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量
有關確定羊水量多少的方法目前還沒有一個一致的標準。美國進行B超檢查時,僅憑肉眼觀察估計羊水量的多、中、少。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則根據胎兒頸部、腹部、臀後部三處的羊水量平均值計算。孕足月時,平均羊水量為4~5厘米;羊水量均值大於或等於6厘米為羊水較多;大於或等於8厘米為羊水過多,可能同時合並有胎兒畸形;小於或等於3厘米為羊水較少;小於或等於2厘米為羊水過少,說明胎盤功能低下,胎兒有死在宮內的危險,應選擇適宜時機引產,或行剖宮取子術搶救胎兒。
胎位
B超可測知胎兒在宮腔內所取的位置——“胎位”,了解胎頭是否進入盆腔或是浮在恥上。
胎頭雙頂徑(BPD)
有胎頭最大橫徑。
胎兒頂臀長
胎兒頭頂至臀尖間長度為“頂臀長”。此長度與胎兒的身長、體重有關。一般,頂臀長越長,其身長也越長,體重也相應較重。
此外,還可利用超聲計測胎兒整體體積、胎兒內髒(心髒)或胎盤體積,借此判斷胎兒成熟度。
B超檢查除能檢測這些內容外,胎兒在子宮內的生活還可借B超的熒光屏顯現出來。如:胎兒吞咽羊水,心髒的跳動,胸廓起伏的運動,逐漸脹滿的膀胱,尿液的排出,都可以顯現出來。
“B超”檢查的配合
B型超聲波檢查雖是一種先進的醫療手段,但它仍需要患者與之極力配合,才可能使檢測的結果準確度高。
由於B型超聲波掃描需要在一定的“液窗”下進行觀測,也就是說,要求做B超檢查的婦產科患者必須有足夠的膀胱充盈——憋足尿。按預約指定的時間到院進行檢查。通常,要求患者在早8點以前到達醫院。為了保證到院時膀胱內有充足的貯留尿液,最好晨起不要排尿。如不能堅持到8點不排尿時,可於晨起5~6點鍾時排尿一次。行B超檢查當日照常進早餐,可吃些豆漿、牛奶、餛飩、稀粥等含水分多的飲食。最少要飲水1000毫升(可喝汽水或桔子水等飲料),以保證到院時膀胱內的尿液充足。
若患者病情急、重,屬於可疑宮外孕、或卵巢囊腫扭轉等婦科急症,立時憋尿已來不及,可行臨時膀胱注液——在消毒情況下向膀胱內注入生理鹽水500毫升左右,以便在膀胱充盈後進行觀察。在膀胱注水的過程中,因膀胱內的水柱壓不斷升高,患者可出現強烈的排尿感。此時,患者應盡量克製,千萬不要排尿,否則,前功盡棄。因為反複向膀胱內注水,有導致泌尿係感染之虞。
在進行B型超聲波檢查的過程中,應遵從醫生的指導,配合檢查。
“B超”檢查胎盤位置
正常情況下,在妊娠中後期,胎盤一部分或者全部在子宮下段附著。如把子宮頸口遮蓋住,那就屬於病態了,醫學上稱之為“前置胎盤”。在胎盤的後方其附著處做B超檢查發現有液性暗區時,提示胎盤後有出血,是胎盤早期剝離的征象之一。如果在妊娠的早期或中期行B超檢查,發現胎盤位於子宮下段,胎盤緣在宮內口處時,尚不能診斷為前置胎盤。因胎盤的位置可隨妊娠月份的進展而“自動遷移”,這種情況多見於後壁胎盤。
胎盤之所以有這麼多位置,多係由於妊娠後期子宮下段延長和增長迅速所致(子宮下段可從未孕時的1厘米,最長增至10厘米),因而,胎盤位置可隨妊娠月份的進展而上移。所以在妊娠早期或中期發現胎盤緣在宮內口處時,不要過早擔心。不過,此時應避免房事和重體力勞動,以防搔動宮口處的胎盤緣引起陰道出血。並應遵照醫囑定期進行B型超聲波檢查,了解胎盤位置的變動情況。
若在妊娠晚期B超發現胎盤位置低,胎盤緣在宮內口處時,則為“低置胎盤”。孕婦應臥床休息、嚴禁發生性交。如有陰道出血時,應隨時就近就診。若胎盤將宮內口完全覆蓋為“中央性前置胎盤”,患者隨時可發生無痛性致命的陰道大出血,需要住院觀察治療,萬一發生陰道大出血,須馬上進行剖宮產手術,全力救助處在危險中的母子。
“B超”測定胎頭雙頂徑
用“B超”檢測胎頭情況既準確,又安全,且對胎兒、孕婦無不利影響,是產科測量中應用最早、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胎頭雙頂徑的測量是中、晚期妊娠中估計孕期、胎兒體重和成熟度的有效指標。
