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神童
人可以俗,但音樂不能俗。好的音樂,需要的是節奏、旋律和一顆熱情的心。——莫紮特
出身於音樂之家
在奧地利北部,距首都維也納320千米的地方,有一座美麗的城市薩爾茨堡。它背靠阿爾卑斯山,與德國慕尼黑僅隔150千米,是歐洲綠化覆蓋率最高的中心城區,曾被奧地利著名詩人霍夫曼稱為“歐洲心髒之心髒”。
薩爾茨堡是奧地利音樂藝術中心,全世界聞名的音樂之都。
1756年1月的一天上午,在薩爾茨堡糧食街9號的一棟房子裏,從三樓的一間屋內傳來了陣陣優雅的音樂。
這是一棟五層樓的分租公寓,整幢公寓的外表刷成了米黃色。它像所有的歐洲城鎮住宅一樣,呈方形,中間是一片草地。這天,在和煦的陽光照射下,它顯得金光閃爍。
這幢公寓離宮廷教堂不遠,其街道有一座古老的牌樓直通洛赫爾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口井,用以供給周圍的居民用水。附近的家庭主婦們都喜歡到這裏來一邊洗衣服,一邊聊天。
透過那幢公寓三樓的窗戶,能看見一個身穿毛質長袍、戴著潔白的帽子、披著三角薄圍巾,係著圍裙的孕婦挺著個大肚子,坐在一張大床邊,手扶著一把大提琴,悠閑地演奏著音樂。
在她的旁邊,是一個戴著假發,穿著禮服,有著寬闊的前額和從容的藍灰色大眼睛的年輕男人。這個男人站立在孕婦的旁邊,手拿著一把小提琴,小心地跟著大提琴的節奏配合著。
一曲演奏完畢,男人放下小提琴,彎下腰,對著妻子的大肚子輕輕地撫摸一下,輕聲說道:“親愛的孩子,你聽見了嗎?剛才是你的爸爸和媽媽為你演奏的一首曲目,你還滿意嗎?”
女人一手扶著大提琴,一手跟著丈夫一起撫摸著肚子,輕聲地為腹中的寶貝報幕說:“孩子,請你注意,媽媽現在是在臥室裏給你演奏。我演奏的曲子是我和你父親剛學會的一首名曲,希望你喜歡。”
談話結束,夫妻兩人繼續用心地演奏起來。
這名孕婦肚子裏的孩子就是後來被整個世界稱為“18世紀的奇跡”的音樂神童,維也納古典樂派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的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
莫紮特的父親名叫利奧波德,生於1719年,是一個頗有才華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他的雙親是敦厚樸實的裝訂書籍手藝匠。
1737年,利奧波德離開自己的家鄉奧格斯堡和那裏的親人到薩爾茨堡尋找出路。定居10年之後,他以宮廷作曲家和宮廷樂隊副指揮的身份和宮廷裏一位非教職官員的女兒安娜·瑪麗亞結婚。
薩爾茨堡是薩爾茨堡大主教獨立公國的首府。這裏文化氣氛濃厚,到處響徹著美妙的樂曲和悅耳的歌聲。大主教西吉斯蒙德·馮·施拉騰巴赫是當地的封建領主,在他的宮廷裏有一支人數不少的樂隊,利奧波德就在這一宮廷樂隊裏供職。
利奧波德起初教授小提琴,從事作曲工作,後來當了宮廷副樂長,同時還是地方大教堂的管風琴手。他的音樂修養很高,37歲時,曾出版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原則》一書。這本教程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教學用書之一,不隻是在奧地利,就是在其他很多國家都大受歡迎。這本書後來成為18世紀小提琴演奏法的重要文獻。
利奧波德靠宮廷樂長的固定收入維持著自己的生活,雖然不很豐厚,但也還算不錯。
