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任用公孫鞅變法秦國走向富強嗎?(1 / 3)

秦孝公任用公孫鞅變法秦國走向富強嗎?

戰國初年,周王室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了,主宰天下的戰國七雄不斷地進行兼並戰爭,都想統一天下。如何加強實力呢?出路隻有一條,就是改革。當時各國紛紛進行改革,秦國也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他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形象。當時有個衛國人公孫鞅,欲展才學,他見到孝公的求賢令後,就投秦一試。

秦孝公見公孫鞅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封他為左庶長,統令變法事宜。

公孫鞅的變法措施很快獲得了秦孝公的首肯。公元前356年,公孫鞅的變法令正式公布了。

新法一公布,就遭到了舊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的許多特權都被剝奪了。大臣甘龍、杜執公開與公孫鞅論戰,其他反對派也到處攻擊新法。公孫鞅麵對貴族們的挑戰毫不退縮,他命人把反對派統統抓起來,在渭水河邊一次就砍了700多顆人頭,血水把河水都染紅了。這樣一來,再也沒人敢公開跳出來反對新法了。

秦孝公任用公孫鞅變法,不過20來年的時間,秦國就從一個荒蠻之邦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富強的國家。老百姓男耕女織,糧食布帛漸漸多了,社會秩序也好得多,出現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升平局麵。

[我還想知道]

公元前340年,公孫鞅率軍攻占了魏國的都城安邑,為了表彰公孫鞅的功績,秦孝公將商邑一帶的15座城池封給了他,稱他為商侯。因此,以後人們也管公孫鞅叫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不慎患重病,不治而亡,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惠文王為報商鞅當年給他定罪的仇,下令以“謀反”罪逮捕商鞅,並以“車裂”刑法處死了商鞅。

秦王政滅六國建立了第一個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嗎?

秦國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時,所統治的地方,不僅囊括了西半部的大半個中國,還深入到中原地區。

韓、魏兩國也處於秦國的三麵包圍之中,秦國兼並六國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了。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向東方六國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很快,弱小的韓國被滅。

第二年,秦王政又派出老將王翦率領幾十萬大軍去進攻趙國。趙王遷隻好向秦國投降。王翦又率大軍北上去攻打燕國。燕國的太子丹派荊軻去刺殺秦王未成後,於公元前226年遷都到遼東。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軍60萬攻占了楚國都城壽春(今安徽省壽縣西南),滅了楚國。與此同時,秦王政陸續派兵去平定魏地和燕地。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領兵攻破魏都大梁,滅了魏國。公元前222年,王賁又率軍遠征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接著,又回師攻代,俘虜了代王嘉。至此,燕、趙兩國徹底滅亡了。

公元前221年,王賁率軍進入齊國都城臨淄,齊國沒有抵抗,就向秦軍投降了。

這樣,秦王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了十年時間,先後兼並了韓、魏、燕、趙、楚、齊等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

秦王政統一六國後,自稱“始皇帝”,後人稱他為秦始皇。秦王政還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我還想知道]

在長平之戰(秦國攻打趙國而進行的一場殘酷戰鬥)中,秦將白起將投降的趙軍約40萬人,全部坑殺。

公元258年11月,秦昭襄王聽信饞言,賜劍讓白起自盡,白起含恨死去。

陳勝、吳廣因無法按時到達漁陽才起義嗎?

秦始皇死後,奸臣趙高設計害死了太子扶蘇,改立胡亥做了皇帝,曆史上稱秦二世。秦二世統治期間,施行暴政,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公元前209年7月初,官府征集陽城(今河南方城)一帶的數百名貧苦農民到漁陽(今北京密雲縣)戍邊駐守,陳勝、吳廣為屯長。

陳勝、吳廣被征集後,與900個農民在兩個校尉的押送下向目的地晝夜兼程地趕路。隊伍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附近)的時候,天降起了滂沱大雨。估計是無法按期到達漁陽了。按照秦朝的法律,戍卒不按期報到,必被斬首。早有起義之心的陳勝與吳廣密議後,招集大夥兒到一起,站出來大聲說:“弟兄們!咱們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漁陽去了。誤期是要被砍頭的。即便是苟且活命,戍邊的人到頭來十個有七個也是死路一條。反正都是死,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死出個名堂!那些王侯將相,難道天生就該壓迫咱們嗎?”

