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部分
美尼斯率軍打敗下埃及國統一了古埃及嗎?
古埃及民族是世界上最早進入文明社會的民族之一。金字塔和尼羅河是埃及的象征。大約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古埃及人逐漸在尼羅河一帶定居下來,過著原始生活。
自從發明了農業,古埃及便開始從原始社會慢慢進入了奴隸社會。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尼羅河附近逐漸出現了奴隸製小國。這種小國以城市為中心,周圍有一些村莊,它們組合起來,就叫做“州”。各州之間經過長期戰爭和兼並,把狹長的尼羅河穀地分成了北部和南部兩大獨立王國。南部叫上埃及王國,北部叫下埃及國。
上下埃及經常發生戰爭。到了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逐漸強盛起來,國王美尼斯一心要成為霸主完成上下埃及的統一。於是,美尼斯親自率領大軍長驅直入,開始北征下埃及。
激戰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展開。經過三天三夜的大戰,下埃及軍隊被擊潰。下埃及國王在一群俘虜前麵,脫下紅色王冠,然後跪在地上,雙手把王冠獻給美尼斯。從此,古埃及初次統一了。
[我還想知道]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統治者的一種陵墓建築,距今有4000多年的曆史。
在古代埃及文記載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堅固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呈四方形,每個側麵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
古埃及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文字、曆法、藝術、科學知識等方麵,對西亞和歐洲有過重大的影響。
《漢謨拉比法典》的出現是曆史發展的一大進步嗎?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奴隸製社會第一部較完整的法典,它保護了奴隸製、私有製,維護統治階級秩序,體現了奴隸主階級的統治意誌。
公元前1894年,以蘇姆阿布門為首的塞姆部落的一支阿摩利人占據巴比倫城,建立古巴比倫王國。到公元前18世紀,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經過35年征戰,攻滅了附近的一些國家,在兩河流域建立起古巴比倫大帝國。它的領土東起紮格羅斯山,西至敘利亞,北到土耳其,南至波斯灣。
漢謨拉比在執政的40餘年中(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在位),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鞏固國王的地位,製定了《漢謨拉比法典》,以文字的形式刻於石碑之上,立在一座神廟裏。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序言說漢謨拉比受命於神,是“父神之王”。結語則頌揚他的法典“公平”而“正義”,將流芳百世。法典內容之全,法治之明,在古代世界立法史上是罕見的。盡管法典的內容有失公正,但是,成文法典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王公貴族隨意解釋法律、濫用司法大權的現象,這是曆史發展的一大進步。
[我還想知道]
在燦爛的巴比倫文經中,最突出的成就是這座城市本身的建築。在巴比倫王宮東北角,德國考古隊發掘出一處奇特的建築遺址,這就是著名的“空中花園”,曆史上把它譽為“世界十大奇跡”之一。
巴比倫通過天體觀測,已掌握了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並把觀測到的黃道附近的一些星體劃分為若幹星座,以羊、蟹、蠍及其獸類來命名,這種天文觀象方法也沿襲至今。
猶太民族因不願成為“巴比倫之囚”而成為流浪的民族嗎?
在非洲和亞洲中間,有一片叫做阿拉伯的大沙漠。4000年以前,一個叫做“塞姆族”(又被稱為“閃族”)的遊牧民族中的一支叫做希伯來人的部落來到這裏。這個部落一直生活在動蕩之中。當時的他們分成了許多小部落。其中有兩個較大的部落,一個叫以色列,一個叫猶太。
後來,希伯來人在與腓力斯丁人的爭鬥中,形成了自己的國家,起名叫以色列。掃羅為以色列第一任國王。後來,掃羅王因為在一次戰鬥中失敗,自殺了。
掃羅死後,一個有勇有謀、名字叫大衛的青年登上了王位。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衛的軍隊又攻下迦南人的一個叫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城”)的小城市。由於大衛出身猶太部落,他就把他建立的國家稱為以色列猶太王國,並把首都建在耶路撒冷,將聖物“約櫃”供奉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中。
到了公元前590年,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進兵猶太,公元前586年,猶太國被巴比倫滅亡,耶路撒冷城內所有猶太人都成了俘虜,被稱為“巴比倫之囚”。在“巴比倫之囚”5個世紀之後的公元66年,羅馬總督提圖斯掠奪耶路撒冷神殿和宮殿裏的寶物,遭到猶太人的堅決反抗。鬥爭繼續了4年,到公元70年,整個耶路撒冷被提圖斯淹沒在血泊中,他屠殺了大部分的猶太人,將另外97萬人變為奴隸,送到礦山采礦,有的成了羅馬鬥獸場的角鬥士。
此後,猶太人便離開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來到中國,居住在開封等地。一直到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前,猶太民族仍然是一個沒國家、流浪的民族。
[我還想知道]
印度的名稱起源於印度河。中國漢代史籍譯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譯為“印度”。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和中國、埃及、巴比倫並列為東方的四大古國。
悉達多在菩提下覺悟創立了佛教嗎?
公元前565年4月8日,在印度半島北部的一個小國裏,出生了一位王子叫悉達多。悉達多的母親在生下他第七天就死了。所以,悉達多是由他姨母撫養長大的。
悉達多非常熱衷權勢,他滿腦子想的都是人世間的種種不平:為什麼全印度要把人分成四等?人世間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種種痛苦?怎樣才能擺脫這些痛苦?後來,悉達多知道了,就是權力再大的國王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決心放棄王位繼承權,出家修道,去尋找解除人類苦難的方法。
悉達多奔波了六年,連澡也不洗,但始終沒有找到解決人間痛苦的辦法。
這天,悉達多走到一條河邊,決心下去洗一個澡,把六年來積在身上的汙垢統統洗淨。他洗完澡上岸後,疲倦極了,一動都不能動。河邊牧牛的姑娘看到這種情景,給他喝了許多牛奶,悉達多終於恢複了元氣。他走到一棵菩提樹下,在地上鋪了吉祥草,麵向東方,盤膝而坐,對天發誓:“如果我不能徹底覺悟,寧可粉身碎骨,也決不從這個座位上起來!”就這樣,悉達多在菩提樹下冥思苦想著解脫人間痛苦的答案。
在悉達多35歲那年的2月8日夜間,當一顆明亮的星星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他突然想通了這個道理,創立了佛教。從此,人們尊稱他為佛祖,因為他是釋迦族人,又將他稱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