首次胎頭雙頂徑(BPD)——胎頭最大橫徑的計測最好在孕26周前進行,因此期生物學變異小;第二次胎頭雙頂徑的測定應在首次計測6周後,多在孕30~33周間進行,胎兒絕大部分生長遲緩發生在此期。孕36周以內,如果每2個星期胎頭雙頂徑增長小於2毫米,或3個星期增長小於4毫米,或4個星期增長小於6毫米,均提示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妊娠晚期最後一個月內,胎頭生長率下降,雙頂徑增長每周少於1毫米。如果胎頭雙頂徑增長過快,則提示胎兒可能有腦積水畸形,應遵囑隨診。
通常,胎頭雙頂徑為85厘米,胎兒體重約2500克;若胎頭雙頂徑超過10厘米,胎兒可能為“巨大兒”(體重大於或等於4000克重)。胎頭的形狀常常影響其雙頂徑的測量結果,圓頭形者,雙頂徑值往往偏大;而長圓形者,雙頂徑值則多偏小。因此,僅根據胎頭雙頂徑值估計胎兒體重,準確率不是很高,僅在50%左右。
“B超”發現胎兒畸形
B超可以對胎兒的發育情況進行監測,但對於軟組織和小骨骼的病變比如無眼球、少耳朵、兔唇、狼咽、胯裂、多指、並指等畸形則難於被發現。因此B超僅能發現胎兒畸形的90%左右。而且,畸形的發現率常取決於檢查者的實踐經驗。B超檢查即使未發現胎兒有畸形,也不能絕對肯定胎兒的發育完全正常。若B超檢查可疑胎兒存在某種畸形時,往往需要進一步動態觀察,即反複進行B超檢查後,始能確診。
嚴重的胎兒畸形往往需要人工終止妊娠——引產。
如果一旦知道自己所懷的孩子是畸形兒時,孕婦萬不要情緒過於悲觀、緊張。在提倡一對夫妻生一個子女的當今社會情況下,生一個有缺陷的孩子,遠不如生一個十全十美的孩子為好。打掉“壞孩子”是不足惜的,一般也不會給母體帶來什麼危害。因為,任何一種引產的措施均是以“保全母體”為最根本原則的。分娩後養壯身體,將來還會有機會生一個“好孩子”。
一次妊娠胎兒畸形,並不意味著以後懷孕胎兒還會有畸形。孕婦最應該做的是:配合醫生查清此次妊娠導致胎兒畸形的原因,為下次妊娠成功作準備。
“B超”檢查無妨害
孕婦進行B型超聲波檢查,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其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它是一種臨床廣泛運用的輔助診斷方法,應用於臨床醫學已有20年。曾經有人利用(B型)超聲波對動物進行試驗,把未接受與接受超聲波檢查的兩組懷孕動物作對比觀察,發現其子代畸形的發生率無顯著差別。醫療臨床觀察也有相同的發現,接受過B型超聲波檢查的孕婦的胎兒,患病率無明顯增加。這是由於用於人體做診斷用的超聲波的劑量相當小,且檢查的時間也不長,不足以對人體的組織、髒器產生某種損害。因此,B型超聲波是一種安全度高、可靠性強、使用方便、不會給檢查者帶來任何痛苦的可以重複應用的有效的檢查方法。
胎兒監護的種類
現在對胎兒發育情況、生命健康等的監護工作一般由電子儀器來進行。
通常,利用胎兒監護儀進行的胎兒監護有下述三種方法:
無刺激試驗
無刺激度驗就是,在不給任何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監護宮縮、胎動、胎心基率,觀察宮縮及胎動時胎心相應的變異。正常的胎兒胎動及宮縮時胎心率輕度增加。若無此反應,說明胎兒應激能力差。應進一步做宮縮刺激試驗,了解胎兒對宮縮負荷的應激能力,以確定胎兒能否承受陰道分娩,決定分娩方式。可通過刺激乳頭,或靜脈點滴催產素的方式誘發宮縮,進行宮縮刺激試驗。
刺激乳頭試驗
患者應先將手指清洗幹淨,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撚搓雙側乳頭,反射性地引起宮縮,觀察誘發宮縮後的胎心率的變異。此方法較簡便。
催產素激素試驗
若刺激乳頭未能如期誘發起子宮收縮,可有計劃地,在醫生守護下,靜脈滴入稀釋的催產素溶液,以誘發規律宮縮,了解在規律宮縮下胎心的變異程度,借以推斷胎兒對宮縮時缺氧負荷的儲備能力。
上述三種方法其測定結果準確度直接受患者的配合程度影響,那麼,做胎兒監護時,孕婦應怎樣配合呢?
