。他在大街上鼓吹自己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刺穿它!”

接著,他又鼓吹他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無論什麼東西它都可以刺穿!”

有人問他:“那麼,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

他目瞪口呆了一會兒,羞愧萬分地走了。

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攻打孤竹國,春去冬歸,迷了道路。管仲說:“老馬一定知道回家的道路。”於是讓老馬帶路,並跟著它前進,終於找到了原來的路。

後來,人馬在山裏經過,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如果蟻窩高達一寸,它下麵七八尺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派人找到蟻窩,挖下去七八尺,果然挖掘出水源。

遠水救不了近火

魯穆公把他的兒子們派遣出國鍛煉,有的派到西邊的晉國,有的派到南邊的楚國,在鄰近的齊國卻沒有派兒子去。犁鉏對魯穆公說:“派人到邊遠的越國去請人搭救掉在水裏的小孩,越人雖然很精通水性,但等到越人趕來,小孩已經救不了了;失了火派人到遙遠的大海裏去取水,海水雖然很多,這火也一定無法撲滅了,俗話說得好,遠水救不了近火,結遠親不如聯近鄰。現在晉國與楚國雖然比較強大,可是齊國卻挨近魯國,萬一齊國攻打我們,形勢危急,晉、楚兩國恐怕也來不及救我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