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出生第7月(2 / 3)

所以選擇母乳化奶粉或全脂淡奶粉喂養嬰幼兒好,而母乳化奶粉又優於全脂淡奶粉。

2、日常與護理

不要穿得太暖

孩子穿的衣服薄厚也應適宜,穿得太少,孩子的手、腳都發涼,容易生病;穿得太多,活動起來不方便,一動就會出汗。出汗之後,再一受風更容易著涼。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也就是說,要想讓小兒平安不生病,隻需要吃七分飽,穿七分暖就行了,若吃得過飽,穿得過多,反而容易生病。

不要蓋厚被子

如果孩子在夜間睡著之後總是踢被,家長應該注意不要給孩子蓋得太多、太厚,特別是在孩子剛入睡時,更要少蓋一點,等到夜裏冷了再加蓋。稍微蓋薄一些,孩子不會凍壞,蓋得太厚,孩子感覺燥熱,踢掉了被子,反而容易著涼感冒。

培養坐盆習慣

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衛生習慣,到孩子會坐的時候,便可以逐漸培養大小便坐便盆了。這時嬰兒還坐不穩,一定要由家長扶著,但坐盆的時間不能太長。開始隻是培養習慣,一般孩子不習慣,一坐盆就打挺,這時不要太勉強,但每天都要堅持讓孩子坐,這樣訓練幾次就可以了。

孩子最好用塑料的小便盆,盆邊要寬而且要光滑。這樣的便盆不管夏天還是冬天都適用。搪瓷便盆,到了冬天很涼,孩子不願坐。

培養飲食習慣

要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應每天在固定的地方、位置喂孩子吃飯,給他一個良好的進食環境。在吃飯時,不要和他逗笑,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可以讓他自己拿餅幹吃,也可以讓他拿小勺,開始學著用勺子吃東西。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吃得到處都是就堅持喂孩子。每個人都要有這個過程。但如果他隻是拿著勺子玩,而不好好吃飯,則應該收走小勺。

預防脊柱側彎

引起脊柱側彎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妊娠4~7周,是胚胎脊柱發育形成的時期,此時孕婦體內外環境變化的刺激,都可導致胎兒發生脊柱畸形。嬰兒學坐學得過早,或剛學坐時坐的時間過長,幼兒坐的姿勢不正確,都易導致脊柱側彎。

早期發現小兒脊柱側彎征象

當小兒以立正姿勢站立時,兩肩不在一個水平麵上,高低不平。

兩側腰部皺紋不對稱。

雙上肢肘關節和身體側麵的距離不等。

如果發現以上情況,應及早到醫院診治。

預防小兒脊柱側彎要注意

嬰兒不要坐得過早,長時間的坐著,嬰兒容易疲勞,也容易造成脊柱彎曲。

幼兒坐的姿勢要正確,桌、椅的高低要合適;寫字、看書時要坐正,不要歪著趴在桌麵上,同時應適當地變換體位與休息,以免造成脊柱側彎。

3、身心與培養

培養懂道理

7個月嬰兒已經知道控製自己的行為。這時,凡是他的合理要求,家長都應該滿足他,而對於他的不合理要求,不論他如何哭鬧,也不能答應他。比如,他要扭動電視機的按鈕,要玩一玩電燈的開關……,家長就要板起麵孔,向他擺手,嚴肅地告訴他“不行”。關鍵的不是怕電視機壞了和電燈繩斷了,而是要使孩子節製自己的行為,知道有些事可以去做,而另一些事不可以去做,家長要使孩子從小養成講道理的習慣,以免長大後成為無法無天的小霸王。

訓練動作功能

7個月的嬰兒已能獨坐了,應該開始訓練他爬。爬是一種全身的運動,可以鍛煉孩子胸、腹、腰和上、下肢各組肌群,為今後站立做準備。爬可擴大孩子的認識範圍,增加孩子的感知能力,促進心理發展,爬對孩子來說,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有些孩子不愛活動,可以在他麵前放些會動的、有趣的玩具,啟發、引逗他爬。學習爬行會促進腦發育。家長可以采用遊戲方法訓練寶寶爬行,如讓寶寶俯臥,用兩臂支持前身,腹部貼著床,家長可用雙手推著孩子的腳底使孩子向前爬。在他前麵用玩具來逗引他,並使他學會用一隻手臂支撐身體,另一隻手拿到玩具。

當孩子會爬之後,就要為他爬創造條件,如:把他放在有床欄的大床上或放在地毯上,讓他自由活動。

開發觀察力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除引導他觀察說話時的不同口形,為以後學話打基礎之外,還要讓他觀察成人的麵部表情,懂得喜、怒、哀、樂。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一定要臉對著孩子,使他注意到大人的麵部表情。

要經常為孩子播放優美的音樂和兒童歌曲,讓他感受音樂藝術語言,感受音樂的美,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智力。

係列健身操

腰部運動

嬰兒仰臥兩腿伸直,家長右手托住孩子腰部,左手按住兩腳踝部,右手用力將孩子腰部輕輕托起。托起腰部時,應注意孩子的頭部不要離開床麵,用力不要過猛。

4、疾病與預防

預防缺鐵性貧血

幼兒缺鐵性貧血以7個月到2歲的孩子為最高。寶寶缺鐵時可導致聽覺和視覺發育及學習能力下降,甚至會出現“異食癖”,喜歡吃粉筆、土塊等異物。血清中鐵的含量與智商成正比。

缺鐵性貧血的預防,應以飲食中補鐵為主。嚴重貧血幼兒需要在醫生監護下服用鐵劑。

雖然許多食物中都含有鐵,但有些食物中鐵卻不易被吸收,如菠菜雖含鐵,但草酸易與鐵結合從而使鐵不易被吸收。所以食物中鐵的吸收率是十分重要的,動物的血紅蛋白易於吸收,動物血和髒腑類食物對防治貧血有良好效果,每周至少應安排1~2次肝之類的食物,以保證寶寶有容易吸收的鐵元素供應。

防治大出汗

孩子比較愛出汗,這是因為小兒體內的新陳代謝旺盛,產熱多。出汗是體內散熱的主要方式,再加上小兒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調節功能差,因此愛出汗。

如果孩子隻是出汗多,但精神、麵色、食欲均很好,吃、喝、玩、睡都正常,一般就不是有病。

患有活動性佝僂病、結核病和其他神經血管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孩子汗多,特別是夜間入睡後出汗多,同時伴有其他症狀,如低燒、食欲不振、睡眠不穩、易驚等,應該去醫院檢查,找出病因,及時治療。

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本病是因化膿病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侵入中耳而發生,為嬰幼兒多見的耳病。因嬰幼兒抵抗力弱,較易患上呼吸道炎及各種疹熱病,咽鼓管短,位置低而平,平臥吃乳,易反胃嗆咳,帶菌分泌物可侵入咽鼓管,嬰兒中耳常遺有胚胎期的結締組織,容易發生感染。這些因素均易招致鼓室發炎。

臨床表現

1發熱:體溫在385℃~40℃或以上,鼓膜穿孔流膿後,體溫可降至正常。

2耳痛:年長兒可訴耳痛,可放射至頭部及齒部。鼓膜穿破流膿後疼痛減輕。嬰幼兒不會訴說耳痛,則哭鬧煩躁不安,常用手抓耳。有明顯的胃腸症狀,如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極似胃腸道疾病。間有驚厥及頸部強直。

3本病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下述並發症:

(1)急性乳突炎。

(2)急性化膿性腦炎。

(3)重症嬰兒腹瀉。

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