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小鴨》中的那隻醜小鴨,一心追求美而不顧別人的淩辱和奚落,後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其實說的就是安徒生本人的經曆。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是耳聾之後的傑作嗎?
貝多芬出身在一個音樂世家裏,他從小就顯露出了較高的音樂天賦。父親為了兒子能成為音樂大師,在他身上傾注了不少心血,而貝多芬也很努力,很早就學會了小提琴和鋼琴,以及一些簡單的旋律。
後來貝多芬長到9歲,父親給他請了許多位老師,其中皮艾弗爾和內弗兩位老師對他影響最大,尤其是內弗,在內弗的支持下貝多芬開始創作並出版了他的處女作,這部作品部分顯露了貝多芬在鋼琴方麵的技巧。
後來貝多芬在內弗的幫助下,來到維也納,在這裏他憑著自己的悟性和才華成了莫紮特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貝多芬的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在一次偶然機會裏,他代替老師成功演出。從此,貝多芬在這座藝術之都贏得了一席之地。
但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止步,而是繼續求師學習,先後向海頓、阿布雷茲老先生學習,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他對那拘泥於陳舊形式的研究感到不耐煩,他決定創新。經過努力,他終於成功了,連辦三場音樂會,穩固了他在樂壇上的地位。到30歲時開始發表他的《大交響曲》和舉辦第一次獨奏音樂會。然而又過了兩年,不幸來臨了,貝多芬的聽覺開始發生障礙。雖然,貝多芬為此掙紮和痛苦過,但是他仍然勇敢地走了過來。在耳聾之後,他創作出了《英雄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以及轟動世界的《第九交響曲》等著名作品。
1827年3月26日這位音樂巨人病逝了,2萬多名維也納市民為之送行。
[我還想知道]
《月光奏鳴曲》是貝多芬應一位盲妹所求而作的即興之作。他想將這首曲子送給心愛的姑娘黛莉冉,彈完後就趕緊回去把它記錄下來了。
《英雄交響曲》是為了歌頌拿破侖而寫的。貝多芬一直把拿破侖看成可以肩負起偉大共和國使命的理想英雄的化身,但沒想到後來拿破侖卻做了皇帝,貝多芬對此很憤怒。
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
真有其人嗎?
達·芬奇出生於1452年4月15日。小時候由養母養大。達·芬奇從小就對繪畫感興趣。有一次畫了一隻蝴蝶像要飛起來似的。到了稍微大一點的時候,他就要求去上學。在學校裏,學了許多科學知識,他最喜歡的是算術、音樂和繪畫。
轉眼間到了15歲,達·芬奇的父親見他如此熱愛繪畫並且富有天賦,就把他送到佛羅倫薩的藝術家韋羅基奧那裏了。
在一次偶然機會中,達·芬奇畫的天使令人大為驚歎,從此聲名大震,並獲得了畫家行會會員的資格。
1473年~1475年間,達·芬奇的作品幾乎是一年一出,畫的大多是聖母。緊接著當了5年的禦用畫家。此後,他開辦了自己的畫室,並推出了成名作《拈花聖母》。為了尋求進步,他想到了借用米蘭大公——莫羅的努力為自己服務。後果真達到了願望。在米蘭的日子裏,達·芬奇的作品都是為王公貴族服務的。如《撫貂女人》、《岩石上的聖母》、《最後的晚餐》等。但是好景不長。1499年夏,達·芬奇被迫離開米蘭回到故鄉。1501年達·芬奇畫出了一幅聖母、聖子、聖安妮和聖約翰。人們紛紛為它傾倒。
1503年,達·芬奇應一位很有實力的銀行家邀請,為其夫人蒙娜麗莎畫像,這就是巨作《蒙娜麗莎》中的主人公。後來《蒙娜麗莎》被譽為是文藝中的瑰寶。
[我還想知道]
達·芬奇總是隨身帶一個本子,裏麵畫滿了人的麵孔、身軀,還有動物、植物……他的一切靈感火花,都被他迅速捕捉到,記到本子上。
為了畫《最後的晚餐》中人們恐懼、驚訝的神情,達·芬奇將一個個牛內髒充滿氣掛在屋子裏,當人們恐怖驚叫時,他迅速地描繪他們的臉譜。
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是他
“立體主義”畫法的第一幅作品嗎?
畢加索於1881年10月25日出生。他的出生有如小天使的降臨。他天生聰穎,4歲時就會剪出一些稚氣的花草動物圖案,把它投到牆壁上,逗家人笑。再加上又受到父親的熏陶,他對繪畫的興趣日益俱增。有一天他向父親提出:“帶著油筒和油筆進學校。”父親依了他。從此畢加索就在繪畫王國裏馳騁。1896年4月,《科學與仁慈》這幅采用傳統的學院派畫法的作品捧走了全省美展的金像獎。這幅作品的成功給畢加索帶到了榮耀和聲譽。但是畢加索沒有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而是選擇了創新,於是他來到了巴黎,得到莫裏斯的指點。
1900年到1904年期間,畢加索的作品頻繁出現,其中以《生活》最為優秀,在嶄新的世紀裏,畢加索想要做的遠遠不止這些,他要有新的創造。
終於,《亞威農少女》創作出來了。這幅奇異的作品,讓人們議論紛紛,但人們不知道這正是畢加索進行藝術革命的頭一槍。作品中的人物的身體像是用幾何圖形拚湊起來。後來他的這種畫法被人稱為“立體主義”,因為“立體主義”確實能把人物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得到了主流藝術界的承認。
從此以後,畢加索就用他那超現實主義的手法作畫。隨著環境的變化,超現實主義也變得更加誇張,甚至對“美”的禁區也發起挑戰。
二戰時期,畢加索參加了戰爭。他先後創作出《格爾尼卡》、《安迪伯夜釣》等向法西斯表示抗議。二戰結束後,他作為和平使者又創作出《和平鴿》等作品。
1973年4月8日,畢加索永遠地離開了這個讓他留戀的世界,終年91年。
[我還想知道]
畢加索為人類留下近5萬件繪畫、版畫、雕刻、浮雕、陶瓷藝術等作品。他同時還是詩歌界的傑出代表。
1956年5月,著名中國畫家張大千在巴黎畢加索的家裏做客。畢加索抱出200多幅仿齊白石的作品,請張大千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