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贏了一陣,士氣正旺。當下,趙匡政馬不停蹄,立即命令大軍追趕遼軍的殘兵,想要生擒“南府宰相”耶律沙,而郭進為保石嶺關口,便率自己的五萬輕騎回了石嶺關。留了兩萬宋軍散兵讓趙匡政乘勝追擊。
趙匡政殺性一起,直追了三十多裏,已經快要殺到遼國邊境,就在快要追上耶律沙的時候,平原之上突然想起了一陣悅耳的號聲,響徹雲霄。趙匡政大驚之下不敢繼續前進,命令大軍待命。隻見前正方五裏之外出現了一隊人馬,人數眾多,估算一下,不下十萬之眾。趙匡政又見這隊人馬排列整齊、號聲響亮、次序嚴謹、士氣逼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個訓練有素的軍隊,不在北漢楊家軍之下,當下不敢輕敵,命軍隊排好陣式。
這隊遼軍的統帥便是“南院大王”耶律斜軫,遼國名將。耶律斜軫見對麵的兩萬宋軍看到自己的十萬大軍卻慌而不亂,心中暗驚,又見宋軍統帥趙匡政隻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青人,心中亦有所思,心道:‘大王一直有著南侵滅宋的想法,但見這位小將不過二十出頭,卻有這翻能耐,南朝的人才果然要比我大遼多的多,如果南朝真的團結起來,就憑我們遼國是無法滅宋的,等我打完這仗,回去一定向大王說明。’
趙匡政見遼軍有十萬之眾,而已方隻有兩萬散兵,心知不能強戰,便要鳴金收兵。而耶律斜軫哪裏容得你走,隻聽宋軍側方一聲炮響,喊殺聲四起,趙匡政知道側方有遼軍伏後,立刻下令後退。宋軍退的很急,隊伍越拉越長,側方遼軍乘勢而入,將宋軍戰線切成兩段,趙匡政見到如此緊迫,知道要速戰速決,提起寶劍向遼軍衝去,心道:‘軍者,將為先,我先殺你主將,遼軍必定退敗。’憑著自己有著“幻影劍法”的絕學,藝高人膽大,向著側方遼軍直衝過去。
就在這時,趙匡政隻聽身後有人喊到:“宋賊,往哪裏走?”,趙匡政剛想回頭,隻見身後劍光一閃,直刺自己,大驚之下,從馬上一躍而起,落在地上,退了幾步。回頭一看,隻見對方一人盡然是一手拿雙劍的女將。趙匡政見她相貌甚美,卻又如茹雪嫣一般性格剛毅,一時間,心中多了幾分憐惜,當下說道:“我以為遼國有什麼人物,盡然派個女的來打仗,估計你們遼國真的是人才待盡了。”那女將聽他這麼一說,怒火中燒,她一生最討厭那些說自己不如男人的言語,況且又是從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口中說出,大怒之下,二話不說,一劍向趙匡政刺來。趙匡政見她功夫不弱,劍法像模像樣,又似中原劍法,不敢大意,提劍與她交手。二人你來我往,馬上馬下打的不亦樂乎。
四十招後,趙匡政不再練戰,一招“幻影劍法”使了出來,那女將見趙匡政的身影突然化成三個身影,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一時間方寸大亂,趙匡政知道她露出破綻,上手就是一劍,但這一劍趙匡政卻是手下留情,隻將其腰帶衣襟齊齊割斷,刹那間,她身上的鎧甲和裏麵的衣服從身上劃落,露出雪白的肌膚。那女將大驚之下,哪裏還顧的上打鬥,急忙扔掉雙劍就想拉起衣服,趙匡政知她心思,從身上取下戰袍披在她的身上,便上馬飛馳而去。那女將看著他遠去,心中不知是什麼滋味。
耶律斜軫在遠處見此情景不敢再戰,隻恐女將有失,便鳴金收兵。
趙匡政回到石嶺關,進營歇息。當下,便招“雲州觀察使”郭進入營。
趙匡政問道:“郭統領,今日雖大敗遼軍,但在三十裏外卻仍然有十萬遼軍整裝待發,所以守關之事一絲不得鬆懈。”郭進點頭稱是。趙匡政又問道:“那十萬遼軍,不知是誰帶的軍隊,整個軍隊井井有條、進退有序、訓練有素,而且手下有一女將,巾幗不讓須眉,武功不弱,帶隊有法,遼國果然人才輩出。”郭進想了想,說到:“微職猜的不錯,那人定是遼國第一統帥“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而那個女將就是他的妹妹耶律燕。這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名氣不小,曾經多次打敗太祖皇帝的北伐軍隊,而且北麵的反遼“女真”族,也是一直由他平定,所以被認為遼國第一名將。”趙匡政這時心中並沒有太多想著耶律斜軫,而卻一直再想他的妹妹耶律燕,一想到她那猶如茹雪嫣般的剛毅,心中泛起一陣情意,而此時正妻龐青青則留在了隆州,這更是讓趙匡政想入非非。趙匡政沉思了一下說道:“這次大敗遼軍,對我軍的士氣是一個很大的提升,你立刻幫我休書一封,命令解暉、王僎(轉)、齊延琛、王貴等乘勝攻下嵐州、憲州、石州和汾州,不得有失。”郭進點頭領命。趙匡政有說道:“遼軍一敗,耶律斜軫的十萬大軍不知是攻是退,我料北漢的劉繼元,必定會派密使赴遼軍營求援,所以一定要將密使擒獲,不能助長他們回攻的心氣。” 郭進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