進行上述三種胎心監護試驗時均要求孕婦做以下配合:
(1)檢查前排空大、小便。
(2)檢查時應安靜臥床,不要亂動,不要講話。
(3)若激發宮縮後,不要呻吟亂動或屏氣,以免影響監測結果。
(4)留心胎動,每當胎動出現時,即應按壓開關。
(5)在監測過程中出現頭痛、頭暈、眼花、心難受等不適時,要及時通知醫生,做好處理的準備。
電子監護胎心的意義
胎心是胎兒生命健康、發育正常的一個主要標準。舊時聽診器不能掌握胎心的連續變化,不能識別心跳間的微細變動。胎心電子監護儀克服了聽診器的不足,已在全世界廣泛使用,目前在國內也已普及。
胎心電子監護儀是利用胎兒每一次心跳和相連的下一次心跳之間的電壓變化,經過儀器的選擇、放大、換能,轉換為胎心率,描記在圖紙上或顯現在屏幕上成為連續的胎心率圖形,這便於長時間監護胎心率變化,保存圖紙資料,還能把宮縮、胎動及其胎心率變化的關係顯現出來。
胎心電子監護儀的使用
胎心電子監護儀分內監護與外監護兩種監護儀。內監護用胎兒頭皮電極連在胎兒頭皮上測出胎兒心電圖,還能用宮腔內導管測定宮腔壓力,圖形清晰,不受腹部肌肉收縮幹擾,但隻能用於臨產後宮口開大1~2厘米以上、胎膜已破的產婦。外監護時,孕婦取半坐位,將胎心探頭和宮縮計放在腹壁上,操作時間20分鍾。胎心率、胎動、宮縮顯示在屏幕及圖紙上。此法簡便、安全,適用於產前或臨產後,但宮縮過強時或孕婦使用腹壓時可幹擾圖形,影響診斷。
胎心監護主要為的是借觀察產前、產時胎心率與宮縮、胎動的關係,來估計胎兒在宮內有無缺氧及缺氧程度,以便及時處理,提高產科質量,降低圍生兒死亡率,是現今妊娠及分娩時有效的監護措施。
檢測胎兒心率的方法
超聲波檢測法
無論是A型示波法、B型斷層法,或是超聲多普勒法,均可在妊娠8周始從孕婦腹壁上測到胎心。在妊娠中、晚期,B超可發現明顯的胎兒心髒畸形。
聽診法
孕18周以後,普通的胎心聽筒或額頭聽診器即可在孕婦腹壁上聽到胎心音並計數心率。此方法簡單易行,且經濟,是目前各級醫院最常用的聽胎心方法。
耳聽法
在妊娠晚期,將耳朵貼在孕婦腹壁上可以直接聽到胎心音。
電子胎心監護儀
由於電子胎心監護儀對胎心次數及胎心變化可以作連續記錄,因此可以很好地掌握胎兒生活情況。根據使用方法不同,有超聲多普勒、胎心音圖、腹壁心電圖及直接胎兒心電圖。監護途徑有內監護(直接監護)和外監護(間接監護)。此方法一般用於妊娠中、晚期對胎兒顯現異常或過期妊娠等妊娠合並症者的胎心監護。
正常的胎心監護圖像
胎心的快慢是由大腦中樞神經係統通過支配心髒的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共同調節的。是與交感神經興奮性成正比,與副交感神經成反比的,兩者互相協調取得平衡,使胎心維持在正常範圍。
正常的胎心監護圖像是:
(l)胎心率(基線)維持在120~160次/分。
(2)胎心率(基線)有正常的變異性。它不是固定不變或直線,而是有快有慢,使曲線顯示有上升的高峰和下降的低穀,變異的幅度在5~20次/分。
(3)無宮縮時,胎動能興奮交感神經使胎心加速,如在20分鍾內出現2~4次以上的胎動,胎心增加15次/分以上並持續15秒以上,就稱為無負荷試驗反應型,預示胎兒情況良好。
(4)宮縮負荷試驗正常,即正規宮縮時胎心的圖像仍屬正常,說明當子宮收縮時胎盤血流量減少,氧的供應也減少,但如胎盤功能良好,胎心代償能力正常時,胎心也將正常。
胎兒超聲心動檢查的情況
胎兒因素
主要包括羊水量的變化、胎兒染色體異常、胎兒發育遲滯及胎兒非免疫性水腫。
母親因素
母親患糖尿病和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病等代謝紊亂、結締組織病,以及孕早期服用有可能致畸的藥物及患過流行性感冒、風疹等。