莫紮特的母親安娜性情溫柔、開朗,又有著真正的薩爾茨堡人天生的詼諧感。但她除了愛好彈奏大提琴之外,其他一無所長。她是個篤信天主教的賢妻,絕對信任自己的丈夫利奧波德,對他的打算和固執的看法從不提出疑問,總是言聽計從。
在其他人眼中,利奧波德和安娜是薩爾茨堡最般配的一對夫妻,他們婚後7年中接連生下了7個孩子。但不幸的是,7個孩子中夭折了5個,隻剩下1751年7月30日出生的女兒瑪麗安妮和最小的兒子莫紮特。
莫紮特出生於1756年1月27日。這天是星期天,薩爾茨堡正下著大雪,在20時經過了一番生與死的危險之後,他遠離了母親的身體,來到了人世。
第二天清早,他被包在羊毛毯裏,在大雪中送到了多姆普萊茨山上的巴羅克教堂。
凜冽的寒風像利刃一般從近旁的巉岩突兀的峰巒之間呼嘯而下,猛撲到教堂門口,給那些橫眉怒目的聖徒雕像裹上了白色的長袍。教堂內,高高聳立的方柱使跪在地上的幾個教徒顯得低矮渺小。他們挨著冰涼的大理石地麵,冷得直打寒戰,隻好緊緊裹住身上粗糙的綠色鬥篷,不時朝凍得發紅的手指上嗬氣,並挪一挪包得嚴嚴實實的雙腳,然後又專心致誌地禱告。
在教堂座位左後角落裏,莫紮特進行了洗禮儀式。高高的鐵質洗禮盤敞著蓋子,裏麵灌滿了冰涼刺骨的聖水。鎮上的牧師利奧波德·蘭普雷希特對著小莫紮特先唱頌了開場詩歌,再開始禱告。最後,利奧波德牧師為莫紮特賜名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並從聖水中挑起冰涼的水珠灑向莫紮特,在他的額頭畫了個十字,儀式才算完畢。
後來,利奧波德又給莫紮特加上了“西吉斯蒙德斯”作為受禮教名,但這個名字一直沒有用過。至於他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名字作為兒子的教名,也許是出於對大主教西吉斯蒙德的敬意。
不過,盡管這樣,利奧波德先生和家人總是習慣親熱地稱呼莫紮特為“沃爾夫岡”。
三歲開始彈鋼琴
莫紮特家裏的氣氛非常愉快,環境也很舒適。他們家的家具是上好的胡桃木做的,每個房間都有一塊大瓷磚和瓷爐子;客廳裏放著黑色鍵盤的鋼琴。臥室在正中間,孩子們的矮輪小床放在父母的大床底下。最靠裏的屋是父親利奧波德的書房,書房裏有一張寫字台,小莫紮特最初的曲目作品就是在那上麵寫出的。
作為宮廷副指揮的利奧波德先生,常會在幹完一天的工作以後,帶上幾個同事來到自己的小家中,研究新的曲目或練習演奏。
這些同事都是既能作曲又會演奏的人。他們聚在一起練習表演,常常惹得年幼的小莫紮特和他的姐姐在他們身邊高興地歡叫。
母親安娜把她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操持家務和照看孩子的生活上,她傳給兒子莫紮特樂觀、幽默的性格和寬厚質樸的品質。這種性格和品質使成年的莫紮特既顯得風度翩翩,又懂得禮貌待人,而且從不以天才自居。
利奧波德先生是一位悉心教子的好父親,他在孩子們還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讀書寫字,灌輸給他們種種知識。莫紮特對學什麼都有興趣,而且過目不忘。他自幼所表現出的音樂天賦,讓音樂家的父親也歎為觀止。
莫紮特3歲時,他腦袋長得出奇的大,漂亮的金發下是一個寬闊的前額,一雙從容的藍色大眼睛特別惹人喜愛。
從這一年起,利奧波德先生開始教7歲的女兒瑪麗安妮彈鋼琴。
當瑪麗安妮學琴的時候,年幼的莫紮特就待在一旁好奇地注視著父親和姐姐。
