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分娩的進程1(1 / 3)

第二章分娩的進程1

分娩知識

分娩所需時間

在一般情況下,生第一胎的初產婦平均需要13~17個小時;生第二胎的產婦平均需要7~9個小時。具體到每一個人,由於情況不盡相同,所以產程也各有不同。

分娩所需時間的長短,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產婦的產道因素,即產婦骨盆和陰道及會陰的彈性等情況;二是產婦的產力,也就是配合子宮收縮,將胎兒排出體外的力量。

上述兩因素互相影響,產力因素十分關鍵,它是在第二產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倘若產婦體質良好,孕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懷孕後又堅持做孕期體育運動和孕期體操,腹部肌肉發達,那麼分娩時產力一定比較強,分娩的時間也比較短,反之,時間就比較長。但是,有些產婦雖然各方麵的條件都比較好,卻由於分娩時的恐懼焦慮、緊張等不正常精神因素影響,致使產力不足而造成產程延長,使胎兒受到一定的傷害。

分娩的計劃

計劃分娩是指分娩前估計到會難產,或是分娩過程中發生異常而不得不借助計劃的方法輔助進行的分娩。

常見計劃分娩法有以下幾種:

催促分娩

也稱催生,用藥劑直接刺激子宮或產道促使分娩。這種方法通常是在預產期過後未有分娩跡象時采用。在預產期前後兩個星期內分娩均屬正常。如果預產期過了2個星期還未分娩就太遲了。因為這時胎盤的機能會逐漸衰退,不能再提供胎兒生長發育的營養,嬰兒就會假死或窒息。所以要進行催生。

有時,陣痛微弱,子宮收縮無力,造成分娩不能順利進行,或是妊娠末期,母體和胎兒出現異常不得不提前分娩,這種情況通常也采用催生法。

但是,當采用了摧生法無效,或者母體有其他疾病複發的情況下,隻有采用剖腹分娩。

鉗產分娩

鉗產分娩是采用產鉗夾住胎兒的頭,借子宮收縮和腹壓的力量將胎兒鉗出。一般在難產時采用。

采用鉗產分娩是在分娩出現相當困難的情況下,如分娩過程中胎兒的心跳不正常,處於危險狀態,而胎兒的頭剛好處在骨盆正中,動彈不得,就要窒息,同時母體又很疲勞,無力將胎兒分娩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用鉗產分娩這種輔助手段。

吸引分娩

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用真空胎頭吸引器代替產鉗。這個胎頭吸引器的作用跟抽水機一樣,可以將胎兒吸引出來。

胎頭吸引器置於胎頭上形成一定負壓區吸住胎頭,它有不妨礙胎兒頭活動的特點,但其拉力比鉗子弱些。這是在分娩時間延長的情況下采用的一種緩慢促使分娩的方法。

剖腹產

即切開子宮所在的腹部以及子宮,將胎兒取出來。

剖腹產的注意事項:

(1)提前就決定做剖腹產手術的人,一旦發生宮縮,應立即住院。因為必須在胎兒未進入產道時施行手術。

(2)從手術前6~7小時開始不準進食。

(3)剖腹產的次數,盡管有個體差異,但不能超過3次。

(4)與下一次懷孕的間隔,必須比自然分娩長些。

需提醒注意的是:①即使第一次分娩是剖腹產,下一次分娩如醫生認為是正常的,也可以自然分娩。

②手術後傷口疼痛,住院時間長,授乳開始得晚。

尊重胎兒選擇的出生時間

對於決定生產開始的因素,至今尚無從知曉。當胎兒成熟即使脫離母體也無妨的時候,胎兒就會生出來了。仿佛胎兒會敲著子宮的門扉說“媽媽!我要出來啦!”,此時,胎兒的副腎會分泌出荷爾蒙,幫助母親的產道變得柔軟。

當接收到胎兒的信號時,子宮即開始收縮(產生陣痛),接著,胎兒便從子宮中慢慢地逐漸推出來。

下麵再針對荷爾蒙進行討論。如前所述,胎兒從副腎分泌柔軟子宮頸口的荷爾蒙時,同時也會分泌出催乳激素。這是胎兒的第一個信號。催乳激素具有促進黃體素分泌的作用。

黃體素是胎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荷爾蒙,作用在避免子宮收縮。這個荷爾蒙如不再分泌,代表胎兒生長停止,準備進行子宮收縮。

另一方麵,接近生產日期的時候,胎盤就會開始增加分泌安德魯非荷爾蒙,這個荷爾蒙可以增加使子宮收縮的催乳激素的分泌,這時母親與胎兒所分泌的荷爾蒙作用一致,於是造成生產的事實。

生產是需要時間醞釀的。初產約需10~15個小時,經產則約需6~8小時。

或許因為陣痛被人們視為疼痛,所以,近代醫學都將重點放在如何縮短陣痛的時間,緩和產婦的痛苦上。生產是夫妻性愛的延伸。如果生產伴隨著無法忍耐的痛苦,必定是生產的方法發生了誤差。

花時間生產看似痛苦,所以醫師努力要使胎兒早點出來。然而,對胎兒來說,使用麻醉劑或催生劑,對胎兒智力發育多少有點影響。耗費長時間的生產過程,可以按照自然規律適應從母腹內到腹外的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胎兒智力升華的過程。

選擇家庭分娩情況

在家庭分娩與在醫院分娩是不同的,前者雖沒有後者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但它擁有後者所沒有的親情、熟悉的環境,這些會給孕婦極大的心理安慰。

家庭分娩的優點是環境優美,丈夫的安慰、撫摸會減輕產婦的疼痛感,另外,還可以放些悠揚的音樂,這些都會給產婦以極大的鼓舞。缺點是設備條件不齊備,特別是分娩過程中隨時要用藥、輸液,甚至輸血、搶救等。

為了取兩者之所長,彌補兩者之不足,近些年來國外有些醫院在醫院內建立了家庭化分娩病房。產婦在醫院所住的病房就是分娩室,房間內按照家庭化和分娩所需的設備進行布置;丈夫穿著醫院的衣服、鞋帽,符合無菌的要求。夫婦在這溫馨、舒適的環境裏共同迎接小寶寶的誕生,丈夫也能分擔妻子分娩的痛楚。產婦因獲得體貼和寬慰,也就促進了產程的順利進展,使分娩得以安全完成。

近來,國內某些有條件的醫院也開設了家庭化分娩室。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母嬰同室是較理想的分娩管理方法。但由於各國生活水平不同、物質條件各異,因此,隻有依據各自國家的條件,因地製宜,將此方法逐步推廣開去。

選擇自然分娩情況

婦女妊娠和分娩都是生理現象,懷孕40周左右,臨近要分娩時,母親的生殖器官和體內的各個係統都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屬於生理性的。

妊娠足月後,子宮肌肉有規律的收縮,子宮頸口漸漸擴張,胎兒從子宮裏出來,通過產道,來到人間。產後母親的生殖器官和全身其它器官相繼恢複原來的狀態,這也是一種自然規律。

如果違背自然規律,不采用自然分娩,在手術適應症不足的情況下施行手術是不好的。采用麻醉藥物、術後需要長時間的恢複、術後各係統器官可能發生的並發症、術後發生的腸粘連等這些無疑對母親的精神和肉體都是一個創傷。產後自然的生理恢複過程也會受到幹擾。所以,從長遠來看,應該順應自然規律,選擇自然分娩的方式,對母嬰都更有利。

當然,在待產過程中,如自然分娩困難,為了挽救母嬰,是需要施行手術結束分娩的。孕婦到了醫院,產程還沒開始,就要求剖宮產,這是很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