家族性因素
父母親或所生後代中有先天性心髒病,家族中有其他遺傳性疾病。
胎兒超聲心動檢查的優點
(1)能早期發現法洛四聯症、完全性大動脈錯位、先天性主動脈縮窄或閉鎖、肺動脈瓣狹窄或閉鎖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因為此類病致死率極高,如果在妊娠可作診斷,則可及時中止妊娠。
(2)診斷和治療胎兒心律失常,正確指導宮內合理用藥。
(3)正確估測胎兒心髒功能,測定心髒各房室及大血管的發育情況,從而間接地評價胎兒的宮內生長發育,及早發現胎兒生長障礙,為治療疾病作了準備。
胎檢查的實施方法
通常情況下,孕婦在孕期18~20周時,可以感到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如流動、蠕動、伸展、踢跳等動作,這種胎動於孕期第28~32周逐漸增多。近預產期減少。孕婦學會數胎動進行自我監護,可以初步估計胎兒安危。
胎動計數方法是在妊娠後期,每天早、中、晚各數1小時胎動,將3個小時的胎動數相加後乘以4,就是12小時的胎動總數,各個孕婦的胎動計數有差別。孕婦要掌握自己的胎動規律,計數時最好左側臥,精神集中,才能準確。
目前胎動標準多以胎動計數在12小時內大於或等於30次為胎兒情況良好,20~30次為警戒值,低於20次或1小時內少於3次為胎動減少,若在3天內胎動次數減少30%以上就要警惕,大約50%的胎動減少是由於胎兒宮內缺氧,容易發生於慢性胎盤功能不全,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慢性高血壓、過期妊娠等。遇到這種情況時,孕婦要立即告知醫生,因為從胎動完全停止到胎心消失(胎兒死亡)往往還可有數小時到一天的短暫時間,及時搶救可以挽回胎兒生命,避免不幸結果發生。
檢查胎動的計數方法簡便易行,不需任何儀器設備,在家裏也適用。通過檢測胎動,孕婦可及時了解胎兒是否正常,醫生也可作診斷和處理上的參考。
胎兒鏡檢查實施方法
胎兒鏡是一種產前檢查、診斷的特殊儀器,是近年來應用特製內鏡對胎兒做直接觀察的方法。
進行胎兒鏡檢查需利用B超聲儀做監護。先確定胎兒及胎盤的位置後,在腹部選擇穿刺進針的部位,穿刺部位應避開胎兒和胎盤。穿刺必須在局麻下進行,通過穿刺針芯,將特製的光學纖維內鏡送入羊膜宮腔內,直接觀察胎兒的情況,或取活組織等進行檢查,診斷比較確切、直觀。
胎兒鏡檢查雖然直觀、確切,但由於此技術較新、較複雜並常伴有並發症,因而要掌握一定的指征,非必要時一般不用此方法。操作時要慎重、認真,需注意的事項有以下幾種:
(1)進行胎兒鏡穿刺常會並發羊膜炎。對此應做好抗炎預防感染準備,孕婦適當服用抗生素,檢查操作時要嚴格消毒。
(2)胎兒鏡檢查有可能引起流產或損傷胎兒。因此在檢查前孕婦須應用鎮靜劑和解痙劑,以防過度緊張引起宮縮、早產等。術後還應給予必要的保胎措施。
(3)胎兒鏡檢查視野較小,隻能看到2~4厘米的胎兒表麵。如果羊水混濁時,胎兒鏡直視有困難。因此,胎兒鏡檢查需要在清亮的羊水下進行,羊水混濁不宜用胎兒鏡檢查。由於胎兒鏡的視野小,因此,需與B超配合選擇最佳穿刺點。
胎兒鏡檢查的一般情況
胎兒鏡檢查有可直觀了解胎兒情況的特點,因此當超聲波不能確診胎兒是否畸形時,可采用胎兒鏡檢查。胎兒鏡檢查常用於以下情況。
(1)協助確診胎兒畸形。在孕15~20周時,通過胎兒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胎兒軀體、四肢發育情況,有無畸形,並能確診神經管畸形。
