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分娩決定法(1 / 3)

第八章分娩決定法

一、圍產期和臨產的預防和措施

1圍產期的保健措施

妊娠28周到新生兒出生後7天,這段時期為圍產期。圍生期保健從懷孕開始就要對母、兒進行保健,甚至婚前保健都與圍產期有關。需要做好以下內容:

1加強孕期的監護:為了提高孕婦及圍生兒的健康,尤其是高危妊娠的預測及監護,除一般的診查手段外,還采用妊娠圖(宮高、腹圍的測量,自我監護胎動、胎心)、B超、胎兒心率與子宮收縮的電子監護、羊水胎兒成熟度的測定、胎兒胎盤功能測定、胎兒血氣測定等。借助以上監測即可積極預防及治療妊娠的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貧血等,又可監測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如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等。必要時給予及時、恰當的處理。

2加強分娩監護:分娩無論是對孕婦來說,還是對胎兒而言,都十分重要。因此要嚴密地監護產程,借助產程圖監測宮縮、宮口開大、先露部下降、胎兒、胎動情況。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呼吸等,借助胎心、宮縮電子監護儀及時了解子宮收縮時胎心變化,以及早發現胎兒窘迫並妥善處理。

3新生兒保健:新生兒出生7天內,尤其是生後24/小時內的狀況與新生兒的存活與健康密切相關,所以新生兒保健很重要。保健的內容包括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新生兒複蘇(心、肺監護,正壓給氧等),新生兒護理、喂養及常見病的預防、診治等。

4產褥期保健:此階段保健主要是加強對孕婦的護理與疾病防治。

2圍產期的自我管理

圍產期的保健管理是一項細致而又科學性強的工作,在一般月經停止6周左右即應開始進行,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早孕篩查門診

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盆器檢查及尿妊娠試驗。如果確診是妊娠,再做必要的化驗檢查(肝、腎功能,梅素血清試驗,淋菌檢查,血型,血、尿常規等)。根據篩查的結果,分別轉入以下不同的圍生管理門診。

孕期保健門診

各項檢查正常,無妊娠合並症或並發症的孕婦,按期進行複查,妊娠28周前平均每月檢查一次,妊娠最末一個月每周查一次,介於兩者之間則每兩周檢查一次,整個妊娠期平均檢查8~12次。根據檢查情況,必要時可增加檢查次數或轉其他門診。

遺傳谘詢門診

曾經有過畸形兒或遺傳病兒分娩史及家族遺傳病史者,應進行谘詢並給以相應處理。如本次妊娠為嚴重的畸形兒者,終止妊娠是最好的選擇。

高危妊娠門診

凡有妊娠合並症或並發症者,需進行特殊監護及相應的預防或處理,必要時住院治療,以便控製病情,或進行病情討論,製定分娩方案。

分娩監護

初產婦正常分娩一般於臨產時住院,經產婦分娩較快,因此在有分娩跡象時需即刻住院。高危妊娠需根據病情由醫生決定入院時間。

新生兒保健

由專業醫師在產房及嬰兒室對新生兒進行觀察、監測、保健及護理。

產褥期保健

產後6周內為產褥期,此期間產婦全身各器官尤其是生殖器官需要恢複。乳房要進一步發育及泌乳。產褥期需進行產後保健。

3圍產期心肌病的預防

圍生期心肌病俗稱產後心髒病。患病產婦一般無心髒病史,但在懷孕最後3個月到產後5個月期間,特別是在產後2~6周內,產婦感覺心慌、胸悶、氣急、咳嗽、浮腫、咯血、紫紺。醫生檢查時發現患者有心髒擴大、心率快、心律失常等左心和右心衰竭的表現。

目前,致病因素還沒有一個固定的科學說法,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也有可能是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所致。有人統計過圍生期心肌病孕、產婦並發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者,比正常孕婦高5倍。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使全身小動脈痙攣,心髒本身的血液供應減少,心功能受到損害而發病。由此判斷本病是由不同因素所形成的。

第一次心力衰竭發作時對藥物治療反應較好,但反複發作可以使病情惡化,尤其再次懷孕時複發、死亡率較高。

如果產婦過去沒有心髒病,在妊娠後期或產後出現心慌、氣短、咳嗽等症狀時,要立刻到醫院診治。另外要加強營養,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要充足;定期產前檢查,預防孕產期感染等對本病的預防很重要;此產婦最好不要二度妊娠。

4臨產後要注意適當活動

有些孕婦,妊娠晚期稍微有些腹部墜脹感,就趕緊臥床,不敢有一絲亂動,這未免有些小題大作。其實,初產婦宮口開大4厘米以下,經產婦宮口開大2厘米左右,均可下地活動。適當的活動,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增加食量,為分娩宮縮提供能源,對於產程的進展有積極意義。

還有些孕婦,則認為“越活動生得越快”。於是,在臨產後就下地一直不停地走。最後,精疲力盡,腿累得又腫又硬。這種過激的做法也不可取。生孩子的快慢,絕不取決於走多少路。關鍵是迫使胎兒出來的宮縮力的強弱。過度地走動與勞累,耗盡能源,不但不能促進分娩,相反,由於精力耗竭,還可導致滯產。尤其在初產婦宮口開全,或經產婦宮口開大4厘米以上,仍在地下走動者,則有將胎兒生出墜地摔傷引起臍帶斷裂及子宮內翻意外的可能。

所以說臨產前這兩種極端作法均是不可取的,要區別不同情況及產程進展階段,動靜結合,既要充分休息,又要適度活動。但當產婦有下述情況時應臥床:

合並風濕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肺原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心內膜炎及心力衰竭:

體溫超過38℃,風濕病活動期;

產前出血,陰道出血多於月經量;

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或有頭痛、頭暈、眼花、胸悶、氣短等抽風(子癇)先兆症狀;

胎位不正,橫位、臀位,或頭位臨產後兒頭高浮;

重度浮腫、下肢靜脈炎;

早破水,以防站立時臍帶順羊水流出——臍帶脫垂;

胎兒宮內窘迫,胎心增快、減慢、變弱,或羊水內混有胎便。

5臨產時要注意查肛

孕婦分娩時的“宮口”大小對胎兒能否順利娩出取決定性作用。當骨產道狹窄,骨盆腔的容積不足以通過變形的胎頭時,即出現難產。為了了解產程過展中宮口開大的情況,估計骨盆大小,及時發現兒頭下降梗阻及宮口擴張停滯,確定有無陰道分娩的可能性,常需進行“肛門指診檢查”,簡稱“肛查”。

肛查時,檢查者應帶無菌手套,或手指帶指套,套外沾少許潤滑油(花生油或液體石蠟等),示指經肛門插入直腸內,隔直腸前壁這層薄組織觸摸宮口。被檢者可有些肛門憋脹感和輕微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