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楊業歸宋(1 / 2)

五月的真定府還是有些寒冷,更不要說是晚上。

此地至真定府還有三十餘裏,在太原府的東北方,黑夜下飄著細細的小雨,可能是上天因為北漢的覆滅而在輕輕的哭泣

一旁立著一座破廟,年久失修,很久沒有人來過了,這天夜裏卻忽忽的趕來了四、五十人,不、不對,他們不是趕來,而是逃來的。其中一人手上舉著一麵破爛不堪的旗幟,上麵寫著一個大大的字“楊”。

楊業一生大小戰役不下百次,無一敗績,這次雖然沒有戰敗,但自己的主子劉繼元還是沒有堅持到最後,投降了宋軍。此時的楊業不願跟著劉繼元成為亡國奴,帶著自己的隊伍衝出突圍,直奔太原東北麵的真定(現石家莊北麵),因為那裏還有自己的部將在那裏,他想著回到那裏還能重新來過,把失去的土地奪回來。

因為日夜趕路,士兵們都累的靠在破廟的柱子上、牆壁旁休息,缺衣少糧的他們卻並沒有失去信心,因為有他們的將軍楊業在,一切都可以化險為夷。而楊業心中實際並沒有很好的打算,他手下的第一大將範超勸他投了遼國,但楊業硬是不允,堂堂七尺漢人,怎可投奔契丹族,想著想著,靠在牆上的楊業也緩緩睡去

“救命啊,救命啊,求求你不要殺我!”

一陣救命的喊聲把楊業從夢中驚醒,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北宋的軍隊已經殺到這裏。他沒有多想便騎上了黑鬃寶馬帶了一隊人奔出了破廟。

在破廟西麵有著一個小山丘,楊業下了馬帶著一隊人上了小山丘,注視的山嶽後的動向,眼前的一切讓他大吃一驚,山丘背麵的大道上七上八上的橫著四、五十首屍體,楊業隱約的還能聽見在屍體上還有人在輕聲哀號。楊業沒有細想,偏衝下了山丘,近處仔細一看,死掉的就是北漢的普通老百姓。楊業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個奄奄一息的那個人,那個人在臨死前從口中說出了一個字:“遼。。。。”

遼國是中國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1066年改為“大遼”。遼國的疆土比北宋大的多,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現時,遼陽府、析津府、大同府、西平府等均在大遼的國境之內,這意味了什麼呢?意味了整條“長城”,都在遼國的掌握之中。雖然遼國沒有南麵的北宋富裕,但北宋要北伐突“長城”的防線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有了幾十年兩國僵持的局麵

遼國軍隊凶殘的一麵楊業不是不知道的,他們經常會侵犯北漢的領土燒殺搶掠,也就是所謂的"打草穀",他們搶奪一個小村莊的時候,男人和老人會被殺死,女人和小孩會被送到北麵去做奴隸,所有的財物都會被洗劫一空。

楊業每每聽到此事總是怒發衝冠,每次都向劉繼元請兵是討伐他們,但劉繼元總是一忍在忍,因為沒有遼國的支持和後援,北漢早就被北宋滅了,所以劉繼元總對遼軍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這次是殺掠是楊業第一次親眼看見,這種屠殺是聞所未聞的,對著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也能下刀的哪裏是軍隊,簡直就是強盜。

楊業心中憤憤不平,北漢已滅,自己的百姓又遭遼人欺負,作為將軍的自己又怎能無視。他騎上了黑鬃寶馬,手持“亮銀槍”,帶著他的人,朝著北麵遠去的遼軍追了過去。

這次統領遼軍是是一個步兵指揮史,領著二、三百人來北漢的地界進行“打草穀”,這次他們收獲頗豐,牛、羊、布匹裝在推車之上,連著有好幾十車。而在隊伍中、後部則是被他們抓的奴隸,一個跟著一個衣衫襤褸、步履蹣跚的走著,她們之中有婦人、有小孩、還有一些年青力壯的男人,他們幫著遼人推著本屬於他們自己的戰利品的推車趕路。偶爾掉隊或走不動的,遼國的士兵會直接給他們一刀,結果了他們的性命。所以那些奴隸就算再累也不敢掉隊。

那個指揮史騎在自己的馬上,悠閑的對著身邊的副統說道:“大好的日子,將軍非要讓我們在忻州安營,也不敢把石嶺關攻下來,讓我們天天沒事做,不來“打草穀”的話實在太無趣了。”

那個副統聽指揮史在馬上說的一番話後便說道:“大人,聽說太原城已經被攻破了,劉繼投了降,宋軍不日便會打到忻州來,到那時也就有的仗打了。”

“你懂什麼,耶律斜軫將軍可不會與宋軍主力在北漢的領土上跟他們打,我們的軍隊孤軍深入,沒有了太原,忻州就沒有屏障,被宋軍破城是遲早的事,聽將軍說了,三日內拔軍回遼,所以在之前我們得先“打草穀”,收獲一番,回了遼國,哪裏還有這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