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使您如此煩憂?”

景睢把所見所聞詳細地描述了一遍,無比憂慮地說:

“作為國家的棟梁,不能為國解憂,為民消愁,實在是心中慚愧呀!”

手下人聽罷,對景睢說:

“在下知道雲夢有大片荒蕪的土地,倘若分給那些窮苦百姓去種,豈不可以使他們衣食有靠了?”

景睢聽得此言,心中大喜,速派人前往勘察,果然如此。景睢決定立刻請求楚王將雲夢的土地賜於窮苦百姓,但轉念一想,還是請楚王最信任的寵臣江乙去向楚王建議也許更有把握些。

景睢找到江乙,把自己的想法與江乙談過之後,懇請江乙代向楚王請求,並一再向江乙表示感謝。

江乙受景睢之托,果然去向楚王提出建議,希望楚王能感念百姓之苦,將雲夢的荒蕪土地分給百姓耕種。

楚王沉吟片刻,覺得這主意不錯,還連連誇獎了江乙一番:

“你能如此關心百姓的疾苦,實在難得,我實在為有你這樣的良臣感到欣慰呀!”

江乙連連作揖:

“大王關心子民的安樂才真是功德無量,我不過是盡自己的一點義務罷了。”

幾天後,江乙到景睢府上,一見麵便伸手討賞,景睢甚為不解,江乙道:

“雲夢那片土地,你得了多少好處,我就不管了,我為你辦成了這件大事,你總不會連一點兒零頭都舍不得吧?”

景睢聽得江乙此言,心中黯然:

“大王如此寵信江乙這等小人,楚國的命運就危險了!”

老來懊悔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倔的人,總是很固執地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從聽不進勸告,人們背地裏都叫他“倔人”。

倔人種地有他自己的主意,他把高粱、玉米種在低窪的地裏,而把水稻種在山坡上的高地裏。當初這樣種時,就有人勸他:

“這樣種是不行的。水稻喜水,應該種在低窪處,高梁和玉米倒是可以種到山坡上的。你正好弄顛倒了,這樣怎麼能有好收成呢?”

倔人聽了,不以為然,仍是一意孤行。當然,這樣種法根本沒有什麼收成。倔人卻不認真反省自己,硬是一年一年這樣種下去,整整十年,連一點餘糧也沒有了,他才想到應該去看看別人的地是怎麼種的。這一看,果然與自己不同,心裏才有些後悔。

倔人再沒有信心種地了,決定還是改行做生意吧。可是,倔人的生意做得也不順利,貨物常常壓在手裏賣不出去,也自然賺不了很多錢。

有人告訴他:

“做生意需要頭腦靈活,不能看別人進什麼貨,自己也進什麼貨,那樣,當然賣不掉多少了。應該多進些別人沒有的貨,別人手裏沒有的貨,你手裏有,大家自然就都來買你的貨了,這樣生意不就好做了嗎?”

倔人不為所動,還是照老樣子進貨、賣貨。又過了十年,倔人不僅兩手空空,還欠了人家的債,心裏很惱火,這才想到別人說的也許有道理,可是已經晚了。

倔人的一個朋友帶他出海做生意,船開到一處水勢凶險的地方,朋友讓他調轉方向,他硬是不聽,徑直衝了過去。結果船逢逆浪無法返回。倔人覺得對不起朋友,可是為時已晚。

幾年之後,他們從別的航線,搭乘一艘大船才得以返回,這時,倔人已經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倔人想到自己屢次不聽勸告,因此一生處處碰壁,心中悔恨交加,無限感慨道:

“這樣的教訓後人該牢牢記住呀!”