他總是坐在地板上玩積木或者飯勺,聽到個別琴音時他會突然鬆開手中的玩具,站起來,幾乎是不由自主地向鋼琴蹭過去。他的兩隻小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父親怎樣教姐姐彈琴。父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示範動作都毫無遺漏地裝進了他的大腦裏。
開始,利奧波德先生對這個旁聽生毫無介意,但莫紮特不光旁聽,有時還愛插嘴,他一會兒問這個為什麼,一會兒又指出姐姐拍節不準,指法錯了,弄得父親不知道該教誰好。
最後,利奧波德先生無可奈何地對兒子說:“沃爾夫岡,你到外麵去玩好嗎?等你長到姐姐這麼大,爸爸再教你彈琴。”
莫紮特好像知道自己已經影響了姐姐學琴,就一臉無辜地昂起小臉對父親說:“請別趕我走,爸爸,我可以不說話。”
於是,莫紮特聽姐姐彈琴就真的不說話了,他隻是仍用兩隻小眼睛緊緊地盯著父親怎樣教姐姐。等姐姐下了課,他就用小手試著碰幾下琴鍵。
他那細小的手指找著了一個三度和音,鋼琴立即發出好聽的聲音,他就“咯咯咯”地笑了起來。接著,他又按照順序繼續碰著下麵的兩個琴鍵,又找著了另一個三度和音!他欣喜若狂。手指繼續移動,但當他找不到下一個低音階時,他就隻好停下來,趴在琴鍵上“嗚嗚”地耍起賴來。
一天黃昏,利奧波德先生從宮廷教堂下班回家,他的女兒瑪麗安妮從公寓中跑出來,嘴裏嚷著“爸爸,爸爸”,直接向他的懷裏撲來。
瑪麗安妮是個文靜的小姑娘,身材纖細,臉上總帶著嚴肅的表情。她有著莫紮特家族的特征:寬闊的前額,從容的藍灰色大眼睛,漂亮的金發。
這天,她紮起一條金黃色的小辮子,跑起來辮子在她的頭上一搖一擺,顯得非常好看。
利奧波德先生高興地一把抱起女兒,當他正想向女兒詢問些什麼時,他聽見從公寓三樓自己家的窗戶裏,傳出了悅耳的鋼琴聲,這些音樂恰好是這些天他教給女兒的曲目。
利奧波德先生奇怪地望了女兒一眼,他心中暗暗地想:女兒明明在我的身邊,那麼這時是誰在彈琴呢?難道是……
利奧波德先生顧不得多想,立即放下女兒,飛快地向家中跑去。
原來,年幼的莫紮特看到姐姐彈完琴下樓去了,他就自己踮起腳尖彈了起來。他聽到鋼琴聲如此地動聽,不禁高興地繼續彈下去。
但他畢竟還太小了,他的個頭還沒有鋼琴高,他必須雙手舉在頭上才能夠到琴鍵。莫紮特靈機一動,跑到爸爸的書房裏,從胡桃木做的書架上使勁抱出一本精裝的圖書,放到琴凳上,然後又拿了第二本、第三本。
莫紮特扶著鋼琴,爬上了琴凳,坐在厚厚的書本上,認真地彈奏起來。這樣,美妙的琴聲就傳出了窗外。
利奧波德先生跑進屋裏看見莫紮特雙腳在琴凳上懸蕩著,心裏就什麼都明白了。
莫紮特看到進門的爸爸和姐姐,高聲地叫道:“姐姐,我們來彈一首二重奏好嗎?”
姐姐樂得哈哈大笑說:“你才剛會彈出幾個音符,就想彈二重奏,簡直是異想天開。”
莫紮特還想請求姐姐答應自己的要求,這時,他們的女傭特蕾莎走到客廳宣布該用晚餐了。
莫紮特真舍不得從琴凳上跳下來,他耍賴似的不理大家,自顧自地待在鋼琴旁繼續彈奏。
特蕾莎端上了莫紮特最愛吃的烤閹雞,母親安娜也在一旁大聲地勸說著:“來,我親愛的孩子,瞧瞧這是什麼?”
莫紮特禁不住母親的吆喝和美食的誘惑,總算從琴凳上下來,蹦蹦跳跳地來到餐桌旁。
這天,特蕾莎用蛋黃、酸奶、啤酒等做了一個當地人很愛喝的“啤酒湯”。飯後,她又端上了奧地利咖啡蛋糕,一股羅姆酒和核桃仁的香味從蛋糕中溢出,但莫紮特還是草草地吃了幾口就離開了餐桌。
然而,他並沒離開廚房,他口中嚷道:“你們大家先別走開,我來給你們表演一個節目!”
於是,他拿過十幾個杯子,並在裏麵裝上了多少不等的清水,然後拿起一個鋼叉,在杯沿上敲打起來。說來奇怪,那杯子伴著鋼叉的顫抖,一曲莫紮特剛才彈過的鋼琴練習曲竟又從杯沿上跳躍起來,而且那聲音是如此美妙、如此動聽。
看著兒子興致勃勃的樣子,利奧波德先生自言自語地說:“看來,是應該把音樂教給孩子的時候了!”