陳勝的話得到了大家的齊聲讚同。陳勝、吳廣看到這個局麵,決定立即起義。

於是,以“大楚”為號,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烈火,就在大澤鄉燃燒起來。

[我還想知道]

陳勝、吳廣率領的義軍在攻到鹹陽附近時,開始從勝利走向了失敗。吳廣戰死後,陳勝自稱為王,驕奢之氣日重,最後被他的車夫莊賈殺害。

奸臣趙高設毒計殺害了胡亥後,又立胡亥的侄兒子嬰為帝,被其諸殺。

項羽設鴻門宴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嗎?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吳中的項羽、項梁起而響應。他們打著舊楚懷王的旗號,統一號令天下各路起義軍。公元前207年,項羽率領起義軍與秦軍在巨鹿展開決戰,秦軍大敗。

巨鹿大戰後,項羽率各諸侯大軍向函穀關挺進。

而另一支起義軍首領劉邦軍紀嚴明,采取了收買秦將的方針,很快就攻下了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項羽行至函穀關時,軍隊被攔在關外。項羽得知是劉邦下令不許任何軍隊入關,非常氣惱,一怒之下攻城入關,在鴻門暫時住下。並召集各位將領商議,準備第二天攻打劉邦。

劉邦得知這一消息後,第二天一早就主動來到鴻門向項羽賠罪,消除了項羽的怒火。

於是,項羽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宴會上,範增一再丟眼神示意,要項羽殺掉劉邦,項羽卻隻顧飲酒說話,不予理睬。範增無奈到外麵找到了項羽的堂弟項莊,要他進帳,佯裝舞劍,伺機殺死劉邦。

不料,這一切都被劉邦的謀士張良識破,並找到樊噲解了圍。劉邦見勢,驚慌萬分,借口上廁所,帶領隨從抄小道跑回灞上。張良約摸劉邦已回到灞上,才向項羽辭行。

鴻門宴之後,項羽大軍進入鹹陽,殺了子嬰,火燒阿房宮,又自稱楚霸王,封諸侯將劉邦為漢王,並讓他從富饒的關中地區遷住漢中巴蜀。從此,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我還想知道]

項羽的軍師範增的叔父項伯,與劉邦的謀士張良友誼深厚。項伯得知項羽要討伐劉邦後,便找到張良勸其逃跑,張良執意不懇,並告知劉邦。

劉邦進入鹹陽後,與關中的百姓約法三章:殺人的償命;傷人的辦罪;偷盜的嚴懲。除此以外,秦國的一切法律禁令一概廢除。得到了百姓的稱讚和擁護。

劉邦逼項羽自刎後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權王朝——漢朝嗎?

漢王劉邦采納大將軍韓信暗渡陳倉的策略,奪取了關中地區。漢軍和楚軍在滎陽一帶,形成對峙之勢。

公元前202年歲末,漢王劉邦和韓信、英布、彭越等會師追擊項羽,韓信布置十麵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ɡāi)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

項羽雖身處險境,並不服輸,連夜率部殺出漢軍層層包圍,一直向東跑到了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恰巧烏江的亭長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

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項羽苦笑了一下說:“我在會稽郡起兵後,帶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一個能回去,隻有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麼臉再見他們呢。”

項羽把烏騅馬送給了亭長,一人殺死了漢軍幾百人後,突然看見漢軍中的司馬將軍呂馬童。他喊道:“這不是我的老鄉呂馬童嗎?”呂馬童不敢正視項羽隻用手指著項羽對漢將王翳說:“這位就是霸王。”項羽見狀仰天長笑,說:“我知道漢王用千金和萬戶侯的封賞來購我的頭,今天我就送個人情給我的故人吧!”說完將寶劍往頸中一揮,一代雄主就此消亡。項羽死時年僅31歲。

楚霸王項羽一死,劉邦得了天下,正式稱帝,建立漢朝,史稱漢高祖。

[我還想知道]

項羽在垓下被困時,一天夜裏正在軍營喝悶酒,突然聽見軍營四周都是楚歌聲,心下大驚。不由得越發擔憂,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為了激發他的鬥誌,毅然拔出配劍自刎,項羽決定,當夜突圍。這就是成語“四麵楚歌”、“霸王別姬”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