著文戒虎

從前,有一位叫楊叔賢的先生,恃才放曠,目空一切,誰也瞧不起。

有一年,他去荊州做官。到了荊州,什麼事情都還沒有做呢,就見天天來人報告老虎傷人的事,他很氣惱。

這天,又有人來報:

“山上有一虎穴,內有雌雄兩隻老虎,常常出來傷人,人們嚇得已經不敢進山砍柴了。請求官府派人去捉,否則後患無窮。”

楊叔賢聽說此事,拍案喝道:

“地方上出了一些動物也要老爺親自過問,真是些沒用的東西!”

楊叔賢說著,拿出紙筆,奮筆疾書,寫下一篇《虎戒文》。寫完之後,交給差人,差人不解,楊便罵道:

“真是些廢物!且看我寫下一篇文章就可以把老虎轟走。”

文章對老虎出沒鄉裏、不守規矩、且屢屢傷人的行徑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並且斥責老虎:從此以後,不準這樣肆意妄為,要愛護百姓,否則,將會受到懲罰。

這是一篇聲討老虎的檄文,他命手下的人將文章張貼於老虎出沒的山上。

過了幾天,果然沒有再聽說誰受到老虎的傷害,楊老爺得意地對周圍的人說:

“怎麼樣?還是我的文章有神效吧,如此犀利的文章,量它老虎也不敢不思量。”

其實,偏巧那些日子老虎到別的地方找食去了。

後來,楊老爺又被調任到鬱林地區做官,這裏倒是沒有老虎,但這裏的百姓可不像荊州那兒的百姓那麼老實,他們常常給楊老爺出難題,弄得楊老爺整日煩躁不樂。

忽有一天,楊老爺想起當年在荊州一篇文章就鎮住了老虎的英雄業績,可是,終日的煩躁使他才思閉塞,一時又寫不出有份量的告民眾書。忽然想到,何不把那篇《虎戒文》抄來鎮一鎮這裏的百姓,便派人去荊州抄《虎戒文》。

幾日之後,派去的人仍沒有回來,又派另外一人去打聽,回來報告:抄文之人不幸落入虎口。

智鬥劫匪

在郴州有個叫歐寄的孩子,既聰明又懂事,在隻有十一歲時便每天幫父母幹活。

有一天,歐寄到山裏去放牛,他一邊照看牛,一邊砍柴。正在這時,兩個強盜從這裏經過,看到周圍沒有大人,隻有歐寄這麼一個小孩子,就起了壞心。

兩個強盜把歐寄的雙手反綁住,又用東西把他的嘴堵上,強拉著歐寄走,他們想把他賣給人家做仆人。

走了大約四五十裏路,他們來到了一個鎮子上,強盜們想在這裏吃點飯,然後再去找買主。歐寄一路走,一路哭哭啼啼,裝成一個很膽小、很懦弱的小孩子,強盜們漸漸對他失去了戒心。

兩個強盜一邊喝酒,一邊吃飯,把歐寄綁在了桌子腿上。歐寄故意哭著哭著裝著睡著了的樣子。飯後一個強盜去到鎮裏找買主了,另外一個強盜喝得醉熏熏地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桌子上放著一把刀,歐寄看到心裏有了主意。他悄悄把身子轉到了背朝著刀的地方,刀刃剛好對準手臂上的繩子,他一下一下地把繩子對著刀刃拉起來,隻一會兒的功夫,繩子斷了。

歐寄舉起刀,對準熟睡的強盜砍了下去,把強盜砍死了。隨後撒腿就跑。不想,剛剛跑出去沒有多遠,那個找買主的強盜回來了,他們正撞了個滿懷。

歐寄想:糟了!但馬上又鎮定下來,對強盜說:

“你走以後,他說要我跟他走,我不肯,他就罵我,還用刀威脅我,沒想到卻誤傷了自己。現在他沒有了,我跟你一個人豈不更好?”