第二天,小莫紮特開始正式學琴了,他坐在爸爸為他準備的一個高琴凳上,穿著一件與利奧波德禮服幾乎一模一樣的微型翻版外套。
利奧波德先生的一隻手舉在空中數著節拍,另一隻手握成拳頭插在貼袋裏。他的眼睛突出,目光冷淡;曲線分明的上嘴唇和厚實的下嘴唇顯示出他豐富的感情,但堅強的下巴又表現了他時刻能夠抑製這種感情。他輕輕地把孩子胖胖的右手從鍵盤上拿開,說道:“你先得非常熟練地學會單手彈奏,然後再兩隻手一起彈。”
年幼的莫紮特小小的身軀挺得筆直,圓圓的眼睛緊盯著爸爸用工整的字體寫下的練習曲譜,從此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
無師自通寫曲譜
莫紮特正式學琴了,他又給父親帶來了難題。他一坐上琴凳就不下來,硬要父親繼續教,不論是到了下課時間,還是父親要去辦別的事情,他總是不滿足地噘起小嘴,兩手一攤,表示遺憾。
利奧波德望子成龍心切,不斷地教孩子們一些高難度的曲譜,讓他們練習彈奏。說來也真是奇怪,年僅4歲的莫紮特,憑借生來靈敏的雙手,再難再複雜的樂曲,也能輕鬆自如地駕馭。
有一天,課教完了,莫紮特在半小時內學會了一首小步舞曲,彈得非常熟練,速度也掌握得十分準確。
於是,利奧波德先生就讓他跳下凳子跑出去玩。
聽了這話,莫紮特並沒有馬上跳下去享受自由。他坐在琴凳上不動,硬要試著彈二重奏,求姐姐和他一起彈。
利奧波德先生說:“聽我說,孩子,姐姐今天的功課已經完成了,你也一樣!去玩吧!”
說完,利奧波德先生把兒子從凳子上抱下來,並在兒子的額頭上輕輕地吻了一下。
通常情況下,小莫紮特很少像姐姐一樣到外邊玩,他家裏的小木馬總是四腳朝天地睡在地板上,大皮球、小汽車等玩具也各自躺在沙發邊,隻有琴凳是莫紮特須臾不能離開的地方。很多時候,當爸爸把莫紮特抱下凳子後,莫紮特總是圍著爸爸轉一圈後就又會爬上琴凳。有時,利奧波德先生硬逼著兒子休息一下,莫紮特就坐在公寓門前的石階上,逗他們家的寵物——一隻金絲雀、一隻小貓和一隻小哈巴狗。
盡管在這種時候,他也會一邊逗著寵物一邊心裏想著曲譜,並用腳尖打著拍子,度過他短暫的休息時間。
偶爾,莫紮特也會在草地上和孩子們打打鬧鬧,但那也隻是在他父親從宮廷中借出生鏽的長柄寶劍,莫紮特拿著寶劍扮成宮廷衛士,學著母親教他的歌劇中人物的口吻,給鄰居孩子們表演。
無論小莫紮特做什麼,他的嘴裏總是喜歡哼些調子來伴奏。當然,這些節拍絕對是準確的,如果讓他嘴裏不發出伴奏的聲音,他真是比什麼還難受。
一個星期四的下午,利奧波德先生和同事兼好友沙赫特納,一名吹號手,走到公寓的樓下,發現家裏沒有傳出琴聲。
這真是有些破例,利奧波德先生急忙上樓,推開了家門,隻見小莫紮特正在父親的寫字台前忙得不亦樂乎。
4歲的莫紮特手裏拿著鵝毛筆,桌上鋪著五線譜,濕乎乎的墨水浸濕了五線譜紙的一角。墨水瓶裏的墨水已經用完,小莫紮特正忙著用毛巾擦掉紙上的墨跡。而他的臉上、手上,以及袖口衣服上卻早已全是斑斑點點的墨水了。
利奧波德先生立即表現出他理解兒童心理的特殊才能。他對孩子弄灑了墨水、弄髒了衣服沒有訓斥,對他裝成一個大人和作曲家的樣子也沒有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