(2)可在鏡下取胎兒皮膚做活細胞檢查,以便除外胎兒染色體畸形等。
(3)在胎兒鏡直視下,從臍帶進入胎盤處取血,以檢查血友病、鐮狀細胞貧血或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病。
(4)對曾有過不明原因死胎、死產和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孕婦,胎兒鏡檢查直接取血做免疫抗體試驗等,可有助於早期了解胎兒病變的程度,以便及早治療。
羊水檢查的意義
羊水檢查是產前診斷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羊水檢查,可預測多種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溶血病
測定羊水中膽紅素的含量。在妊娠晚期測兩次羊水中膽紅素含量,每次間斷3~4周。如膽紅素含量增加,再結合父母血型和以往的分娩史,可作出診斷。
肺透明膜病
肺泡表麵活性物質卵磷脂的缺乏是引起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如卵磷脂與鞘磷脂的比例不到2~3:1時,對此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
可檢查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當正常妊娠15~20周時,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10微克/毫升以下。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此含量增高,有時高出20倍以上。Rh溶血病,先天性食道閉鎖、法魯氏四聯症、先天性腎病等都有甲胎蛋白增高。
對各種染色體疾病及各種先天性酶缺乏病均有診斷意義。
產前診斷的婦女
產前診斷又叫胎兒宮內診斷,為了優生,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孕婦需要做產前診斷:
孕婦年齡大於35歲;
夫婦一方為染色體異常或為染色體平衡異位攜帶者;
有分娩染色體異常兒曆史者;
夫婦一方為X連鎖隱性遺傳病人或有某種X連鎖隱性遺傳性患兒分娩史,此次妊娠須做胎兒性別預測者;
其它經產前谘詢門診檢查確定要進行胎兒宮內診斷者。
產前診斷的目的在於了解胎兒有沒有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
先天性胎兒畸形的診斷
胎膜在臨產前破裂稱為早破水,也稱胎膜早破,這是產科較常見的並發症之一。
胎兒發育遲緩、持續胎位異常者,都有可能是先天性胎兒畸形的前兆,應及時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對於可疑胎兒神經管畸形者,可做羊膜穿刺取羊水查甲胎蛋白(AFP),也可取母血查血清甲胎蛋白,一般於妊娠16~18周進行。
孕婦於妊娠16~20周進行B超檢查,可監測出無腦兒、腦積水、開放性脊柱裂、肢體畸形、內髒膨出和內髒外翻、多囊腎和巨膀胱、胸腹腔積液及胎兒水腫、胃腸道閉鎖、成骨發育不全、隔值、聯體畸形、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等畸形。但B超的功能畢竟有限,對於兔唇、隱性脊柱裂等畸形卻難以發現,有些先天性畸形在妊娠早、中期不易發現,在懷孕28周時需再次作B超檢查。