強盜一想:

“對呀,這話有理。原來賣了他,還要兩個人平分,現在賣他的錢可以歸我一人所有了。”

後來,小歐寄又把這個強盜設計殺死,人們都稱讚歐寄是個智勇雙全的孩子。

苦樂均衡

周國有一個姓尹的富商,非常精打細算。所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家業也越來越豐厚。但他的仆人卻整天有幹不完的活,從沒有片刻的停歇,這樣從早到晚忙碌著,弄得疲憊不堪。

有一位仆人年紀大了,由於工作太忙太累,加上老仆人身體虛弱,到了晚上,便累得渾身酸痛,倒頭便睡。

老仆人白天辛苦勞作,身心交瘁,晚上睡夢中卻常常夢見自己不再給人家做仆人,自己不但有許多財產,而且有許多仆人侍候著。甚至還做過當國王的美夢。

一次,老人又夢見自己當了國王,全國上上下下,皆聽他調遣,他身著華貴的服飾,吃著從沒吃過的山珍海味,享受著榮華富貴,快樂得如同神仙一般。

老仆人每次都是被人從美夢中喚醒,又被催促著去勞作。每當老人累得打不起精神時,別人就來安慰他,開解他,他自己卻說:

“放心,我想得開,雖然白天勞累些,但幸好每天都有夜晚,白天勞作,夜裏能有好夢做,也算是休息、享受了。”

主人卻正好與老仆人的感受相反。他每天白天雖然享受著富足的生活,但他整天工於算計總有想不完的事,心情始終很煩躁,晚上雖然能夠入睡,但是,卻整晚做惡夢。

每天夜裏,他都夢見自己破產了,萬貫家產頃刻間化為烏有,他不得不去給別人家做仆人。而且,他給人做仆人總是什麼也做不好,不是挨打,就是挨罵,常常痛苦不堪,發出的呻吟聲常常從夢中驚醒。

長此以往,他不堪忍受,不得不去求助於朋友,他的朋友告訴他:

“人生在世就是這樣,窮富各有各自的苦惱和快樂,苦樂摻伴。”

朋友的話點悟了他,他不再為家產的事焦慮算計,對仆人們也放鬆了,自己從此也輕鬆了許多。

門前有狗

有一天,楚王召見陳珍,陳珍到來之後,發現楚王鬱鬱寡歡,問道:

“大王為何事憂煩?”

楚王滿懷憂慮地說:

“國家興旺要靠人才,我深知此理,也非常敬重那些有智慧、有學識的賢達人士,可是,卻總不能如願以償。”

陳珍道:

“此話怎講?”

楚王說:

“我一貫表示要重用讀書人,希望他們能投奔到我這裏來發揮他們的才能,可至今卻不見有人前來,不知何故?”

陳珍說:

“大王可願意聽我講一個故事?或許能從中悟出道理來。”

楚王應允道:

“快快講來。”

陳珍說:

“我從前在燕國的時候,住在一個鎮子附近。鎮子裏有兩家店鋪,兩家店鋪相隔並不很遠,東邊一家店鋪貨物齊全,買賣也大,可是,上門買東西的人卻寥寥無幾。但西邊的那家店鋪,雖然貨不全,門麵也很小,卻常常是顧客盈門。”

楚王不解地問:

“那是什麼緣故呢?”

陳珍道:

“隻因東邊那家養有一隻很凶的狗,這隻狗一天到晚在門前轉,吐著長長的舌頭,看到有人往店鋪來,就齜牙瞪眼,擺出一副要咬人的樣子,這樣,誰還有膽量去買東西?連走路都恨不能繞著走。”

楚王聽完陳珍的講述,搖搖頭,說:

“竟有這樣的店主,如此縱容看門狗,怎麼能做好生意?真是個愚蠢的家夥。”

陳珍卻說:

“大王有所不知,大凡狗在主人麵前都是馴服、溫順的,所以主人並不知道自己不在場時,狗會是什麼樣的。”

楚王又問:

“那麼,這件事與我說的事有什麼聯係呢?”

陳珍說道:

“想投靠大王的人不通過大王的近臣難道能得以見到大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